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尘怀孕完结:华西村328米高楼亮相被质疑“炫富” 掌门人回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4 20:31:58

  独家专访华西村掌门人吴协恩:我是守业者,慢进就是退

  10月8日,作为建村50周年的献礼,华西村328米的高楼正式对外亮相。华西村再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并遭到不少质疑:“炫富”、“无法代表中国新农村建设方向”等。

  “华西村一直都在风口浪尖,说好说坏都没关系,我们没时间去辩解。关键是要给老百姓做实事,实实在在,实事求是。”10月28日,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独家专访时,华西村少帅、掌门人吴协恩坦言:“我是给华西打工的。华西村属于全社会,只有属于社会的,才是健康的。真正做到这一点,我的任务也就差不多完成了。”

  “我是给华西打工的”

  2003年,华西村的老书记吴仁宝退休,吴协恩接棒。吴仁宝有四子一女,吴协恩是老幺。为什么是老幺接棒?吴协恩笑道:“他们脑子一热就让我来做了。”

  吴协恩曾经当过兵,做过供销员,还当过厂长,经历比较丰富。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谈到父亲吴仁宝,他大都用“老书记”这个称谓,来表达对父亲的崇敬之情。“如果没有老书记,我们也许都还在城里打工呢!”

  吴协恩身兼多职:江阴市华西村党委书记、村主任、华西集团董事长,但他的名片上仅仅印了华西集团公司董事长的名头。为什么没有印书记的职务?“这是便于同外国客户打交道,他们不太能理解‘书记’这个称谓。但我从来不喜欢‘企业家’的称谓,我认为自己还到不了那个‘家’字。我给自己的定位是为华西打工的。我们是集体控股、个人参股的形式,吴家不是控股股东。”

  当然,在做事情的风格和观念上,吴协恩和父亲吴仁宝也有所不同。

  “我有个习惯,开拓任何一个新领域,如果没有合适的人才,我宁可不做,也要等。”吴协恩说,“为了发展金融业,我看好一位在国有银行工作的朋友,但他当时在单位做得风生水起,无意出山。我只好耐心等待,一等等了三年。好不容易这位朋友过来了,但没想到,老书记不同意。因为金融业对他来说,看不见摸不着,不靠谱。怎么办?”

  “你不同意,我就不干了。”吴协恩实际上走了一条迂回路线,“我就学老书记当年搞地下工厂的方法,悄悄地开起了‘地下公司’。到年终盘点时,老书记发现,这家公司盈利不错,问这个公司是做什么的。”

  父子间的一场冲突就这样被化解,“咱们拐个弯也照样可以到‘北京’嘛。”

  华西作为中国第一村,有没有担心被别人超过?“我希望被超过。我们不要考虑做第一,要考虑给老百姓做了多少事。”吴协恩说。

  “共同富裕不是均富”

  华西为什么成功?“原因是少走了弯路。在分田到户的时候,华西不是先进;在企业转制的时候,华西也不是先进。实践证明,华西走的道路是正确的。有很多人问我,华西会不会变?我认为没有必要变,更重要的是传承。50年来,华西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共同富裕。”吴协恩说。

  2001年以来,华西村开始实施并村计划,周边的13个行政村陆续并入,被分别编号为华西一村到十三村,而原来的华西村,则被称为华西中心村,14个行政村共同组成“大华西”版图。

  有媒体报道,华西也有贫富差异——最上层的是中心村村民,中间是新村民,最底层的是外来打工者。“华西现在人均年收入8万元。”吴协恩通过《中国经济周刊》回应道,“共同富裕不是均富。华西村给每个村民提供基本保障,但如果要住好房,开好车,必须要靠自己劳动,决不能坐享其成。机制健全很重要,如果机制不健全,人很容易滋生懒惰。健全的机制一定会激励先进,鞭策落后。”

  “老百姓不怕你多拿,就怕不知道你拿多少。华西什么都是公开的,村干部拿多少,经理拿多少,只要公平公正,老百姓也是讲理的。华西的干部就像老书记一样,并不拿满应得的报酬。按照合同,有的管理者年薪最高能拿到数千万,但他们都不拿,最多拿到几百万。因为主管不拿,下属没办法拿。”

  华西村的文化同样是一笔宝贵财富。吴协恩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们就提出了华西文化,核心是‘六爱’,‘爱党、爱国、爱华西,爱亲、爱友、爱自己’。特别是爱自己,好像不以为然。其实,很多人在利益面前,经受不住考验,甚至锒铛入狱,这就是‘不爱自己’的表现。遵纪守法其实是爱自己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