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打嗝不停:一代猛将杨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0 10:05:30

一代猛将杨勇

    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的美国克拉克将军曾无奈地说:“我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战胜对手的文件上签字的将军。”他的对手之一,就是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的杨勇将军。猛将杨勇,青史永留英名。

    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的美国克拉克将军曾无奈地说:“我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战胜对手的文件上签字的将军。”他的对手之一,就是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的杨勇将军。猛将杨勇,青史永留英名。

美国上将在战场上认了杨勇


    抗美援朝战争进行到1951年6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已歼灭美国为首的15国部队23万余人,其中美军10万人。迫使美国为首的多国政府,想通过谈判方式,结束朝鲜战争。为了这场战争,中朝人民同样付出了巨大代价,也希望以和平的方式解决朝鲜问题。于是,交战双方,坐到了谈判桌上。
    但是,谈判并不顺利,边谈边打,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交叉两年之久。1953年初,谈判有了重大进展,正当达成全部协议,准备签字时,李承晚竟公然破坏协议,扣留人民军大批被俘人员,并叫嚣“要单独向鸭绿江进行一次全面的军事进攻”。李承晚破坏停战协议,引起世界的公愤,严惩李承晚集团成为结束朝鲜战争的关键环节。在这种背景下,毛泽东开始点将。
    1953年5月11日,担任第二高级步校校长的杨勇,作为毛泽东亲自任命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司令员,赴朝任职。杨勇一上任,便冒着敌人炮火,深入前沿了解地形、敌情,在志愿军总部的指导下,精心制订了“金城战役”的作战计划,得到毛泽东的同意。
面对金城以南地区敌军的3个军9个师(其中李承晚7个师),杨勇采取“集中优势,稳扎狠打”的方针,并灵活地运用“迂回包围,穿插分割”的战术,指挥20兵团的4个军和上级给加强的21军,组成了东、西、中3个突击集团,在战役发起前,杨勇组织部队在非进攻方向,进行了小规模进攻,以迷惑敌人。
    1953年7月13日21时,万炮齐发,“三把钢刀”直插敌军心脏。3个突击集团全部突破敌防线。侦察排副排长杨育才率“先头分队”,出其不意,突袭了李承晚首都师“白虎团”团部,团长陆根洙和美军顾问全部送命。志愿军204师又生俘了首都师副师长林益淳。经过21个小时激战,志愿军突入敌纵深阵地,南朝鲜首都师、3师、6师、8师遭受沉重打击,14000余人被歼。
李承晚总统坐不住了,他亲自赶赴前线督战。下令他的部队每天组成3个团,以400余架飞机、30多辆坦克,进行了反扑,志愿军阵地岿然不动。
“联合国军”司令克拉克也坐不住了,他从东京飞往金城前线,组织美8军配合李承晚部队全力反扑,结果仍一败涂地。李承晚和克拉克,对这位战场对手、年仅40岁的20兵团司令员杨勇,不得不刮目相看了。
    前线指挥部的电话铃急促地响起,杨勇拿起电话,传来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的声音:“老杨,别打了,解方从板门店传话来,说敌人哇哇叫,要签字了。”
    1953年7月27日10时,也就是克拉克到前线督战后的第12天,这位美国上将无可奈何地来到汶山,在停战协议上正式签字。后来,他在回忆录中感慨地写道:“我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战胜对手的文件上签字的将军。”
    作为朝鲜战争最后一仗的“金城战役”,20兵团共歼敌52783人,超过预定歼敌数目的5倍,这次战役向金城方向推进的169平方公里,在谈判中得到了承认。杨勇的指挥才能在国际战争舞台上得到检验,为抗美援朝画了一个完美的句号。1955年4月29日,杨勇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1958年10月29日回国后,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和赞扬。


英国元帅在靶场上认识了杨勇


士兵的喊杀声,轻武器的射击声,手榴弹的爆炸声,响彻北京军区一座对外开放的军营。一位蓝眼睛、黄头发、身着元帅服的外国人,表情庄严,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中国士兵的军事表演。在他的身边坐着北京军区司令员杨勇上将。
    显字靶:“欢迎英国军事代表团”一枪一字,弹无虚发;快速射,发发命中;气球靶,枪响球炸;开花靶,百步穿杨;……擒拿格斗龙腾虎跃;刺杀,吼声震天;投弹,又远又准。各种科目的表演一幕比一幕精彩,蓝眼睛元帅犀利的目光一丝不苟,没有忽略每一项表演的细节,突然,元帅似乎发现了什么,他提出要到表演的士兵中看一看。
    元帅的要求得到了满足。他以标准的军姿来到士兵面前,用沙场老将的目光扫视着每个士兵的额头,在没有看出什么破绽后,果断地从一名士兵手中拿过一支半自动步枪,立姿击发,钢板靶应声倒下。随后,他从容地把步枪递给杨勇。列队的士兵对老元帅的枪法,透露出好奇的目光,这位元帅是谁?他怎么会有这么好的枪法?经介绍,士兵们才知道,蓝眼睛元帅是英国大名鼎鼎的蒙哥马利、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最高指挥官。“二战”期间,元帅担任非洲战区地中海战场指挥官,曾因指挥北非战役,击溃德国隆美尔,率部参加诺曼底登陆作战而闻名世界。
然而,人们还是有两个不可思议:元帅为什么要看士兵的额头?他把步枪递给杨勇,又意味着什么?
    有人做过这样猜测:杨勇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20兵团司令员,曾给包括英军在内的15国部队,以沉重打击。这位元帅虽未参加朝鲜战争,但他也许想看一看,在朝鲜战场闻名遐迩的杨勇将军和他的士兵,究竟是不是值得他佩服的优秀军人。
    但是,真正心领神会的还是杨勇将军本人。他从元帅手中接过步枪,二话没说,猛地举枪连击,弹弹中靶,9块钢板靶接踵倒下。尔后,将军和元帅相视而笑,谁也无言,此时,“无声胜有声”了。
    然而,3天后蒙哥马利元帅终于控制不住了。他在香港举行记者招待会时,敬佩之情溢于言表:“中国士兵的武艺精湛,开始我以为都是军官,当我走进队伍时看到,他们的额头都是光光的,没有皱纹,都是年轻的士兵……”“中国军队从士兵到将军都是最优秀的,我要告诫世界军队,切忌与中国军队在地面上交手。”
    这是一段真实的故事,发生在1960年5月26日。30多年后我来到这座对外开放的军营,官兵们还自豪地对我谈起这件事,蒙哥马利单枪会杨勇,已被载入这支部队的史册。


国民党败将在课堂上认识了杨勇


    1949年12月,宋希濂率残部3400余人,在向四川沙坪溃逃时被杨勇的部下139团俘虏,宋将军想到自己数十年横枪跃马,未曾战死沙场,却落为战俘,感到万念俱灰。当我军一位干部要给他拍照时,他表示死也要死个骨气,决不能丢这个脸,死活不配合……
    杨勇得知后,十分理解。他说,一个人从高级将领一下子变成俘虏,这个弯子是不太好转的。为此,他决定找宋将军谈一谈。
    在宋希濂将军的回忆文章中,记述了当时的情景:“第二天早上8点钟,来人点名说司令员找我谈话。部下个个为我担心。我也感到事情有点蹊跷,默默地看了看这些随我出生入死,南征北战的部下,心里一阵发酸。我向大家点点头,算是最后道别。
    在一所中学,我被领到一个年轻军人面前,此人穿着普通战士的衣服,脸上总是露着笑容。他一见我进来,便放下手中的公文,指着桌旁的椅子说:‘请坐’。
    我打量着对方,猜测着他的身份。就在我满腹狐疑,胡思乱想的时候,一个为我倒水的战士对我说:‘这就是我们兵团司令员杨勇。’
    ‘什么?’我惊的一下子站起身来。这就是自己战场上直接对手,第五兵团的司令员杨勇?
    ‘坐下谈,坐下谈’,杨司令员和蔼地笑着说。他和我谈了一个多小时,很耐心地为我讲解共产党对待俘虏的政策,嘱咐我要相信共产党的政策,好好改造思想。最后临走,他送我出门时,又诚恳地说:‘宋将军,我们的工作人员有些还很年轻,不大懂事,希望你不必计较。’
    一听此话,我知道是指照相之事,心里很受感动。想不到为了这么点小事,很快就传到兵团司令员的耳朵里了。本来是自己的态度不好,可杨司令还这么讲,使我感到解放军确实了不起。这件事使我有很大感触,多年来,一直难以忘怀。”
    十年后的1959年9月,宋希濂作为首批改恶从善的国民党将领,得到特赦。他在代表国民党战犯给毛主席的信中表示:“永远跟着共产党走,在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解放台湾的斗争中,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和生命。”在一次国庆招待会上,宋希濂与俘虏他的杨勇在人民大会堂相遇,宋将军专门举杯敬了杨勇一杯酒,以表达敬佩之情。


金日成首相在中朝友谊中认识了杨勇


    1975年,张春桥访问朝鲜时,发生了一件很不愉快的事。金日成首相在接见张春桥时,开始气氛很融洽。可是当金日成打听杨勇的情况时,张春桥马上变了脸色。恼火地说:“你问他做什么?”“杨勇同志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嘛,对他的情况我当然关心。”金日成不软不硬地回了一句。
    金日成关心杨勇,是因为他俩在抗美援朝中为抗击共同的敌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金日成与杨勇同龄,两人性格、脾气也很相投。1958年杨勇率志愿军回国,金日成举杯对杨勇说:“全民盛意一杯酒。我们的情意都溶在这酒里,请你干杯!”不善饮酒的杨勇,一饮而尽。离别时,金日成、杨勇都流了泪。
    在金日成向张春桥了解杨勇情况时,杨勇早已被作为“彭、黄”漏网分子,罢免了北京军区司令员职务,“造反派”将铁丝篓制做的高帽强行扣在他头上,野蛮地游斗着。这位人民的功臣,在铁窗中受尽了人格侮辱。
    但在金日成心中,杨勇始终是威震联合国军的志愿军司令、朝鲜人民的亲密战友。后来,他通过其它渠道,了解到杨勇的处境时,十分不安。在到中国访问时,他对毛泽东说:“杨勇是个难得的同志。”毛泽东表示赞同。正是在毛泽东的亲自过问,周总理的百般努力下,杨勇才被解放。
    1977年5月,恢复自由的杨勇,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友好参观团访问朝鲜,金日成得知后,对人民武装力量部部长吴振宇大将说:“杨勇来了,你去陪同。杨勇同志身体不好,参观不要安排得太紧,可以半天参观半天休息嘛。”在朝鲜访问时,杨勇一行来到一个公园参观,天上下起大雨,杨勇穿着便服,仍被公园里的朝鲜游人认了出来,人们礼貌地称呼他:“司令员”。并纷纷把手中的雨伞撑在杨勇和代表团成员的头上,自己淋在雨中。在访问结束前,金日成亲切会见了杨勇,他们畅谈了很久,大大超过了医生规定的时间。快到中午时,金日成对陪同的同志说:“你们先回去吧。”又指着杨勇说:“我们家里人一起吃顿饭。”杨勇和担任代表团医生的女儿京京与金日成一家共进了愉快的午餐。
    1983年1月6日,一代猛将杨勇病逝。金日成流下悲痛的泪水。他说:“我又失去了一个难得的好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