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萍 令人声厌:读书系列:读书的情感--gmz88的blog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1:16:25

读书情感

         一个作家曾经说过这样两句话:“我常常站到书架前,这是我的面前展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海涵的海洋,一个苍茫的宇宙。我感到人生是这么的崇高、美好、向上,这时我自己也变得开朗起来。

  的确,惟有读书可以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遨游世界,也惟有读书可以让我么在最快的速度中品味人间百态、尝尽酸甜苦辣。穿透薄薄的书纸,咀嚼黑黑的铅字,我们读到的是真情、祈望、忧患意识。我们得到的是辛酸、激愤、痛苦、快乐、亦真亦幻、似远似近的心灵归属感。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是何等的豪放,“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何等的愁苦,“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何等的情真,“此情无处可消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是何等的意切!

  读书的感觉是奇妙的,读好书的感觉更是妙绝的。“红袖添香”自有其妙不可言的乐趣和韵味;“吟风弄月”也不失为读书人难得的雅兴。不同的心情读不同的书,效果是不同凡响的。失意的时候读读冰心的散文,感悟人间真情之花处处可见;愁苦时读读李清照的词,感受凄凉至极;高兴时读读老舍的小说,或者丁西林的戏剧,感受妙语连珠,让我们乐上加乐。思念爱人时不妨读读徐志摩的《爱眉小札》,情意绵绵以解相思之苦。

  如若有心收藏几本书,以备常常翻阅学习,有几本书是不容漏掉的。一本对人性的深层揭露,对真、善、美的宣扬,给人心灵的深思、净化的西方名著——《圣经》。教给我们为人之道,治学之理的《论语》。告诉我们“凡是自强不息者,到头我辈都能救”的〈〈浮士德〉〉。以及近千个人物、无数的场景,国家和私人声后的一切可能的领域,历史、战争、人间一切悲剧,各种情欲,人生各个阶段,从婴儿降生的啼哭到气息奄奄的老人的感情最后迸发,人所能感到的一切欢乐和痛苦,各种可能的内心思绪,从窃取自己同伴的钱币的小偷的感觉,到英雄主义的最崇高的冲动和领悟透彻的沉思,全面展示的一部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诗——〈〈战争与和平〉〉。还有展示人间之悲的〈〈红楼梦〉〉,人间之疾的〈〈鲁迅文集〉〉,人间之勇的〈〈老人与海〉〉。我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被书中的人物所震撼,为他们的精神所感动可。

  有了好书,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要达到一种境界的。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故事。富翁和他的朋友在一座庄园中闲聊,无意间打了一个赌。富翁的朋友是一个很爱读书的人。富翁说,如果他的朋友可以在一间屋子里读一年的书而足不出户(当然这间屋子里有全套的生活设施,一天三餐有人送来),那么富翁将把整座庄园送给他的朋友。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半年过去了,富翁还信心十足的认为他的朋友输定了。一年过去了,富翁看到的是一张容光焕发的脸。富翁认输了。当他要兑现他的诺言时,他的朋友拒绝了。他的朋友说:“谢谢你给了我这么好的一个读书机会,我在这一年里学到的东西是我一辈子也享用不完的,庄园对于我来说已经没有意义了。”说完飘然而去。

  富翁朋友达到的这种境界,那是圣洁的,从中可以得到精神的解脱,得到人性的升华。那是一种舒适、自由的人生享受。身心放松地进入读书的状态,阅读带来的是一种宁静和安详。读书实际上也是一个唯美的过程。朱容基总理在卸任时的记者招待会上回答记者的提问,曾经说到退休后看看书,过一过轻松的日子。这是一种心智的放纵和自由,是读书的最佳状态,必定是兴趣使然。

  试想这样一个情景:在一个飘着大雪的夜晚,点上一支淡淡的薰香,冲一杯浓浓的牛奶,手捧一本心仪已久的好书围在火炉旁,坐在一把舒适的椅子上。那种环境,那种感觉,那种情感,妙不可言。

  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书,带给我们的情感是各异的。像乘上了一列远行的列车,眼望着新奇的风景,心情是那么舒畅。像是面对着一位陌生又亲切的朋友,听着他波起云迭的故事,被那种娓娓述说的气氛感动着,心情久久难能平静。像登上山顶,沐浴在山风之中的空灵之感。多少本好书等待着我们去阅读,多少位文学巨匠在屋中默默地等待着我们的光顾,多少种新的情感等待着我们去体验。书籍的大门永远是虚掩着的。无论我们是轻轻地扣响它,或是急急地撞开它,都不会受到指责的。无论我们是兴奋的,或是郁闷的,都不会遭受到冷漠的。当我们走进知识的殿堂时,大师在微笑着等待着我们靠近他。他会跟我们谈历史、谈哲学、谈人生、谈理想。随着话题的深入他会告诉我们该怎样的面对社会,该用怎样的方式跟周围的人交流,该用怎样的态度和勇气面对自己的未来。我们或沉思,随笔记录自己的感受,畅谈与作者的共鸣;或感动,承接着人性的洗礼;或惆怅,一缕情丝从远处飘来飘去,空留下无声的哀愁;或平静,与先哲对视无语心智交融,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别让先哲等的太久了,我们要加快我们阅读的步伐,丰富我们读书的内容。

  读书是快乐的,它带给我们的情感是丰富多彩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到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改成了“书山有路琴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当然这种“乐”的境界不是每个人随时随地都能达到的。但让我们在书中尽享生活的快乐,在快乐中读到更多、更好的书却是可以作到的。当我们遇到好文章时不妨大声的读出来,带感情的朗诵出来,此情、此感是其他事物所无法比拟的。

 

  巴蜀鬼才魏明伦先生有云,读书力求三性,韧性、记性、悟性。有韧性没记性,读了白读,有记性没悟性,书是死书。

  想必先生是说给做学问的听的,其实,只要去读就行了,有否记住,决定于书的魅力,能否领悟,决定于人的造化,有无韧性,决定于读书的初衷与目的。

  从书堆中爬出来的,可能是蛀虫,未必是学者。

  一个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学者,更重要的是他有儒雅的学者气质境界,高格致远的品质,兼济天下的胸怀。

  所以有的人读一辈子书,也成不了学者。

  人是自由的,如果活得不自由,实际上是自己没有给自己自由,能够把许多事情放下来,你肯定就自由了,阅读也一样,有人读书很累,从皮肉筋骨到精神,每个毛孔都感到疲惫不堪,读书应该是愉悦的,只要不操着任何的功利目的。

  大幕落下,观众久久不肯散去,兀然静坐玄思妙想,宛若谛听似有若无的天籁,品茗余韵泡制的清茶,这是戏曲的魅力。

  有的书读到一半,便意蕴全无,是失败的书,完美的书不仅能把人吸引到最后。而且余韵流长,让人一辈子也品咂不尽。

  清心寡欲,方读得好书,为成就功名读书,累,为附庸风雅读书,浮。避开喧嚣尘世,你也未必读得天下书,因为还避深山古刹,走远的只是你的身体,而非内心。其实读书的情感也如此……

 

  现在俗事渐多,书却读的少了,读书的心情也跟着渐渐淡薄起来。突然想起少年时的梦想与心境,心底埋藏多年的那份感情又慢慢的充满了整个身体。捧书夜读,拥被半卧于床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一天的喧哗和热闹被关在了窗外,夜就这样蜷成了一团,陷入了枯燥的死寂和静默中。喧嚣了一天的心情,随着夜幕的扯起,便徐徐地生出宁静。轻轻扭亮台灯,任一屋的光温暖的披撒,灵魂就在那些或是美丽,或是优秀、或是激扬、或是深刻、或古或今、或远或近的文字中游荡,自由的释放着自己的情感。当合上书本的时候,灵魂从空中坠落,却发现,它是那么的无枝可依,少年时的心境又萦绕在心头,这时多么渴望身边会有另一个灵魂与我相伴,给自己的心一个温馨的停靠港湾。其实自己何尝不知道,“红袖添香夜读书”只是古代文人的一种梦想,而在我们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它更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想法。可是它对我来说,却是一种理想,让我能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发现一个真实的自我。而心底的那片红袖则时时在提醒着我,为我拂拭着落在心灵上的灰尘,也为那颗时而迷失的心重新找回正确的方向……

  人逢喜事精神爽,簇簇黄花正当行。醉倚新楼邀明月,梦中红颜舞霓裳。

  红袖添香夜读书,卿正欣喜吾欲狂。携手相看徘徊处,知音鸳侣共徜徉。

 

  午后坐在窗前,窗外有清风拂过,窗台上搁着的一盆文竹优雅地伸枝舒展着细细的叶。桌上有摊开的书,散发着淡淡的书香。偷得半日的闲,便与这书共度了。

  读书于我,犹如佳人陪于侧,举手投足皆是韵味。愈是相伴久了愈是依恋,只要有一些空闲,便毫无怨言地都交付与她。两下相聚在静处,窃窃密谈,相遇虽于市,相交却在心。

  记起了小时候,读书囫囵吞枣,却也看了不少。蹲在街边看那两分钱一本的小人书,一页一页地翻着,图文兼茂,那其中的乐趣又岂是现在的精装大全能比。更有守摊老人笑眯眯的慈祥的脸,好似看自家爱读书的小孙儿,出自内心的欢喜。小人书不过瘾,偷着把父亲珍藏的线装《红楼梦》搬出,关了房门,一知半解,不了其意。儿时不懂欣赏文学的精髓之处,可书里透着的情感却能无师自通,想必那也就是文学的魅力了。从此,有了一颗悲悯,善良的心,学会了更多的用心去感悟这个世界。

  读书又如和远方来的挚友交谈,天南地北,海内海外,上古至今,无所不至。那是真正的心与心的交流,是精神的至高享受。读得一本好书,如同沐浴甘露,遍体舒畅;有如咀嚼甘果,唇齿留香。更有幸者从中悟得道理,掌握人生。

  生活中有太多的挫折与失意,痛苦与无奈。我寂寞地徘徊在冰冷的钢筋水泥之间,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在日夜的困扰中,是书帮助我走出了迷途,脱离了繁琐的困境。在一串串文字构筑的大厦里,心被这文字的智慧之光浇溶和升华,所有的郁结都顿然化解,新的希望悄然来临。如今我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斗志昂扬地向前奔去。

  “好书悟得三更月,良友来时四座春”,在这位友人面前,我学会了沉静,洗却了尘世的喧嚣浮华,在书的世界里漫游无边的思绪,感受心灵的悲喜,探索生活和生命的博大精深。

  多少年来,读书成了我的一种快乐。像这个清闲的午后,像以后每一个日出日落,书成了我情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读书可以给自己带来自尊和尊严。通过读书学习,成为大学问家,成为某一个领域里的旗帜人物,你的自尊和尊严就不必说了。象巴金、季羡林、钱学深等大家,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都经常去看望他们。作为一般的读书人,虽没有那么高的成绩和荣誉,但是通过读书学习,你的心胸将逐渐开阔,并且慢慢地抛却自私和杂念,逐渐的变得高雅和庄重。有道是:人到无求品自高,腹有诗书气自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随着建设民主、和谐社会的进程不断加快,人们敬仰的将不再是权力人物而是思想者和智慧着。正像雨果在巴尔扎克的葬礼上的悼词中所说的:从今以后,众目仰望的不是统治者,而是思维人物。不间断地读书修养丰富智慧,从而可以赢得自尊。

  读书可以丰富情感。人的生活无论是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的,都是由情感作支撑。没有情感的生活就没法生活。把情感融入自然,自然界才显得那样多采和美好。比如一声杜鹃鸟的叫声:咕咕咕咕—-,没有情感渗透,就是一声普通的鸟叫,如果把情感掺柔进去,就丰富多彩了。他乡的游子听见的是“不如归去”,勾起了无限的思乡情结;辛勤的农夫听到的是“播谷播谷”,催他珍惜农时,赶紧播种;而大音乐家贝多芬联想到的则是“米米米刀”,进而奏出生命的最强音——命运交响曲。人们的情感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有标签的情感:包括对父母的情感、对子女的情感、对配偶的情感以及对领导、同志、同学、朋友等的情感一一对应。另一部分情感是不带标签的:你可以热爱春天的鲜花烂漫、万紫千红,你还可以热爱夏日的丛丛绿荫和暴风骤雨;你可以喜欢秋风吹过的高天白云,你还可以喜欢冬季的朔风伴着飘舞的雪花。你可以随时被一片绿叶、一缕歌声、一丝光明和一句问候所打动。有标签的情感与无标签的情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你可以从对父母的孝顺中引发出对老年人的尊重,你还可以从朝露晚霞晨风和炊烟中联想起可爱的某个人来。读书学习能使你不断深入地了解和认识自然界、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和人们的精神情感世界,从而丰富自己的情感,让你进一步热爱大自然,热爱人类社会,提高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增强生活的情调和趣味,提高生活的质量。使你血肉更加丰满、充满感情而且爱憎分明。

  读书可以使你在喧闹和噪杂中找到一片宁静。目前,党和政府号召各族人民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但是,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尽其所能为建设和谐社会尽心尽力。但社会太大了,突如其来的事情太多了。有些时候,你不适应某个环境、某个时间的喧闹和噪杂,那么,你就去读书好了。也只有去读书,才能解脱某种纷扰。墨香可以把你带到别处,徜徉在名山大川之间,以流云和飞瀑为友,以清风和花草作伴,在广阔的大自然里陶冶性情;读书还可以引领你在历史的长河里迈步,与先贤名士对饮交流,重温他们的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的品德和操守。然后拿起笔来,记下自己澎湃的心潮。

  还有比这更惬意的情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