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念首诗:教育科研培训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7:23:10
第一章教育科研的基本概念
教育科研是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促进教育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第一推动力。可以说,在当今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一般的教学研究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只有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肓领域中的现象和规律进行探索,才能真正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一、什么是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是一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领域中的现象、问题和规律进行研究的认识活动。教育科研的目的,就是要解决教育活动中的问题,探索教育发展的规律,进而为教育实践服务,为教育决策服务,为教育发展服务。
例如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基础教育出现了严重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湖南汩罗、山东烟台等地进行了一系列的素质教育研究,经过年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根据各地的研究经验和中国教育的发展趋势,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这就是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又把研究成果运用于教育决策和教育实践的典型实例。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利用科学的方法有计划地去解决它们。例如,针对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听说问题,可以进行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研究;针对学生解答应用题时的思维方式问题,可以进行解题思路研究利用科学的方法有计划地去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教育科研。教育科研内容广泛,涉及教育的各个领域。比如,教育教学现象、教育教学过程、教育教学内容、教育教学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现象、心理现象、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管理等等,都属于教育科研的范畴。
总而言之,教育科研是一种探索和认识教育教学规律的实践活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二、为什么要搞教育科研教育
科研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2002年9月8日,江泽民同志在北师大百年校庆的讲话中,提出了教育创新的理念。如何进行教育刨新?教育科研就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只有搞教育科研,才能进行教育创新;只有进行教育创新,才能全面深入地推进素质教育,推动教育发展。
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近年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单靠苦教、苦学、苦练已经行不通了。如果我们还墨守成规的话,新一轮课程改革就难以实施。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向教育科研要质量、要效益。
三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素质的人才离不开高素质的教育,而高素质的教育有赖于高素质的教师。教师要想提高自身素质,搞教育科研绝对是一条终南捷径,这一点已被许多成功的经验所证明。比如,我们熟知的当代教育家魏书生、顾泠沅先生就是很好的范例。
三、怎样搞教育科研
首先,要认真学习当代教育科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成果,不断从新角度、新层面进行观察和思号。这样,才能有新发现和新创造,才能从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探索、揭示出新的规律。
其次,要紧密联系实际,善于从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增加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科研含量。
再次,不同层次的教师要有不同层次的要求。新上岗的教师,每参加一次教育教学活动如:上课、听课或研讨会等,都要把自己最深刻的印象记录下来,并不断反思,反复实践。然后,利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加以总结,从而加工整理成值得进一步研究的一个个课题。诸如:导人问题、过渡问题、提问方法、激发兴趣、启发诱导、组织活动、动手能力、课堂管理、课堂总结、课堂语言、教具、板书等课堂教学艺术及班级管理、班干部培养、学生个性化教育等德育方法和途径。这样,很快就可以步入科研之路。二已有经验的教师,可以依据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教育教学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也可以学习借鉴一些成功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实验并进一步研究,探索出符合自己工作实际的教育教学规律;还可以把自己长期积累起来的经验分类、整理、补充、完善,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进行升华,从而探索出具有特色的新理论、新方法或新模式。三学校领导及各级管理人员,可以结合本单位、本区域实际以及形势要求,规划并参与研究符合自己实际的、切实可行的课题。诸如:整体改革、管理模式、评价手段、教育教学改革、制度建设与积极性调动、队伍建设、德育工作、主体意识、创新能力、衔接问题、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研究性学习、校园文化、教育环境建设、课程改革、辅助手段、情感技资等等。
总之,要想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积极从事教育科研,并要做到常研不止,常抓不懈。
搞教育科研还要清除以下几种错误思想:
轻视思想。认为教育科研是可有可无的事情,搞与不搞一个样。
无关思想。认为教育科研事不关己,只管埋头教我的书错不了。
顾虑思想。担心搞教育科研影响考试成绩和升学率。
畏难思想。认为教育科研很神秘,高不可攀,非专家不能搞。
急功近利思想。认为搞教育科研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评职称时再搞也不晚。
不思进取思想。安于现状,因循守旧,别人说我无长进,我觉得还行。上述思想都制约着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必须加以清除。
四、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的异同
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虽有相同点,但也有不同点。
相同点是:二者的研究对象都是教育现象;二者研究的目的都是为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者可以采用相近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
不同点是:
从研究的范围来看,教育科研研究的范围大,它包括一切教育现象、教育过程以及与教育有关的社会现象和心理现象;教学研究的范围较窄,它主要研究教材、教法以及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局部问题。因此,教学研究是教育科研中一个组成部分。
从研究要求看,教育科研要求有严格的科学性、客观性和最大限度的可靠性、准确性;教学研究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常常以个别的、局部的经验为基础,解决眼前一时的问题,不能深刻、准确地揭示教育现象的内在规律。
三从研究的过程看,教育科研是有目的、有计划且系统性很强的研究活动;教学研究则缺乏系统性和严密性,大多是分散的、零星的活动。
四从研究的成果看,教育科研的成果具有规律性和创造性;教学研究的成果常常具有地方、单位或教师的个别特征,其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受到一定的局限。
如果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不用先进的教育理念作指导,久而久之,必然会陷入被动、盲目的境地。因此,我们必须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科研带教研,才能全面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
第二章教育科研的程序
选定课题,申请立项,研究者专家论证,各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各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制订方案,研究者分析研究,研究者撰写报告,研究者申请结题,专家鉴定,各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果评奖,各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果推广。
教育科研是一项有序的系统工程,一个完整的教育科研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十个步骤。第一阶段是前期准备阶段,包括选题、检索资料、申请立项、制订研究方案四个步骤;第二阶段是中期研究探索阶段,包括开题、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分析研究三个步骤;第三阶段是后期成果处理阶段,包括成果的表述、成果鉴定与验收、成果评奖与推广三个步骤。
一、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
一什么是课题
所谓课题,实际上就是研究项目。课题名称是对研究项目的表述,它不仅能显示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同时还可以体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例如,《小学生学习方法问题研究》这个课题,其研究对象是小学生,研究内容是学习方法,研究的意义是探索小学生学习规律和提高小学生学习效率。再如,《小学教育整体改革实验研究》这个课题,其研究对象是小学阶段的普通教育,研究内容是小学教育的整体改革,当然,研究目的和意义也不言自明。又如,《中心城区小学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实验》,该课题的研究对象是中心城区小学,研究内容是考试评价制度,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二怎样选定课题
在教育科研过程中,好的选题就是成功的一半。作为课题研究的第一步,正确的选题十分重要。它不仅决定了研究者目前与今后的探索方向、目标和内容,而且还规定了研究必须采取的方法和途径,是教育科研的关键。课题的来源一是来自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二是来自教育理论文献资料;三是来自上级教育科研部门下发的课题指南。尽管我们的课题来源十分丰富,但要真正发现和选定一个好的课题也并非易事,还需要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选题的依据与原则一般来说,应以国家、省、市下发的《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指南》为依据,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选题。应该指出的是,《课题指南》中的每一个项目只是研究的某个方面,而不是一个课题,切记不要照搬。比如,《课题指南》中世纪学校德育研究是一个研究方向,我们可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把课题定为:《世纪高中德育工作研究》、《新时期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研究》或《新世纪农村小学少先队工作研究》等等。根据研究者实际情况,课题还可定得更为具体,如《新时期社区德育教育资源调查研究》等。当然,《课题指南》中未涉及的内容,若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也可以自行确立课题。
选题时还应做到现实性、时代性、科学性、未来性的统一。既可选取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重大课题,比如《世纪河南省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研究》、《中小学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研究》等,也可以选取本地区、本单位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特殊问题进行深入的个案研究,比如,《农村初中生辍学问题研究》、《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兴趣培养研究》等。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进而确定研究课题,对于广大一线教师来说尤为重要。  不管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发现和选定课题,都要体现出“小”(题目小)、“实”(联系实际)、“深”(有一定深度)、“新”(有新意)的特点,以便能够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研究。比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独创性研究》这个课题,就较好地体现了“小”、“实”“深”“新”的特点。说它“小”,是因为其研究范围限于初中数学学科;说它“实”,是因为其内容来自于教学实践;说它“深”,是因为思维的独创性,涉及到教育学和心理学;说它“新”,是因为“独创性”体现了创新精神。
另外,确定研究课题时,一定要慎重、缜密;课题名称既要简明准确,又要重点突出,使人一目了然。 《课题指南》给出的并非一个个现成的课题,而是研究方向,我们可以根据《课题指南》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确定自己的具体研究课题。
三选题的途径与方法:
把握教育形势,选择热点问题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教育教学改革始终都没有停止过。各种先进教育理念的出现,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从而引发出许多热点问题。例如,当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就是中小学教育面临的热点问题,其中有许多问题和矛盾需要解决,由此引起的教学情境的变化、师生角色行为的变化、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以及评价方式的变化等都需要深入进行研究。再如,在研究性学习中,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互补与结合,研究性学习中的角色变换、教学操作和媒体网络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变教师的教学辅助手段为学生的学习手段等问题,都会产生一个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又如,现行的考试评价制度一直困扰着中小学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我们可以从教育管理的角度进行研究。还有,我国加入WTO以后,经济、产业和文化的发展都会对教育和青少年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也会产生一个又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因此,我们必须把握好教育形势,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选择热点问题去确定课题。注重自我反思,从工作中发现问题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每时每刻都会发生各种事情,不同时段的情况也不尽相同,这就为我们选题创设了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经常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反思,以便从中发现和思考问题,最终形成自己的研究课题。 一是从教育教学的困惑中寻找课题。例如,有位青年教师,很想使自己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多讨论、多交流。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方法,学生兴趣不大。他为此陷入苦恼之中。为达到这一目的,他经常有意识地去听别人的课,十分注意观察别人组织课堂讨论的方法,还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习惯,多次邀请同行听课为他会诊,最后,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原来是课堂上师生和生生交流过渡衔接不合理,问题提出的方式不巧妙,影响了课堂气氛。在专家的指导下,他又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最后设计出了《课堂讨论中有效实施信息交流的策略研究》这样一个研究课题。从这个课题形成的过程中可以看出,选题时,首先要察觉到自己教育教学中的疑难和困惑,紧紧抓住不放,千方百计地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和途径,然后进行概括提炼,最终形成研究课题。我们每个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都会遇到困难或产生困惑。如果抓住问题不放,并深究一步的话,就有可能找到一个又一个研究课题。
二是从成功的经验中寻找课题。长期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同志,一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都积累了不少经验。如何把经验总结出来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其中必然蕴涵着一系列的问题。例如,有一位中学数学老师,凡是听过他课的老师和学生都认为他的板书很有特色,他能边讲边将本节课的概念、原理和法则等按逻辑关系清晰地呈现在黑板上,很少用板擦。大家一看黑板就对他这节课的脉络一目了然,印象很深。可当别人让他介绍经验时,他却说不清。后来,这位教师对自己的板书设计认真进行了反思,并学习了有关板书设计的理论,从中提炼出自己操作的规律,并在更高的层次上探索出板书设计的新形式和新方法。他将板书设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形成了这样一个课题:《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板书中的运用研究》。
变换观察角度,引申出新的课题  在选题过程中,经常需要对那些司空见惯的老问题进行转换,并从新的视角加以审视,这样就能够推陈出新,开发出新的研究课题。比如,研究性学习是当前中小学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有位教师在仔细分析了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之后,发现这一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尝试、努力创新的意识与能力具有独特作用,但涉及面太大,并且已有类似的研究成果面世。这位教师变换了观察角度,经过认真思考发现,他所在的学校环境教育很有特色,于是就利用自己熟悉的环境教育研究成果,抓住研究性学习的特点,设计出了《研究性学习中环境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这一课题。再如,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传统的问题,似乎已经没有研究的余地了,但是,有一所小学的领导和教师从当代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重新思考。他们在调查中发现,传统的学习习惯,一般是指专心听课、认真完成作业等;培养方法是以训练为主,而且尚未形成可行的评价手段。对此,他们深刻地认识到:新形势下学习习惯的内容需要拓展,培养方法需要进一步更新和发展,评价手段需要尽快建立。经过反复论证,他们确定了《立足于小学生发展的学习习惯培养和评价研究》这一课题。选择重点问题,进行追踪积累  问题追踪积累的关键是要选准一个既具体明确又有深入余地的实际问题,特别是那种切口小,可供研究的空间大,能够牵一发而动全局的要害问题。  例如,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批改效率问题是一个事关作文教学整体质量的问题。有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多年来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环环相扣的追踪研究。他先是依次完成了《作文批改效率的归因问题研究》、《中学生作文兴趣问题研究》、《中学生作文习惯问题研究》、《中学生对教师批改作文的态度问题研究》、《中学生自我批改作文能力的评价问题研究》等课题。后来,又紧紧围绕这一问题,查阅了大量有关作文教学的文献,经过认真分析发现:影响作文教学批改效率的因素还有“批改标准模糊不清”“批改模式僵化落后”等问题。由此又引发出了《作文批改标准问题研究》和《作文批改的课堂组织形式问题研究》两个课题。在研究中他进一步发现,学生作文“自改自评”的动力主要来源于成就动机的有效满足,因此又引发出了《关于作文教学中“成品意识”的培养问题研究》和《文化视角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问题研究》等课题。这位教师寻着问题追踪研究的思路,在不断的经验性认识和理论性认识的相互渗透与提升中,拓宽视野,发现了一连串的研究课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研究成果。  再如,有位数学教师抓住“解题思路训练”这一具体、微小的关键问题,引出了关于课堂教学的思路目标设计、题型分析与思路点拨、解题思路中的思维迁移、口头解题与书面解题的思路对比等相关问题的探讨,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数据资料,写出了一系列有实践价值的科研论文。从讨论和交往中发现问题  一个人所想的问题面毕竟很窄,我们要善于抓住和别人的交谈或交往如听报告、听演讲、听课、开教研会、聊天的机会,从经意或不经意获得的信息中拓宽思路,发现问题。
四教育科研课题选择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表述不清,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明确。  比如,《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研究》这个课题,“学段”不清,“学科”不明,“能力”概念不确切,若改为《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则较为明确。再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若改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则明确了“研究”的学段、学科、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围。
2课题名称外延太大。比如,《创新教育研究》某职专教师申报的课题,若改为《职业中专学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的表述则比较确切,也更符合其研究实际。再如,《提高教师现代化水平研究》,若改为《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提高途径研究》,其针对性和研究范围就更加明确了。
3经验之谈,层次太低,象个一般论文的题目。比如,《班主任怎样开班会》、《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交流探索》、《端正思想,五育并举》、《培养自信,转化差生》、《转化后进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等题目,还有“试论……”“如何……”、“浅谈……”、“……初探”、“……尝试”、“怎样……”等均不符合研究课题名称的要求。  课题即研究项目,选定课题应遵循“小”、“实”、“深”、“新”的原则;每个题目都应体现研究的对象、范围、目的和意义。
二、检索资料
研究课题确定后,要进行大量的文献资料检索,以便全面了解与本课题有关的情况(如研究内容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和前景等),进一步明确研究课题的性质、任务以及预期达到的目的。同时,还可以界定一下本课题与相关学科门类的关系,对课题进行初步论证。否则,就有可能走弯路或重复研究。例如,有位初中化学教师,每次做氯酸钾制氧实验后,都把反应后的残留物浇到花盆中。一段时间以后,他发现花草长得格外好,于是来了灵感,决心以此为课题搞一项研究。他确定了《关于氯酸钾制氧实验残留物对花木生长作用的研究》这样一个课题,以图日后申请专利。后来他得知,氯化钾本身就是一种肥料,研究便到此为止了。还有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长期致力于“速算”研究,结题时专家发现:她的研究成果本身就是早已定论过的分配律和结合律。这两位教师劳而无功的研究,都是因为事先没有查阅文献,进行资料检索和初步论证。
检索资料可以借助于图书馆、档案馆、资料室的图书目录,查阅相关的学术专著、报纸、期刊、党政文件、调查报告、科技报告和各种学术会议的论文、学术报告,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查阅。
检索资料的方法有以下三种:时序检索法:即以所需资料产生的时间为检索线索,或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地进行检索。时序检索法分为两种:一种方法是顺时检索法。以课题研究对象发生的时间为检索起点,由此直至当前,即由远及近地进行检索,可得到较为系统、全面、完整的文献资料。另一种方法是逆时检索法。以课题研究的时间为检索起点,由近及远,检索达到预期的要求即告停止。追踪检索法:即按照已掌握的文献资料正文中所提及的,或者文章角注,或文后参考文献目录等为线索,再扩大追踪范围,从而获得所需文献的方法。此法省时省力,检索所得的文献资料往往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检索范围太大,有时甚至难以中断,显得庞杂,因此需要加以取舍。综合检索法:交替使用时序检索法顺时、逆时和追踪检索法,互为补充、循环交替地进行检索的方法。使用此法时必须要有一定的检索技巧,方能获得较好的资料。
检索资料应注意的两个问题:要去伪存真、去旧存新,以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和新颖性。要去粗取精,以保证资料的可利用性和有效性。在选题过程中,通过资料检索,占有详细资料并进行分析,能避免选题的盲目性,并可作为制定方案的依据。选择检索文献资料的方法应根据课题研究的具体情况而定。如需对课题研究作全面系统的综述报告,宜以顺时检索法为主;如是新课题的研究,应以逆时检索法为宜;若缺乏完备的检索工具和线索,则可采用追踪检索法;综合检索法则博采各家之长而被普遍使用。如能使用计算机数据库软件、互联网、联机检索,则检索速度会更快、更准确、更齐全,因而效率也更高。选题过程中的检索资料,主要是为了对课题进行初步论证,以便使研究工作少走或不走弯路。
三、申请立项
课题选定后,应当积极向上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申请立项。立项的目的是使课题的研究活动取得合法地位,并争取单位及上级有关部门人力、财力、物力上的支持和帮助。获准立项的课题,由批准单位向课题负责人下达立项通知书。一般来说,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只对立项课题进行管理并组织专家予以鉴定验收。
为了便于大家申报立项课题,现将课题申报的有关要求说明如下:1立项时需按要求填写《教育科研课题立项申请评审书》。可按原规格复印,但不得自行更改内容。每个课题限报一名负责人,课题组成员不得超过6人。2申评书须由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审核、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3明确课题完成时限。一般来说,以研究报告或论文为成果形式的课题完成时限为l一2年;4实验研究和以专著为主要成果形式的基础理论研究为3—4年;一般不要超过5年。5明确课题预期成果形式。课题成果形式是指:研究报告、论文、专著、译著、工具书、校本教材、系统软件或应用软件等。6申报立项课题者,可直接到上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办理有关手续。
立项可以使课题研究活动取得合法地位,以便上级主管部门加强管理和适时组织专家鉴定验收,同时也可取得本单位及上级部门的指导、支持和帮助。
四、制订研究方案
课题立项之后,应尽快制订一个详细的研究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是课题研究工作实施的具体计划,也是对课题研究过程的全面规划和设计。它能为课题的研究提供全面、系统的工作程序。
实施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十项内容:
1题目  题目必须简洁、具体、明确,力求能体现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例如:《初一代数自学辅导教学的实验研究》,研究内容是初一代数教学的自学辅导程序教学法,研究对象是初一学生,研究方法是实验法。具体要求请参考第二章:选题之一什么是课题
2署名  题目下面签署作者姓名及工作单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文责自负。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按照近几年省级评选的要求,一个课题的合作者包括负责人不得超过6人。另外,署名时一定要把自己的姓名写准确,以免给随后的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3问题的提出有时可表述为“引言”“课题的背景”、“问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的意义与目的”等。本部分在于揭示课题的价值、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提示成果目标,使研究自始至终在其导向下实施,不偏离方向。  首先,要交待课题研究的背景。即说清研究的动因,根据什么,受到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因为任何课题都不是凭空而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  其次,要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即研究这个课题的原因和价值,通过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再次,要介绍本课题的研究历史和现状,以及课题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这就需要研究者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和不足,把已有的成果作为自己研究的起点,确认自己的创意、特色和突破点。下面举几个例子:例l:《小学生合作行为的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中“问题的提出”  合作是人的社会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社会化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大量研究都是致力于考察儿童合作能力的发展和个体合作行为产生的条件。但是,上述研究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方法都忽略了被试认知因素的作用。目前,已越来越多的研究表,被试对整个情境的认知是被试行为策略的因素。为了加深合作行为的机制和对表征系统的认识,我们设计了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情境中被试表征系统的变化特点及其对被试合作行为的影响。例2:《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中“问题的提出”  目前,社会各界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日益突出,中小学教师也都迫切希望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大家都在使用心理素质、心理健康等术语,但是,对心理素质、心理健康的正确的科学的含义了解较少。由于历史原因,目前我国国内尚无比较科学、全面测量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量表。对于大量没有修改过的国外量表,有些研究者采用“拿来主义”,翻译后直接使用,由此造成各个调查结果不尽相同。有的调查结果发现高中生中心理不健康的比率达到15%,有的调查结果发现中小学心理不健康的比率达到20~40%。有些研究者仅仅使用某项“症状自评量表”或“16PF”人格量表测定学生的心理状况,并就此得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比率。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设想进行一次比较合理的、科学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和研究。例3:《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特点的研究》中问题的提出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是教育心理学领域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已经有不少研究结果均指出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普遍的影响。我们认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不应仅仅停留在这种一般性的结论上,而应该在此基础上作更深入细致的研究,非智力因素对不同年龄学生,对不同学科学习成绩的影响程度是否相同?非智力因素中学生学业成就需要,学业成就目标与学生成就行为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程度是否相同?等等。  以往的研究多从横向上来研究非智力因素对中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一般只取一个年龄段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未能揭示非智力因素对不同年龄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这些研究一般均用《卡特尔16种人格测验量表》来测量学生的智力因素。该量表是对一种普遍的广泛情境中的个性因素测量,若用于学习活动这一特定领域,必然影响测量的信度和效度。  此外,在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具有普遍影响的前提下,研究与把握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对于扭转目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厌学情绪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在吸收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克服其研究方法上的不足,并对其尚未涉足的问题作进一步深入扩展的研究。为此,本研究确定如下研究目的:(1)非智力因素与中学生学习成绩的相关。(2)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水平与特点。(3)中学生厌学现象归因探讨及解决途径。  总的来说,“问题的提出”这一部分,主要是介绍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个课题来研究。这不仅是课题研究本身得以立项的原因,也是激起研究兴趣的需要。这一部分如能够表述得深刻、有针对性,就能引人注目,能激发研究的动力。但是,许多同志在“问题的提出”这一部分中认识不够深刻,对背景资料的掌握分析不到位,或模糊笼统、针对性不强。比如,有一所学校确定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课题《高中研究性课程资源开发模式的研究》。在“问题的提出”部分这样写道:“一是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二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需要;三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从表面上看,似乎很有道理,但仔细加以审视,就觉得欠妥。因为任何教育科研课题似乎都有这三个方面的需要。这样笼统地提出,当然缺乏个性,要想获得较高级别的立项就比较困难了。如果该“问题的提出”从研究性课程自身具有动态生成的特点、研究性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学生人格的健全、研究性课程资源开发模式的构建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等方面进行阐述,这个“问题的提出”就恰切了。
4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项科研课题的实施必须在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指导下进行。我国教育科研总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设计方案时,还要根据不同课题类型设计不同的研究方案,确立课题研究所需要的比较具体的指导思想和应当遵循的具体原则:  教育观察研究原则:客观性与常态性原则;系统性与全面性原则;一贯性与渗透性原则;可观察性原则;典型性原则。  教育调查研究指导思想与原则:第一,客观性原则。调查人员必须无条件地尊重事实,不抱成见,不带主观倾向;一切从实际出发,如实记录,如实分析。第二,整体性原则。调查面尽可能拓宽,调查内容尽可能体现全面性与代表性,以获取与调查问题有关的各方面材料。第三,发展性原则。设计方案时,不仅要注意已形成的各方面的情况,还要预计发展、变化的趋势,使调查计划适应教育现象的变化。  教育实验研究指导思想与原则:根据不同的课题实验确定具体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如:“小学超常教育实验”确定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是要以马克思关于人的个性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指导,以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为宗旨,以加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目标,坚持实事求是,因材施教和整体性、有序性、可行性等原则,力求实验的可行性与高效度。“小学美术教育实验”采用的原则是:环境陶冶原则,情感转化原则,和谐奇异原则和教育期望原则。  教育总结研究原则:客观求实性原则;全面性原则;观点与材料的统一性原则。
5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内容课题研究的范围:任何教育科研课题,都应该有一定的研究范围。包括对研究对象的界定和关键概念的界定。否则,研究就无法进行。  其一,对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进行界定。如果研究对象的总体不同,那么同一课题所得结论就很可能不同。  例如,研究中小学青年教师的素质,以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学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总体和以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总体所得结论就可能不同。  其二,对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有不少课题中研究对象的概念模糊,外延不确定,如“厌学学生”、“差生”、“青年教师”、“品德不良学生”等,这些都没有一个统一和明确的定义,必须在方案中界定,以确定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正确选取研究对象的样本。有什么表现是“厌学生”,有什么表现是“差生”,几岁至几岁为“青年教师”,啥样学生是“品德不良学生”,对这些模糊概念下定义,应尽可能使用有参考依据的比较权威的、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的说法。(2)对一些关键概念进行界定。可使课题研究思路清晰,可操作性强,便于显示研究目标。对关键概念的界定,也称“给变量下抽象定义”,即对变量的内涵作出明确说明,这样研究中就知道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对变量进行研究,这需要参考有关的辞典、教育理论书籍、教学大纲、教材及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等,这些都要求研究者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    例如,《化学教学中课堂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研究》这一课题,就得给“思维能力”下一个明确定义。同时,还要对“课堂实验”作出一个界定,确定是教师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动手实验。  选择的研究方法不同,研究方案中对研究对象的确定也有所区别: 教育观察研究对象的确定。观察对象是指观察的事件、过程、现象、实物、环境和人。根据观察的任务与目的确定观察对象、范围及保持其常态的措施,使确定的观察对象能完全符合课题的需要。 教育调查研究对象的确定。教育调查对象是调查中的教育现象。要根据调查任务、性质、类型、方式确定调查对象,并要说明是运用什么方法确定的,人数是多少。  教育实验研究对象的确定。方案要对选定的对象加以说明,所选的是怎样的对象,人数多少;研究对象是用什么方法抽取的;被试如何分组,如何确定实验班和对比班以及怎样施控等(参见第三章:实验法)。  教育总结研究对象的确定。总结研究的对象,可选取先进的、典型的教育现象,也可选取反面的、后进的教育现象。通过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或教训,可以使我们对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全面深刻的认识。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内容要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只有这样,才能使课题研究有的放矢,才能使研究得出的结论准确、有效果。  例如,《职业高中招收自费生的可行性研究》这一课题,其研究内容是这样确定的:首先,对近年来自费生与公费生的教育质量进行比较,从培养角度研究招收自费生的可行性;其次,对近年来自费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招收自费生的可行性;最后,对有关职业高中办学模式与收费政策进行可行性的相关研究,内容具体、针对性强,使人觉得这项研究有必要、价值高。  如果研究的课题较大,我们可以采用逐级降解法、排除法和分类法。比如,有一所中学准备进行《中学创造教育课程建设的研究》,当他们请专家指导时,专家发现,该课题组在进行内容设计时,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了“创造”和“创造教育”的研究上了,而“创造”和“创造教育”与课题的关系是间接的,它是研究的理论基础,这方面的研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根据专家的建议,课题组采用降级分解与分类等方法,将课题内容设计成了《创造教育课程的若干理论问题研究》和《创造教育课程建设的行动研究》两个题目。并且在《创造教育课程建设的行动研究》下面,又分解了《创造教育课程目标研究》、《创造教育课程校本教材建设的研究》、《创造教育课程实施模式研究》、《创造教育课程评价研究》等子课题。经过分解之后,课题研究不仅结构匀称,而且切合实际,便于研究。
6课题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是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对象和目的等因素确定的。也就是说,研究方法受课题制约,有什么样的课题就会有与之相应的研究方法。  比如,对中小学青年教师的素质现状进行研究,必然离不开调查法;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研究一般要用经验总结法、实验法或行动研究法;探讨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否优于原有教学方法,则适宜采用实验法;对某个时期的教育情况进行研究,就要用历史法。如果选用的是调查研究方法,那么在方案中要附上制订好的问卷表、谈话计划、登记表、评价量表、统计报表、调查提纲。(参照第三章:调查法)  如果选用的是实验研究法,方案中还要体现以下内容:1确定实验形式。即采用单组实验、等组实验还是轮组实验。2确定研究对象特点的指标,实验过程中怎样揭示这些指标,结果分析时怎样处理这些指标。3确定实验中准备控制的因素,如何进行控制。4确定实验结果测量、评价的方法,在什么时候测量、评价。(参见第三章:实验法)  在教育科研中,单一研究方法很不容易得出科学的研究结果,因为每种方法都有局限性。因此,提倡多种方法相结合,即以一种方法为主,辅之以其它方法。例如,研究中小学生近视问题时,就需要用观察法和调查法。总之,不论采用什么研究方法,一定要根据课题研究的实际情况而定,并在方案中加以说明。  当前我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在确定研究方法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大多数研究还仅仅停留在一般的工作总结的水平上。  第二,对调查法的重视不够,凭空臆断较多。  第三,滥用实验法。主要是研究者不了解实验法的科学涵义和操作要求,随便在研究中冠以“实验”二字。  第四,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有的虽然用了定量分析,但由于对统计方法不熟悉,因此分析方法不当,所得出的结论不科学。
7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时间  研究方案中要确定具体的研究步骤,同时,要对每一个步骤中各项工作的完成时间作出规定。一般来说,步骤和时间可安排在一起,即研究过程包含几个阶段,各阶段从何时至何时,以及各阶段的具体任务。  例如,某市正在进行的国家教育部专项研究《中小学英语教育动态真实原则推广性实验》实施方案中的时间安排与步骤:
一般来说,研究工作要按步骤进行,时间安排就符合研究的实际需要。
8课题研究的成果及表现形式
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一定的科研成果。一项课题的研究,预期的阶段成果有哪些,最终以什么成果形式出现,必须在方案中交代清楚。否则,就会使研究工作陷入盲目状态,并使成果的验收、鉴定无法进行,甚至导致整个研究工作落空。
9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课题研究任务是由多人合作完成的,这就需要有一定的组织与管理。当前,教育科研一般的组织形式与管理形式大体有以下三种:一是统一课题集体研究,一般在一个单位。即组建统一的课题组,研究人员集中研究。二是统一课题分散研究,一般研究涉及多个单位。即组建统一的课题组,研究人员有所分工,按分工分散研究。三是自选课题自行研究。即研究人员按需要自己选定课题,经有关部门批准后自行研究。采取何种组织与管理形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为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还应建立严格的科研制度。主要科研制度有:学习制度;汇报小结制度;研讨论证制度;材料收集、记录、整理、分析制度;检测评价制度;成果鉴定制度;保密制度。如果采用教育实验研究法,还应有实验操作制度、控制制度。
10参考文献  说明选题过程中参考过的资料名称、作者和出处,以便查询。
五、开题
课题获准立项后,比较重要的课题特别是国家级、省级的重点课题或涉及单位、部门、人员多的课题,在开始研究之前,要举行一个开题仪式,其目的是公布课题,阐明目的、意义和做法,征询意见,以引起课题组成员的重视、同行的关注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如果是个人的课题或本单位少数人承担的课题,一般不需要举行开题仪式就可以直接进入研究阶段。
六、研究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研究资料是指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新资料。比如,通过观察、调查、问卷、文献查阅、网络查询等方法获取的材料》,它们可以为分析、总结和得出结论提供依据,使成果完整、充实、可靠。所以,要进行认真的筛选,以保留有价值的东西。另外,研究过程中的其他资料也要进行搜集整理,比如,图片、文字资料、音像资料、阶段性总结、发表的论文和报告等都要注意保存。资料收集后,要进行认真的加工整理,使之有条理、有次序,以便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保管、查找和利用。(一)1.总体序列积累法即根据课题研究运行的轨迹来积累和搜集资料。通常包括研究方案、方案的论证材料、研究全过程的情况实录、研究对象变化的观察记录个体变化及群体变化资料(试题、答卷、测试成绩、学生作业、有价值的学生作品获奖证书)、各阶段的自我评价资料、反映成果的报告、成果的鉴定、各阶段成果以及教育科研成果获奖证书或在报刊上发表的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章。简单说,按照研究的进程,只要与课题有关的资料都要积累。2专项序列积累法从课题研究实际需要出发,对所需资料进行分类、搜集、整理。  专项序列分六类:(1)理论类:指其他人对自己所选定的研究课题相关内容的论述以及该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这类资料可能是一本书、一篇文章、某篇文章的章节段落或几句话。(2)方法类:包括研究采用的各种方法、采用该方法的依据以及如何使用这些方法。(3)事例类:指能说明研究内容的典型事例,包括师生思想转变的典型事例,学生思维得到发展的课内外事例,促使学生在其他方面明显发展的事例,学生在各种情况下所表现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优秀教案,课堂实录及课堂上的精彩片断,板书或课堂提问的效果,学生、家长、社会有说服力的反映,学生优秀作业或有创见的解题思路等。另外,还包括由于某种作法不当而引起的不良后果的实例。(4)数据类:主要包括研究前的测试、研究过程中的测试、实验班与对比班的各种成绩统计对比分析、师生参加竞赛人数、获奖名次或成绩统计、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率与错误率、学生用于复习某种实验教材和作业的时间、课外读物书目、学生发表作品名称数量的调查统计和学生各级获奖的调查统计等。(5)表格类:为了便于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价,每项研究都要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同时要设计各种配套的检测量表,把研究过程中获得的大量数据分类设计成图表。(6)实物类:即研究过程中有关的实物,如开展研究活动的照片、上公开课的照片、录音带、录像带、光盘、制作的课件与教具、师生获奖的作品、有关的文字材料、奖状、奖品、期刊、报纸等。  (二)资料的加工整理  资料搜集后要按科学的方法加以整理,使之有条理、有次序,以便保管、查找和利用,因此,资料的整理加工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因为研究结论最终是从观察、调查、测量中获得的事实资料中分析并推论出来的,被整理的事实资料是否真实、可靠、准确,将直接影响到结论是否正确、可靠,所以,做好资料的整理是作出科学结论的前提。而资料整理的核心工作就是资料分类。  要进行资料分类首先要解决按什么标志分类,而分类标志就是资料分类所依据的特征。它有两条原则:第一,应根据研究课题的目的来确定分类标志。例如,进行中小学辍学率的研究,可以按年级、年龄、学习成绩、性别等标志进行分类,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去确定选取其中哪一个或哪几个分类标志。第二,应选择能反映研究事物的本质的分类标志。对被研究的事物有本质意义的分类标志要通过分析提出。例如,进行训练、培养中小学生英文打字技能的研究,应以中小学生接受训练方式、次数或时间长短为分类标准。经过核查选取的资料常包含数量资料和非数量资料。非数量资料是对研究问题有关的定性描述资料,如各种理论阐述、观点、研究对象的形态或感受等。这些资料一般都是用语言形式表达的。数量资料也就是各种数据,它们又可以按数据是否具有连续性分为计量数据和计数数据两种类型。借助于测量或一定的测量标准得到的数据,一般都是连续变化的量,如身高、体重、学习成绩等,都称为计量数据。计数数据指计算个数的数据,它是根据研究对象的某一属性对研究对象进行计数统计所得的数据。在这一属性上,每个研究对象间只有质的不同,没有量的差别,如男生数、女生数、学校数等,都属于计数资料,它们一般取整数形式。不同类型的数据采用的统计处理方法也将不同。  其次,是对资料进行质量分类和数量分类。按研究对象的品质标志进行分类为质量分类。例如,学生的数学成绩调查,可以按性别、年级或学校类型等品质标志去分类。对非数量的定性描述资料,都只能采取质量分类。按研究对象的数量标志进行分类为数量分类。在研究中可能只有质量或只有数量分类,但是在既需要质量分类又需要数量分类的研究中,数量分类常常是在质量分类后进行的。例如,学生的体质调查,先定出的是质量分类的品质标志(性别、年级等),然后再决定出按身高、体重、胸围、脉博等数值的大小为标志的数量分类。  资料分类时,还要注意把反映人们主观意见、感受的资料和反映客观事实的资料分开,把反映特殊情况的资料和具有总体特征的资料区分开。  在资料形成、积累、整理、加工的过程中,可采用核对考据(考察材料来源及材料搜集人的条件,对材料比较、分析以鉴别真伪、差误)、挑选淘汰、汇总统计加工等办法,使提供分析的资料具有真实性和准确性,完整性和系统性、科学性和适用性。
七、分析研究
分析研究是在搜集整理资料基础上的脑力加工。在进行课题研究时,如果发现资料有欠缺之处,就应该继续挖掘,力争使资料充足。只有这样才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从而得出具有说服力的结论。另外,在对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时,还要注意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找出课题研究的规律性东西。  就目前的情况看,分析资料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统计分析就是把大量散乱的数据资料,依据统计的理论和思维方式,对它们进行描述和推断,利用数字(绝对数、平均数、相对数)、图表(表格、图示)说明问题,从而把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揭示出来。比如,在对某县进行“普九”验收时,工作人员对其所报的适龄人数、人学率、巩固率和毕业率进行调查后,得到了大量的数据,按照有关项目列表后,发现许多数字与该县所报数字有较大出入,由此得出结论,该县“普九”工作不扎实,有水份,不能予以通过。(二)逻辑分析就是运用抽象和概括、归纳和演绎等方法,对丰富的现象资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的本质、揭示规律的目的。比如,某中学在同类学校中,教学质量特别高。在对其研究时,就要总结出该校的教学管理经验以及认为是长处和优点的其他做法。然后对这些经验和做法加以比较,我们会发现,某中学教学质量特别高的主要因素不是那些与其他学校有共同之处的做法,而是与其他学校显著不同的措施,如重视教育科研,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注重师生主体作用发挥等。
八、研究成果的表述
研究报告及论文的一般格式
研究报告
研究论文
●题目
●题目
●署名
●署名
●前言(问题的提出)
●摘要
●研究结果
●关键词
●分析与讨论


●引论(或前言)
●结论与建议
●本论
●参考文献
●结论
●参考文献
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形式可以是:报告、论文、专著、译著、工具书、系统软件及应用软件等。研究的任务不同,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也不同。一般说来,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表述形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教育科研报告,另一类是教育科研论文。
(一)教育科研报告的撰写
教育科研报告是将教育科研工作的经过和结果整理出来的文字材料。它是按照一定的格式,客观地表述研究成果的文章。  撰写教育科研报告时,应把重点放在介绍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两方面。即开展研究的有关情况、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及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研究结果达到的程度以及需要继续解决的问题等。其次,理论观点的阐述要与材料相结合。既要注意事实的典型性、科学性,还要善于用正、反两方面事实说明问题,并要恰当配置事实。所有资料必须真实,切忌捏造数据,乱编事例,主观臆造,随意褒贬。另外要体现出创新精神,要有新的发现、独到的见解和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同时还要行文流畅,通俗易懂,不夸饰,不晦涩,可读性强。不同类型的科研报告结构不同,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报告的结构及撰写要求。
教育调查报告(1)题目(2)署名(3)导言(亦即引言、序言、前言)  简明扼要地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任务、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等。要注意将调查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必要性交待清楚,使读者了解概况,初步掌握报告主旨,引起关注。调查方法要详细说明,是普通调查还是非普通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是随机取样、机械取样还是分层取样,调查方式是开调查会还是访问或问卷……。(4)正文部分  这部分要把调查来的大量材料经过分析整理,归纳出若干项目,条分缕析,做到数据确凿、事例典型、材料可靠、观点明确。数据如能用图示的形式表示,可以增强说服力,一目了然。写作安排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大致有如下几种写法:按调查顺序逐项来写;按被调查单位的人和事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来写,以体现其规律性;将两种事物加以对比,以显示其是非、优劣,找出其差异性;按内容的特点分门别类逐一叙述。这种安排较为常见。最后,要写清楚调查的结果。(5)讨论或建议依据正文的科学分析,可以对结果作理论上的进一步阐述,深入地讨论一些问题,表明自己的观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6)结论利用逻辑推理,归纳出结论。即交待调查研究了什么问题,获得了什么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7)参考资料即在写调查研究报告过程中,参考、引用了哪些资料。
教育实验报告(1)题目(2)署名(3)课题部分(导言)是实验研究工作的出发点和实验报告的核心。课题的表述要具体、清楚,明确表示出作者的研究方向、目的,并说明课题来源、背景、针对性及解决该课题的实际意义和价值。(4)实验方法这是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之一,目的是使人了解研究结果是在什么条件和情况下,通过什么方法,根据什么事实得来的,从而判定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并可依此进行重复验证。关于实验方法主要应交代:①怎样选择被试,被试的条件、数量、取样方式,实验时间及研究结果的适应范围。②实验的组织类型(方法)及采取这种组织类型的依据。即:是单组实验、等组实验还是轮组实验;采取这种实验类型的依据包括哪些方面,如测试成绩及评分标准;基础测定及测定内容等。③实验的具体步骤;对实验班进行实验处理的情况。④因果共变关系的验证(要注意原因变量一定要出现在结果变量之前,或两者同时出现,但不能产生于结果变量之后,否则先果后因,实验就不成立了)。这里,要对两个变量进行测定。测定方法也应交代清楚:是口头测定、书面测定还是操作测定,是个别测定还是集体测定,有无后效测定的时间等。⑤对无关因子的控制情况。(5)实验结果实验结果中最重要的是提出数据和典型事例。用统计检验来描述实验因子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典型事例能使人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使实验更有说服力。(6)分析与讨论,即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来讨论和分析与实验结果有关的问题。其主要内容有:①由实验结果来回答篇首提出来的问题;②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与论证;③把实验结果与同类研究结果相比较,找出得失优劣;④提出可供深入研究的问题及本实验存在的问题,使以后的研究方向更明确,少走弯路。(7)结论  它是对整个实验的一个总结,它直接来自实验的结果,并回答实验提出的问题。下结论语言要准确简明,推理要有严密的逻辑性。结论适用的范围应同取样的范围一致。(8)附录和参考文献附录,是指内容太多、篇幅太长而不便于写入实验报告但又必须向读者交代的一些重要材料。如测试题、评分标准、原始数据、研究记录、统计检验等内容;参考文献是指在实验报告中参考和引用别人的材料和论述。应注明出处、作者、文献标题、书名或刊名及出版时间。如引用未经翻译的外文资料,最好用原文注解,以资查证。
教育经验总结报告(1)题目(2)引言没有固定的表达方式,大多数以凝炼简洁的语言交待本篇经验总结的背景、写作目的、取得的主要成绩等。(3)正文围绕经验总结的主题(总观点)组织材料,可在文中设小标题,但要注意所叙述的若干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经验总结既要有典型的事例,又要通过分析研究,加以理论概括,做到内容生动,有理有据,说理性强,使人在思想上受到启迪,工作上可资借鉴。(4)结尾这是经验总结的精髓和结晶。它是通过正文的典型材料及对其分析而概括出的结论,是从大量具体事实中找出的规律性东西,它应反映作者的独到见解。(5)署名其目的是表示对报告负责并表明对报告的所有权。署名应写明研究者的工作单位和真实姓名。如果研究者有多人,可商定署名的先后次序,逐一写清。对全面工作不太了解,不能对研究全面负责的人,不一定署名,但可在附注中说明其贡献“署名”要求同此(6)附录和参考资料
教育观察报告  对某一教育现象观察后,对其结果写成的文字材料,就是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观察报告是教育论文的一种表现形式。教育观察报告一般包括前言、正文、结论这个老三段基本格局。教育观察报告的前言部分应说明观察的目的、对象、任务、时间、地点,简单交代观察的过程、结果及其意义。教育观察报告的正文是主体部分。正文部分必须对所观察的对象以及观察的问题进行全面的介绍。介绍观察问题的现状和实质,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为了科学、准确、生动形象地表达观察的成果,可采用若干表、图、照片来集中反映数据和关键情节,结论部分必须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揭示规律。说明被观察对象及所观察问题的结果,并就下步如何工作提出建议及看法。  以上是科研报告的习惯格式,并不限制文章结构形式的创新。科研报告的结构可以根据内容和体裁的不同而灵活掌握。只要能够达到结构完整,层次分明,逻辑缤密,条理清楚的要求,在写作形式上是可以有所不同的。
(二)教育科研论文的撰写
这里所说的论文不是一般的教学经验或体会,而是课题研究工作过程中或完成后,根据研究的内容所撰写的专项或综合性的科研论文,它包括全部研究过程中得出的有关理论、方法、事实、数据、结论及建议等。
论文撰写的各项要求:1题目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要简洁、精炼,便于分类,且能大体反映出论文的研究方向、意义、内容等;2署名包括作者姓名、工作单位,要准确、具体;3摘要或内容提要200字为宜。要突出重点,使读者对论文的主要内容一目了然;关键词即有关论文内容的重要词语(一般3—6个为宜);5.引论(绪论)要提出问题,交代背景,说明论证的方法;6.本论包括解决问题的设想,论据的选用,理论上的逻辑推理及得出的结论等,要主次分明,抓住关键,体现出创新性;7.结论要对“本论”中分析论证的问题加以综合,归纳出答案,概括出本质性的东西;8.参考文献要在论文末尾列出。
九、研究成果的鉴定、验收与评奖
①成果鉴定时应先填《课题鉴定书》,然后与立项通知、研究(实验)方案(一式5份),研究(实验)报告(1式5份),以及能证明研究过程的相关材料一并交主管部门,以便请专家验收。
②鉴定  合格的课题同意结题。
(一)成果的鉴定与验收  课题研究工作结束后,课题负责人要及时向下达立项通知书的上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课题结题申请,填写《课题鉴定书》,并整理报送材料。结题材料包括以下几项:立项通知书、课题研究方案(一式五份)、研究报告(一式五份)、研究过程中的原始资料(如问卷调查表、座谈记录、访谈录、各种统计数据、音像资料、课件、测试分数表及其分析、阶段性总结等)以及证明材料(如研究过程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学生或教师参赛的获奖证书、优秀教案、研究人员发表或获奖的论文等)。上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组对所报送的资料进行认真审查,最后给出相应的学术鉴定意见或评语。经鉴定符合要求、达到研究目的课题,则准予结题,并发给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证书。不符合要求、达不到目的的课题,退回继续研究。
(二)优秀成果的评奖.1.评奖范围:(1)经验收结题的课题成果或公开出版、发表的专著、论文、工具书、调查报告、观察报告、实验报告等均可参加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奖,经立项单位同意也可参加上级组织的教育科研成果评奖。(2)虽未公开出版、发表或验收鉴定,但已被决策部门应用的教育科研成果或在有关会议上交流的教育科研成果。2.评选程序:(1)按程序逐级上报。(2)申报者需填写由上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印制的《申报评审书》,并由申请人所在单位审查后加盖公章,签署意见。(3)报送材料。申评表一式两份,成果一式两份,并附上主要的说明成果质量的材料(如结题证书、在报刊发表的文章原件、在学术会议上获奖的证书等)(4)由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组织专家组评审。3.成果奖励:对获奖成果,教育行政部门将下文表彰并颁发荣誉证书。对一些价值较高的教育科研成果,教育行政部门将组织推广。
十、研究成果的推广与运用
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与运用是教育科研工作的真正目的。在教育科研工作中,有了科学的结论,如果只是把它当成“供品”束之高阁而不加以运用,这种研究就失去了意义。教育科研成果推广与运用的形式很多,通常有以下两种形式:一是直接转化式。即把科学的结论直接运用于教育实践活动。二是交流启发式(即运用理论或实践成果去影响他人)。比如,顾冷沅先生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潜心进行教育科研,于80年代中期取得了研究成果——“青浦经验”,通过媒体、研讨等形式在全国推广运用。有的教育科研成果可成为政策与法规的依据。比如,“素质教育”研究成果促使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有的教育科研成果可以直接指导教育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