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人才市场怎么样:长沙文化产业与中部省会城市比较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8:39:15
长沙文化产业与中部省会城市比较研究
 

[ 来源: 长沙市统计局    发布: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0-10-28 11:03 ]

 
  近年来,长沙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化影响力与日俱增。全市文化产业总体呈现出“规模和速度同步增长、品牌和影响不断扩大、项目和活力不断增强”的良好态势。本文以中部省会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做对比,分析研究中部六市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共性和差异,取长补短、为推动长沙文化产业大发展进行有益探索。
  一、中部省会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长沙: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长沙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早,在中部省会城市中具有一定优势。随着文化产业经济总量快速增加、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对全市经济的贡献度进一步提升。文化经济成为长沙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最具发展潜力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1、文化产业经济总量快速扩大。2009年末,长沙从事文化产业活动的各类经营单位49962个,比上年增长11.8%,其中法人单位5397家,增长5.4%,个体工商户44565户,增长12.6%。文化产业经营单位快速增加,为全市文化产业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载体。2009年全市文化产业总产出(收入)达762.2亿元,为2004年的3.2倍,比上年增长23.4%,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371.8亿元,为2004年的3.2倍,比上年增长21%(本文有关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分别高于同期全市GDP和第三产业增速6.3和7.1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9.9%,高于全省近5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50%以上,文化经济总量的快速扩大标志着长沙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2、新兴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近几年来,在一系列文化产业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长沙文化产业加快了向市场化、产业化经营的战略转变,逐步形成了以传统文化产业为龙头,新兴文化产业竞相发展的格局。2009年全市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为主体的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产业“核心层”创造的增加值达97.3亿元,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6.2%;以网络、旅游、休闲娱乐、经纪代理、广告会展等新兴文化服务业为主体的文化产业“外围层”创造的增加值127.5亿元,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34.3%;以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和销售为主体的文化产业“相关层”创造的增加值147.0亿元,占39.5%。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增加值占比由2008年的21.1:38.3:40.6调整为26.2:34.3:39.5。以出版湘军、影视湘军为主的核心文化产业是长沙文化产业的特色和优势,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对长沙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起着超强带动作用。
  3、文化产业对经济社会贡献度进一步提高。近三年来,长沙GDP年均增长15.3%,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4.9%,而文化产业年均增速达到18.1%,分别比同期GDP和第三产业增速高2.8个和3.2个百分点;近年来长沙文化产业速度逐年加快,2005年达到17.1%,2008年达到19.4%,2009年长沙文化产业继续高速增长,增速达到21.0%。相应地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不断加大。2005年长沙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1.4%,2008年为18.6%,2009年达到19.1%。
  随着文化产业单位的不断增长,文化产业行业吸纳就业能力增强。2009年全市文化产业从业达47.0万人,比2008年增长11.9%,占全社会从业的比重超过10%。
  4、文化产业优势明显。2009年,长沙实现文化产业产值762.2亿元,增加值达到371.8亿元,占GDP比重达9.9%,占湖南省文化产业总量的“半壁江山”,经济规模和贡献率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居第三位,成为长沙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2009年在中部地区其他省会城市中,除武汉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259.9亿元外,郑州、合肥、太原、南昌四城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均为100亿元左右。
  武汉:重点文化行业发展强劲
  2004-2009年,武汉市文化产业持续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逐年递增,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年提高。2004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6%,到2009年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59.92亿元,居中部省会城市第二,占GDP的比重提高到 5.7%。
  ①重点行业优势突出,发展势头强劲。2009年,武汉新闻出版、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用品生产、销售等行业共计实现增加值 210亿元,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 81%,是武汉市文化产业五大支柱行业。在报刊业上,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已初步形成办报、印务、发行、广告、实业、物业等较为完整的媒体产业链。
  ②新兴产业发展迅速。近年来武汉市的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总量逐年扩大,在行业内的所占份额也快速增涨,2007年武汉市的文化产业“外围层”所占份额为25%,2009年提升到31%,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是推动新兴文化服务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新兴文化服务发展势头强劲,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武汉市文化产业正处在传统文化、新兴文化转型期。武汉动漫创意产业120家,从业人员超过1万人,动画作品年制作能力2万分钟以上。
  ③国际化程度较高。武汉在中部省会城市中国际化程度处于领先位置,入境旅游人数,外籍人口的比重1.56%,外商投资金融机构13个,机构数量均居前列,为其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环境。
  郑州:重点文化项目快速推进
  2009年,郑州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38.8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2%。2004年至2009年间郑州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由2004年的59.5亿元上升到2009年的138.8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5.8%(可比价)。郑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2.3%,位居河南省第一。
  ①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快速推进。近三年来,郑州市先后安排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重点项目34个,其中公共文化服务项目12个,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项目6个,文化产业项目16个,郑州市形成文化项目建设推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
  ②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近年郑州不断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郑州广播电视中心、世界客属文化中心、郑州歌舞剧院、郑州图书馆新馆、郑东新区体育公园、郑州群艺馆新馆等加快推进,县(市)区图书馆、文化馆全面启动建设。启动太室阙、中岳庙、少林寺等8组11项嵩山历史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合肥:文化体制创新步伐快
  2009年合肥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15.62亿元,比2006年的44.6亿元,增加71.02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5.5%。
  ①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快。合肥市文化体制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合肥市组建了文广新局,推进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改革,成立了市文化市场管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组建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建立了市区(县)两级统一的文化市场执法网络。加快文化单位改革,培育市场主体,合肥有线宽带网络公司等企业快速成长。
  ②政府支持力度大。合肥市先后出台《合肥市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07~2015年)》、《合肥市“十一五” 文化人才规划》和相关配套政策,每年拟拿出5000万元支持动漫产业发展。
  太原:文化资源丰富
  近年来太原市紧扣文化产业体制改革主题,开拓进取、争优创先,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09年太原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年实现增加值为75亿元,占全市GDP的6%,比例居全省之首。
  ①文化资源丰富,有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太原市古称晋阳,又有龙城之称谓,素有“锦绣太原城” 的美誉,拥有2500多年的历史和文化,曾是唐尧故地、战国名城、大唐北都、九边重镇、晋商故里,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近300处,文化厚重大大提高了太原和山西在全国的知名度,有力推进了太原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②文化产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近年来太原文化产业在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成立了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导机构,撤销了广播电视局、文化局等部门,组建了跨行业、跨部门的“大文化协调部门”——文化广播电视局。政府设立“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优秀剧目创作演出专项资金”等,扶持文化产业发展。
  ③以文化项目促文化产业发展。在重点项目建设上,太原市加快晋阳古城文化产业园、“华夏文明看山西”文化展示区、中华傅山园、绿色生态园建设;推进民俗文化产业板块、民间艺术产业板块、历史文化产业板块建设;实施“文化产业壮大工程”,积极培育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和较强发展潜力的文化产业集团;多渠道加快太原美术馆等文化设施建设。
  南昌:公共文化设施投入大
  近年来南昌明显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推进力度,寻求经济与文化的结合点,把文化资源这种无形的资产化为有形资产,实现文化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2009年,南昌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80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4.4%。
  ①项目建设有影响力。近年南昌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全面提速,青云谱区八大山人文化产业园为华东地区最大的文化专业大市场;江西慧谷·红谷创意产业园是江西首个规模最大、全国有影响力的创意产业示范区。
  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大。近年来,南昌市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不断加大,建设和完善公共图书馆10个,建筑总面积15659平方米,总藏书量107.22万册。乡镇图书室27个,社区图书室91个;文化馆(群艺馆)10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76个;村级文化活动活动中心29。
  综上所述,在中部省会城市文化产业发展对比中,长沙文化产业发展起步早,规模大;武汉文化产品生产能力强;郑州重点项目推动力强;合肥科技力量雄厚,文化体制创新步伐快;太原文化资源丰富;南昌文化产业经济效益好。六大城市文化产业发展各有所长,文化产业均成为了本地的重要支柱产业。
  二、中部省会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定位与发展前景
  
中部崛起、文化先行。在中部这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潮中,中部省会城市是中坚力量,各城市依据独有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科技优势,纷纷提出建设文化大市、文化强市的奋斗目标,呈现出政府强力推进,资源优势明显,建设文化品牌,发展潜力巨大的新格局。
  长沙:建设文化强市和国际文化名城
  从2000年开始长沙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长沙“十五”文化发展规划》、《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发展的若干意见》、《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文化产业发展专项方案及五年行动计划》、《“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长沙市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长沙市提出实现“文化强市” 的目标,把长沙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名城、休闲之都、创意中心”,重点发展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动漫游戏、演艺娱乐、文化旅游、文化会展、工艺美术等八大主导产业,引导全市文化产业规模化、特色化发展。到2010年,要建设成为文化发展主要指标在全国领先、文化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居全国前列的文化强市,文化总产值达到7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以上。在近年来的文化发展中,建立了文化产业项目联点帮扶制度,设立了每年2000万元的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各区县(市)配套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每年在500万元以上。
  2010年长沙市召开的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共长沙市委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用10到15年时间,将长沙建设成国际文化名城。
  武汉:建设文化强市和区域性国际文化中心
  武汉市2003年制定《武汉市文化强市建设(2003~2012年)纲要》和2004年出台《武汉市文化发展规划(2004~2010年)》,提出要形成“江汉汇通、楚风汉韵、兼容并包” 的汉派文化特色,把武汉市建设成为湖北省文化中心示范区和国家级文化产业发展基地,成为中西部文化强市和现代化区域性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到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6%以上,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之一。在文化建设中,要实施“五个一批”:即建成一批标志性现代文化设施;构建一批特色文化功能区;组建一批具有竞争实力的文化集团;启动一批文化产业骨干项目;培育一批在华中地区具有较强集聚和辐射功能的文化市场。着力打造“六大品牌”:即盘龙殷商文化、琴台知音文化、黄鹤名楼文化、辛亥首义文化、汉口商贸文化、武昌科教文化。2007年底,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批准,为武汉市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文化产业发展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郑州:建设文化强市和国内区域性文化中心
  近年来,郑州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研究制定了《郑州市“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了“十一五”文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到“十一五”末,要建设一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打造一批文化精品项目,发展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培育一批知名文化品牌,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基地,逐步形成门类较齐全、技术较先进的文化产业体系,使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年均增长20%左右,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左右,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为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把郑州建设成为河南省文化产业中心、全国重要文化产业基地和具有鲜明特色的国家区域性文化中心。
  合肥:建设文化强市和区域性文化中心
  2007年,合肥市出台了《合肥市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07~2015年)》,提出围绕“两个率先”、“三大推进”、构建“省会经济圈”和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发展目标,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到2015年,把合肥建成文化特色鲜明、文化基础设施完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文化生态良好、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高度融汇、具有较强竞争能力和辐射能力的区域性文化中心。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速度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力争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8%以上。初步建成以创意产业为核心、龙头企业为带动、产业基地为骨干,结构合理、整体协调和持续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使合肥成为中部地区有影响的文化资源聚集中心、文化产品生产流通中心、新型文化业态培育中心、文化旅游休闲度假中心;力争有1~2家文化企业进入全国文化企业100强。
  太原:建立绿色文化市场和文化强市
  近年来,太原提出了建设集三晋文脉与现代化气息为一体的特色文化名城的奋斗目标,并相继出台了《太原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太原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条例》、《太原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若干政策规定》和《太原市振兴文化创意产业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规划政策。提出要通过建设产业园区、产业板块、产业集团,构建城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打造绿色文化形象和绿色文化品牌,构件绿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绿色文化市场格局,形成绿色文化娱乐消费环境,到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6%,到2020年,占10%以上。
  南昌:建立文化特色鲜明的文化大市和强市
  2008年就明确提出建设文化大市、文化强市战略。制定和下发《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把南昌建设成为文化大市、文化强市的决定》。通过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大力培育文化市场体系,到2011年初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格局,拥有初具规模、效益显著的优势文化产业门类,造就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文化龙头骨干企业,文化产业规模迅速壮大,文化产业增长速度达到20%以上,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7%以上,市民文化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10%以上,全市文化产业进入发达城市行列。到2016年,文化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文化综合实力和文化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文化建设各项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同类城市的前列,成为文化特色鲜明的文化大市、文化强市。
  从中部六市的发展定位和目标看,各城市均以“文化强市”作为发展目标,均把发展文化产业均放在今后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中部文化产业发展竞争将更加激烈,文化产业布局将更趋合理,文化产业发展功能化将更趋明显。
  三、长沙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建议
  
目前,中部省会城市均把文化产业发展作为今后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文化产业竞争将趋激烈,为使长沙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借鉴国内外先进发展经验,依托自身的文化资源,特提出以下建议。
  1、以建设国际文化名城为目标,加速推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长沙的文化产业经过近年来的艰辛积淀与蓄积,已经有了让人欣慰的发展基础和一定的品牌优势,在中部省会城市中处于领先水平,但与上海、北京、杭州等城市的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感到,长沙文化强市建设既处在加速推进的黄金期,也处在一个调整升级的转折期。因此,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要学习全国先进城市的经验,提升发展速度,立足中部,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着眼长远,加快推进跨越式发展。认真总结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树立新的标杆,抢抓全国新一轮加快发展的机遇,在资金投入、体制机制创新、项目建设、市场主体的培育、主导产业的发展、兴新业态的培育等各方面全力推进,务求实现跨越式发展。
  2、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为手段,促进文化产业结构转型。近年来,长沙在文化产业体制改革上取得了长足进步,长沙的文化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制约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一是要全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释放活力。要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深化公益性事业单位机制创新。要把长期以来受体制机制束缚的经营活力充分释放,打造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促进公平竞争,形成一批拥有知名品牌、核心竞争力强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二是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催生亮点。发展文化产业,不仅仅是发展博物馆、图书馆、演艺等传统业态的产业,同时要大力发展创意产业,要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全市产业发展的重点,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来促进全市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实力。要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和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方法,在抓住重点、突出特色的同时,在宏观上总体把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态势,构建多元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3、以品牌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长沙文化影响力。品牌就是效益,品牌就是市场。品牌响则效益好,品牌弱则效益差,打造品牌是产业发展的根本。要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打造省内、国内乃至国际上都叫得响的品牌。要多方策划、营销,以吸引品牌、树立品牌、推广品牌、发展品牌。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是提质传统产业。把分布在全市的印刷、酒吧、湘绣等企业进一步集聚到园区、街区发展,形成规模经营,降低营运成本。晚报、广电两大集团利用集团品牌实力,整合传统媒体,拓展新型领域,努力培育新的增长点。二是提速新兴产业。利用动漫、网络等新兴产业原创和人才优势,在延伸产业链条、扩大发展领域上下功夫。
  4、以强化平台建设为核心,全面提升文化竞争力。一是壮大文化园区。优化产业布局,以“一江两岸”为主轴,以主城区、大河西为两翼,沿岳麓山、橘子洲、天心阁、铜官窑、青竹湖、清水塘、浏阳河等进行划片和布点,着力构建长沙的文化风貌展示区、文化创意示范区、文化产业聚集区和文化潮流引领区,在湘绣、印刷、动漫、创意、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和网络科技等行业和领域,集群建设10个以上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力争总投资过100亿元。重点打造“六街”,即解放路酒吧文化街、劳动路演艺文化街、清水塘文物古玩街、定王台书香文化街、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坡子街美食民俗文化街;建设“十园”,即麓谷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长沙黄花印刷科技产业园、湖南湘绣城、沙坪湘绣产业园、雨花创意产业园、青竹湖文化创意产业园、金星文化产业园、锦绣潇湘文化产业园、湖南出版创意产业园、长沙网络科技园。二是提升产业优势。发挥文化创意经济的“无边界性”,把文化创意作为提升产品价值的核心元素、推动产业升级的主导力量、增强竞争实力的有效途径,引领工业设计、广告设计、建筑设计、园林设计、服装设计、家居设计等创意产业,向集约化、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三是培育文化实体。支持省属大型文化企业发展,提升长沙文化产业整体竞争力。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打造一批“旗舰”型龙头企业。引进好莱坞、时代华纳等战略投资者,打造强势品牌;培育长沙晚报、长沙广电两大国有文化集团和三辰卡通、宏梦卡通、拓维信息、青苹果数据中心、天舟科教、学海传媒、国科广电等大型民营文化企业,实现跨越发展。按照“大小并存、共同发展”的原则,壮大龙头企业,扶持中小企业。四是落实文化项目。加大文化项目建设力度,形成策划、包装、推介、落实的完整链条。全市建立储备项目100个以上的文化产业项目库,统筹发展,分步实施。完成新广电中心、报业文化园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各区县(市)规划建设2个以上重大文化产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