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音老人恒河大手印:发展立体养殖,实现畜牧业循环经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5 18:05:54

浙江田歌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种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公司直属养鸭场——田歌养鸭场,于1996年在白洋街道下厅前村建成,鸭场占荒山150亩、水库300亩,常年饲养量稳定在5万羽以上,年末存栏蛋鸭3万羽。经过十多年的摸索发展,逐步形成了养鸭+珍珠养殖+苗木果树种植的产业链,2005年对鸭场进行全面改造,新建标准化鸭舍3栋,并实行养殖方式的技术改造。改变了传统的蛋鸭沿河饲养、直接放养水库库面的饲养模式,实行蛋鸭圈养、地下水抽取入水围、蛋鸭在水围内轮浴、沐浴水灌溉苗木或沉淀后排入水库养珍珠蚌的新的蛋鸭循环型养殖模式,探索并走出了一条现代生态畜牧业的循环发展之路。

一、循环型蛋鸭业的生产模式

蛋鸭场的圈养污染物(鸭粪、垫料)等,经过堆积发酵后,一部分作为养殖场周边600多亩苗木、果树用的有机肥;另外部分作为种植黑麦草的有机肥,生产优质黑麦草重新投放鸭场作为鸭的青饲料,实现污染物零排放,形成“没有废物,只有资源”的良性循环。蛋鸭洗浴水,有相当一部分是营养物质,投放水库后,为珍珠养殖提供充足的饵料,还为水生植物生长提供有机肥料,生产的藻类和水葫芦又作为鱼类的饵料,生产出优质水产品,实现了农牧渔有机结合。

“田歌”循环型蛋鸭业的生产流程主要遵循“减量化(Reducing)、再使用(Reusing)、再循环(Recycling)”的循环规则(称为3R原则)。其中减量化针对的是输入端,减少进生产的能量流量(包括人力、饲料、水面等),再使用过程是尽可能多次使用资源,避免过早地成为垃圾,使污水、污物再次投入种植、水面养殖;再循环理念就是使蛋鸭业资源再次进入深加工等工业经济循环,延长整个产业链,进一步在加工、营销、包装、运输以及畜牧文化等领域拓展。

二、循环型蛋鸭业的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①减少了放养水面的投入

通过对养鸭场进行全面的改造,建成标准化的厂房式砖瓦式鸭舍,防雨、防风、通气能力增强,鸭舍内全部改为水泥地面,为蛋鸭提供了优质的生活环境。采用深井抽取地下水,建水泥浴池(水围)和鸭滩,供鸭水上轮流水浴、沙浴,既达到鸭嘻水的习性,又解决了污染水库的矛盾,有利于水库珍珠、鱼类的养殖,蛋鸭直接放养入库区,日长月久水库内含氮量增加,影响鱼蚌的生长,发病率高。改为地下水入水围,水围内的水每天更换,再注入水库则鱼、蚌产量显著提高。2007年新增养鱼20万多条,养珍珠蚌10万多只。

②减少劳动强度及用工数量

过去蛋鸭直接放养水库库面,每天需要6个劳动力负责饲养和驱赶。实行新的饲养模式后,饲养员的工作主要是负责投放饲料、更换用水,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用工数量仅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③提高了饲料利用率

实行圈养、轮流沐浴的饲养模式后,大大减少了蛋鸭的运动强度,降低了基础代谢能量需要。传统模式饲养40日龄体重0.5—0.6公斤,新的饲养模式40日龄体重就达到了0.7—0.8公斤,同比增加40%。大大提高了饲料利用率。

④降低疾病防治的投入

由于鸭舍的改造,优化了鸭群生产和生活环境,减少水库放养的交叉感染,提高了鸭群的健康状况,即保证了有机食品的质量,又减少了鸭病防治的投入,每只蛋鸭的医药费降低1.00元以上。

由于实行了技术改造和生态养殖,田歌养殖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2007年全场生产鲜蛋500吨,淘汰老鸭3万羽,苗木3万株,珍珠蚌10万只,产值达到182万元,创利润20.3万元。

2、社会及生态效益

养鸭场生产的鸭蛋作为绿色无公害产品直接进行蛋品加工,制作成皮蛋、咸蛋;对蛋黄进行加工,进一步提取蛋黄软磷脂、蛋清粉;淘汰老鸭酮体加工分割肉、卤鸭、酱鸭等,通过对鸭产品的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经济效益,也为社会提供了更多安全食品。通过对鸭粪及污水进行综合利用,有效解决养殖产生污染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破解了限制畜牧业发展的难题,也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的农产品。在该场的示范带动下,成立了田歌养鸭专业合作社,会员鸭场纷纷仿效,实行鸭场改造,改变沿河放养模式,大大提高了生产性能,改善了农村环境,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及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