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善大师是第几代:“中国模式”下的文化与道德困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9 23:08:22
 专制都是突然倒掉,民主不会一日建成 让人欢喜让人忧的“中国模式”

                “中国模式”下的文化与道德困境   

                                                     2011-11-01 23:43:09|                                                                   杨恒均 

经过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到了九十年代初,中国来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很激烈,邓小平看看势头不对,站出来发话了,都不许争论,管他“姓资”还是“姓社”,咱哪条路都不走,摸着石头过河吧。

 

实践证明邓小平同志做出了伟大光荣与正确的决定,你想啊,当时摆在中国面前只有两条路:走资本主义,中共政权就完蛋了,小平也没得玩,按照我党的逻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于是,“新中国”也没有了,你也就没有了;如果走社会主义道路,原苏联东欧就是前车之鉴,同样是死路一条……于是,在政治上继续社会主义,在经济上则走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道路,折腾来折腾去,终于弄出了地球上前所未有的第三条道路,称之为“中国模式”,或者“北京共识”。

 

自从我写了《从“天宫一号”的高度解读“中国模式”》后,收到不少读者来信,反应出乎意料的激烈。在悉尼,一位大老远跑过来的老华侨抓住我的手激动地说:小“老杨头”,你写得真好……

 

我说,谢谢,我只是作了一些总结,没什么自己的观点。

 

他说,别客气,你说到俺心坎上了,你看看他们都把老百姓的钱怎么折腾了,都送给外国人花。

 

我点点头,他依然抓着我的手不放,恳切地说,小“老杨头”同志,只是我要请求你一件事,能不能别再指责中国购买美国国债的事?这是中国共产党做得最有意义、也最能够造福后人的事哦。

 

我没闹明白,但知道老先生也看了我的那篇《购买美国国债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可能把两篇搞混了。我礼貌地问,老同志,为啥呢?

 

没想到这句话打开了老先生的话匣子,只听他说,你看看他们都是怎么花钱的?看看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富人区最好的房子都是谁买的?看看中资公司在海外是如何烧钱的?看看有人把国民的钱转了多少到海外,还有你文章中说的,在海外购买这些根本没有人看的报纸,烧钱啊,烧心啊!

 

我实在是有事要办,于是礼貌地打断他说,老同志,这些我都知道,但这和购买美国国债有啥子关系啊?他们用老百姓的钱购买美国国债,而美国人拿这些钱去打仗、发展军事,给美国人减税……

 

没想到,老人家听到这里就急了,眼里都溢出了泪水:小杨同志,虽然你自称“老杨头”,可毕竟年轻啊,同样是花人民的血汗钱,但转移国有资产与借钱给美国人就大大不同了。这样说吧,你知道中国最好的大学是哪一个,中国最好的医院又是哪一个?是清华大学,是协和医院,那可都是因为腐败清朝政府输给人家八国联军,不得不赔钱给列强,人家帝国主义用庚子赔款帮我们建造的啊!

 

老杨头:啊,你老的意思是……

 

老同志:你说,如果腐败的清政府打赢了,不用赔钱给帝国主义,不去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那些钱他们会怎么用?当然不会还富于民,他们一定会盖更多的颐和园,花天酒地,娶小老婆包二奶,还会用这钱对付维权的老百姓,去镇压辛亥起义军!

 

老杨头(惊讶不解地):这个我也知道,可这和购买美国国债有什么关系?

 

老人家神秘地压低声音对我说:中共党内还是有高人,有有良心的人啊,你想想看,反正贪污腐败分子迟早要把民脂民膏与外汇储备贪污与浪费掉,国家的钱迟早要被转移到私人腰包、转移到海外,到时革命了、变革了,人民接手的可能是一个烂摊子,要钱没钱,要人才没有人才,那时中国真是一穷二白了。到时啊,可能唯一能够救急、能够振兴中华的,就是落在美国人手里的这一大笔国债啊,美国人讲信用,不可能赖账,民主的政府一上台,美国就得连本带息地还给我们……你说,购买美国国债是不是高瞻远瞩?这可比你说的那一盘棋更大啊……

 

老同志说到这里,眼泪像断线的珍珠一样滴下来,趁他擦眼泪的机会,我抽回了自己的手,说声“保重”就匆匆离开了,心中微微有些后悔写了那篇有关国债的文章。

 

这类遭遇其实还有几次,自从我突然对“中国模式”感兴趣,从原本自己扮演的“民主小贩”角色穿越到不太熟悉的经济领域,就没有安宁过。于是,我静下心来,一口气访问了好几个县市,采访了十几个国内外专家,看了十几本书,总算增加了一点点知识。这时受朋友邀请,准备巡回几个地方,去同当地的华人华侨沟通一下关于“中国模式”的看法,主要是听取大家的意见,有机会的话,给北京决策者提个醒,提点建议。

 

第一站就选在加拿大,时间:2011年11月6日13:30----16:30。地址:加拿大温哥华素里Guildford图书馆(15105 - 105th Avenue, Surrey, BC V3R 7G8) 主题集中在“中国模式下的文化与道德困境”。

 

前面说了,小平同志很英明,他要大家不争论,不走资本主义,也不完全走社会主义道路,果然,一路高歌猛进,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可也出现了问题,最大的问题我已经在《从“天宫一号”的高度解读“中国模式”》里讲了,可那是明眼人都能看到的问题,还有肉眼一下子看不见,却可怕得多的问题,那就是这种混合模式滋生的文化与道德问题。

 

我们知道,资本主义如美国有自己的文化与道德、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国家如北朝鲜也有一套自成一体的“文化”(孔子、佛祖与上帝原谅我,我不是有意侮辱“文化”两字的)、道德与核心价值观,这些都是特定的政治制度、经济模式与社会环境里自然形成的,可由于“中国模式”是一个杂种,文化与道德、价值观就不可能只取其中之一,而又没有形成一种新的,也就出现了很多乱象,目前中国的很多乱象都是文化与道德引起的,而根子其实在“中国模式”上,这一点很少有人深入论述。——而这一点,北京高层是早发现了,这其实就是中共中央为什么突然要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培养中国独特的核心价值观的最大原因。再说,一个“模式”如果没有一个可以支撑的文化与道德、价值观保驾护航,绝对长不了。

 

问题大家都看到了,可有些人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造成了更大、更多的问题。——所以,老杨头准备谈谈这个问题,不是提出解决办法,而是请你一起思考。

 

第二场准备在香港讲几句。時間:2011年11月18日(週五)下午3:00。地點:香港柴灣安業街1號新華豐中心七樓。讲什么呢?准备讲一下“中国模式”与中国的民主化前途。

 

“中国模式”已经被西方认为是用来对付民主化的利器,成为不少逆历史潮流的第三世界独裁者试图抓住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真实情况如何?走遍世界后又正在走遍中国的老杨头怎么看呢?真抱歉,我最近实在是工作太忙,没有力气写了,所以,去海外开讲!

 

有网友一看我去海外“开讲”就兴奋了,哇噻,老杨头到海外开讲,一定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次不会吞吞吐吐了吧?像个太监似的。这次我们可以过瘾了,耶……

 

且慢!这样想的读者,小心我见到你要打你屁股啊(女读者就免了),你完全不了解我!给你一个线索:我的博文后大多有时间与地点,你看看我批评华盛顿最严厉的文章是在哪里写的?再看看我批评北京最厉害的博文是在哪里炮制?

 

稍微留意一下,你就会得出一个结论,不错,一般来讲,我都会在中国大陆的时候才写批评北京的文章,而到了西方,才写那些批评西方的,我尽量不在北京批评西方,不躲在西方批评北京。这只是我的写作习惯,大家别过分联想,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从来都当面攻击痛骂他们,背后一般只说好话,这是我的性格。所以,很遗憾,我在海外开讲,估计要先吹捧一下中国模式,你们等着肉麻吧!

 

最后给大家一个关于“中国模式”的思考题,想清楚了才来听我的讲座(或网络上看视频)。今天的报纸报道,整个欧洲都纠结得很,他们不知道该不该祈求中国去救市。中国政府财大气粗,手握世界60%的外汇储备,只要肯出手,欧洲危机可望缓解,人民福利可望继续,经济危机可望度过……而且,同以往“华盛顿共识”支配下的西方列强不同,中国的援助从来是不附加苛刻条件的,更不会要求受援国改善人权、善待人民、发展民主……

 

只要中国出手,欧洲政府脱困,欧洲人没脱贫!可问题是,中国政府出手的话,欧洲大多国家的政治精英与民众都担心,会不会从此以后,他们不能再对中国指手画脚,对中国的人权状态也不得不闭嘴?中国用那么多钱,如果连“沉默”都买不来,人家会出手吗?

 

中国有句俗话:拿人家的手软,吃人家的嘴软。欧洲即便没有这句话,也应该有这个道理,这可是普世的。再说,你知道欧洲区人口比中国少很多,可去年的GDP总值高达12.2万亿美元,是中国的两倍还多吗?那些GDP 到哪里去了?为什么还要让中国来救助你们?答案:他们的GDP 都被好吃懒做的欧洲民众瓜分了,而勤劳的中国人民,却把GDP 留给了政府,于是,世界上住了最多穷人的国家,准备去救助那些最富裕的欧洲老爷们!

 

所以,各位,当你再听到欧洲那些无耻的精英与好吃懒做的人民一边想要中国去救市,一边却要来指责中国人权状态太差的时候,你只要弱弱地向他们指出这两件事的因果关系就可以了:如果中国人的人权真正如你们欧洲人希望的那样大幅度改善,民众可以与政府争利,与洋人争利,请问,中国政府还有那么多钱去救助你们这些好吃懒做的欧洲人、美国人吗?

 

别告诉我,这个问题你都想不通!或者,你竟然没有看懂我在说什么……

 

杨恒均 2011-11-1 (今天是五条“1”,堪称“小光棍节”,再过十天,六条“1”,是正式的光棍节——想一下,中国没钱娶媳妇的光棍可能都比欧洲任何一个国家的人口还多吧?)准备登上从广州到温哥华的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