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中国和吕思清比:辽宁省地方标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2:30:33
DB21 /T1563—2007
J11111—2007
住宅小区及商住楼通信配套设施建设
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nstruction of Communications Facility in Residential District and Buildings
2007-11-22发布                                     2007-12-22实施
辽宁省建设厅
联合发布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辽宁省通信管理局

本规程是根据信息产业部和建设部联合发文《关于进一步规范住宅小区及商住楼通信管线及通信设施建设的通知》(信部联规〔2007〕24号)精神,依照国家及辽宁省相关法规、规范、标准,结合辽宁省住宅小区及商住楼通信配套设施建设实际情况编制的。
本规程的编制,目的在于进一步规范辽宁省住宅小区及商住楼通信配套设施建设,提高通信建设水平,确保用户通信需求得到实现。
本规程共分八章,主要内容有:1、总则;2、术语和定义;3、一般规定;4、设备间、综合箱设置;5、通信管道设置;6、缆线管网设置;7、缆线设置;8、住宅区公用电话设施设置。
本规程由沈阳市电信规划设计院、沈阳市建筑设计院负责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有关资料和意见向沈阳市电信规划设计院反映(地址:沈阳市铁西区滑翔路25号,邮编:110021),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程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编单位:沈阳市电信规划设计院
参编单位:沈阳市建筑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王启扬、陈  馨、李  敏、王玉连、朱  力、王毅君、田  军、刘晓霞
张林树、黄树波、戈玉民、田英涛、张若慧、计子博
目    次
1.... 总  则...................................................................................................................................... 1
2.... 术语和定义.............................................................................................................................. 3
3.... 一般规定.................................................................................................................................. 5
4.... 设备间、综合箱设置.............................................................................................................. 6
5.... 通信管道设置........................................................................................................................ 11
6.... 缆线管网设置........................................................................................................................ 13
7.... 缆线设置................................................................................................................................ 14
8.... 住宅区公用电话设施设置.................................................................................................... 15
...... 本规程用词说明.................................................................................................................... 16
1.0.1           为了规范辽宁省内住宅小区和商住楼(以下简称住宅区)通信配套设施建设,提高通信建设水平,确保用户通信需求得到实现,特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辽宁省内城镇新建住宅区通信配套设施建设。城镇改、扩建的住宅楼及其它民用建筑的通信配套设施建设,可参照执行。
1.0.3           新建住宅区通信配套设施建设应与城市通信发展规划相适应,并适度超前。现有住宅区通信配套设施在改、扩建时也应与城市通信发展规划相适应。
1.0.4           住宅区通信配套设施的管线规划应纳入住宅区综合规划。
1.0.5           住宅区通信配套设施建设应纳入住宅区建设项目设计文件。通信配套设施建设应随建设项目同步施工、同步监理、同时验收。
1.0.6           本规程规定了住宅区通信配套设施建设中的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一般规定、设备间、综合箱设置、通信管道设置、缆线管网设置、缆线设置、住宅区公用电话设施设置。
1.0.7           住宅区通信配套设施建设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规定。
1.0.8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然而,鼓励根据本规程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本规程。
GB  50368      《住宅建筑规范》
GB  50343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  50311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73      《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
YD/T 2008      《城市住宅楼和办公楼电话通信设施设计标准》
YD   5137      《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
YD/T 5104      《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工程设计规范》
YD/T 5139      《有线接入网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
YD/T 5076      《固定电话交换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
YD/T 5003      《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
YD/T 1051      《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
YD   5098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JGJ / T1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和定义
2.0.1           住宅区通信配套设施communications facility in residential district and buildings
城镇住宅区建筑与建筑群为实现语音、数据、图像、综合网络等通信业务所配套的建筑群设备间、通信管道、缆线管网、住宅区公用电话等通信设施。
2.0.2           建筑群设备间architectural complex equipment room
提供无线、有线通信业务经营者安装通信设备的技术性用房,根据住宅区的规模可分为:有线通信设备间、无线基站设备间、集中配线交接间。
2.0.3           建筑物综合箱、楼层综合箱building switchbox、floor switchbox
安装在建筑物内作为可放置有线通信网络交换设备和缆线配线模块的通信专用箱。建筑物综合箱、楼层综合箱,按用途可分为综合设备箱和组线(分线)箱。综合设备箱是用于安装网络交换设备、提供光缆、电缆接入、交接与分线的通信专用箱;组线(分线)箱是用于缆线的交接与分线的通信专用箱。
2.0.4           家居信息配线箱subscriber wiring box
安装在住户室内为接入语音、数据、图像等信息业务的配线箱体。
2.0.5           通信管道telecommunication conduit
住宅区建筑物外提供布放通信光缆、电缆使用的通道,也称为外网管道。由管道、人(手)孔、建筑物引入连接管道和外墙壁引上管连接管道等组成。
2.0.6           缆线管网cable channel
建筑物内布放通信光缆、电缆、电话线、5类(及以上)对绞电缆使用的通道,由楼内竖井、弱电桥架、线槽、预设暗管等组成。
2.0.7           主干缆线backbone cable
建筑群设备间、集中配线交接间、建筑物和楼层综合箱的跳线及设备间至各综合箱的光缆、电缆。
2.0.8           用户缆线indoor cable
从住户室内通信引出端经过家居信息配线箱布放至建筑物综合箱、楼层综合箱的通信光缆、电缆、电话线、5类(及以上)对绞电缆。
3.0.1           新建住宅区应预设建筑群设备间,预设建筑物综合箱、楼层综合箱、家居信息配线箱,预设通信管道,建筑物内应预敷设缆线管网,预布放主干缆线、用户缆线。
3.0.2           建筑群设备间属于配套公共建筑,预留的房间面积应能满足用户通信的需求,房间宜设置在建筑物地上一层,对移动通信基站等无线通信设备间可设置在建筑物的顶层或根据工艺需要设置,并应符合相应的国家和行业规范的设置要求。
3.0.3           住宅区建筑物外通信管道、管孔数,应能满足住宅区规划终期通信容量需求,预留维护备用管孔,住宅区建筑物外通信管道与市政通信管道在红线处衔接。
3.0.4           住宅区建筑物内缆线管网应满足小区通信的需求,并有一定冗余。缆线管网的敷设应具有良好的连通性,一次敷设完成。
3.0.5           住宅区建筑物内主干缆线、用户缆线,应满足用户对通信的需求,一次布放到位。
3.0.6           住宅区内宜配置公用电话。
3.0.7           工程设计中应选用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规定并经鉴定合格的设备及材料。
4.1          住宅区有线通信设备间
4.1.1           设备间的位置及大小应根据设备的数量、规模、最佳网络中心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宜选择在用户数量集中、配线方便、电源条件容易保证的地方。位于住宅楼内时,设备间宜选择在建筑物地上一层。宜位于接入光缆经过之地,选择周围比较安全的环境。
4.1.2           设备间不应设在厕所、浴室或其他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且不宜与上述场所相毗邻,设备间内不得有与通信无关的管道通过。
4.1.3           室内温度冬天不宜低于18℃,夏天不宜高于27℃;室内湿度冬天宜大于30%,夏天宜小于65%;并应有良好的通风。
4.1.4           设备间设置应远离强磁场源,频率范围为0.15MHZ~500MHZ时,无线电干扰场强应不大于126dB (μV/m);磁场干扰场强应不大于800A/m(10奥斯特);雷达干扰场强峰值应不大于160dB (μV/m)。
4.1.5           设备间应有防静电措施,其空间的静电感应电压不得超过2500V。
4.1.6           在设计中应预留管线出入建筑物的通道,预留管线进出设备间的水平及垂直通道。
4.1.7           预留管线进出建筑物处应做防水处理,金属管道应做接地。采取防雷措施,与建筑物做等电位相联结。
4.1.8           设备间室内净高(含梁底)不小于2.8m,净宽不小于4.5m;门向外开启,采用防盗门,门高不低于2.2m,宽不小于0.9m;地面均布荷载标准值不低于6kN/㎡,地面面层材料应能防静电。
4.1.9           设备间的交流电源应由住宅区配电系统采用放射式配电方式引入,容量应符合住宅区通信规划需求,设置单独计量表计量用电。设备间应设置普通照明和应急照明,并提供不少于两个220V、10A带有保护接地的扁圆孔多用(二孔、三孔)电源插座。低压交流电的标称电压为220/380(V) (三相五线);标称频率为50(HZ)。
使用交流电的通信设备和电源设备供电电压规定如下:
(1)通信设备用交流电供电时,在通信设备电源输入端子处测量的电压允许变动范围为:额定电压值的+5% — -10%。
(2)通信电源设备及建筑用电设备用交流电供电时,在通信设备电源输入端子处测量的电压允许变动范围为:额定电压值的+10% — -15%。
(3)交流电的频率允许变动范围为额定值的±4%,电压波形正弦畸形率≤5%。
4.1.10        设备间内应设接地汇流排,汇流排采用400 x 100 x 5mm铜排,铜排上预留连接孔(一般直径为8mm),釆用联合接地装置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应按表4.1.10的要求。
表4.1.10  程控交换机接地电阻标准
交换系统容量
市话2000门以下
市话10000门以下
市话10000门以上
接地电阻(Ω)
≤ 5
≤ 3
≤ 1
接地装置应优先利用建筑物的自然接地体,有线通信设备间的防雷与接地应按照YD 5098《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要求执行,按照GB 5034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联合接地系统要求规定制作和安装接地体。
4.2          住宅区无线基站设备间
4.2.1           基站设备间宜选择在规则蜂窝结构的基站位置附近,其偏离范围应以不影响频道干扰指标为原则。
4.2.2           选择基站设备间时,应根据基站设备重量、尺寸及设备排列方式等对楼面荷载进行核算。
4.2.3           选择基站设备间时,宜避免几个基站覆盖的重叠区位于移动用户集中的地区。
4.2.4           设备间宜选择在有可靠电源和适当高度的建筑物或铁塔可利用的地点。
4.2.5           基站设备间不应设在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大功率电视发射台、大功率雷达站附近。应符合国家有关电磁辐射的环保和防护规定。
4.2.6           基站设备间不应设在厕所、浴室或其他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且不宜与上述场所相毗邻,设备间内不得有与通信无关的管道通过。
4.2.7           室内温度冬天不宜低于18℃,夏天不宜高于27℃;室内湿度冬天宜大于30%,夏天宜小于65%;并应有良好的通风。
4.2.8           基站室内净高(含梁底)不小于2.8m(设备机架高度按2 m考虑),门向外开启,采用防盗门,门高不低于2.2m,宽不小于0.9m;地面均匀荷载标准值不低于6kN/㎡,地面面层材料应能防静电。
4.2.9           基站的交流电源应由住宅区配电系统采用放射式配电方式引入,容量应符合住宅区通信规划需求,设置单独计量表计量用电。基站设备间应设置普通照明和应急照明,并提供不少于两个220V、10A带有保护接地的扁圆孔多用(二孔、三孔)电源插座。低压交流电的标称电压为220/380(V) (三相五线);标称频率为50(HZ)。
使用交流电的通信设备和电源设备供电电压规定如下:
(1)通信设备用交流电供电时,在通信设备电源输入端子处测量的电压允许变动范围为:额定电压值的+5% — -10%。
(2)通信电源设备及重要建筑用电设备用交流电供电时,在通信设备电源输入端子处测量的电压允许变动范围为:额定电压值的+10% — -15%。
(3)交流电的频率允许变动范围为额定值的±4%,电压波形正弦畸形率≤5%。
4.2.10       基站设备间应釆用联合接地网,设备间内设接地汇流排,汇流排采用400 x 100 x 5mm铜排,铜排上预留连接孔(一般直径为8mm),地网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5Ω。
4.2.11       无线基站设备间的防雷与接地应按照YD 5098《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要求执行,按照GB 5034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联合接地系统要求规定制作和安装接地体。
4.3          集中配线交接间
4.3.1           集中配线交接间的最佳位置宜设在交接区内线路网中心略偏建筑群设备间的一侧。
4.3.2           集中配线交接间的设置应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设在不妨碍交通并且不影响市容美观的场所。
4.3.3           集中配线交接间应设在靠近竖井、人(手)孔便于出入线的地方。
4.3.4           设在安全、通风、隐蔽、便于施工维护、不易受到外界损伤及自然灾害的地方。
4.3.5           建筑物内集中配线交接间应设接地装置,并与建筑物总等电位相联结。建筑物外的交接箱必须设置地线,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Ω。
4.4          建筑物综合箱、楼层综合箱
4.4.1           住宅区应在每住宅楼设置建筑物综合箱、楼层综合箱,其选择应根据用户数量确定,宜釆用暗装形式。建筑物综合箱、楼层综合箱箱体宜采用金属材料制作,应表面喷漆,箱体有明显的通信专用字符和编号,金属配件应喷漆或镀锌。
4.4.2           明装建筑物综合箱、楼层综合箱、组线(分线)箱箱体规格应符合表4.4.2规定。
表4.4.2  明装建筑物综合箱、楼层综合箱、组线(分线)箱规格
容量(回线)
尺寸(宽×高×深,mm)
100
160×290×75
150
200×290×75
200
250×290×85
300
290×350×90
4.4.3           暗装建筑物综合箱、楼层综合箱、组线(分线)箱箱体规格应符合表4.4.3规定。
表4.4.3  暗装建筑物综合箱、楼层综合箱、组线(分线)箱规格
容量(回线)
尺寸(宽×高×深,mm)
100~150
345 × 285 × 105
200
345 × 330 × 105
300
420 × 345 × 105
4.4.4           建筑物综合设备箱、楼层综合设备箱箱体规格应符合表4.4.4规定。
表4.4.4  建筑物综合设备箱、楼层综合设备箱规格
交换机(台)
尺寸(宽×高×深,mm)
1
540 × 600 ×105
2
600 × 850 × 150
2
600× 870 × 160(暗装)
4.4.5           建筑物综合箱、楼层综合箱规格的选择宜按照用户数24户为最大容量考虑,可放置在楼层的弱电间或弱电井内,弱电间或弱电井的空间要满足建筑物综合箱、楼层综合箱的安装和检修要求。
4.4.6           建筑物综合箱、楼层综合箱的安装高度,楼道安装应为箱底距离地面1.5m~2m,竖井内安装应为箱底距离地面1.0m~1.5m。其中,综合设备箱处应单独提供一个专用220V、10A带有保护接地的扁圆孔多用(二孔、三孔)电源插座,供箱体内的网络交换设备使用。
4.4.7           组线(分线)箱的安装位置和高度应设置在不影响人员进出的地方。组线(分线)箱安装位置尽量在楼梯侧的墙面内,距楼层门口水平距离不少于1.0m,箱底距离地面1.8m。
4.4.8           建筑物综合箱、楼层综合箱应有良好的接地,箱体处应设接地装置并与建筑物总等电位相联结。
5.0.1           住宅区通信管道应采用地下埋设方式,可与其它弱电管道同沟敷设,人(手)孔宜独立设置。
5.0.2           住宅区通信管道地基、基础的处理,应根据管道沟开挖后土质稳定性确定,若土质为回填土、垃圾土或其它疏松土质时,地基、基础应做特殊处理。
5.0.3           敷设通信管道时,管道应向人(手)孔内排水,排水坡坡度为3.0‰~4.0‰。
5.0.4           住宅区内敷设通信管道,宜采用塑料管铺设,管顶距地面高度一般为1m左右,埋深小于国家与行业规范规定最低标准时,应采取保护措施。在直线路由上,每段塑料管的长度不应超过150m,弯管道的曲率半径应不小于20 m。
5.0.5           多孔式塑料管道、栅格塑料管道排列组合方式,接续方法应符合设计规范规定,严禁将不同规格、型号的管材进行对接。通信管道的包封规格、混凝土标号等,应符合设计规定。
5.0.6           住宅区建筑群设备间及集中配线交接间的引出管孔数,应按业务预测及具体情况计算确定,并适当增加管孔数。管道容量应按远期需求和合理的管道群组合类型取定,并留有适当的备用孔。为便于维护和施工,管道群组合宜组成矩形体,高度宜大于其宽度,但不宜超过一倍。塑料管或钢管等宜组成形状整齐的管道群组合,形状可视具体情况确定。
5.0.7           住宅区通信管道的材料宜采用内径为Φ90~Φ100mm通信用塑料波纹管和内径为Φ28~Φ32mm通信用多孔塑料管,特殊地段可采用钢管。
5.0.8           人孔和手孔的设计与施工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范标准。
5.0.9           住宅区内人(手)孔最大间距不应超过150m。同时,人(手)孔内不应有其他管线穿越。
5.0.10       与建筑物引入管连接的通信管道应采取可靠的防水措施。
5.0.11       与建筑物引入管连接的通信管道,管孔孔径应与建筑物引入管管孔孔径一致,全长不宜超过5m。
5.0.12       通信管道和其它地下管道及建筑物最小净距应符合表5.0.12的规定。
表5.0.12  地下通信管道和其他地下管线及建筑物间最小净距
其他地下管线及建筑物名称
平行净距(m)
交叉净距(m)
已有建筑物
2.0
规划建筑红线
1.5
给水管
直径300mm以下
0.5
0.15
直径300~500mm
1.0
直径500mm以上
1.5
污水排水管
1.0
0.15
热力管
1.0
0.25
燃气管
压力≤300kPa
1.0
0.3
300kPa<压力≤800kPa
2.0
电力电缆
35kV以下
0.5
0.5
35kV及以上
2.0
高压铁塔基础边
>35kV
2.5
通信电缆(通信管道)
0.5
0.25
通信电杆、照明杆
0.5
绿化
乔木
1.5
灌木
1.0
道路边石边缘
1.0
铁路钢轨(或坡角)
2.0
沟渠(基础底)
0.5
涵洞(基础底)
0.25
电车轨底
1.0
铁路轨底
1.5
1.主干排水管后敷设时,其施工沟边与管道间的水平净距不应小于1.5 m。
2.当管道在排水管下部穿越时,净距不应小于0.4m,通信管道应作包封,包封长度自排水管两端各加长2m。
3.在交越处2m范围内,煤气管不应作接合装置和附属设备;如上述情况不能避免时,电信管道应做2m包封。
4.如电力电缆加保护管时,净距可减至0.15m。
5.0.13       住宅区通信管道的设计尚应符合GB 50373《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的规定。
6.1          设置缆线桥架和缆线线槽的保护要求
6.1.1           桥架水平敷设时,支撑间距一般为1.5 m ~3m,垂直敷设时,固定在建筑物构体上的间距宜小于2m,距地面1.8m以下部分应加金属盖板保护(设备间、竖井内敷设除外)。
6.1.2           线槽敷设时,应在下列位置设置支架或吊架:线槽接头处;每间距3m处;离开线槽两端出口0.5m处;转弯处。
6.1.3           塑料线槽槽底固定点间距一般宜为0.8 m~1 m。
6.2          预设暗管的保护要求
6.2.1           预设在墙体中间暗管的最大管径不宜超过50mm,楼板中暗管的最大管径不宜超过楼板厚度的1/3。
6.2.2           暗管直线敷设每超过30m时,暗管中间应加装过路箱(盒)。
6.2.3           暗管的转弯角度应大于90度,在路径上每根暗管的转弯角不得多于2个,并不应有S 弯出现。有弯头的管段长度超过20m时,应设置管线过路箱(盒);一个管段有2个转弯角时,在不超过15m处应设置过路箱(盒)。
6.2.4           暗管的曲率半径不应小于所穿缆线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并且不小于暗管外径的6倍,如暗管外径大于50mm时,暗管的曲率半径不小于暗管外径的10倍。
6.2.5           暗管管口应光滑,并加有护口保护,管口在箱内伸出部位长度宜为25mm ~50mm。
7.0.1           主干缆线所需要的电缆总对数和光缆芯数应满足用户需求,并有备用。
7.0.2           主干缆线的布放应选择安全、经济的路由,宜选择带门的封闭型综合缆线专用的通道敷设光缆、电缆,也可与弱电竖井合用。
7.0.3           电缆宜采用点对点端接,也可采用分支递减端接,地下电缆不得在地下管道中、人(手)孔内做接头。
7.0.4           电缆配线方式可以采用直接配线方式,也可以采用交接配线方式,交接配线宜采用一级交接配线。不宜采取复接配线方式。
7.0.5           用于语音接入的用户缆线,应采用3类(及以上)对绞电缆或2对电话电缆;用于数据、图像接入的,应采用5类(及以上)对绞电缆。用户缆线布放的长度不应超过90m,也可以直接采用光缆光纤到户。
7.0.6           用户缆线的布放可以利用家居信息配线箱增加用户缆线的引出端。
7.0.7           用户缆线的终接及缆线的引出端、信息插座安装连接应符合设计规范和施工操作规程。
7.0.8           主干缆线、用户缆线不应布放在有电梯、供水、供气、供暖等设施的竖井中,当强电、通信设施同在一个竖井内时,应分别布置在竖井两侧,并保持安全间距。
7.0.9           主干缆线、用户缆线的设计,应符合GB-50311《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YD5137《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的规定。
8.0.1           公共区域或其他场所设置的公用电话,应按照相关规范和住宅区规划要求设置,每250户宜预留一部公用电话所需电缆线对。
8.0.2           公用电话设置位置应靠近住宅区公共道路的两侧或住宅区公共广场处。
8.0.3           公共电话设施应采用壁挂式或独立式,并带有遮雨棚。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l)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
2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规程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规定”或“应按……执行”。
住宅小区及商住楼通信配套设施建设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nstruction of Communications Facility in Residential District and Buildings
条文说明
目    次
1.... 总则........................................................................................................................................ 19
3.... 一般规定................................................................................................................................ 20
4.... 设备间、综合箱设置............................................................................................................ 21
5.... 通信管道设置........................................................................................................................ 22
7.... 缆线设置................................................................................................................................ 23
1.0.1   本规程是根据信息产业部和建设部联合发文《关于进一步规范住宅小区及商住楼通信管线及通信设施建设的通知》(信部联规〔2007〕24号)精神,依照国家及辽宁省相关法规、规范、标准,结合辽宁省住宅小区通信配套设施建设实际情况编制的。
本规程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行业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经验,加以完善和补充,广泛征求了省内主要建筑设计单位、通信行业设计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同时,参考了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
3.0.3   住宅区建筑物外通信管道、管孔数,应能满足住宅区规划终期通信容量需求,预留维护备用管孔,特别是住宅区建筑群设备间到红线的通信管道,应充分考虑用户对电信业务的自由选择权、多个电信运营企业的接入需要,增加一定的通信管道孔数,并与市政通信管道在红线处衔接,衔接位置要预先进行协商。
3.0.5   从建筑群设备间到住户室内引出端的主干缆线、用户缆线,应满足住户的语音、数据、图像等信息业务接入的需求,为满足光纤到住户、到家居信息配线箱提供条件;利用电缆管道、缆线管网一次布放到位。
设备间、综合箱设置
4.3.1   对于住宅区较大,住宅区建筑群设备间主干缆线出线容量较大,覆盖面较广的,可以利用集中配线交接间安装交接配线设备。
若交接配线设备采用电缆交接箱的形式,电缆交接箱也可放置在室外,地点应选择较安全,不潮湿,便于施工,便于维护的地方。
4.4.1   建筑物综合箱、楼层综合箱可根据它的用途及覆盖用户数量的多少选择箱体的规格,一般采用暗装形式。有条件的地方,两箱可合并使用,也可使用通信专用的综合柜。
通信管道设置
5.0.2  设计通信管道地基、基础时,应根据开挖的土壤的类别、敷设的管孔数量确定,一般采用天然地基,土质为回填土、垃圾土或其他疏松土质时,应采取换土、夯填、打桩等措施进行人工处理,必要时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6孔(及以上)通信管道应采用混凝土基础。
5.0.8  通信管道的人(手)孔的制作可按《邮电部通信工程设计手册》所编腰鼓型人(手)孔建设标准执行,4孔(及以下)通信管道可采用手孔,6孔~12孔通信管道可采用小型人孔,12孔以上通信管道可采用大型人孔。
5.0.11  建筑物的引入管,引入长度要大于2m;与到人(手)孔的通信管道连接时应同材质、同孔径连接;连接后的长度小于5m;并对人(手)孔有大于3.0‰的排水坡。
缆线设置
7.0.4  主干缆线、用户缆线可采用建筑楼群设备间直接配线,减少中间交接连接,方便维护。对于较大住宅区,也可划分多个交接区,建立多个交接配线区,自建筑群设备间到用户室内应以一次交接连接为宜。
7.0.5  宽带接入,可以采用光缆到住宅区,光缆到建筑物,光缆到用户室内几个方式,光缆通过综合箱(综合设备箱),再布放5类(及以上)对绞电缆到用户室内,满足用户需要。
7.0.6  家居信息配线箱,也称多媒体箱,是安装于住户内的配线箱体,也是用户缆线的转接点。安装家居信息配线箱可便于室内的缆线管网设置,增加用户通信引出端的数量,以弥补综合箱直接到用户通信引出端数量的不足。在家居信息配线箱处应配置电源。箱体内还可以设置各种信息业务的配线模块、家庭网络交换机、计算机网络集线器或以太交换机及家庭智能化系统模块等设备,实现光缆到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