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咒佛牌:探秘江苏(2)——扬州和镇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4:41:11
 

探秘江苏(2)——扬州和镇江

来源: 瞿怀康的日志

探秘江苏(2)——扬州和镇江

开篇之初,先说明一下本人的一个基本观点,那就是,在本人的眼里,扬州和镇江尽管相距很近,但却是个各方面均不太相同的城市,按理,是不应该放在一起来作一番“探秘”的。但是,由于这两座城市的距离确实是太近了,而且其历史、文化、方言、风俗等许多方面又相互搅杂纠缠在一起,并且,在可以预期的未来,这两座城市也难逃一体化的未来之终极命运,所以,论扬州不论镇江,或论镇江不论扬州,均是无法做到并是不合情理的。


只要你到过镇江和扬州,你就很容易地发现这两座城市显性的相同之处。比如,两地的方言总体上是很相近的,记得上初中时初次到镇江时,和几个当地人交谈后,作为外地人的我甚至产生了来到扬州的感觉。还有,两地在饮食上也大体上差不多,都是典型的淮扬风格。两地的点心也有相同点,都是以包子著名,镇江是蟹黄汤包,扬州是富春包子。两地还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其特产均有一个是属于酱园系列的,扬州酱菜闻名全国,镇江香醋至少在江苏、华东是著名的地方特产。


尽管这两座城市有着不少的相同之处,但只要你稍为留心,你就可以发现他们的许多不同之处,而且,这种不同是显而易见的。扬州和镇江的市区地貌是很不相同的。扬州城区并不临江,地势低平,河道交错分布在大运河的两岸,只在城市西北等边缘地段稍有一些起伏,分布着如蜀岗这样不高的小丘。如果要相比的话,扬州城区的总体地貌和苏州是很相象的,而且,不仅仅是在地貌上和苏州很象,就是在城市的总体风貌上也和苏州非常相象,如城区的一些主要道路是沿着各个河道平行伸展的,在一些主要道路的两边甚至是路中间还保留着一些古代的建筑,这些和苏州都非常的象。而镇江呢?镇江城区紧临大江,而且其境内有许多稍高的山岗的穿插,北边“山区”由著名的“镇江三山”焦山、北固山、金山等统领形成一个沿江山系横穿过整个市区北部。南边在市区的边缘是被称为“南山景区”的山系。镇江人喜欢称自己的城市为“城市山林”,这同其西部不远的另一个邻居南京人称呼他们的城市是一样的。这也反映出一个道理:镇江在城市的地貌上是同南京比较相象的。穿插于镇江的那两道山系,其实是发源于南京的,它们同南京的那些同样穿插于市区的山系一起被总称为“宁镇山脉”,在地势低平不多山的江苏,这条本不算很高的所谓山脉也可算是“江苏之脊”了。


镇江话虽然和扬州话比较相象,但还是有一些微小的不同之处。相比扬州话,镇江话显然力道不足、气场不强,在声调上不如扬州话给人印象更加鲜明。扬州话相比镇江话,更有力道和气派,有次在扬州公交车上一个乘客和司机产生了矛盾,听他们两个人以扬州话来论理,那简直给我一个印象,好象两人就象是在古代公堂上打官司一样,都象是律师在用味道很浓力度很足的扬州话来摆出理由与论据,怎么都感觉这扬州话的官场味很浓烈,并且,还感觉这扬州话也比较罗嗦,也很象现在官场上的讲话一样,有不少可有可无的“废话”。这种印象,在我听扬州评话时也有。


尽管有着不少“显性”的不同,扬州和镇江最大的不同之处却并不在这些可以浅显易识的不同之中。如果你的朋友中有一些为数不算少的扬州人和镇江人,或是你在扬州和镇江都分别居住过至少半年以上,那么,你应当就可以察见两地的最大不同了:人们的心理和性格的不同!一般来说,总体上扬州人的个性比较强烈,特点鲜明,为人处事相对高调,对自己对别人的要求均较高,这种个性,其实还是比较有利于扬州这座城市的发展的,但在外地人看来,也可能就成了扬州人总体上的一个缺点,所以,扬州人作为一个集体很早就让别人给取了一个“虚子”的外号,表面上来看是说扬州人喜欢虚张声势,能把芝麻说成西瓜,其实,更主要的是揭示了扬州人要强的性格,从扬州人自己的角度来看,这也并不是什么不好的特征。而镇江人就没有扬州人那么个性鲜明了,如果你从没有去过镇江,并和镇江人接触过,你甚至都无法从别人的描述和有关的文字作品甚至是市井传说中去感知镇江人,镇江人是没有外号的,他们不象“南京大萝卜”、“扬州虚子”、“苏空头”、“刁无锡”等大名在外,他们至少在江苏是没有很出名的外号,更不要说有在全国很出名的“传说”了,仅从这一点,也就反映出了镇江人作为一个集体来说并没有很突出鲜明的特点,间接地也说明了作为一个集体来说镇江人的个性并不强,比较普通,大而化之。


那么,为什么这两个实际上仅仅隔着一条江可以互见相望的相距如此之近的城市,其居民的性格会有如此极大的不同呢?这还是要从两个城市的历史来观察,而历史其实也是人文、地理等诸多要素的综合反映和作用的结果。镇江之所以和扬州不同,说到底,还是在于这两个城市的天然属性就不同。观察扬州的历史,可以发现在其历史上有过多次成功“取代”别人而占据上风的精彩“情节”。而在镇江的历史上,不仅没有这种成功“取代”别人的“情节”,更可悲的是反而记载了许多其被别人轻易取代的“悲剧”。为什么会这样呢?相比扬州和旁边另一个大城南京,镇江“天生”的秉付实在是太差了,而这种天然的差距主要反映在其地貌和地理位置上。


首先,在地貌上,尽管镇江也属于“宁镇山区”的一个“城市山林”,但由于其山势的走向,其地貌相比旁边的南京明显要逊色不少。历代以来的帝王和著名的如诸葛亮、刘伯温这样的大风水师们以及更多的方士们,都极赞金陵(南京)之风水:楚威王谓之有王气埋金以镇之;秦始皇断定此地三四百年后有王者出而掘断金陵山岗开渎以泄王气,并把金陵改为秣陵;孙吴大帝孙权听取刘备和诸葛亮意见把国都迁至被后二者称为“帝王之宅”的石头城;南朝人谓金陵为“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等等。而镇江却没有过这种赞誉,这也使得镇江错过了许多次重要的发展机遇。自孙吴大帝把政治中心从京口的镇江迁至有王气的金陵,从此,金陵王气一直相延,就是作为一种“传说”也好还是一种心理影响也罢,它已经成为了一种定论,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甚至到了近现代,就是这个“共和国”的建立者都曾经在列举国内建都要地时也列出了金陵“历代帝王都建都在西安、开封,还有石头城南京和北平”,而镇江却从此一直默默无闻。这种现象是怎么造成的呢?呵呵,在地貌上,镇江有天然的缺失,尽管镇江市区有南北两个山系的穿插,但其走向均大体是东西走向,镇江市区就在两个山系空出的狭窄的谷地上。从风水上来看,这是一种显著的“泄”形地貌,它不利于“气”的聚合,因此也形不成什么“王者之气”;而从发展上来看,镇江市区被南北两个山系夹迫着,并且在北边山系的外边紧接着是长江,在南边山系的外边紧接着更广大的一个茅山,镇江的腹地实在是太小了,而且没有扩展的空间了。相比镇江,来看看南京,尽管南京市区被各种低山丘陵包裹着,但南京的山系是环状分布的,紫金山、清凉山、雨花台等围合成一个较大的“盆地”,这种环状结构更利于“气”的聚合,而且,在这第一层的环状以外,南京还有第二层、第三层的环状结构,这些“环”,围出一个个层层相包的“盆地”,在一层层紧紧聚合“气”的同时,又一层层留出了城市发展的空间,南京的腹地要比镇江大得多,而且,南京的“气”要比镇江聚合的更有效。再加之南京有一座“很高”的紫金山,这些镇江所没有的“要素”使得南京的“王气”远近闻名,直至影响了整个中国历史的走向。


其次,在地理位置上,尽管镇江仅仅和扬州是一江之隔,但,“橘生淮北而为枳”,大不同啊!尽管镇江紧临大江,又有大运河通过,但镇江的腹地过于狭小,往北过了江就是扬州的势力范围,往南不远就是吴语区,镇江夹在这个不大的空间里,客观上无法有更大的作为。而且,相比扬州,镇江差就差在座落于江南这一点上了。现在有些人动不动就喜欢以江南江北来论好坏,这是从目前江苏江南江北发展的态势下作出的主观结论。其实,无论江南还是江北,具体到一个地方,就要客观地看一看那个地方的实际情况才能得出结论。以镇江来说,镇江的位置坏就坏在处于江南了。扬州实际上可以看成是“镇江的江北镜象”,扬州虽然座落于江北,但在历代大多政治中心位于中原或更北方的王朝统治者看来,扬州是他们所能够“安全”而顺畅到达的最南的“南方”。古代的交通不象现在这么便利,而且,在古代的那种环境中,北方的统治者们更是要时时处处提防着“宝座”的旁落,他们也喜欢南方风物,需要南方物产,但是他们不能不考虑这一条扬子江的阻隔,“万一过了江一时回不来怎么办呢?”这是他们的一个典型的心理。因此,在这一种心理的驱使下,在江北地区最靠近江南而且自然风物风貌和江南中心的苏州差不太多的扬州,自然就成了他们心目中的“江北的江南”,于是,扬州就成了他们最喜欢的最南的游幸之地,扬州一次又一次成为了古代帝王所爱的后花园,并促进了扬州整个城市的发展。除了这一点,扬州还更靠近淮北产盐区,盐在古代可是一大类重要物资,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历朝历代盐都是官营的,扬州这个“江北的江南”,又有大运河的航运之利,在古代自然就成了天生的盐业经营和管理场所了。除了盐,粮也是古代帝王最烦心的物资,江南是整个中国的产粮大区,古代主要的南北粮道就是大运河,而江北这个最南的扬州,自然也就成了米粮的官家重要管理中心和民间主要的贸易商埠了。


镇江地貌和地理位置上的天然缺陷,使得镇江在同相邻城市的竞争中败下阵来。它既没有充盈的“王气”来使自己成为一方政治中心而促进城市的发展,也无法有广大的腹地和巧妙的地理位置来使自己成为一个重要的商贸据点而推进城市不断走向辉煌。镇江在历史上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被别人“取代”的历史。你可能不知道,在江苏省,首先被称为“京城”的,既不是六朝古都南京,也不是吴国故都苏州,而是镇江。东吴大帝孙权曾在镇江北固山筑有一座军事重镇,取名“京城”,镇江的古称“京口”就是这样来的,镇江附近的长江也因此被称为“京江”,但,镇江这个“京城”的名头并没有多少时间就被其西部的王气金陵所取代。你可能也不知道,在江苏省,真正做过江苏省会的只有三座城市,除了南京和苏州外,第三座就是镇江,但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镇江曾经的“江苏省会”之史实呢?又有多少江苏人的心目中,确实对镇江有“老江苏省会”情结呢?你可能还不知道,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以后的将近四五十年的时间里,当时的镇江其实是江苏省内的近代化发展的明星城市呢?那时,刚闹过“长毛”的南京城市凋零,江北的扬州也由于没被列入通商口岸又由于国家对盐粮及漕运管理的变化而一蹶不振,这时的镇江,由于是通商口岸,又由于相邻的两个大城一时都败落下去,一下子就成为了宁镇扬区域的发展明星,那时的镇江,竟然开设有英国领事馆,出现了除南京、上海以外的江苏省内的第一条近代化的道路大西路。但镇江的悲剧轮回却总不能避免,随着西部的南京逐渐恢复元气,又由于镇江段的长江改道北迁使得镇江老港口不再适于贸易,镇江又在稍稍兴盛了一小段时间之后就迅速没落下去。镇江被别人“取代”的历史实在是太多了,这样的历史在不同时期的现实中左右着当地人们的思维和心理,逐渐地形成了今日镇江人的一个集体的特征,那就是异常的低调、随意,甚至是有一些不求上进之状的。


相比镇江,扬州的历史上更则多的是成功“取代”别人的篇章。作为一座城市来说,扬州其实和作为古中国九州之一的“扬州”是最晚发生关系的。古九州的“扬州”的确切范围一直是不确定的,但大体上是包含着现在整个江苏南部(淮河以南)、安徽东南部、以及安徽淮河南部东侧一部分地区的。作为古九州的“扬州”,其最早的中心大体在今天的苏州及其相邻的吴地,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移至现在的南京。隋灭南朝陈后,平毁六朝宫室,金陵一时变成荒庄,扬州的中心也移到了今天的扬州当时的广陵,而在此之前的广陵却是作为古“徐州”下辖的一个郡的。广陵从此以后成为了“扬州”,不仅在整个隋唐时代成功取代了金陵的政治、经济中心地位,而且成功地把“扬州”的古九州名化成了这个城市的专用名了。扬州的“取代”作用是成功的,也是有效的,自隋唐后,尽管有过起伏,但扬州自此确立了自己东南经济中心之一的地位,并一直相延至明清。虽然近代以来扬州的地位有所滑落,但扬州总是幸运的,这不,在“共和国”的改革开放时代里,扬州历史性地成为了一个大人物的故乡,也历史性地为扬州的发展增加了推力。扬州在历史上总是很幸运的,一次又一次得到了“大人物”们的垂青。隋炀帝为了扬州而对运河走向作了一些改动;唐太宗由于要证明自己和先皇的不同,也是为了要表明自己发动的“玄武门之变”的正义性,其举措之一,就是把唐高祖时期已经又移回金陵的扬州郡治再一次迁移到广陵,并从此稳定下来。本人早就说过,“过去也是未来”!历史其实是有往复的,是一个轮回体,历史上幸运的扬州,今后的幸事估计也将不会少的。由于总是得到“大人物”的看重,扬州还逐渐地成为了一个高水准的服务性城市,整座城市自古以来弥漫着一种为贵人服务的气质。扬州的物产和特产很丰富,但看看扬州的物产,玉雕和金银器制作等,用材精贵,尺幅很大,花纹繁复,一派皇家气息,同苏州的玉雕及丝绸制品等反映出的文人气是有明显不同的。再看看扬州民间的“三把刀”,特别是剃头挑子,也是服务性行业,更不要说修脚啊什么的,那更是为贵人、富人服务的了。扬州其实也是一座属于商人的城市,反映扬州的古诗,什么“烟花三月下扬州”、“二分无赖是扬州”、“春风十里扬州路”等等,总是同“烟花”、“金钱”等商业属性品相联,难怪唐代大诗人杜牧在扬州一觉就睡了十年,在扬州那种金钱和青楼的环境中,再是文人、名人也不容易不“糜烂”的啊~!~扬州的这种自古以来的服务性、商业性的城市属性,使得扬州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说,比较的圆滑世故,也比较的争强好胜,也比较的善于包装、打造自己,扬州人搞宣传肯定会是行家里手,只要稍为和他们扬州沾了一点边的,肯定会来和你抢的和你争的,并为了争和抢弄出一大堆的所谓“论据”来。就是他们没有的好东西,他们也会巧妙地“借”了来的。没有白塔不是?照着北京北海的那个整一个出来不照样现在成了全国重点文物了?没有西湖不是?对扬州人有什么难的呢?把自己城西那个断头河说成是杭州西湖的减肥版就是了,现在还不是照样成了全国重要文物了?马上还要申报世界遗产呢!没有园林?有什么难的,照着苏州的那些园林搞就是了,还不是上了国家邮票成了全国重点文物了?什么镇江金山、南京秦淮河等等,出名不是?哈哈,全弄来扬州,加个小变成小金山,再加个小变成小秦淮,不就得了,再过了百年千载,不定那时究竟谁向谁学的,谁抢谁的还真是说不清楚了呢!哈哈,此段有些小小的搞笑了~!~


扬州和镇江今后会是怎样呢?历史是现实的对照。对于扬州来说,未来是极可以高调预期的,现在的扬州一举结束了近百年无铁路的历史,而且一下子就图定了始发车次(而镇江尽管很早就有了铁路,却还是难逃过境站的命运),加之有广大的苏北腹地以及与苏南错位发展的优势和较稳定素质也相对高的劳动力资源,扬州的未来应该是不错的。而镇江呢?就要灰暗不少了。作为一个城市来说,镇江缺失了最不应该缺失的资源,那就是城市的腹地!镇江本身市区就没有多少可发展之地了,只能沿着江和山作横向扩展,但这种“横行”不可能无止无境下去,因为镇江不远的地方就是别人家的地盘了。而作为一个城市的外部腹地,也就是这个城市所可能影响的范围,也确实是有限的很!过了南山的句容应该讲更属于南京的势力范围,而丹阳呢?人家总是处处时时证明着自己的“吴性”。往北呢?长江!过了长江呢?扬州了!甚至现在连扬州都开始把整个镇江市区看成是自己的势力范围了,更不要说其西边强大的邻居南京了!不过,镇江的未来,也许也并不是灰色的、暗调的,这就是要看今天的镇江人如何行事了。现在的镇江,是最应该高举起联合协作的大旗的,因为,相比其他城市,镇江在联合协作中真的没有什么害怕失去的,既没有弄不好就可能“便宜”了人家的优质资源,也没有弄不好就可能为外人“占领”的腹地,镇江在联合协作中只会得到好处,而没有什么坏处,真的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啊!如果现在的镇江人能够高举联合协作的大旗,主动出击四处搞联合协作,尽最大可能为镇江聚集优势,说不定在未来,镇江还真是会放出一两颗甚至更多颗的“礼花弹”来呢~!~尽管有点小小的搞笑,但为镇江祝福的心却是真的!

源地址:http://blog.renren.com/GetEntry.do?id=732358505&owner=309984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