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特色餐饮加盟连锁:湖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黄建国:关于组织工作科学化的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6:12:40
 关于组织工作科学化的思考

中共湖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黄建国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个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我们要坚持理论、制度、方法的统一,努力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

  以科学理论指导组织工作

  组织工作涉及内容多、覆盖领域广,政治性、政策性、原则性强。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才能正确估判和解决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才能正确认识和遵循自身特点和内在规律,使组织工作更好地实现自身科学发展和服务科学发展,才能使党的建设不断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组织工作才能更好地应对复杂局面,坚持标准和程序,坚持原则和政策,在满足干部合理需求、促进人才脱颖而出的同时,引导广大干部提高思想境界、保持健康心态。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有科学的评价体系,要有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组织工作才能确立符合时代进步潮流的科学理念,创立适应客观需要的科学机制,正确引导干部的追求,公正评价干部的业绩,引导促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组织工作才能更好地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既努力扩大民主,又确保可控有序,提高党员民主素质,引导党员正确行使权利,认真履行义务。坚持反对腐败,防止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领导干部最容易成为各种“糖衣炮弹”主攻的目标。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组织工作才能有效地防治“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带病提拔,带病上岗”,更主动地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作斗争,引导党员干部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考验,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总之,加强理论武装,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是建设理性组工的必然要求,是做好组织工作的重要前提。

  以科学理论指导组织工作,应着重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决定》提出把理论素养、学习能力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使各级党组织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各级领导班子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我们要精心组织好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引导各级干部做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表率,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按照“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的要求,确立“为科学发展服务,为干部成长服务”、“以人为本,按需培训”的理念,积极推进培训内容的充实、培训模式的改进、培训体制的完善,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抓好自身理论学习。建设学习型组织,组织部门要带头。不能只是要求别人学,不能总习惯于好为人师,从我做起最重要。我们要自觉把学习作为提高素质、增长本领、做好组织工作的根本途径,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进取精神,力求学得更深一些,掌握的理论和知识更丰富一些,自觉做不断学习、善于学习的表率。搞好学习,主要靠内在动力,也要有一些外在约束。“做学问,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不滚就化。”学习也如此,不进则退。有人提出每天“四个八”的养生经:“吃饭八分饱,喝水八大碗,睡觉八小时,走路八千步”,有的单位规定读书“三个一”,每天学习一小时,每月读一本书,每年交流一次学习体会。这就是一种硬性规定,雷打不动,可以促进坚持。一个做法,能够坚持一段,就会习惯成自然。还有学习内容上,也要作一些要求,比如,精学理论,深学业务,广学知识,要有大体安排、具体规划,就能促进提高学习效果,养成学习风气。

  无论是干部培训,还是自身学习,都要在理论联系实际上下功夫,都要在知行统一上下功夫。清代金兰生《格言联壁》讲“读经传则根底厚,看史鉴则议论伟,观云天则眼界宽,去嗜欲则胸怀净。”看经书、阅传注,方有坚实的基础;看史籍、鉴古今,明事达理增智慧;游山川、看云雾,志气凌云眼宽阔;戒嗜好、弃私欲,胸广心净尘不染。这里面包含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言行一致”的要求。学习要与思、行结合起来。洪晃讲“知识只有消化了以后才有能量,不然就是智商中的脂肪。”思就是要促消化。“不思不行,一场空;只思不行,一个梦;慎思慎行,一定赢”。人民群众不在乎我们知道什么,而想知道我们在乎什么。学习要在完善、提高自身上下功夫。邓小平讲:“管干部的干部,要很公道,很正派。”在组织部门工作,公道正派,是最重要的操守、最根本的能力。学以致用,首先要在公道正派上下功夫。李源潮指出:现在对组织工作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差距还比较大,对组工干部形象系统内评价和系统外评价差距还比较大。他要求通过学习,切实做到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实现这“三宽”,才有可能看得远、谋得深、做得实。我们要按此要求抓好自身建设,着力解决“不适应”、“不符合”、“不称职”的问题。以科学理论指导实际工作,当前最重要的是认真总结、运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功经验,形成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策导向、舆论导向、用人导向和体制机制。

  以科学制度保障组织工作

  重视制度。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一块木料,有无用途,能不能用,怎样使用,舍弃什么,留下什么,不是用嘴说,也不是用眼看,更不是靠“老本”、凭“经验”去推断下结论。权威只能是尺子,是墨线。尊重规则、敬畏规则、遵守规则,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和根本。有寓言讲,成功宴请有功之臣。第一位到的是努力,成功说:“坐”;第二位到的是机遇,成功说:“请坐”;最后到的是一个形状怪异者,成功慌忙说:“请上坐”。见大家诧异,成功解释说:“它不是外星人,是卧底,名叫‘潜规则’”。潜规则就像空气,无时不在,无处不有。送走潜规则,请出明规则,这是铁面组工、规范组工的内在要求。人们不怕有规则,怕的是没有规则,更怕有了规则不守规则。重视制度,遵守规则,要从领导做起。有的单位有这种情况,所有的规矩都是领导制定的,所有的规矩又常常是领导破坏的。制定规矩时,领导要的是“秩序”,破坏规矩时,领导讲的是“创新”。这就不是制度规矩在起作用,而是长官意志在随意左右。制度建设既是组织工作的重要内容,又是做好组织工作的基本保障。按制度办事,才能减少随意性,才能保证公正性。

  坚守制度。有个故事,叫“日内瓦的坚守”。37.5米,是日内瓦坚守的底线。这一高度,是100年前建造圣彼埃尔教堂的高度。所有的建筑物,但凡超过红线,超过这一高度,拆你没商量。日内瓦的州长说:“如果你违规一点,他违规一点,日内瓦就不再是日内瓦了。”这就是日内瓦的坚守。纽约市长朱利安尼任期两届,政绩卓著,市民好评,特别是处置“9?11”事件得力,很多市民希望他留任。朱利安尼闻此心动,想再干三个月后再卸任。这时候,媒体发表文章,指出“不要以为离了你地球就不转了”,“不要破坏两届任期的范例”,“不要违反法律规定”。朱利安尼接受了这一意见,任期一至,卸任离职。我们在制度建设上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制度形同虚设,制度因人而异,制度欺软怕硬,制度朝令夕改。制度面前没有“特例”,任何因素都不应成为凌驾于制度之上的借口。在一个人身上失去了原则性,就在更多人身上失去了说服力。违规操作,就难免出错;带电作业,也难免触电。我们要增强制度意识,敢于同违反制度的言行作斗争。要狠抓各项制度的落实,充分发挥制度的规范效应。制度是人制定的,执行制度还得靠人。坚守制度,要加强制度文化的建设。可以写在纸上的叫制度,不言而喻的规则叫文化。比如,必须打领带上班是制度,不穿背心上班是文化。制度让想犯错误的人犯不了错误,文化让有机会犯错误的人不愿犯错误。加强制度文化的培育,使自律和他律、内省和外压配起套来,才有助于制度一丝不苟地得到贯彻。

  创新制度。现在有些制度执行得不理想,与制度本身不健全、不严密、不适应也有关。任何一项制度,都是在一定制度环境、制度体系中发挥作用的。现实中,一些制度从单个角度看是科学的,但由于缺少配套的条件,它就无法有效发挥作用,因而从整体看它就是不合理、不科学的。比如,解决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问题,能“下”能“出”的制度就不很明确、不很严格;既重票数又不唯票数,何时“重票数”,何时“不唯票数”,就存在着操作空间;干部初始提名问题,也还没有硬性、严密的规定;“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及时有效的监督、惩治机制尚未形成,“伸手不被捉”的机会存在着,就难以消除一些人的侥幸心理;基层组织建设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不健全,基层组织经费不足、历史债务沉重的状况没有改变;如何做到“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党建工作格局,也还未破题;非公经济和新社会组织中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也缺少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推进制度创新,实现整体推进,加强制度体系的系统性和配套性、严密性和科学性,是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大问题。创新和健全制度,既要有实体性制度,又要有程序性制度,既要明确规定应该怎么办,又要明确违反规定又该怎么办,堵塞制度漏洞,减少执行制度的自由裁量空间,使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完善制度。总结多年来制度建设上的经验教训,今后以科学制度保障组织工作,有这样几点是至关重要的:对已建立的好制度,要加大贯彻执行的力度;对中央明确要求建立、实践又急需而条件基本具备的制度,要抓紧制定;对实践中一些行之有效的好做法,要及时加以总结,形成制度;对实践急需而条件暂不具备的,要深入探索,抓紧研究、创造条件;对实践证明不完善的制度要抓紧完善,对实践证明不科学、无效果的制度要及时废止。要按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思路和要求,围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扩大基层组织覆盖面、促进城乡党建一体化、增强党建工作实效性”攻坚克难,进一步健全各项制度。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完善干部提名制、考察制、差额制、票决制、公选制、竞岗制、交流制、培训制、监督制、诫勉制、追究制,减少和防治选人用人的失察失误和不正之风。基层党建工作抓起来不容易,垮下去很容易。要强化“不抓经济要误大事,不抓党建要出大事”的意识,增强“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不称职”的责任感,把党建工作特别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切实抓好“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有处议事,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的机制建设,完善公务员制度,抓好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推广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帮扶的有效形式,坚持“万个部门联村、万名干部驻村、万家企业帮村”,推动城乡党建工作统筹发展。

  以科学方法推进组织工作

  讲究方法。科学方法的运用,对提高组织工作水平至关重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方法好比过河的桥和船。我们讲“知识就是金钱”,但知识并不直接等于金钱,而通常要经过“知识----技术----产品设计----实验试制----申请专利----中试----小批生产----试销----改进----大批生产----进入市场”的复杂阶段,才能转化为金钱。科学的理论和制度付诸实践,理想的彼岸和目标得以到达,也需要经过细化、量化、硬化,通过一系列具有操作规范、技术含量的方法,才能确保收到实效、实现预期。长期以来,我们在组织工作实践中,探索和积累了不少好的方法,应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和完善。《决定》提出要办好党建网站,建立全国党员信息库,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一体化建设,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理机制等,目的就是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建工作效率,这也对组织工作提出了方法论的要求。做好组织工作,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既要有决心和信心,也要有科学方法和得当的技术,既要继承和发扬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成功方法,也要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管理学、组织学、心理学等现代科学方法,借鉴外国政党的有益做法。组工干部要学习和熟悉信息网络,提高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进行引导和管理的能力。

  推进改革。改革是打开局面的方法,是推动发展的动力。《左传》里讲:“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推进改革创新,需要有这种忧患意识。如果长期不改革,社会便可能成为危重病人。这种人送到急诊室,医生有两种意见。一种是必须动大手术,不动手术这个人就要死了,因为病太重了。一种是不能动大手术,一动手术这个人就要死了,因为病人抵抗力太弱了。前者是激进派医生,后者是保守派医生。两者都抓住了问题的本质,两种意见都对,但都无法解决问题,都于事无补。这才是真正的困难。要避免这个问题,必须不失时机地进行改革,防止出现“急诊室效应”。海尔张瑞敏认为,“如果不创新,就只能面壁;如果创新,所有的墙都是门。”组织工作要走出误区,破解难题,消除顽症,出路在改革。“有关系靠关系,没关系买关系,真正本领走关系”,“这个化、那个化,不如领导一个电话;这不行、那不行,领导说行你就行”,“年轻是个宝,文凭少不了,后台最重要,德才做参考”,这类问题的根本解决,有赖于深化改革。要树立“非创新无以自强,非进取无所作为”的理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这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也是组织工作具有生机活力的必由之路。有人讲,“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大家都学会了麻木,使用复制的语言,讲着相同的情况。但是,只要你到基层去走走,听听干部群众的呼声,只要你上网看看,读读网友们的留言,就会发现有那么多人的心,都是热得烫手,感动得让你坐不住。”电视剧《金婚》中有句台词,“人有两种,一种是做一个痛苦的哲学家,一种是当一头快乐的猪”。做人不能太麻木,特别是共产党员、组工干部,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搞改革,需要有这种敏锐,有这种激情,需要有这种紧迫感,有这种责任感。

  重视量变。有人种了一片毛竹,几个月过去了,当蒿草、灌木长到一米多高时,毛竹苗却无动静。主人以为是水土不服,渐渐把这事忘了。到了第六年,一场春雨过后,几十株竹笋破土而出,不到一个月,出现了一片毛竹林。惊诧之余,主人挖地查看,发现毛竹的地下根茎遍及整个山沟,辐射直径长达一公里。在过去的五年里,虽然地表上看不到毛竹生长迹象,但其根系在土壤中不停地壮大和蔓延。做人做事,需要有毛竹的精神。“一步登天为拙招,得寸进尺方有效”。人世间的万事万物,惟渐进才有根茎,惟渐进才最扎实。在网络时代,人可以随随便便出名,但不可能轻轻松松成功。比梦想更重要的是才华,比才华更重要的是心态。巴尔扎克讲:“人类所有的力量,只是耐心加上时间的总和。”作家陈学昭说:“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们在沙漠中经常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者后边;急驰的骏马落后,缓步的骆驼继续前行。”在日常的组织工作中,绝大部分是不断重复,有人会受不了,有人会敷衍了事,却没有意识到,一个个质的飞跃,都是以单调的量变起步的,都是从点滴的积累开始的。当然这并非是说就可以消极无为地等待,重复并不是自然就会提高层次,这里面需要用心、需要理性。我党有一个好传统,就是重视和善于总结经验。邓小平说:“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紧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组织工作涉及的领域都很敏感,特别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扩大基层民主等,政治性极强,要坚持党的领导,严格依法办事,不能急于求成。组工干部要沉得住底气,耐得住寂寞,精心做好量变的铺垫,创造条件推动质的飞跃。

  掌握尺度。数量上的精确、时机上的把握、分寸上的拿捏,对于事情的成败至关重要。鸬鹚捕鱼归来,渔夫从其脖子挤出“战利品”后,总要留下三条小鱼。给多了鸬鹚吃了不干活,给少了调动不了其积极性。数量上的不多不少,是一种智慧、一种方法。有人落入水中,救援者任其在水中沉浮,眼看这人要沉入水底,在人们的谴责声中,救护人方跳入水中,从容将其救起。刚落水之人,求生欲极强,且力大无穷,此时入水去救,反而会有危险。待其挣扎无力了,才是施救的好时机。救护者的解释让人们皆服。时间上的不早不晚,是一种智慧、一种方法。居委会有位善于调解家庭矛盾纠纷的老主任,方法是不偏不倚,矛盾双方各打五十大板,直说得双方心服口服,化干戈为玉帛。家庭矛盾,尤其是夫妻矛盾,往往是孤掌难鸣,双方都有不对,无非是谁多谁少、谁先谁后、谁大谁小的问题。如果偏向一方,就难服人,还会激化矛盾。所以要讲折中、讲平衡。态度上的不偏不倚,是一种智慧、一种方法。组织工作的对象是人,一定要很公道、很正派。僧多粥少,人们不难理解,而最不能接受的是因人而异、厚此薄彼。在数量、时机、分寸上一定要把握好度,防止走极端,避免片面性。

  辩证思维。事物都是作为系统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的,因而要求我们强化系统思维、前瞻思维,树立联系的观点、动态的观点,以增强组织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要善于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当前与长远、经常性与集中性、轰动效应与持久效应、提法与做法、口号与行动、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硬件与软件、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关系等,促进组织工作的各个方面能够互相协调,相得益彰。组织工作为大局和中心服务,要抓住基层组织这个基础,扩大组织覆盖面和党员参与面,找准发挥作用的着力点;要抓住党员干部这个主体,激发他们为党的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抓住领导班子这个关键,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要抓住人才工作这个龙头,促进各类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为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这几个方面是互为因果的,要统筹兼顾好。要善于整合资源,开发利用好党领导人民创造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资源,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的优势、和谐的优势。组织部门既要把应当牵头的事情办好,也要有甘为人梯、甘当配角的意识,善于合作、乐于服务,与有关部门形成合力,推动事业的发展。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简单化、绝对化。善于促进继承与创新、内容与形式、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结合,使组织工作更好地体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要全面、正确地执行干部“四化”方针,科学评价和合理使用干部。讲革命化,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讲年轻化,要大力选用年轻干部,也要充分发挥各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注意开发各种年龄段中的人才资源,防止年龄层层递减的倾向;讲知识化,要正确处理学历和实际水平的关系,特别是在基层、在农村更不要搞“一刀切”;讲专业化,既要大胆使用学有专长的专业干部,也要注意任用专家型与管理型兼备的干部。坚持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就能够把干部看得更清楚些,把事情办得更妥当些,把工作做得更有效些。

  当年肯尼迪在宣布登月计划时说:“我们选择登月,不是因为它容易,而是因为它困难。”我们今天选择组织工作,也就是选择了矛盾,选择了风险,选择了吃苦。新形势下做好组织工作,有机遇,更有难度。我们要牢记使命,不负重托,迎难而上,尽心履职,求真务实,从严自律,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