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王雅治重生u17:"导学---自悟”英语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9:07:41
                       "导学---自悟”英语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3. “结构情景主题两两对话教学模式

    “结构—情景—主题”两两对话教学模式是指通过机械背诵到替换套用再到创建新对话的三个层次的互动进行口语训练的教学模式。它将情景对话与句型操练相结合,既强调情景交际,又注重学生对基本表达句型的把握。

    集中教学一开始,我们就同期开展“结构—情景—主题”口语交际教学的活动。以“两两对话”为主进行多种形式的口语交际活动,使学生的口语能力从结构交际模式逐渐过渡到情景交际模式和主题交际模式。“两两对话”的内容取自本学期所要学习的话题和功能项目,通过精选编成微型对话,做到情景对话和句型训练有机结合。这些模式对话是语法结构的载体,通过强化训练,可以实现学生对目标句子结构的吸收和内化。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和句型结构后,让学生在不同场景下,替换、套用所掌握的表达句型,并逐渐引导学生以此为基础创建新对话。这种既强调情景交际又注重语法结构,以学生两两结对为主的互动式口语操练,为学生参与对话实践提供了机会,同时由于采用了“限量计时”、“限时计量”、“情景表演”等竞赛方式,激活了学生的表现欲。它不仅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创建生动、活泼、动态的学习环境,而且还能使学生从一开始学英语就敢于大胆开口说,帮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和使用语言,培养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在集中教学辅助读本中每课时都安排一组微型对话,这些对话归纳和提炼了七年级上学期教材中的话题和功能项目的基本表达句型。在对话教学的起始阶段,我们借鉴小孩习得母语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情景中理解对话的意义,在模仿操练中掌握句子结构,从整体上感知语言,获得英语语感。

    两两对话教学的具体步骤如下:

    ①创设语境,感知语言意义。教师先把本课教学的对话写在黑板上,然后自己扮演A、B两人的角色,借助实物、图片、挂图等创设情景,并结合动作、表情等让学生在情景中理解对话的意义。一段时间以后,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参与情景对话的表演。

    ②模仿跟读,尽量当场背诵。教师要充分利用录音教学手段,让学生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通过全班跟读、师生对话、AB组操练、男女生分组对话、同桌对话等形式,让学生熟悉对话。在看黑板进行对话操练的过程中,教师可逐步擦去对话中的单词、短语甚至句子,让学生边回忆边完成对话,这样可以使学生集中精力,当场强化记忆,掌握基本表达句型并尽可能做到当场背诵。

    ③检查背诵,做到大胆、大声、流利。第一组到第五组(或第七组)对话教学结束后,第二天便可采用同组“限量计时”背诵对话的竞赛方法。教师分别叫各组学生上讲台,左右分站两边,进行两两对话背诵,计算每组完成对话的时间,以时间短、声音大、表达流畅为优胜。这种做法使得全班学生都有上台的机会,可以克服学生的畏惧心理,使每个学生都养成大胆上讲台说英语的习惯,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

    ④替换套用,进行一分钟对话竞赛。第五组(或第七组)对话教学结束后,可转为采用“限时计量”对话竞赛的方法。第二天上课时先要求同桌学生互相检查上节课的对话背诵情况,教师抽查后,再进行“限时计量”的一分钟对话竞赛。各组同一排学生上讲台进行对话,通过学生自己创设的或教师创设的情景,学生可以把前面所学的对话串连起来,通过替换套用、重新组合,编排成新的对话。一问一答算一句,计算成绩时根据一分钟内的句数加上所谈的内容来判定结果,对语音、语调则不必太多苛求。

    ⑤提高要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口语交际活动。由集中教学阶段结束转入课文教学后,每节课应继续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口语竞赛活动,并贯穿于初中教学的整个过程。课文教学中,根据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情况,教师可结合课文教学的内容,逐步提高要求,开展四个小组间的连锁问答、看图问答、情景表演、命题对话等形式的对话竞赛活动,评分标准中也增加了有关语音、语调的规范程度和表演的技巧,以及知识运用的准确性和难度。

进行两两对话教学时必须处理好如下几点:

    ①集中教学阶段必须把两两对话与集中识词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两两对话与集中识词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我们绝不能顾此失彼。一方面,集中识词主要培养学生的拼读能力和识记单词的能力,它为两两对话提供了词汇的基础,使开展多种丰富的口语交际活动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两两对话的开展又为单词的重现或记忆创造了更多的实践机会。

    ②在口语训练的不同阶段应把握好不同层次的要求。我国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一般都要经历机械背诵到替换套用再到灵活应用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机械性的模仿、背诵,要求学生敢于大声对话,力求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这种口语训练属于结构层次的交际模式;第二层次是替换套用、重组对话,要求学生能根据教师或自己创设的语境和背景知识,应用所学对话的基本句型替换套用、串联合并组合成新的对话。这种口语训练人为地复现了交往行为,属于情景行为层次上的交际模式;第三层次是启发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语段、语篇自编对话或进行命题对话,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新旧知识,设计出各种功能项目的对话,属于主题交际模式的层次。三个层次虽然要求不同、活动不同,却又相互渗透、相互交融,教师应坚持操练,切勿操之过急。

    ③在训练初期要求学生模仿录音磁带时,不要对学生的语音提出太高的要求,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只要学生大胆开口,并积极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即可。教师可通过每周布置一定的口语朗读作业,促进学生的语音、语调尽快向规范语言转化。

    ④开展一分钟对话竞赛要面向全体,顾及不同层次学生,注意机会均等。对话竞赛主要以小组为单位,这样有利于学生通过互动、合作,相互促进、共同提高。集中教学阶段结束后要开展一次口语对话竞赛的评比活动,以每分钟问答十句作为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

    ⑤集中教学开始后的第三周和第五周要召开家长汇报会。通过汇报会,请学生上讲台进行一分钟对话竞赛和情景对话表演,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让家长看到自己子女学习的阶段性成果,更积极地为子女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自主探究课文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课文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以教材为基本的探究对象,让学生通过自主尝试、探究体验和参与的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一种课文教学模式。“自主探究”课文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学生要理解、掌握新知识就必须参与知识的构建。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就要设置探究的情境,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要把课文教学过程变成引起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使学生掌握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从而进一步改善学生的学习心理,为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内化语言知识、提高语言应用能力提供良好的智力和非智力的基础。

    1. 巩固和扩展集中教学阶段的成果

    为实施“自主探究”的课文整体教学,转入课文教学后教师首先要采取措施巩固和扩展集中教学阶段的成果,做到“两个坚持、两个强化”,即坚持循环复现所学单词、坚持每节课两两对话竞赛、强化听力训练以及强化规范、正确的书写。同时,教师还要着手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和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知识构建过程的探究学习,让学生把握学习的主动权,在探究新知识的经历中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

    (1) 坚持循环复现所学单词

    教师应根据遗忘和记忆规律,每节课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以竞赛方式复现各组单词,帮助学生强化拼读能力并掌握读音规则,同时通过单词的多次复习重现,做到单词基本过关。在循环复现所学单词的具体操作中,教师要注意以下三点:

    ①期中考试之前要严格按照以重读音节读音归类的单词循环表,不断循环强化,使每组单词呈现五次以上。

    ②期中考试过后仍需坚持每节课的单词复习循环。安排呈现的内容可以有三种:第一种,继续呈现按读音规则归类的各组单词,以弥补前期集中识词的不足,强化掌握读音规则的熟练程度;第二种,为增强识记单词的效果,也为语法教学服务,可以利用辅助读本第三部分的单词归类表,按同音、同义、反义、词性、类别等分类方式呈现单词;第三种,为配合课文教学进行每两单元单词的复习呈现。本单元的单词作为竞赛必答的内容,下单元的单词作为抢答的内容。

    ③12月中下旬可配合元旦活动安排一次全年段单词竞赛,通过预赛、复赛、决赛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奖励面要广,同时进行隆重表彰。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形成学习英语的良好状态,巩固前期单词识记的效果。

(2)坚持每节课的两两对话竞赛

    每节课可安排5分钟左右的时间开展对话竞赛活动。教师应从复习巩固集中教学阶段所学的20多组对话中的功能项目和基本句型入手,引导学生从机械背诵过渡到替换套用,再到灵活应用。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都必须安排口语测试,测试形式和评分标准要符合学生的口语水平。

    (3)强化听力训练,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

    集中教学阶段对学生的语音、语调不作苛求,转入课文教学后,教师则应创设机会让学生多听、多模仿。新教材中的每一单元都安排了听力练习,教师除了课堂上要求学生听录音模仿句子以外,还可以开展听音复述竞赛、听音问答竞赛等活动。每周教师还要布置一定的口语朗读作业。学生每人准备一盒空白磁带,根据教师布置的作业,每周录制一篇课文或一段对话的朗读带,教师通过朗读带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种练习活动中多遍的听音和模仿,能使学生逐步纠正不纯正的语音、语调,加快不成熟的中介语向规范语言的转化。

    (4)强化正确的书写能力

    集中教学阶段侧重拼读能力和开口能力的培养,因此它在训练书写能力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较少。转入课文教学后,由于有了较充裕的时间,教师就要切实加强对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要求学生牢固掌握每单元单词和句型的拼写和书写,还要坚持每一单元的听写测试,另外,除要求学生完成Workbook的书面作业外,还要适当增加笔头练习和作业量。

    2. “单元导学预习能力培养模式

    “单元导学”预习能力培养模式是一种体现“先学后教”、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它注重学法指导,通过“单元导学”学案,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必须从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入手。预习能力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和关键,是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的必经途径。教师可通过“单元导学”提纲,让学生自主预习,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而沿着预习导学的台阶逐渐学会学习并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

前期的集中教学为学生预习课文基本扫清了词汇和句型的障碍,因此,在转入课文教学后着手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就成为可能。在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如下几点:

    在七年级起始阶段,教师应编写单元导学提纲,指导学生预习课文。导学提纲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而设计的一种学案,它不是要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得出结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来设计学案,让学生预先了解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促使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进行探究学习。例如,教师可将课文或对话中的语言知识难点或语法要点设计成探究活动的内容,以设疑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释疑。

    单元导学提纲可按单元或课时编写,但要根据导学阶段性的要求逐步引导、阶段递进,同时还要制定弹性要求,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在导学提纲中,教师应对语音、词汇、语法、对话、课文等各项内容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并为其提示学习的思路。此外,教师设置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形式要多样、具吸引力,尽可能促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导学提纲要提前发放给学生。每个学生要备有预习专用的笔记本,并在课前依据导学提纲的具体要求做好预习准备。预习中如有不能解决的问题,上课时可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的形式加以解决。这种互助合作、探究研讨的方式,可以增加全班学生从不同层面参与学习的机会,突出“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

    教师在上课时要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把检查内容融入小组竞赛活动中,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评价,以免使预习流于形式。学生的预习为课堂上主动参与语言实践做了前期准备,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自学、自做、自练的机会,使预习内容真正落实到教学过程中。而且,通过加强对预习的检查和落实,更能促进学生预习习惯和预习策略的形成。

    导学提纲的编写要侧重引导学生学会求知的方法。教师可提示学生运用字典、参考书、网络等资源查找资料和收集、整理信息。教师根据学生在预习中发现和提出的问题,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相互启发、共同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尽可能让学生自学、自悟,必要时教师再进行精要的讲解。

    在学生的预习习惯和能力得到初步培养后,教师可逐渐简化导学提纲以至最后让学生自主进行预习。一般七年级下期就可放手让学生主动、自主搞好预习工作。

前期的集中教学为学生预习课文基本扫清了词汇和句型的障碍,因此,在转入课文教学后着手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就成为可能。在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如下几点:

在七年级起始阶段,教师应编写“单元导学”提纲,指导学生预习课文。导学提纲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而设计的一种学案,它不是要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得出结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来设计学案,让学生预先了解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促使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进行探究学习。例如,教师可将课文或对话中的语言知识难点或语法要点设计成探究活动的内容,以设疑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释疑。

②“单元导学”提纲可按单元或课时编写,但要根据导学阶段性的要求逐步引导、阶段递进,同时还要制定弹性要求,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在导学提纲中,教师应对语音、词汇、语法、对话、课文等各项内容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并为其提示学习的思路。此外,教师设置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形式要多样、具吸引力,尽可能促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导学提纲要提前发放给学生。每个学生要备有预习专用的笔记本,并在课前依据导学提纲的具体要求做好预习准备。预习中如有不能解决的问题,上课时可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的形式加以解决。这种互助合作、探究研讨的方式,可以增加全班学生从不同层面参与学习的机会,突出“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

教师在上课时要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把检查内容融入小组竞赛活动中,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评价,以免使预习流于形式。学生的预习为课堂上主动参与语言实践做了前期准备,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自学、自做、自练的机会,使预习内容真正落实到教学过程中。而且,通过加强对预习的检查和落实,更能促进学生预习习惯和预习策略的形成。

导学提纲的编写要侧重引导学生学会求知的方法。教师可提示学生运用字典、参考书、网络等资源查找资料和收集、整理信息。教师根据学生在预习中发现和提出的问题,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相互启发、共同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尽可能让学生自学、自悟,必要时教师再进行精要的讲解。

在学生的预习习惯和能力得到初步培养后,教师可逐渐简化导学提纲以至最后让学生自主进行预习。一般七年级下期就可放手让学生主动、自主做好预习工作。

 

3.“三环五步课文整体教学模式

    “三环五步”课文整体教学模式是把语篇中所包含的语言结构、语言功能和语言情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分析、归纳等综合能力的培养融于一体,体现教师导学导悟、学生自学自悟以及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课文教学模式。

3.“三环五步课文整体教学模式

“三环五步”课文整体教学模式是把语篇中所包含的语言结构、语言功能和语言情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分析、归纳等综合能力的培养融于一体,体现教师导学导悟、学生自学自悟以及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课文教学模式。

(1)           三环

“三环”是指整体感知、局部探究和综合应用三个依次递进的教学环节。整体感知是接收信息的过程,即通过视、听等途径输入表层信息,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对话),初步理解课文(对话)的内容。局部探究是理解信息的过程,即在语篇情境的基础上,让学生从课文(对话)内容探及语言结构。综合应用则是输出信息的过程,即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先让学生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操练所学知识,再让学生跳出课文,在更大的语言环境中对知识进行迁移和应用,进而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五步”

“五步”指的是课文(对话)整体教学中具体实施的五个教学步骤,即“复习、预习准备→语篇整体输入→课文局部探究→整体综合应用→归纳、评比、作业”。“五步”课文整体教学模式建立在学生充分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将师生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拓宽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打破了教师的“一言堂”,形成交互式、开放式、发散式的教学新形式,而且通过竞争机制和合作学习方式的引入,有效地将大班授课条件下学生之间的零散、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最终使课堂教学的面貌焕然一新。

复习、预习准备。为了做好课前准备,教师应预先为学生布置复习和预习的具体要求。教学开始时,教师可进行本课(或本单元)单词竞赛、一分钟对话竞赛(联系本课或本单元话题功能项目)或其他活动,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竞赛活动的开展,使课文教学一开始就能营造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教师将学生的心理指向集中到课堂教学中。

语篇整体输入。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以情境导入法进行语篇的整体输入,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根据课文的不同体裁和内容,教师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感知语篇所提供的语言情境,深入体验语言,接受更多的信息。围绕课文,教师必须设计相关的思考题,让学生在思考中进一步感知和领悟语篇所提供的信息。这种做法既能检查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又有助于发现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进而为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找准切入口。

课文局部探究。在获得课文的整体感知以后,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文局部探究。课文局部探究主要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合作、互动来完成的,具体如下:首先,由各组学生合作找出课文的语言点,包括句型、语法、交际用语等。对于课文中的难点,学生可以自由提问,然后,教师请提问学生指定某个学生回答,也可以请别的学生抢答。当然,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还可以组织全班集体探究,自己则间或给以指导或点拨。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学习,教师应为参与者所在的小组加分。

整体综合应用。在学生对语篇有了深入理解之后,课文教学又从局部回到整体。教师要将教学目标整合并落实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活动任务,借助任务对学生进行能力拓展训练。教师要努力创设让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机会,通过模拟任务型活动,一方面促使学生有效地获取、处理和运用信息,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体验乐趣、感受成功。

      归纳、评比、作业。在最后阶段,教师应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理清学习思路,整理所学知识,强化有意识记和拓展运用能力,这是培养学生学习策略的重要环节。然后,教师应就各组在课堂竞赛中的得分情况进行统计,评出名次,并记录在案,以便在阶段性考试时参照各组总分的名次决定学生的考试成绩。最后,教师还应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作业的内容既有复习性的,也有预习性的,一方面巩固和发展课堂教学的成果,另一方面为新课教学做好准备。作业形式既要有笔头的也要有口头和听力的,才能使听、说、读、写四项能力得到综合发展。新课程的教学尤其要重视预习作业的布置和落实,这样才能引导、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课内外相结合”阅读和写作教学模式

1.    “课内外相结合”阅读教学模式

“课内外相结合”阅读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应用课内所掌握的阅读策略和技巧,扩大阅读量,并通过课外阅读拓展获取信息的途径,从而使学生不断自主获取语言信息的阅读教学模式。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为学生阅读能力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要通过阅读让学生获取更多的语言信息,使其进一步了解英美等国的文化习俗,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由于初中英语教学课时紧、任务重,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展开深入的阅读教学,而且教材提供的阅读文章在数量上还远远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有鉴于此,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大语言输入量,必须采取课内外相结合的办法,即加强课内指导,拓展课外阅读,以课外阅读为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课内外相结合”阅读教学模式的基本方法和操作如下:

(1)建立阅读机制,确保阅读落实

将课外阅读列入教学活动的常规安排并有计划地执行,能够保证学生有规律地进行阅读实践。从七年级上期转入课文教学后,我们就可以为学生提供阅读材料,实行按时阅读和定期检查。每个学生都需要准备一个小译本,每周阅读指定的文章,并按教师要求,先做好每篇文章的大意翻译,再完成就文章内容所提出的问题,同时还要将文中有用的语句记录下来。在七年级上期,我们要求学生从每篇阅读材料中摘选一句好句,并做到口头、笔头都能运用。每隔两周,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好句翻译的竞赛,由A组学生说出从阅读文章中摘录的句子,其他组学生将之翻译成中文,教师分别给予记分鼓励,以此将阅读、听力和口语表达的训练结合起来。每隔一段时间,我们还要求学生运用这一阶段积累的好句进行连句成文的练习,从而将阅读与写作训练结合起来。教师每周按“1、2、3”等座位的尾号收回小译本进行检查,除进行评改展示外还要针对阅读问题予以讲评。

(2)    加强课内指导,拓展课外阅读

课文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可利用课文和教材配套的阅读材料或由浅入深选编的课外文章,组织精读活动,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基本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对语篇进行分析、推理、综合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阅读指导的内容很多,包括:指导学生摒弃逐词逐句翻译的习惯,指导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指导学生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层次,指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题句、主题段,指导学生根据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进行深层剖析等,使学生不断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3)划分阶段要求,读、说、写相结合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各教学阶段的侧重点,科学安排学生的阅读任务。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教师每周可安排2-3篇课外阅读。而在八年级,教师每周必须安排3篇课外阅读。至于九年级,教师则可再增加阅读量,每周安排3-4篇阅读材料,同时还要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多阅读英美名著的简写本和英文报刊并编写英文版报等。在安排课外阅读的同时,从七年级上期开始展开好句翻译竞赛,从八年级上期开始则可以要求学生从每周阅读的3篇文章中选出一篇进行大意复述(通过值日生汇报的形式,复述自己选定的文章,并针对文章内容提出四个相关问题,分别对4个小组的学生提问)。从九年级上期开始,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部分阅读材料进行缩写、仿写、改写等形式的写作练习,由此检查学生对语篇的理解程度,并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4)落实分层要求,实行弹性目标

在培养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实行弹性要求、分类指导,使基础好的学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能力差的学生“吃得了”。教师要给予学生平等的学习机会,合理使用评价手段,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并及时肯定不同层次的学生取得的进步,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

要开展好课外阅读应注意如下几点:

①新课程标准在初中学生阅读能力的目标要求上增加了阅读量的要求,扩大了阅读材料的范围,因此阅读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的角度出发,进一步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②阅读材料的确定应做到难易适中,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并贴近生活,并且生词量一般不超过3%,让学生通过查少量单词就能看得懂或能猜测出意思,以减少学生阅读时因单词的障碍而产生畏难情绪。阅读材料的选择还应注意文章的思想性、趣味性和体裁的多样性,才容易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情绪高涨,提高阅读效率。

③要提高阅读能力必须保证一定的阅读量。按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阶段的课外阅读量要超过15万字,对此教师要采取措施,合理安排阅读量,精泛结合,做到细水长流。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安排不同的阅读量,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力求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和体验阅读的乐趣,从而增加阅读的内在动机。

④每周的课外阅读一定要求学生做好大意翻译。通过翻译,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英语语言所表达的意义,才能不断地习得语言和培养语感,才能不断吸收和内化语言材料。只有在不断积累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才能演化为语言能力。

    ⑤注意指导阅读方法。教师要有效地利用阅读材料,指导阅读方法,点拨阅读技巧,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获得独立解决阅读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2.“课内外相结合”写作教学模式

    “课内外相结合”写作教学模式是指联系课文教学,让学生通过背、说、读等手段,不断积累语言素材,并注重写作过程各个环节的训练,做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将学生的写作训练从课内扩展到课外,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教学模式。

    英语写作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标准对学生语言技能的一项要求。英语书面表达是教学的难点,初中阶段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目标(五级)要求是: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能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能根据所给的图示或表格写成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要达到这些要求,学生不可能一步到位,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制定不同的训练目标,采取得当的措施,将写作训练落实到位。

“课内外相结合”写作教学模式的基本方法和操作如下:

    (1)划分阶段要求,落实写作训练

    教师应根据初中各教学阶段的要求,安排和确定课内外写作训练的内容和要求,从以句子为核心的表达逐步向以语段为单位和以语篇为单位的表达过渡。从七年级开始,结合课文教学的相关内容,教师每周应布置1-2篇写作练习,以多种形式(如看图写句、看图作文、仿写、改写、缩写、周记、日记、图示作文、提示作文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并做到定时、定量。

    (2)简化作文评阅,正面鼓励学生

    教师批改学生的作文时,要注意挑出学生在意思、结构和表达上都正确的句子,使学生在每次写作时都有成功体验,而不必对学生表达错误和不恰当的地方详细批改,才能避免学生产生自悲和畏难情绪,同时也才能减轻教师批改作文的工作量,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教学活动。

    (3)采取作文欣赏,展示学生习作

    教师在评讲作文时,其主要任务不是要专门挑出学生作文中的错句,进行典型错误的评析或替学生将这些错误一一改正,而是要挑选出几篇优秀作文作为范文进行展评(邀请这几位学生将他们的习作写在黑板上,由师生共同进行评改)。评改时,不仅要欣赏习作中精彩、生动的好句,还要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上下文的过渡。另外,对习作中的不妥之处,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辨析错误和分析原因,由学生发表修改意见。

    (4)注重自我批改,吸取他人精华

    师生合作展评范文后,其他学生参照范文,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根据表达的需要,学生以自己的好句为基础,吸取范文的精华部分,模仿范文中的好词好句,改进自己的作文,重新谋篇布局组成一篇新作文。随后,各组派代表交流自己修改后的作文,教师再加以点评,指导写作策略和技巧,从而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大大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

    在指导学生写作教学中必须注意到如下几点:

    ①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首先要靠语言的积累,没有大量写作素材的积累,学生难为无米之炊。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以背助写”、“以说促写”、“以读导写”的方法,让学生厚积而薄发。

    ②写作训练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要把写作教学与词汇、句型、语法的教学以及课文内容和语篇结构分析等有机结合起来,要求学生认真完成新教材中各单元编排的写作练习,同时每周适当增加一篇周记或小作文。

    ③要改变“学生写、教师改”的作文评改方式,而采用师生合作批改和自主批改相结合,注重学生的自我批改,才能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写作信心。

    ④教师布置写作的内容要与课文内容相联系,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表达的需求。写作训练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从用词造句、连词成句开始,由点及线,连句成文,线面融合,通过阶梯状的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小组计分竞赛”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中我们采用“小组计分竞赛”模式开展合作学习,这成为新教学模式的一个鲜明标志。

1.面向全体学生和对每个学生负责是新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标志。在班级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中如何顺应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推进,同时做到有效开展合作学习,我们采取如下方法:

(1)我们按正常教学班进行教学,当学生知识、能力产生差异时,在不打乱四个小组基本编制的情况下,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能力状态采取隐性分层方法,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次学生学习能力较优,B层次学生学习较自觉但学习成绩不够理想,C层次学生知识能力较差,各组第一排坐C层次学生,第二排坐A层次学生,第三排坐B层次学生,第四排坐C层次学生,每五排坐A层次学生,以此类推。在注意全体学生获得均衡发展和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帮助和促进不同层次学生都获得成功。

(2)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有小组竞赛、小组讨论、合作表演、集体共创等形式。根据需要可以是两人、四人、六人为小小组开展活动。

在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意如下几条:

①采用按A、B、C层次学生分排就座时要注意编组的策略,采取隐性分层的方法,淡化优生和差生的概念,让学生以平等身份出现在小组中,这样可以减少学生相互交流中的心理障碍。

②教师要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引导组内学生为取得某一共同的目的而进行互利的、多方面的配合。通过互教、互学、互助活动,即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又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尝试成功,促进他们的共同发展。

③教师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进行有效评估,要与小组竞赛的成绩作为对学生评价的标准之一,把组内学生学习利益捆绑在一起。

④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各小组竞赛的阶段成绩总和要作为对该小组内成员形成性评价的依据,并以一定比例记入总分,同组学生形成性评价得分相同。

⑤除选定四个大组的组长外,还可以以4人或6人为小小组,每个小小组组长可由学生自己用轮换制方法产生,教师要制定安排恰当、明确的小小组长任务,这样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锻炼提高的机会。

2.英语学习需要非智力因素的参与,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在开展课堂竞赛活动中要注意如下几条:

(1)以组为单位进行组别竞赛效果更好。

(2)课堂竞赛要做到节节安排,人人参与。

(3)竞赛形式力求多样,避免单调枯燥。

(4)每一种竞赛形式进行的方法必须固定,让学生养成习惯,以免浪费课堂时间。

(5)要做好竞赛的评分工作

(6)教师每节课前要在黑板的右边画出本课小组竞赛项目和得分的表格(参见下表),用以记录本节课课堂竞赛的成绩,结束前要计算出各组的总成绩,评定本节课优胜组名次。课后要将这些成绩登入教师留存的竞赛登记表,每月进行累计,并将课堂竞赛的成绩体现在阶段考、半期考、期考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上。

       组别

项目

对话

 

 

 

 

单词

 

 

 

 

听力

 

 

 

 

表演

 

 

 

 

总评

 

 

 

 

(五)“反思自评”作业和试卷评讲教学模式

1.“反思自评”作业评讲模式

(1)作业的评讲长期以来“费时多、收效少”,如何使作业的评讲纳入培养学生自我调控的能力范畴,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我们采用“反思自评”作业评讲模式。

①培养学生自评的能力。

②学生备有一本错误订正本,收录着有关作业错误的订正。

③教师挑选有代表性的部分学生的作业详批,有选择地收集共性错误,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错误分析,通过学生集体讨论加以订正,必要时进行面批辅导。

(2)要搞好“反思自评”作业评讲要注意如下几条

①作业评讲应做到及时反馈、重点突出,不要泛泛讲评、平均用力。

②要落实好学生互评的工作,教师要起督促、检查的作用,同时参与学生的互评,发挥咨询的作用。

③对优秀的作业要公开进行展评,对作业中创新性的独到或新颖的表达,要给予推荐和鼓励。

④要定期检查学生的错误订正本,并作针对性的指导。

2.“反思自评”试卷评讲模式

(1)我们采用“反思自评”试卷评讲模式,基本步骤如下:

①试卷评讲前先将试卷分发下去并布置相关的预习问题,学生先自我订正,并围绕如下问题作好预习。

A、本份试卷考查了哪些知识点和能力点?

B、本份试卷的重、难点是什么?应注意哪些解题技巧?

C、根据自己知识和能力的缺陷,谈谈下一阶段学习的目标与计划以及对教师的要求。

②将竞争机制引进试卷评讲,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他们自己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试卷评讲时可参照以下表格,以小组为形式共同探讨完成这张表格。

语言知识

语言能力

重、难点

解题技巧

学习策略

 

 

 

 

 

③完成上述表格后各组可推出一名擂主,由各组学生提出试卷中还存在的困惑问题并指定一位擂主回答,如答错或答不完整,由其他擂主抢答。

④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将错题抄录到错误订正本,订正后注明原因。

(2)要搞好“反思自评”试卷评讲要注意如下几条:

①“反思自评”试卷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试卷的反馈,懂得如何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有效了解与反思自己学习英语中的进步与不足,积极探索和总结适合自己的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使学生具有调整自己学习策略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对试卷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进行梳理、归纳也是对学生进行认知策略培养的重要途径。

③要积极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差错自编同类试题,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动拓宽英语学习的一条重要渠道。

④在学生订正试题错误,编制新试题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互助协作,允许学生通过“合作编题”来完成。

(六)“块状”和“条状”复习课教学模式

如何使传统的满堂灌、单调枯燥的复习课变成生动有趣、收效高的复习课呢?根据阶段复习和初三总复习的不同特点,我们尝试采用“块状”和“条状”复习课的模式。

1.“块状”复习法:将一个或若干个单元的内容划分为4个板块,在学习预习的基础上,按集中归纳方法进行复习。

(1)第一块:单词和词组复习。请学生课前自行归纳好有关词汇

(2)第二块:语法集中复习。先布置相关的思考题(竞赛题),由学生自己预先疏理、总结有关的语法知识,作好课前准备。

(3)第三块:功能项目复习。先将有关功能项目的基本表达句型提供给学生,要求学生分门别类,创设情景,重编对话,在课堂上通过俩人对话竞赛和情景对话表演的形式,检查和巩固所学的功能意念项目。

(4)第四块:综合能力的训练。完成上述词汇、语法、功能项目三方面的集中复习后,就可进行综合能力的强化训练,包括听力、阅读、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开展小组竞赛给预习带来动力,反过来预习又使复习提高了效率。

“块状”复习法改变了照本宣科或旧饭重炒的旧复习方式,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2.“条状”复习法:“条状”复习法一般配合“块状”复习法使用,主要用在每个学期复习和初三总复习中。当完成了各个单元的“块状”复习后,再配以“条状”复习法效果更佳。“条状”复习法是将一个学期或初中三个学年所学内容按三条线索进行系统归纳复习。

(1)第一条:按语言知识的系统归类复习。

(2)第二条:按语言技能的系统归类复习。

(3)第三条:按试题题型分类复习。

(七)“群体和整体相结合”的综合实践课教学模式

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把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社会,利用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课外活动形式和完成任务的实践,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来做事,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它突出了语言工具性功能。

第二课堂活动可采用“群体和整体相结合”的模式。

1.群体活动模式

(1)教师布置学生课后学习任务,把英语作为工具,以小组为单位的形式进行任务的实施。如布置采访调查等。

(2)按各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和知识、能力水平组织各种兴趣小组活动,以自愿、自主为原则,活动内容可不受教学内容的束缚,鼓励部分特长学生“能飞则飞”,充分发展其潜能。如组织听力小组、阅读小组、课本剧表演小组等。

2.整体活动模式

根据各年级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侧重点组织开展由全体学生参加的各种竞赛活动,做到人人参与、层层竞赛选拔,最后选出代表参加年段和全校比赛。

四、“导学——自悟”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

(一)改革单一笔试形式,进行多项语言能力的分项考查;

(二)开展学生的自测与互测;

(三)淡化平时考试成绩,允许学生申请重考;

(四)把学生日常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表现作为半期、期末考试成绩的一部分;

(五)采取成绩加评语的方法,全面评价学生学科成绩;

(六)采取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方式,对学生综合语言素质进行评价。          

    我们采取以上评价改革措施是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不仅对学生的外显语言行为进行评估,还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认知能力、学习策略及合作精神进行全面评价。新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英语成绩计算方式如下

   1、试卷卷面成绩(包括听力测试部分)按70%即70分计算;

   2、口试成绩按10分计算;

   3、平时参与课堂教学等活动(形成性评价)按20分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