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慕课 pan:乔永锋:汽车零部件自主创新不能流于口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5:23:28

  自从国家把自主创新这一要求提升到政策的高度,这一论题就一直高居业界热点榜首。有些汽车零部件企业还没弄懂“自主创新”的内涵,就把“自主创新”当标签,挂在嘴边,乱贴乱挂,成为一种时尚;某些汽车零部件企业言胜于行,自以为参加了几个自主创新论坛,进行了几番慷慨激昂的演讲,就真的成了自主创新主体了,似乎有些贻笑大方。笔者认为“自主创新”这个概念在目前有“泛化”的倾向,而这种泛化的存在,使它容易流于一种“口号”。

何为“自主创新”?1912年经济学家熊彼特在他的德文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潜在的利润。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是这样来解释自主创新的:“自主创新有这样几个关键的要素:一是属于自己的;二是创造出来的;三是新的东西。怎么样才能算属于自己,只有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根据什么创造,根据市场需求;为什么能获取利益,因为是新的,是别人没有的,同时又是市场需要的,是有知识产权保护的。”

当前,一些汽车零部件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还有一种浮躁的心态——片面追求铺大摊子,追求创新的“数量”的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有调查显示,在中国注册的中外零部件专利总数仅占世界的2%左右,在中国境内本土零部件公司的专利拥有量只有22%,其余78%为跨国零部件公司所拥有,而且增长速度很快。由此看出,海外投资企业已经在中国形成了专利优势,我国汽车工业已深处跨国公司知识产权竞争策略的包围之中。

如何开展自主创新?只有端正自主创新的心态,尊重科研的客观规律,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戒骄戒躁,才能做到真正的自主创新。当然自主创新也必须要做好调研,在确定创新项目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项目是否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钱途”;二是项目在技术发展上是否具有前瞻性或在行业具有领先性和较强的竞争力;三是是否属于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主业范围,符合企业发展规划和要求;四是企业是否具备相应的人力资源和其他各种资源的储备。

  当然自主创新也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大家知道,创新过程是思想的碰撞、火花的摩擦、心灵的交流,自主创新也不是个人的行为,它需要良好的创新氛围和群体的默契,团队中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是创新结果产生的重要标志。因此,汽车零部件企业自主创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科学共同体和科技工作者创新潜质的激励体制和机制,这对于提高汽车零部件企业创新能力,推动自主创新,显得十分迫切和十分重要。

    笔者比较推崇创新系统的“三螺旋”理论。所谓“三螺旋”,就是官、产、学三方的关系和互动。从这个角度去看待创新,我们有可能找到“创新”概念在广义与狭义上的共识。“官”指的是体制,“产”是指企业,“学”是指科研院所和高校。刘立博士说,从三螺旋结构上解释,体制应该推动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创新,科研单位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高校为企业和科研单位输送人才,企业的利润反过来从经济上对科研部门和高校提供支持,创新实际上就是在这样一个良性互动的系统中完成的。毋庸置疑,从整个创新系统看,创新不应该是单一部门、单一领域的事,它是在各部门的互动间产生的。正确把握“创新”的这一内涵,想必对于加强全社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一定会有所帮助。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一个企业乃至一个行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创新能力是汽车零部件工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汽车零部件工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汽车零部件企业能否把握机遇,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已成为决定其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汽车零部件企业要积极响应中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瞄准行业前沿,奋发进取,不断创新,让汽车零部件核心技术真正掌握在中国人手中。

 

     乔永锋(乔永峰)同志  中共党员,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为吉林省优秀毕业生。自1996年进入传媒行业10余年来,在中央及地方媒体上发表文章1500余篇,共发表文字累计达800余万字。曾担任《汽车信息》杂志社社长、总编辑;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信息经理、团委书记;中华全国工商联汽摩配用品业商会专职副秘书长,全国汽车配件市场联合会专职副秘书长、《中华汽摩配》杂志总编、《中国汽配报》总编、《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主编等领导职务。

     现担任中国汽车后市场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汽车汽配用品行业联合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汽车配件用品市场协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汽车行业品牌推展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汽配用品行业总评榜组委会主任、中国汽车工业配件销售公司策划推广部部长、全国汽车配件交易会组委会副秘书长,《中国汽配市场》杂志总编、《中国汽配用品商报》总编等职务。

    从事汽配用品行业多年来,曾多次出席行业高层论坛(峰会)并发表主题演讲,以其睿智的眼光、独到的视角、犀利的文字、深刻的分析,积极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摇旗呐喊,为促进中国汽配流通市场的进一步规范作出了一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