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剑:·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论语》(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6:47:04

二、当仁,不让于师

 

【文言难点】

 1.注意理解句中的通假字

1)君子一言以为知          (“知”通“智”,聪明,智慧)

2)道之斯行                (“道”通“导”,引导)

3)子路不说                (“说”通“悦”,高兴)

4)夫子矢之曰              (“矢”通“誓”,发誓)

5)毋吾以也                (“以”通“已”,停止)

6)鼓瑟希,铿尔            (“希”通“稀”,稀疏)

2.注意句子中活用的词

1)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阶”,名词用为动词)

2)所谓立之所立            (第一个“立”,使动用法)

3)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荣”“哀”,意动用法)

4)博我以文                (“博”,使动用法)

5)可使足民                (“足”,使动用法)

6)如会同,端章甫          (“端”“章甫”,名词用为动词)

7)风乎舞雩                (“风”,名词用为动词)

8)天丧予                  (“丧”,使动用法)

3.注意区别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

1)无以为也!         

(“以为”,意思是“用为此”。现代汉语中“以为”一般表示“认为”的意思)

2)多见其不知量也!   

(“多”,副词,“只,仅仅”的意思。现代汉语中“多”表示数量多)

3)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抑”,“不过”的意思。现代汉语中“抑”一般为“压抑,抑制”的意思)

4)摄于大国之间。     

(“摄”,“夹”的意思。现代汉语中“摄”一般为“统摄,摄制”的意思)

5)因之以饥谨。      

(“因”,“继”的意思。现代汉语中“因”表示因果关系的原因)

6)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陈述”的意思。现代汉语中“撰”为“撰写”的意思)

4.注意理解下列多义词

1)厌

抑为之不厌             (满足厌倦)

天厌之                 (厌弃)

2)如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或者)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至于)

3)与

吾与点也               (赞许,赞同)

唯求则非邦也与         (通“欤”,表示疑问语气)

4)何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怎么样)

非诸侯而何             (是什么)

5)为

一言以为不知           (表现)

孰能为之大             (做)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介词,引出行为的对象)

6)及

夫子之不可及也         (比得上,赶得上)

比及三年               (等到)

7)焉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相当于“然”,……样子)

割鸡焉用牛刀           (怎么)

无得而逾焉             (代词,之)

8)之

夫子之不可及也……     (取消主谓短语的独立性)

所谓立之斯立           (代词,指百姓)

仰之弥高               (代词,之孔子)

子之武城               (动词,往,去)

偃之言是也             (助词,的)

天厌之                 (代词,我)

亡之,命矣夫           (起补充音节的作用)

5.注意掌握特殊的文言句式

1)他人之贤者,丘陵也。

(判断句。用“……者,……也”表示判断)

2)君子一言以为知。  

(倒装句。介词“以”的宾语“一言”前置)

3)贤哉,回也!      

(倒装句。主语“回”与谓语“贤哉”倒装)

4)不吾知也!       

(宾语前置句。宾语“吾”前置于动词“知”前)

5)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省略句。“使”后省略宾语“之”)

6)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倒装句。可表述为“为夫人恸”“为谁”)

 

【翻译参考】

鲁国大夫叔孙武孙毁谤仲尼。

子贡说:“这样做没有用啊!仲尼是不可毁谤的。别人的才德是丘陵,还可以超越;仲尼的才德是太阳月亮,没有办法超越。人纵使要自行断绝跟太阳月亮的关系,那对太阳月亮又有什么损害呢?只显示他不自量罢了!”

陈亢对子贡说:“你是谦恭啊,孔子难道比你有才德吗?”

子贡说:“高贵的人一句话可以表现出他的智慧,一句话也可以表现出他的不智慧。言语是不可以不慎重的!人们不可能赶得上夫子,就像他们不可能踩着梯子爬到天上去一样。如果夫子被封为诸侯,或者得到封邑而成为卿大夫,那他就像我们所说的:叫百姓立于礼百姓就会立于礼,引导百姓百姓就会跟着走,安抚百姓百姓就会归附,发动百姓百姓就会团结协力。他活着的时候人人敬爱他,很荣耀;他死了,人人感到悲哀。怎么可能赶得上他呢?”

颜渊感叹说:“老师之道,往上看越发觉得高远,钻研它越发觉得坚实。往前看它时在前面,忽然间却发现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引导别人,他用各种文献典籍使我的知识、视野广博,用礼这种规范来约束我,使我想停止都不能。我已经用尽了我的才能,可老师的学识道德依然像一座卓然矗立的东西。即便想追随他,也没有办法了。”

孔子说:“如果说到圣和仁,那我哪里敢当呢?不过我朝着圣和仁的方向努力而从不满足,乐于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就可以这样说罢了。”

公西赤说:“这正是弟子学不来的。”

5孔子说:“遇到行仁的事情的时候,对老师也不要谦让。”

6孔子说:“诸位认为我有所隐瞒吧?我对你们没有什么隐瞒的。我没有什么事    情不让你们知道的,这就是孔丘啊。”

7孔子到鲁国小城邑武城去,听到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笑着说:“杀鸡怎么用得着宰牛刀!”

当时在那里做地方官的言偃回答说:“从前我从老师那里听说:‘地位高的人学习了道就会爱别人,地位低的人学习了道就容易使唤。’”

孔子说:“诸位!言偃这话对啊!我前面的话不过是跟他开玩笑罢了!”

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对他发誓说:“我假如不对的话,天厌弃我吧!天厌弃我吧!”

孔子说:“颜回多么有才德啊!一竹筐饭,一瓢子水,住在狭窄的巷子里,别人受不了这种愁苦,可颜回却不改变他的快乐。颜回多么有才德啊!”

10  子路、曾点、冉求、公西赤陪孔子坐着。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点,你们不要因为我受拘束而不说出自己的想法。你们平时就说:‘人们不了解我呀!’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你们将怎么做呢?”

子路轻率匆忙地回答:“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大国之间,有军队来侵凌他,饥荒接着兵灾到来;如果我仲由治理它,等到了三年,我可以使百姓有勇气,并且懂得礼仪道德。”

孔子对他微微一笑。

“冉求,你怎么样啊?”

冉求回答:“方圆六七十里或者方圆五六十里的小国,假使让我冉求来治理它,等到了三年,我可以使百姓衣食丰足。至于那礼乐教化,就要等德行高的人了。”

“公西赤,你怎么样呢?”

公西赤回答:“不是说我能做什么,愿意学习啊。诸侯祭祀的事情,或者诸侯会盟的事情,我穿上礼服,戴上礼帽,愿意做一个小司仪啊。”

“曾点,你怎么样呢?”

弹琴的声音逐渐稀疏,铿的一声,曾点放下瑟站了起来,回答:“跟三位说的不同。”

孔子说:“有什么妨碍呢?不过是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啊。”

曾点说:“暮春三月,春天的夹衣已经穿得住了,我跟五六个成年男子,还有六七个男孩儿,在沂水中洗浴,在舞雩台上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点啊!”

子路、冉求、公西赤三个人出去了,曾点后来才离开。曾点说:“那三位说的怎么样?”

孔子说:“不过是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点问:“老师为什么对仲由笑呢?”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用礼。他的话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冉求所讲的就不是治理国家的事吗?”

“怎么见得出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就不是国家呢?”

“公西赤所说的就不是国家的事吗?”

“在宗庙祭祀,或者会盟,不是诸侯国又是什么呢?公西华做小相,那谁还能做大相呢!”

11  伯牛得了麻风病,孔子去问候他,从窗户里握住他的手,说:“死亡,这是命啊!这么好的人却得了这么恶的病啊!这么好的人却得了这么恶的病啊!”

12        颜渊死了,孔子说:“唉!老天要了我的命!老天要了我的命!”

13       颜渊死了,孔子哭得极为悲伤。跟着他的人说:“您哀痛过度了!”孔子说:“真的哀痛过度了吗?不为这个人哀痛,还为谁哀痛呢?”

 

【专题探究】

    1.在弟子们眼中,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在弟子们的眼里,孔子是一个德行、智慧和才学出类拔萃的人物。子贡在别人毁谤孔子的时候说这样做是徒劳,是不自量,因为孔子的才德是太阳月亮,别人没有办法超越,毁谤他对他不能造成任何损害。在别人拿子贡与孔子相比时,子贡说人们不可能赶得上孔子,就像不可能踩着梯子爬到天上去一样。他认为孔子若被封为诸侯或成为卿大夫,一定能够治理好一个国家。子贡还说,孔子活着的时候,人人感到荣耀;孔子死了,人人会感到悲哀。颜渊也称赞说:孔子之道,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高深莫测;孔子对学生循循善诱,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规范学生行为,让学生以礼行事,欲罢不能;自己虽尽力攀登,可老师的学识道德依然像一座山峰卓然矗立。

2.孔子是怎样赢得弟子们的尊敬和爱戴的?

孔子之所以赢得弟子们的尊敬和爱戴,首先是靠自己的德行、智慧和才学。其次,他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徒关系。他为人谦虚,称自己配不上“圣”和“仁”两个字眼;他尊重学生的人格,鼓励学生在遇到仁的事情时对老师也不要谦让;他与弟子坦诚相处,不隐瞒任何事情;他赞赏学生,也不以老师的身份居高临下,甚至以戏言的形式;他与学生意见不合,没有摆出“师长”的架子,而是很动情地表达自己的心声;他与弟子平等的对话,开导学生放下思想包袱,畅所欲言;尤其是他对弟子充满了关爱,在伯牛得麻风病的时候,他前去问候,透过窗户亲切地握住伯牛的手,反复感叹“这么好的人却得了这么恶的病啊!”在颜渊去世的时候,他更是极为悲哀,痛哭道“天丧予!”

3.“文学最高境界,在能表现人之内心情感,更贵能表达到细致深处。”(钱穆语)本节选编的文字,从哪里可见得“细致深处”?

本节选文的“细致深处”,一是体现在人物语言的表述上,二是体现在细节的点染上。例如“贤哉,回也”一则,孔子的话语一共28个字,“回也”重复了三次,“贤哉”重复了两次,又多出了“人不堪其忧”的虚笔,似乎可圈去11字,改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但是,正是多出了这11个字眼,才充分表达出孔子称赞颜回这一番内心情感来。“人不堪其忧”,正是称赞颜回的反衬,是一种加倍渲染;正是多用复字复句,又从反面衬托,所以能表现出赞叹情味,十分充足。又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则,孔子要弟子畅谈志向,子路“率尔而对”。一个细节,把子路坦率自信的性格表露无遗。孔子问到曾点,曾点“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一个细节,让曾点潇洒超脱的性格跃然纸上。孔子感觉子路说话不够谦让,“哂之”,这个笑的细节,既传达出孔子的内心思想,也使孔子的形象更加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