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皮筋空手挽头发:广东省农村信用社2007年信贷管理工作指导意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5:25:22
广东省农村信用社2007年信贷管理工作指导意见 [    点击数: 5764        更新时间: 2007-07-12        ]

      为进一步加强信贷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优化信贷结构,增强防范和控制风险能力,有效促进全省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持续健康发展。省联社2007年信贷管理工作的指导方针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广东省农村工作会议的精神,紧紧围绕广东“十一五”规划和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信贷投放的合理增长;坚持以信贷资产质量为生命线,强化信贷资产管理;坚持以依法合规经营为准则,进一步规范信贷业务操作;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标杆,努力培育健康信贷文化,全面提升信贷管理能力。

       现就2007年全省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信贷投放的合理增长

    (一)抓住机遇,巩固农村金融主力军地位 

     2007年,广东农信信贷管理工作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是随着广东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措施的落实到位,新兴的农村市场已经形成。新兴的农村市场将连锁拉动农村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无疑为农村信用社的信贷业务拓展和发展壮大带来了广阔的空间;二是随着全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各级党政部门初步形成自觉关心农村信用社改革、支持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氛围,为农村信用社创造良好的改革发展环境;三是经过去年的增资扩股、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成功取得央行专项票据后,全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在面临机遇的同时,农村信用社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邮政储蓄、农发行重新定位农村市场,农行在股改后也将改变营销策略回归县域和农村,加上金融业面临全面对外开放,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将日趋激烈。机遇与挑战并存,动力与压力同在,全省农村信用社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当地的人缘、地缘、血缘优势,扬长避短,找准市场定位,创新服务品种,加大营销力度,正确处理好速度与质量、效益与规模之间的辩证关系,提高资金实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在支持“三农”、县域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中壮大自我,为下一阶段央行票据兑付创造条件。

     (二)细分市场需求,巩固和扩大信贷业务空间 

      准确的市场定位,对于农村信用社优化资产结构、控制市场风险、提高经营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等方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各联社信贷营销人员要深入市场,加强调查,对辖区内的经济特点、竞争对手和竞争手段、财政支持、金融服务需求、信贷需求等等进行跟踪分析;对现有的产品、业务、客户层次进行细分,找准利润增长点,充分发挥农信社自身的优势,把握市场动态,调整营销策略,巩固并扩大信贷业务空间。另一方面各联社应抓住当前国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积极扶持中小企业这一大好时机,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特点及自身的实际情况,明确市场定位,因地制宜地制定差异化的营销策略,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投入。

      一是对农业经济比重大、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信贷营销的重点是“三农”、中小企业,要坚持以农为本,在满足农户基本资金需求的基础上,重点支持种养专业大户、农业基地、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和农产品加工流通专业镇、个体工商户、农村基础设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和发展。

       二是对农业经济比重比较小、城镇化程度较高及城乡结合部等区域,农村信用社的定位是社区银行,信贷营销的重点是城镇居民、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现代农业物流业、农业园区和工业园区建设、县域经济及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

      三是对珠三角等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经济发达的地区,农村信用社在巩固和优化现有中小客户群体的基础上,积极培育优质客户群体,重点支持一批科技含量高、有一定竞争优势、有规模、有效益、有市场的中型企业;资金充足的联社可通过创新金融组合产品,适度支持一批高端客户和优质大客户

      (三)创新服务,加大信贷营销力度

      1、改进服务方式。各联社要清醒地认识到“没有营销,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生存”,农村信用社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必须彻底转变传统的“等客上门、坐堂放贷”经营观念,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把市场营销列为信贷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积极导入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市场营销的先进理念,因地制宜建立和完善反应灵敏的信贷营销机制,加强宣传,深入市场,主动营销,进村入户,深入企业,捕捉市场信息,努力挖掘和培育一批忠诚度较高和具有发展前景的优质企业和项目,提高市场占有率。

       2、拓宽营销思路。要加强对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动态和客户群体的深入研究,在满足农户和农村经济组织种养业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借助现有的服务平台,努力拓宽服务领域,从支持传统单一的农业向多元化经济农业转变,突出支持特色农业和民营经济发展;从支持分散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突出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从支持单一客户向支持产业链上的上下游客户发展,突出支持效益农业发展。

       3创新服务手段。各联社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抓紧整合现有内部资源,在用好现有金融产品的同时,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各类客户的不同需求,加大金融创新力度,设计开发适应各类市场主体需要、具有差异性的、多样化的系列金融产品,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赢得长久的竞争优势。

       一是按照“小额、分散、流动”的原则,坚定不移的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并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结合各地实际,合理调整授信期限、放宽授信额度、扩大授信范围,灵活确定利率水平。

       二是充分利用和推广“企业+农户+农信社”方式的订单农业贷款方式,有效支持农户、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园区、农业基地的发展。在风险可控、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将该模式和农户联保模式延伸至小企业的贷款领域,积极拓宽服务领域;

       三是对优质的大额贷款和优质项目,本着自愿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采用社团贷款方式积极组织社团、银团贷款,提高农村信用社整体业务的拓展能力。省联社为进一步发挥管理、指导、协调、服务的职能,拟成立“社团贷款管理中心”,充分发挥资金营运中心的服务协调作用,组织推动全省农村信用社社团贷款业务,积极寻找优质贷款和优质项目,提高全省农村信用社资金使用效率,有效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是积极探索和推广中小企业创业贷款,择优扶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信誉好、有市场、管理规范的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

       五是大力推行额小、分散的零售信贷业务,树立风险为本、资本约束的经营理念,加快发展风险相对较低,资本占用较小的个人住房按揭、票据贴现、质押贷款等贷款品种;积极支持贷款额度较少、抵押保证可靠的消费贷款、农民公寓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等贷款品种。

       六是有条件的农信社在风险可控、保证效益的前提下,积极开拓更高层次的业务品种,如:国际贸易融资、仓单质押、出口退税质押、国内保理、国内买方和卖方信贷等,以适应高端客户的业务需求。同时也可积极参与银团贷款,拓展与同业的合作空间,分散风险,稳定和共享客户资源。

       二、以信贷资产质量为生命线,强化信贷资产管理

     (一)调整信贷投向,规避限控行业风险。各办事处、各联社要密切关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指导辖内信用社积极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项目和企业。各联社要认真贯彻和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制)》(国家发改委第40号文)和《关于继续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切实加强信贷管理的通知》(银监发[2006]47号文)的要求,正确理解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和产业政策,合理控制中长期贷款投向的规模和节奏,杜绝打捆贷款,从严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特别是严格控制和压缩对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焦碳、汽车等六大产能过剩行业和水泥、煤炭、电力、纺织四大产需基本平衡、但规模过大行业的信贷投入;要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研究,及时掌握房地产政策的变化,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土地开发和房地产开发贷款有关资质规定和资金配比的要求,有效控制土地开发和房地产开发贷款的增长,完善房地产贷款的风险管理;防止进入商业银行已压缩和退出的限制类和淘汰类行业,对已投入的要有应对预案,限期压缩,严防风险。

      (二)进一步完善统一授信管理。为规避集团客户的系统性风险和关联企业风险,省联社将制定统一授信管理办法,建立和健全大额贷款、集团客户授信业务管理制度,对信贷资产在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不同业务品种、不同期限等多个角度设置控制限,以实现“支持有度、限额有数、分散风险”的目的。各联社在此基础上要建立全辖甚至地区联动的管理机制和风险预警机制,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充分利用人民银行个人及企业征信系统,及时掌握集团客户总体融资规模和风险程度,防止多头授信。在对集团企业及关联企业授信时,不仅要考虑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更要考虑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并加强授信前调查、授信时审查、授信后核查,特别是要注意防范集团客户内部关联方之间相互担保的风险,切实提高大额授信和集团客户授信的业务风险管理水平;对存量贷款中已存在多头贷款的集团企业、关联企业客户和行业集中的贷款,要纳入统一授信管理,制订严密的风险控制计划;各市办事处和各联社对珠三角地区单户5000万、非珠三角地区单户2000万以上的新老贷款、大额贷款或集团客户要实行重点跟踪、监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范信贷集中度风险。对单户授信比例超过监管要求的,要制定压缩计划,逐步达到监管要求。

     (三)完善大额及特殊行业贷款报备制度。在2006年省联社推行大额及特殊行业贷款报备的基础上,继续按照“分类管理,区别对待”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一是针对存在的问题,在结合当地的经济状况及辖内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水平、业务规模、资产质量(按五级分类)、风险控制能力等因素的同时,突出了对新账不良贷款的考核,对全省99家联社的信贷管理等级将做适当调整,合理确定县(市)联社大额贷款、特殊行业贷款报备的额度。二是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加大对贷款风险的管理和指导力度。

      (四)逐步建立和完善以一级法人为主体的信贷能力评价体系。为了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强化风险管理,省联社将在现有信贷管理等级评定的基础上,结合各联社的风险管理理念、资产质量、尤其是近几年来新帐贷款的质量状况、创利水平、抗风险能力和对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信贷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等信贷文化的建设情况,逐步建立以一级法人为主体的信贷能力评价体系。通过对各联社信贷能力的评价,省联社将充分发挥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职能,合理优化信贷干部队伍和调整信贷业务权限,不断提升联社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信贷业务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五)全面推行新账贷款考核。在总结2006年新账贷款考核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省联社将对新账贷款考核办法进行修订和完善。各联社要结合当地实际,吸取试点联社的经验和做法,根据省联社的统一要求尽快制定实施细则,加大对新帐贷款日常考核和监测的力度,每季按贷款五级分类统计口径汇总新帐贷款情况,动态跟踪分析新帐贷款的质量变化及迁徙情况,根据分析结果调整贷款结构,强化新账贷款的管理,逐步提高新帐贷款质量。

      (六)建立严格的尽职问责制度。从今年起,省联社、各地办事处、县(市)联社应建立信贷管理、不良资产压降层层问责制度,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不良资产不降反升、新账不良贷款比例超过3%、清收压降工作不力的信用社、联社应严格问责,坚决采取末位淘汰、撤职等措施追究领导班子的责任,同时采取降低信贷等级等措施对机构进行处罚;对不良资产管理及处置过程中的失职、违规、违法行为应根据有关规定认定相关责任,对有关人员及时作出有关经济、行政处罚,对涉及违法行为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对“行社脱钩”前发放的贷款,主要追究不良贷款的管理、处置等方面的责任;对1997-2002年期间发放的贷款,应分清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对其中确系主观原因形成的予以追究责任。 省联社近期将制定出台《广东省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责任认定及追究暂行办法》等制度,各联社应据此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实施细则,确保落到实处。

      (七)严格贷款转化条件,真实反映资产形态。

      根据银监会的统一部署,在2007年全省农信社实行以贷款五级分类为主、两种数据并行的“双轨考核”机制的同时,力争在上半年完成对非信贷资产的五级分类工作。通过科学的五级分类方法真实地揭示和反映风险,提高农信社风险防范和管理能力。为此,各市办事处、各联社要实行按月监测、按季考核,严格控制信贷资产质量,充分利用贷款五级分类结果,在全面、真实、动态地反映信贷资产质量的基础上,制定贷款五级分类认定考核办法,实施定性和定量指标考核,规范分类人员操作行为,从机制上消除或降低分类的随意性,促使基层信用社严格执行贷款五级分类的规定。特别是在考核中要提高不良贷款绝对额下降和现金回收率(含抵债资产的变现)的比重。对存量信贷资产要有针对性地实行分类监控,尤其是加强对后三类资产的监控。

       各联社要加强风险管理,及时采取措施化解风险,在风险没有降低的前提下,杜绝通过借新还旧、转换借款主体等重组方式转化贷款,掩盖风险。特别是2003年以后发放的新帐贷款,必须严格对欠息、经营不善、担保条件恶化、潜在风险大等情况的企业和个人贷款进行转化。

     (八)完善五级分类与贷后管理的互动机制

     五级分类是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贷款分类方法,通过实施贷款五级分类可以进一步强化信贷管理,加强对贷款风险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处置,促进科学管理、稳健经营,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强档案管理,夯实风险分类和信贷管理的基础。在大社一级建立贷款档案管理中心,将贷款合同、客户基本信息等资料集中保管,重要权利凭证交由会计部门保管。联社一级重点保管贷款审批、报备文件,分类工作底稿和分类认定表则可由各联社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保管措施。同时,强化考核机制,督促信贷人员查缺补漏,并在日常工作中定期收集和动态更新客户基础资料、财务报表等信息资料,为风险分类和信贷管理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依据。二是加强贷后检查,为风险分类提供信息支持。各联社要建立健全贷后跟踪管理机制,加大贷后管理力度,强化贷后跟踪检查,在对信贷资产实行全程有效监管的同时,也为分类工作提供充分、及时的信息依据。三是充分运用五级分类结果,建立贷款动态管理机制。要将贷款五级分类和日常信贷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贷款动态管理机制,根据分类认定结果对每一借款人制定具体管理措施,通过分类结果的运用,促进分类水平的提高,达到五级分类与贷后管理互动的目的

      (九)进一步加大力度压降不良资产

      按照人民银行、银监部门关于票据兑付的有关要求,省联社在全面部署全省农村信用社不良压降工作的前提下,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抓好不良资产总额排在前十位的联社、5000万以上的重点户的监测和督导工作,密切跟进其进展情况;二是为了提高抵债资产的变现率,改变过去被动接受买家的传统方式,积极引入市场营销理念,计划年内组织有评估公司、投资公司、拍卖机构等参加的不良资产推介会,鼓励他们提出最佳处置方案,择优实施,以最大限度减少损失。三是加强考核,重点考核各联社不良贷款绝对额下降(五级分类口径)、不良贷款现金回收率、抵债资产变现率的完成情况,按季度进行通报,及时提出有关意见和措施;四是继续将清收压降不良资产的完成情况作为联社、信用社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从严考核。

       各联社要按照省联社《进一步做好不良贷款压降工作的通知》的要求,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把不良资产的清收压降作为当前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研究制订不良资产清收、压降及处置计划目标,进一步细化有关不良资产的考核指标,建立工作责任制,将不良贷款余额下降、不良贷款占比降幅、现金回收率、抵债资产变现率、抵债资产变现受偿率等指标作为综合经营目标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将考核的指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岗、到人,做到组织落实、任务落实、人员落实、措施落实,并加大考核力度,实行重奖重罚,力争在涉政贷款的压降、抵债资产处置、票据置换资产处置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一是要抓住机遇,加强与地方政府等部门的沟通、协调,促请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有效措施,如以财政资金、土地资源等各种优质资产还款或抵债、置换涉政贷款,通过统筹还贷、债务重组、一揽子处置等多种方式处置,力争今年涉政贷款的清收处置取得突破。二是明确落实责任,加强对以物抵债工作的考核、监督和检查,规范抵债资产的接收、处置行为,加快办理抵债资产的产权过户手续,制订抵债资产的分步处置计划,加快变现,最大限度挽回资产损失。三是尽快落实票据置换资产的管理责任,采取多种措施如风险代理、利息减免等加快处置,提高现金清收比率;对已采取措施但确实无法收回的,各地要做好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争取其对出具有关证明材料提供大力支持。

      (十)加快信贷风险管理体制改革步伐

        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是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为进一步增强联社风险控制纵向管理和监控能力,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提高审贷质量和审贷效率,培养专业化的信贷队伍,各联社要积极探索信贷风险管理体制的创新,尽快建立以联社为主体的垂直化、专业化、集中化的信贷风险管理体制。

      1、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专职贷款审批制度。条件成熟的联社可进一步推行专职审贷,改变目前以审贷会方式集中审议为主的决策制度,在2006年全面实现审贷分离的基础上,试行成立专职贷款审批机构或尝试专职审查人制度,实行分别授权、分类审批、独立表决和强化责任的管理机制。

       2、为有效规避现有资产业务法律手续不健全、信贷档案管理不规范、放款执行程序不合规及资产业务电脑系统管理维护主体不明确等操作性风险,将资产业务经办、审批、执行进行有效的岗位和环节分离,相应减轻基层信用社人员的实务性操作压力,条件具备的联社可积极整合和优化业务流程。如试行成立以联社或大社为主体的放款中心、个人按揭中心、票据中心等,实行贷款集中出帐、贷款档案集中保管、信贷管理系统集中录入。

       3、推行信贷资产业务二级报备制度。 各办事处参照省联社07年修订的《广东省农村信用社大额贷款报备制度》、《广东省农村信用社抵债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广东省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利息减免指引》,制订辖内联社的大额及特殊行业贷款、不良资产处置二级报备制度,并依据报备制度的要求,对本辖区内属于报备范围的信贷资产业务做出风险提示;同时强化省联社及办事处所作风险提示的跟踪检查。各联社应对报备总体情况按季做出分析,对于出现风险隐患或形成风险的报备信贷业务,逐笔说明情况和分析原因,分清责任,落实有关管理和清收责任人,形成书面报告,于季后10个工作日内报送各办事处。各办事处对辖内报备贷款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合风险提示的跟踪检查情况,形成书面报告,报送省联社。

        4、加大对不良资产清收体制和手段的创新。在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传统手段压降不良资产的同时,要结合农信社自身经营管理体制及所处的金融生态、政策及清收环境,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和创新清收处置的模式和方法、手段、渠道,提高清收效果。

      一是逐步建立以联社为主体的不良资产统一清收管理体系。对于条件成熟或实行一级法人的联社,可以联社为单位建立不良资产统一清收管理模式;对于条件暂不成熟的联社,则可先将抵债资产、涉政贷款和行社脱钩遗留的不良贷款由联社集中管理和处置,从而合理的配置资源,节约管理成本、培养专业的清收队伍、提高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是积极探索不良资产商业化运作机制。借鉴金融机构同业间信贷资产转让、回购等运作模式,在农信系统内逐步建立不良资产内部定价、内部交易机制,提高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率。

      三是创新涉政贷款多元化清收模式。各联社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政策扶持,通过贷款重组、优质资产、政府所属优质企业的股权置换农信的不良贷款等方式清收涉政贷款;同时还应充分借鉴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其他商业银行的经验和做法,积极探索通过地方政府注资政府所属投资公司或资产管理公司收购农信社的涉政不良贷款,或由地方政府(财政)出钱整体打折收购,再委托农信社进行清收处置等方式,加快对涉政不良贷款的处置进度。

       三、以依法合规经营为准则,进一步规范信贷业务操作

     (一)加强信贷制度建设,提高信贷业务操作的合规性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是今年完善信贷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省联社将在梳理原有制度的基础上,按照有效性、合理性、配套性的总体要求,一是对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管理办法、信贷授权及授信管理办法、新账贷款考核制度、大额及特殊行业报贷款报备制度、抵债资产接收处置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有效避免制度过剩、缺位和相互冲突。二是对重要的基础性制度设计相应的流程图,使规章制度更加直观,便于基层社理解和执行。三是根据银监会提出的合法合规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和制定信贷业务相关的法律文本,逐步建立一套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的信贷管理文件。为全省农村信用社强化合规经营、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制度执行力检查,规范信贷资产业务操作

      按照“制度覆盖业务,检查覆盖制度”的要求,省联社将进一步强化制度执行力的检查,进一步规范农村信用社业务操作,防范信贷风险。

       一是省联社和各办事处对各联社建立二级直查制度。2007年省联社将重点检查新账贷款质量、大额及特殊行业贷款和信贷档案管理情况,特别是五级分类中正常和关注类转化贷款、大宗抵债资产的接收和处置等。

       二是各联社要积极配合省联社开展检查,同时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定期和不定期的实行自查和交叉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并追究有关人员的相关责任,坚决杜绝“有章不循、违章不究,追究不严”的现象。要通过信贷制度的制定、执行和检查,不断完善决策程序和控制方式,实现信贷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三是省联社和各办事处要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督促相关联社落实整改措施,并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对整改不力的联社将给予通报和降低信贷等级,追究有关负责人责任。

       四、以可持续发展为标杆,努力培育健康信贷文化

      (一)加强专业培训。为提高全省农村信用社信贷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和信贷管理水平,增强风险意识,省联社将有计划、有目的、分层次的组织一系列专业培训。按照“理论与实务相结合,业务与政策相结合”的原则,对基层信贷人员,侧重于信贷基础专业知识、业务操作技能、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信贷执行能力;对中层信贷管理人员,侧重于国家宏观政策、行业政策、金融监管政策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信贷专业理论水平和综合管理水平。各办事处、各联社积极配合好省联社的各项培训工作,同时也要加强自身有关信贷制度、政策、贷款五级分类方面的再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信贷人员的业务技能和信贷管理水平。

      今年省联社计划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培训:一是对信贷人员相关制度、法律法规及业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二是信贷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省联社将邀请专家对当前宏观经济情况进行分析、传授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和信贷营销理念,进一步提高我省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人员全面的风险管理水平。

       (二)实施信贷人员考试制度。按照《广东省农村信用社信贷从业人员资格上岗考试办法》(粤农信联发[2006]302号)要求,我省农村信用社将于2007开始实施信贷人员考试制度。各市办事处、各联社要高度重视,组织辖内各级信贷人员加强制度和业务的学习,营造信贷人员自觉提高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的良好氛围。通过实行信贷人员考试制度,为今后推行信贷人员上岗准入和等级评定打下基础,逐步打造一批符合现代金融企业要求信贷队伍。

     (三)营造具有广东农信特色的健康信贷文化氛围。为进一步培育良好的信贷文化,各联社应坚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信贷文化与合规经营的有机结合。各联社要在各项信贷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稳健经营、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通过不断学习、完善制度,规范操作,强化信贷人员依法合规的经营意识。二是信贷文化与目标激励的有机结合。各联社应结合实际,正确运用好省联社制订的有关新账贷款考核办法及信贷人员从业、等级评定考试办法,通过制定相应的考核、奖惩制度,调动信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励员工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三是信贷文化与队伍素质的有机结合。各联社要通过开展信贷业务知识竞赛,组织优秀信贷人员作巡回报告以及举办信贷工作交流会议等形式,营造良好的信贷文化氛围,让信贷人员在各种活动中受到教育,萌发自觉提高素质,遵纪守法,依法合规经营的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出具有广东农信特色的信贷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