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学院宿舍:陈保民 轮椅上的电影时光(身边的感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7:52:09
本报记者 姚雪青
《 人民日报 》( 2011年11月08日   06 版)

夜幕降临,陈保民开始做放映前的准备。
本报记者 姚雪青摄
【阅读提示】
搭起架子,挂上幕布,调好影碟;从21英寸电视机到1.8米长的大银幕,从每年4月初到10月底,9年的时间里,只要不刮风下雨,每晚6点半到10点半,他都守在自家店铺门口,为附近的居民们免费放映电影。他叫陈保民,江苏徐州鼓楼区一家小音像店店主。
【镜头一】
深秋的彭城,陈保民的音像店,阳光照进这间不大的小屋。屋里的货架上、箱子里,摆放着各式影片,有DVD光盘,也有老式的盒带。他坐在轮椅上,戴着眼镜,目光淡定,一脸阳光帅气。一个下午的时间,好几位邻居走进屋里聊天,同时也不忘关心一下晚上放什么电影。
陈保民的音像店在鼓楼区地段良好的复兴北路,店内一角停着一台铁皮放映车,车上搁着投影机、音响、线路。在店门前的空地上,几乎每天晚上,陈保民都会支好幕布,从货架上精心挑选两张影碟放进投影机。9年了,这里就是附近居民们的“露天电影院”。
“我给乡亲们放的片子,都是经过挑选的,大多数是具有教育意义的红色经典老电影,带有暴力、血腥性质的,以及很多人看不太明白的外国电影,我一般不会放。”陈保民说,“这9年能坚持下来,多亏了热心市民、周围邻居们的帮助,所以我想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好的服务。”
邻居们说,现在租影碟的人越来越少,如果将店面盘出去,租金每个月起码有1000元。这笔钱,对于领着每月2800元工伤工资的残障店主陈保民来说,分量不轻,然而,他却没有动过这个念头。
连续9年义务为居民放电影,对于高位截瘫的陈保民来说,其实并不轻松。“长时间坐着不动,会生褥疮,而且很不舒服。”在和记者谈话期间,每隔20来分钟,陈保民都要用双手支撑起身体,轻轻挪动一下位置,换个舒服点的坐姿。
83岁的老父亲对于儿子的坚持,十分理解并且给予了全力支持——每天大早起来打开卷帘门营业,晚上帮着放电影,夜里住在店里照看仪器。
“父亲和我都是看重精神快乐的人,对物质生活看得比较淡。放电影的确挣不了钱,但够吃够用就行了。我也没有过多体力、精力来从事更劳累的工作,给乡亲们放映电影,还能锻炼自己的生存能力,挺好的。”陈保民说着露出一个明亮的笑容,显得比实际年龄要年轻。
【镜头二】
今年国庆当天上午,陈保民借用社区居委会场地,免费为辖区内的中小学生放映电影《建国大业》。邻居们说,“那天来了20多名学生,大多数是由家长带着来的,反响很不错”。
在这间面积大约10来平方米的音像店里,墙上的柜子里、架子上,排放得整整齐齐的是近千盒电影光碟——《上海滩》、《小兵张嘎》、《平原游击队》……
这一盒盒光碟,看似不起眼,却是一个人,乃至一群人的精神食粮。在它们串联起的镜头中,不仅有值得怀念的旧日时光,还有一个个温馨的当下时刻,更有一份对于美好生活的坚持与守候。
据陈保民自己说,20多年前,他并不像现在这样乐观和开心。
1988年,20岁的陈保民在工厂干活时发生意外,导致高位截瘫。
在治疗康复期间,失望、低落的情绪曾经笼罩了陈保民好几个年头。他说,是家人的关心劝慰、朋友的日夜照顾,让他深受感动,才渐渐改变了想法——不仅要活着,而且要活出自己的价值。
经过几年的调整锻炼,陈保民的身体灵活了一些,决定自食其力,便在1998年开了一家音像店。一开始,生意还不错,后来,个人电脑逐渐普及,生意变得不那么景气。“我出事之后,受到不少人帮助,心想不如就用这些影碟来做些公益吧,也能给更多人提供服务,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陈保民于是把自己家里的21英寸电视机搬出来,接上DVD,在店门前的空地上给居民们放电影。
为了让居民们看电影更舒服,2008年,陈保民买来二手投影机,又定做了一个带有滑轮的铁皮推车,去市场上扯了一块长1.8米、宽1.7米的大白棉布用来做银幕,将“露天电影院”的设施更新换代了一番。
“想到未来,我还有一个计划。”陈保民笑着,眯起了眼睛,“我打算找一个场地租下,每周日固定为中小学生放映适合他们看的电影。费用问题也想好了,学生来看就收一块钱,家长来看就收两块钱,如果除去场地租金还有盈余,就用来建立慈善基金,帮助更多弱势群体。”
【镜头三】
这天晚上,陈保民放了两部电影——《铁道卫士》、《打击侵略者》,来看电影的居民三三两两地围拢上来,将近8点钟的时候,已经来了四五十人。有些观众与邻居相约而来,有些和老伴儿吃完晚饭遛弯过来,恰好路过、骑在自行车上看得入迷的观众也有不少。
“看到这些老片子,就想起了年轻的时候。前几天放《上海滩》,来的人更多了,可能有80多人吧。”每天都来看电影的邻居吴守兰大娘说,“在家看电视还经常看到广告呢,这个多好啊,放什么我都看。”
头发花白的裴大爷,今年63岁,是这个“露天电影院”6年的老观众了。他住在隔壁小区,每天晚上步行10分钟过来,要是来得早就帮忙搭架子、推放映车。
“我喜欢和大伙儿一起看电影,所以这事好啊!像《地道战》、《铁道游击队》,放几遍我就看几遍,有时候看到一半下起雨了,都还舍不得走。如果哪天这里不放电影了,我们都会不习惯。”裴大爷说着还露出了得意的笑容,“我是老观众了,又是近视眼,所以能得到‘特别照顾’,有时可以‘点播’爱看的电影,还可以坐在第一排。”
“鼓楼区是一个老小区,老年人比较多,这些经典老电影很受小区居民的欢迎。”鼓楼区丰财办事处二坝北社区主任陈媛媛说,去年12月,陈保民的爱国电影放映服务点被确定为江苏省第二批“百优志愿服务项目”;今年3月,他又被团省委、省志愿者协会授予“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
深秋的晚风传来阵阵凉意,观众们或站或坐,随着银幕上的镜头变化,时而紧锁眉头,时而开怀大笑。陈保民的轮椅停在一位抽着烟的老大爷身边。烟雾袅袅中,他目光专注地看着眼前闪亮的银幕和欢乐的人群,“每当这个时候,我就觉得特别欣慰,总感到这9年过得很充实。”
夜色渐浓,安静的夜色中,一块挂在路边的银幕仍在闪亮。在很多人眼里,它就像“天堂电影院”一般,具有温暖人心的力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它吸引着来往行人和附近居民的目光,仿佛永不散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