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看中国古典舞:通周前后,真气与经络的不同格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04:17:26

通周前后,真气与经络的不同格局

修炼真气运行法,归根结底,修的是真气与经络。真气行于经络中,经络约束真气不越矩。在通大小周天前后不同阶段,真气与经络相互形成不同的格局。

若能把握这种格局,可以帮助我们为自己的修炼进程有个准确定位,可以减少迷惑,取得更大的修炼功绩。

格局之一:真气不足,经络不畅

真气运行法五步功,是从“呼气注意心窝部”入手,开始聚集真气,疏通经络的。尽管初学者素质禀赋不同,身体条件不同,年龄及性别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修炼都是以生理状态下的真气与经络为基础起步的。

这种生理状态的确切含义,即指和修炼有素的人相比,初学者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真气不足和经络不畅的问题。

可能有人会说,我身体健壮,向来与疾病无缘,岂有经络不畅之理?又哪来的真气不足?

先别着急下结论,先做真气运行法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体会一下就知道了。将呼气注意心窝部时,一般会逐渐出现心窝沉重、温热等感觉。

这些感觉为什么会出现?道理很简单,真气在心窝部聚集了,但经络不能随着真气的聚集,立即得到拓宽和通畅。真气不得及时被疏通,就会在心窝局部发生聚集,出现热感和胀感等。这和真气与经络不相匹配所导致的相对性经络不畅有关。

真气不足也同此理。这种真气不足也是相对的,并不是真正疾病意义上的气虚。所以,身体再健壮的人,生理状态下的真气再足,未经修炼,也不会刚刚进行呼气注意心窝部,真气就足以灌注任督小周天,打通小周天。

因此,在修炼之初,所有人共同要面对的真气与经络格局,都是相对的真气不足和经络不畅,都要培育和聚集真气,疏通经络。

真气在经络中流动,经络要作出相应的反应。经络的容量最终是要与真气的流量相匹配的。建立这个平衡主要靠真气。真气是主动的,经络是被动的。如果真气的流量增大,经络就会被拓展,形成新的匹配,才能保证经络的畅通无阻。因此,真气在不断积累、增多的情况下,必须不断克服经络相应狭小带来的阻力,拓展经络空间,才能继续向前流动。

由于人和人之间的个体差异存在,体质类型不同。因此,真气不足与经络不畅也会各有所偏重。如有各种不同身疾的人,经络不通畅会成为问题的主要方面,若属单纯体质虚弱,最主要的问题则在于真气不足。

在练功初始阶段,真气每拓展一段经络,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有很大的自身消耗。这是因为,在任督尚未通畅的情况下,真气的流动尚未形成任督环流,还没有出现真气环流所形成的后座力。因此,在真气尚未达成任督环流之前,真气周流还不具备那种真气后浪推前浪的层层回转力,真气前行的阻力会很大。

如果在任督二脉所经过之处,患有某种宿病陈疾的话,真气在通过时会遇到更大的、顽固性的阻力。这种阻力形同路障,会大大减慢真气通过的时间,消耗更多的真气。真气必须停下前行的脚步,聚集更多的力量,形成更大的气势,以攻击病患,排除阻碍。因而会出现较为激烈的祛病反应。通督的时间也会大大延迟。

因此,在通督之前,真气出现的各种动触最多,反应最激烈。可以说,处处是暗礁,一步一坎坷。真气稍一伸展,必有碰触无疑。

真气运行法的特点,决定了它聚集真气十分快捷。但真气与经络的相互匹配,则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真气运行法修炼之初,火候的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要轻轻意守,不可执着。意念过重,就会因一时真气积聚过多,不能快速疏散,导致真气相对过剩,出现真气积滞化火的热重、烦乱、失眠、口干舌燥等“壮火食气”现象。

因此,在打通任督二脉之前,真气与经络处于尚不匹配阶段。真气尚且不足,经络狭窄而不通畅,真气一多又极易堆积而阻滞。所以,真气与经络碰撞比较激烈。在这样一种格局下,一定要轻轻意守,文火推进,避免真气消烁。只要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就一定能早日通督,水到渠成。

格局二:真气初盛,经络初通

小周天任督二脉打通之后,真气开始以惯性旋转,建立起任督环流的雏形。

任督环流一经形成,真气日渐充盛,经络日渐开通。来自经络的阻力会大大减小,跌宕起伏的气势会一下子变得和缓、平稳。

任督环流建立之后,真气得到大大伸展,因意守过重所导致的“壮火食气”现象会大大减少。此阶段真气与经络的格局是,真气初盛,经络初通。真气还需进一步蓄积,才能充分满足任督环流的灌注以及向大周天的分流。如果通督过快,或不自觉中有意导引,掺杂了意通的成分时,真气的供给就容易出现供不应求,沿任督二脉的真气分布就会时断时续、不得充盈。

因此,在任督二脉通后,常常会有一段时间,真气处于不活跃的静止期,变得无声无息。这是由于任督环流建立以后,相对于经络的容量,真气又显得不充足的缘故。所以,打通任督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要一通再通,反复通,多次通,真气需要更多的生成与聚集,才能在疏通经络的过程中,渐渐满盈。

在这个阶段,随着任督二脉真气的充分灌注,真气便开始不断分注于大周天,渐渐使大周天通畅。大周天通畅以后,也需要一通再通,反复通。只有反复疏通,大周天循环才能进一步稳定,真气才能进一步强盛。

格局三:真气旺盛,经络大通

经络大通,是在打通大小周天的基础上,以真气旺盛为前提的。要使真气旺盛,需要有一个蓄势过程。年龄不同、禀赋不同,蓄势需要的时间长短也不尽相同。但无论如何,蓄势的过程是一个厚积而薄发的过程,是一个顺其自然的过程。如母鸡孵卵,时机不到,需静以守候,时机一到,生机必现。

在蓄势以待机时,仍以静守丹田为要。因真气藏于肾,丹田为肾之枢,真气之门。意守丹田实为培育和聚集真气最快捷、最有效之法。

一旦经络大通,由于真气得到从未有过的充实,有时会表现为一种强烈的气势。这种气势甚至会通过比较强烈的经络震动而显现——在真气强力的推动下,沿经络流动的方向出现震动。在真气最集中的地方——丹田,甚至会因真气的汹涌而出现丹田音。

经络大通之后,真气沿大小周天的循环会更流畅、更通达。由于真气流经周身各处几无阻力,所以会表现出无比舒适的美妙感觉。真气会更深入透达于微小经脉,周身如同被真气沐浴一般,清新、绵软、纯净。

经络大通之后,真气还会盈满而溢,漫出体表,笼罩于人体周围。大小周天会由原来一个如环无端的密闭系统逐渐开放,与外界开始融通,形成天人合一的气景。

随着功力的不断精进,人体会逐渐变成一个开放系统。在这个过程中,真气自始至终是人体这个大系统开放的媒介。真气通过将它的触角不断延伸于体表,构架起内外相通的桥梁。

真气往往是由它聚集量最集中的地方——玄窍,开始向外突破。这个开放的过程,叫做“开窍”。比如,百会开顶,就是开上窍,被称作“活子时”的会阴开窍是开下窍,下丹田出现胎息则是开丹田玄窍。如果真气激荡产生震动,会加速开窍。

当然,这个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真气充足而再充足,经络一通而再通,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