昆明市总工会网站:跨世代的青春追寻:牡丹与红楼??白先勇对话符立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4:05:57
牡丹与红楼  白先勇对话符立中 (2011-11-09 12:27:43) 转载标签:

青春追寻

牡丹

红楼

白先勇

符立中

杂谈

分类: ●专题:资源-设计-实施

                 跨世代的青春追寻:牡丹与红楼

                                       白先勇对话符立中

 

    白先勇:三字头的小说大家,红楼梦是文学原乡,牡丹亭是永恒的皈依,名作《游园惊梦》是华文文学史上继承两者最美的结晶。毕生推行《牡丹亭》的演出不遗余力,自许为「崑曲的终身义工」。

    符立中:七字头的音乐作家。曾专访史上最伟大的声乐家如妮尔颂、舒娃滋柯芙女爵、韦妮芙丝卡雅等。《红楼梦》是文学的启蒙老师,《牡丹亭》是汲取不尽的新泉源。

 

    青春的艳迹

    唐代,一个皇朝即将覆灭的晚春,感情蹉跎的女子在望尽别苑落花之後,静静地回想起自己的一生:当韶华的烟火仅残剩一炉余烬,往事如烟,坐对凄凉,於是她落寞地吐出警句:「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需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那缕残梦是如此的悠长,即使时空已然飞越了千百年,岁月仍旧这样一迳流逝。时间流过曾经清明的脸,又流过无数憧憬的心;当朝霞映露,鲜花似景的辰光,我们挥霍著、雀跃著,以为那璀灿就是一生一世;眼看多少红颜化作死灰,我们又跌入各自懊悔的叹息。当对青春的思念凝聚成不朽的召唤,於是我们有了牡──丹──亭──

    那是一个春天的故事,但她的春天又疑幻疑真的宛如梦里,不是寻常那种充盈著鲜新、却肤浅的天真;杜丽娘死了,却又活了过来,爱情虽死还真,轮回了好几世,寻寻觅觅地追寻……这是一阕令人怦然心动的故事,充满美丽与哀愁的传奇。

    超时空的乱世春梦

    白:我想每个民族,总是有它的爱情神话;但世上的爱情故事虽多,那都只是写实层面的「人间」情,真正作到不朽、永恒、eternal、一种人类最高的「情」上面的quest(追寻),惟有《牡丹亭》!

    符:我想这似乎可归结到您一贯的文学理念:感情是人类最高贵的情操,但它同时也兼具了最原始与最超脱的特质──

    白:有时也是最可怕的!为了那个会玉石俱焚、辗转反侧睡不著的、把自己给整得死去活来!我觉得,如果要给《牡丹亭》一个定位,可能是中国抒情文学传统──从诗经、楚辞一以贯之──的巅峰。杜丽娘的心事,最後虽然得到圆满的结局,但那股奋不顾身的赤精厉忱,本身就有一种凄艳的悲壮。

    符:所以您觉得,「爱情」是引发文学灵感、也是文学创始的原动力?

    白:那当然很重要!不是唯一但非常重要!当然爱情有很多很多层次:像诗经是属於人间世,到了楚辞,当中的湘君、山鬼都是神话的东西;我要强调的是:中国的戏曲发展得非常晚,直到元代才趋成熟。当时的代表作就是《西厢记》──基於欲念的相吸、感情的痴爱,奋不顾身地冲破礼教──最典型的男女故事!但《牡丹亭》属於另一层开天辟地的层次;从最强烈的追寻转而为升华,到了一种神话、transcendent(超越的)境界。所以我觉得不论是戏曲也好、抑或在文学也好,《牡丹亭》占有一种Legend(传奇)的地位。汤显祖写尽了情至、情深、情真;当然这和那时的因缘际会也有很大的关系:晚明社会面临一股大解放,压抑人性的宋明理学到那时已经僵化,纯天理、去人欲的这种标准根本是达不到的,走到极端反而激发出人的真情,尤其是爱情。试想多少宗教、多少社会礼俗、法律、教育几千年来都视作洪水猛兽般的压抑爱情,偏生就压不住,因为这就是最原始的人性。像杜丽娘死了不甘心,从冥府一直闹到皇帝跟前,终成如花美眷,因此我一直有个信念:文学写的就是人性人情,最原始的passion。

    衾冷裘寒空独眠  揽镜自怜幽梦影

    符:您认为杜丽娘这种「衾冷裘寒空独眠、揽镜自怜幽梦影」的境界,是怎样启发了红楼梦、又影响到您?像第五回的太虚幻境,那些绣阁烟霞的场面,很明显脱胎於杜丽娘魂游堆花的场景。

    白:杜丽娘这种「一往而深」的执著,所给予红楼梦的灵感,我觉得主要不在林黛玉而是宝玉。汤显祖所说的「天下有情人」,不就是警幻仙姑口中的「天下古今第一淫人」?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写到後来,非得归结到佛教的境界不可,这和贾宝玉最後出家的结局殊无二致(注1)。我想这种成道、悟道和情的追求是一体的两元。杜丽娘的爱情历经了三层境界,上穷碧落下黄泉,她那个梦境,就等同於红楼梦中的太虚幻境,超越了空间,也超越了时间(timeless);爱情最高的境界战胜了人间的桎梏,最後赢得胜利,因此这本书对爱情是毫无条件的歌颂!但是别忘了,在鲜花著锦的爱情下,「原来奼紫嫣红开遍」接著「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紧接「奈何天」、「如花美眷」下面就是「似水流年」……他也知道:繁华易落,所以对瞬间的美有一种无限的惜别。这也正是为什么在《牡丹亭》後他又写了南柯记(注:南柯一梦的故事)与邯郸记(黄粱梦的故事,史湘云的别号「枕霞旧友」就有枕中繁华皆是梦之意),这种人生就像梦一场的惋惜,给予红楼梦很大的影响。

    符:说到人生如梦的喟叹,我想您将《游园惊梦》转化成文明与韶华衰微的身影,已经是现代文学史上不朽的风景;当蓝田玉款款来到读者跟前,那样的凄迷、那般遮掩不住的忧悒,使得读者刹时经历一场苍凉人世的体悟;可是我在这边也要替另外一辈来发声;《牡丹亭》中的爱情、繁华是这样典丽,可是有很多人是不相信这种美的!别说我的同侪,您在《台北人》中赞叹的凋零,在张爱玲的笔下可都是封建余孽!您觉得对一些不相信「美」的人,《牡丹亭》可以有什么样的启示?

    天意怜幽独  离合皆缘定

    白:当然你可以不同意这样的人生观!也许你今天痴心的要命、却被一个负心汉摔掉了,从此对爱情完全幻灭;但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哪个不希望有段天长地久的爱情!也许现在社会这种感情已经比较罕见,但心里面每个人都要那个东西。我要强调杜丽娘这种爱情不是一厢情愿,在柳梦梅梦中也有这么一个美人,所以才引导他前往梅花观。因此这次我们剧本的重心,就是放在「双游园」、「双寻梦」,剧本的结构是对称的,他们的爱情是心心相映。游园那个园子,也许就是「大观园」的灵感来源,它象徵心里的投射,也是自然之美、天人合一的缩影。为什么贾宝玉只有在大观园内才感觉愉悦?他那些表姐妹在某种程度就等同於「堆花」中的那些花神一样!(注2)

    符:这种「天上人间」的爱情神话让我想起《长恨歌》,杨玉环从人间的贵妃羽化成海上仙山的太真仙子,但唐明皇仍在人间,因此天上人间两不得见。令人觉得有趣的是《长恨歌》给予《牡丹亭》养分,《牡丹亭》导引出洪升的《长生殿》,而洪升住在曹府期间启发了曹雪芹,曹雪芹又写出了向祖师爷爷致敬的《红楼梦》(注3)。从《红楼梦》再到您,就像一连串的解连环,这些散漫在时间长河的座标,仔细一看,中间都连缀著迤逦的天虹哩!

    红楼梦与张爱玲

    白:长生殿和红楼梦的关系当然无庸置疑,书中不就一再影射薛宝钗像杨贵妃,还惹得她动怒:我可没有一个好兄弟像杨国忠的!我想宝钗和黛玉是相对的,她代表一个人间的、世故的吸引力。而宝玉对黛玉一迳是纯情的,根本就是一对「神话恋人」,一个神瑛侍者、一个绦珠仙草,本来就不可能结婚生子。这方面,倒和《牡丹亭》中灵肉合一的爱情不大相同;就是因著这种冲突找不到出路,因此只好皈依於佛。

    符:归结到佛道这种遁世的思想,这大概是您和张爱玲最大的不同:虽则您俩的文学技巧皆从《红楼梦》出发,但在理念上却走向背道而驰的路……

    白:可以这么说吧!可能我对人的感情──不光是爱情,保有一种sympathetic的态度;所以我对去写戏弄、嘲笑别人感情的文章,不太感兴趣。我想张爱玲对人生是看得很透的;可能现实生活中台湾有很多「张爱玲」也说不定!她看到人生很黑暗、很阴森,为了生存,可以一点尊严都没有。她生长在很困难的时代,人要维持尊严很不容易,所以她可能习惯写这些东西。

    符:说到张爱玲,我想她和您都是运用联觉(synesthesi)意象的佼佼者,像红楼梦中薛姨妈住在谐音「梨园」的梨香院,不是没有道理的(注4)。在牡丹亭中石道姑姓石,也暗示著生理的缺陷。

    白:石道姑就是个石女嘛!但这男女之间的缺陷,反倒使她超脱升华,变得像个土地婆,来成就柳梦梅的生死姻缘。她的function,就像Fairy mother(神仙教母)一样,来搭救受苦受难的小情侣,很有意思。她的出现,对於全剧的Sentimentalism(感伤),也有平衡的作用。

    符:这种人物技法的平衡、穿插,似乎也出现在余参军长这个角色的设计上:那些灯火通明的夜晚,华美筵席开也开不尽的背後,却隐伏著新亭对泣的悲哀;这种忧国的愁绪似乎在您身上笼罩不去,辉泽绵延地交织出这篇作品。

    白:说来奇妙,我第一次看崑曲,就是因为抗战胜利。抗战时梅兰芳蓄须明志,抗拒日人邀约,整整八年不曾演出。结果一胜利,梅兰芳立刻和俞振飞在上海兰心戏院盛大公演《游园惊梦》(注5),一张票叫价到一根金条,那首〈皂罗袍〉,也从此成为盘旋不去的心曲。一九六六年我在柏克莱图书馆找到一本梅兰芳的传记,一读之下,就像林黛玉听到「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那些小时候的记忆刹时全都涌上心头!那时为了写《游园惊梦》,女王的盗版橘色唱片听都听得磨穿了!

    符:梅兰芳是那时的「伶界大王」,他把整个社会最富庶的资源、最具有眼光的人才投注到演出里,使得那时候「传」字辈的崑班艺人难以望其项背。我觉得同理可以彰显出您这次下海制作的意义:崑曲现在反过头来吸收了梅兰芳、程砚秋积沉数十年来中华文化最精髓的功力和创造,又获得像您这样品味的文化锤练,成为精益求精的艺术精品。具备最高文化素养的社会菁英搭配最具传统功底的伶人如张继青等人,术业各有专攻地、使得美感的淬链可以随著时代的脉动,不断创造高峰。

    白:张继青的唱功,咬字之深沉、台风之稳健,使得她的〈离魂〉、〈寻梦〉已经臻入化境。这次请得她和汪世瑜出马教授,我让徒弟磕头拜师的,希望老师傅的造诣能够生生不息的传承下去。〈寻梦〉到了满清末年只有全福班的钱宝卿能演,姚传芗在著名学者张宗祥的资助下习得这出独门戏,又传给了张继青,奠定了张继青的地位。现在张继青六十多岁了,这部戏一定得传下去,我可是费尽唇舌,才说服她和浙崑的汪世瑜,点头授艺。这次演出的沈丰英和俞玖林,正值青春烂漫的时光,他们能汇集古色古香的典雅,又能兼具绮年的魅力,相信一定能使这出戏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层次。

    符:听您这么说,届时一定是连台好戏!我想作为观众现在只有一句话──那就是「屏息以待」了!

 

◆注释

    1.关於宝玉出家,白先勇有一番精辟的解释:他认为柳湘莲和蒋玉涵代表宝玉两个极端的缩影,柳湘莲为了尤三姐出家,就是宝玉出家的Prelude(前奏)。一般人论林黛玉,大概都会注意到晴雯、龄官像她,甚至五儿;但白先生慧眼独具地提出尤三姐、进而推论柳湘莲和宝玉的关系来!这个证据出自兴儿对红楼两尤介绍荣国府情况时谈到林黛玉说「面庞身段和三姨不差什么」──三姨即为尤三姐!

    2.林黛玉的生日是二月十二,也就是花朝──这暗示了她花神的身份,就如同「堆花」一样。

    3.洪升因在国丧期间上演《长升殿》而获罪。离开京城之後,应江宁织造曹寅(曹雪芹的祖父)之邀到曹府作客。曹寅除将自己编撰的《太平乐事》请洪升品评,并命家班(可能就是日後被写成芳官龄官的那批人)上演三天三夜的《长升殿》。

    4.薛姨妈平素慈眉善目,其实善於作戏。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宝玉慈姨妈爱语慰痴颦」。宝玉因紫鹃一句黛玉即将回乡的话而发疯,闹了个天翻地覆,黛玉听闻「将腹中之药一概呛出,抖肠搜肺、炽胃扇肝」,一时「目肿筋浮,喘的抬不起头来」。好容易双双平复下来,薛家母女却一前一後至潇湘馆探视黛玉。薛姨妈开口就是「千里姻缘一线牵……凭你年年在一处的,以为是定了的亲事,若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著,再不能到一处。比如你姐妹两个的婚姻,此刻也不知在眼前,也不知在山南海北呢」。接著宝钗补上「妈明儿和老太太求了他作媳妇(嫁给浑人兼杀人犯薛蟠),岂不比外头寻的好」?薛姨妈又「明示」史太君原要把薛宝琴许配给宝玉,接著「自告奋勇」要替黛玉作媒,待黛玉侍女紫鹃信以为真跑过来催,又打哈哈地岔开。对於这一连串的「不写之写」,白先勇只有一句:「写得好写得好!」

    5.抗战期间,具有国际声望的梅兰芳、程砚秋等人为了抵拒日人约演、制造「东亚共荣」假象,因此纷纷退出舞台。梅兰芳蓄须明志,不肯上台,连嗓子都不吊,因此不单文武场留在北方,连调门都转低。抗战一胜利,梅兰芳为庆祝国恩家庆,立刻剃须复出,在无文武场下登台演出崑曲《费贞娥刺虎》。稍後又和俞振飞合作,一连演出《游园惊梦》、《刺虎》、《断桥》、《思凡》及《奇双会》五出崑剧。崑剧名伶朱传茗原擅杜丽娘,却在《游园惊梦》与梅搭配演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