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栅老街老板都走了:吉祥文化 谶纬、符瑞与中国吉祥文化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8:10:42

谶纬、符瑞与中国吉祥文化发展

         首先我们要明确现代人对科学与迷信的理解。科学是验证科学和理论科学;迷信是事情未得证实而盲目相信。科学与迷信是人类认识史的两个不可分离的方面。科学发展就是在不断的打破还来的迷信而不断进步。
       “谶纬”现代人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但是说迷信,大家却都知道。研究吉祥文化发展史,不能不提起它,因为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人们一直对“谶纬”深信不已,包括在现在一些农村还存在它的影子。其中一些方面,已经转变为吉祥文化,但是一些已经成为糟粕而被历史淘汰。所以,它曾在吉祥文化发展史上占据过一段很重要的历史。  
        那么什么是谶纬呢?谶,《说文解字》中译为“验”,也就是预言,预兆。可分“谶语”和“图谶”两种。也就是说“谶”是事物发展过程出现的一种预兆、现象。这种现象,由于古人对自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可抗据力、或是社会现象缺乏科学研究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这种预兆、现象被指定为某种事情发生的必然结果,这种指定就称为“谶”。如王明清《挥麈馀话》:“张步溪中有石,里人号曰团石,有谶语云:团石圆,出状元;团石仰,出宰相。”后者图谶,则是将某种预兆性的内容画成图。“纬”是对“经”而言,是各地方士的儒生将“谶”编集起来附会儒家经典的各种著作。儒家的经典有七种《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记》、《春秋》、《孝经》,“纬”书也有七种。它的起源是“河图洛书”的神话传说。也就是说,“讳”是人们将先前所讲到的“预兆”用儒家经典语言加以解释而产生的记载文字。由此可见,事情发展出现心理预兆是正确的,但是牵强附会的解释为社会通行规则就带有很强的迷信色彩了;而且,根据它产生的历史时期,我们也认为它的迷信色彩更浓。
        由于谶纬的目的是附会人事吉凶祸福、预言治乱与废,所以图谶也多为祥瑞的征兆,后来又被称“符瑞”。《汉书》卷七七《刘辅传》”上成帝书;“臣闻天之所与必先赐以符瑞,天之所违必先降以灾变,此神明之征 应,自然之占验也。”所以说历代帝王都很重视谶纬。
        谶纬的兴起,一般的说法是起于秦而盛于汉,但在儒家的经典中早已出现。谶纬的主要特点是把自然界某些偶然现象神秘化,看作社会安危的决定原因,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支持。王莽的“改制”和光武帝的“中舆”,就是分别利用图谶或符命作为合法的根据。东汉章帝召集博士儒生在白虎观讨论五经同异,写成《白虎通义》,更进一步地把谶纬和今文经学混合在一起,使儒学神学化。吕凯《郑玄之谶纬学》说:“谶纬之源,起于邹衍。谶纬造作, 于方士。而纬书配经,则缘汉武帝崇儒术而行方士,故二者乃相需相成,滋生日多,而造成两汉思想之主流谶纬之学。”吕凯引徐养原《纬书不起于哀平辨》:“窃意纬书当起于西京之季,而图谶则自古有之。……盖前汉说经者,好言灾异;《易》有京房,《尚书》有夏侯胜,《春秋》有董仲舒,其说颇近于图谶,著纬书者,因而文饰也。”(吕凯《郑玄之谶纬学》,台湾商务印书馆,一九八二年版。)
       《宋书》有“符瑞志”三卷,开宗明义便说:夫体睿穷几,含灵独秀,谓之圣人,所以能君四海而役万物,使动植之类,莫不各得其所。百姓仰之,欢若亲戚,芬若椒兰,故为旗章舆服以崇之,玉玺黄屋以尊之,以神器之重,推之于兆民之上,自中智以降,则万物之为役者也。性识殊品,盖有愚暴之理存焉。见圣人利天下,谓天下可以为利,见万物之归圣人,谓之利万物。力争之徒,至以逐鹿方之,乱臣贼子,所以多于世也。夫龙飞九五,配天光宅,有受命之符,夭人之应。《易》曰:“河出图,洛出书,而圣人则之。”符瑞之义大矣。
        接着,便罗列了一系列的“符瑞”征象。从古代神话中华胥履大跡而生蛇身人首的伏羲;女登有神龙首感于常阳山,而生炎帝;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而生皇帝;尧之母曰庆都,生于斗维之野,常有黃云覆护其上;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修己出行,见流星贯昂,梦接意感,既而吞神珠,背剖而生禹于石纽等列起,继而谈到汉代。汉高祖之父刘执嘉;执嘉之母梦赤鸟若龙戏己而生执嘉。汉高祖的母亲寢于大泽,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上皇视之,见蛟龙在其上,遂有身而生高祖。由此历数出十多个皇帝,从出生到成长都有“符瑞”之兆。用现在的眼光看,纯属荒诞无稽之谈,但在一两千年之前,却为“天命”和“天人感应”制造了舆论,有助于王位的巩固,因而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欢迎与支持。

         总得来说,谶纬在吉祥文化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从这个时候起,吉祥文化的发展呈现多态性,一方面它将吉祥文化中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它将吉祥文化的物化方面从实体上不断扩展,出现了更多的吉祥物品。同时,谶纬的产生除了应和统治阶级需要之外,它人类对幸运、吉祥的追求作了教条的,特别是不利于人的发展的禁锢,夸大了外力作用,对人的思想指导、积极引导作用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