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宝书序列号能用几次:谈谈不花钱的体检---舌诊 - 别有病 Byb.cn - 纯自然疗法,攻克亚健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6:54:37

谈谈不花钱的体检---舌诊

[原创]   作者:管理员   日期:2010-05-19 08:27■舌诊的过去   【byb.cn  大鸟】 舌头是人体很奇妙的一个器官,一般情况下,它是深藏不露的,大概可划分到内脏中吧。但如果您身体有点不舒服,想检查下舌头,它又可以被方便的查看到。这样看来,说它是沟通体内和体外的桥梁也不过分
  ★为什么说舌头是身体内脏的外在反映  ★舌诊发展与疾病的发展是怎样的关系  ★如何通过舌头的状况来了解自身健康  正是由于舌头的特殊性,相信很多人都有过检查舌头的经历,别说强调“有诸内,必形于外”的中医,就算是西医,很多大夫也都很重视舌头的表面状况,还有颜色等等,并通过舌头来判断人体状况和疾病种类。  可能有人要问,现代社会,医院的检测手段已经相当丰富,验血、B超、胸透、CT……舌诊如今还有现实意义吗?要解释这事,还要从舌诊的发展史说起。从先人的摸索中大家可以看出,舍诊在诊断中所起的作用。另外,这种方法在现实中的意义。    从源头开始说,舌诊的历史相当久远,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论述。比如说“心开窍于舌、脾脉系于舌本、肾脉挟舌本”之类的论述。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舌诊在元明两代之前并不是普遍。大夫们看病的时候,主要诊断手法还是切脉。当然,这种说法也有反对意见,有人就认为,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中的望就是舌诊,至少是包括了舌诊。  这种说法不能一下子否定,但从古代中医典籍中来看,在元明之前,著书者很少记录舌头的形状、变化、颜色等等(舌象),并且也很少以舌象为辩症依据。因此,舌诊在中国的远古和中古时代,确实应用不够广泛,研究也不深入。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近古,也就是明朝,伴随着中医中温病学派的诞生发展,舌诊也迅速的流传普及,并且作为主要的诊断依据并频繁记录下来。其集大成者是温病四大家,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  那么,为什么舌诊会伴随着温病学派的兴起而兴起呢?这就必须要说说温病学派。在中医界存在过两派,即伤寒学派和温病学派。伤寒学派善用古方,也称为经方派;温病学派喜用凉药,故称为时方派。起初,在中医领域,人们认为温病也是属于外感型的伤寒症,但后来大家发现,传统的伤寒学派越来越难以对付一些大规模的流行疫病。痛定思痛后,对各种热性病和传染病有比较深入认识的温病学派就蓬勃发展起来了。   温病派大师们大多是舌诊的高手,比如在王孟英的医学著作中,就多次提到,体内有邪火的病人,其舌苔如焦。在叶天士弟子所记录的《外感温热篇》中,更有17条关于温病舌诊的症状和病情描述。自此书出版后,就成为了舌诊的开山作品和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  解释完了温病学派,咱们又回到前面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舌诊会伴随着温病学派而兴起呢?两者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吗?舌诊是不是更适合诊断外感型的温病呢?请看下一页。
■舌诊的沃土 
     从单纯的诊疗方法来看,其实舌诊的难度并不大,至少和脉诊相比不算大,甚至更直观,更易学。大家都知道中医切脉是很深的一门学问,如果不是通过多年的勤修苦练,外加师傅的指导和自己的感悟,是很难派上用场的。但舌诊虽然也不易判断,但只要用心,很快就能现炒现卖了。说到舌诊的应用范围,也绝对不是只有外感型温病才有效,因为从脏腑、经络理论的角度出发,舌头确实体现出人体内的一些变化和趋势。

   为什么这样一个简单实用的方法,却在上千年的时间内,迟迟没有得到大面积推广和有效应用呢?从舌诊和温病的紧密联系中,我们可以获得一些端倪。

   在上古和中古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粮食作物的种类很少,产量也较低,中国百姓的疾病大多和营养不良、挨饿受冻有关系。尤其是随着战乱,会爆发更大范围内的饥荒。另外,由于生产工具比较原始落后,人类的迁徙并不频繁,传染病也不是很多。就算有传染病,往往也因为和土著居民长期接触,大家逐渐拥有了免疫力。所以,传统的伤寒派强调补益,是适合这种社会状态的。

   而到了近古时代,记住一个关键的年份,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大概是我们明朝中叶。世界范围内的物资、货币,包括粮食作物都开始不断交流转运。这个时候,随着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的引进,中国人的营养也得到了更好的保证。但是,随着交流的日渐频繁,本来散居于世界各地的传染病也开始四处传播。包括鼠疫、霍乱、天花、疟疾等等,而且由于这些疾病扩散很快,所以很多新接触到的人们还没有来得及产生出免疫力,因此死亡率很高。在世界范围内,甚至有不少民族比如美洲部分印第安人就是因为传染病,导致种族灭绝的。

  烈性传染病的大范围流行和爆发,给温病学派和舌诊都带来了发展的契机。前者的发展不难理解,治疗方法符合社会现状,自然会被大家接受。那舌诊为何也发展起来了呢?两个原因,第一是瘟疫导致患病人数剧增,大家需要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来迅速确定病因。其次,流行病种类剧增,要求诊断方法具备能诊断复杂病情的能力。

   我们不妨设想三个典型时代,来看舌诊的社会土壤。第一,东汉末年,瘟疫流行,刀兵四起。尽管也有所谓的瘟疫,但百姓死于饥荒和屠杀的比例显然更多。加上当时中医的发展也属于起步阶段,舌诊可能被无意中忽略了。第二、唐朝末年,中医的发展虽然日臻成熟,但普通百姓享有的医疗条件和自我保健意识并不强,大部分医生主要服务于贵族或者强权者。加上百姓的第一诉求仍然是吃饱肚皮,因此舌诊也没有太合适的社会土壤。第三、清朝太平天国之乱,中国的大门已经被打开,烈性传染病也随之涌入,医学的发展开始进入了快车道,百姓的自我治疗意识也提高了不少。再加上大师们的不懈努力,有了这么多有利条件,舌诊当然会随之盛行起来。

   从这些历史经验不难看出,舌诊非常适合一个相对富足、疾病种类较多、百姓健康意识高涨的时代。比方说现代,舌诊就已经成为了很多普通百姓能够略知一二的技能,不夸张的说,舌诊迎来了它第二次发展高峰。

   说了这么多舌诊的意义,那么它到底有哪些实际用途呢,下面,我们将说一些舌诊的理论和例子,作为大家日用简单的疾病预防方法,还是非常实用的。

■舌诊的理论

    说到舌诊的理论,当然就离不开叶天士的《外感温热篇》。比如从舌苔和舌质来探究病邪的深浅、根据舌苔的厚薄润燥来确定治疗方法等等……由于该文由文言文写作,所以艰涩难懂。估计笔者在这里引用了,大家也不爱看。所以,还是根据现代中医的一些书籍整理出来为好。

   我们知道,舌头是口腔中的一个器官。舌的肌肉组织构成舌质,舌的表面覆盖着一层簿薄的粘膜,在舌粘膜上,有许多大小不等的突起,称舌乳头。舌乳头主要有三种,这就是丝状乳头、蕈(音xùn)状乳头和轮廓乳头。后两种乳头中有味蕾,能感受味觉。丝状乳头的顶端形成一层角化物质,舌苔就是由无数的丝状乳头的角化物质形成的

   中医舌诊主要研究的就是舌质和舌苔。包括颜色、厚度、干燥程度、气味等等。健康人的舌苔,是薄薄的一层白苔,仔细观察可以看到细微的一丝一丝象毫毛样的结构,就如一层刚刚出土的嫩草。舌苔每时每刻都在生长,但因吃东西等,舌苔又会不断地自动脱落。因此,舌苔总是保持着正常的厚度和结构。又因为口腔里有适量的唾液,所以舌苔表面是润泽的。

   如果人体处于不平衡的状态,那么舌苔的厚薄、干燥程度、气味都会发生变化。比如说,舌苔太少,中医认为这是伤阴了。长期营养不良或者感染了其他慢性疾病的人,都有可能出现这种状况。

   舌苔的颜色当然也很重要,一般情况下,舌苔为白色,但如果颜色逐渐加深,那么问题就出来了。发黄就表示体内有邪热,比如有炎症发烧,舌苔多半会变黄。如果是舌苔变黑了,那就很可怕,温病四大家之一的王孟英,就在其作品中反复举例,某某病人舌苔发黑,体内邪热很严重,需要大量的清凉药物降火。

   还有舌质,正常情况下,舌质是谈红色的,而且有光泽。如果血虚或者有寒,那颜色就变浅。如果颜色加深,那就是体内有热。这个比较容易判断,也很容易理解。还有,如果舌头上有紫色斑点,或者舌头上呈现青紫色,那就是血瘀。心脏病、妇科病等等,都可能出现这种紫色舌头的情况。

   关于舌体的形态问题,一般来说比较难以检查,需要有经验的医生来下结论。一般来说,如果舌头有些浮肿,那多半是阳虚,如果舌头萎缩,多半是阴虚,老人比较容易出现这种状况。另外,如果血压比较高,那舌头上也会有些感觉,比如麻木,哆嗦等等。这时候,一定要注意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总的来说,舌诊并不是很麻烦,只要自己多观察,往往都能发现问题,从而及时调理。下一页,笔者将列举一些常见例子,大家可以对号入座。当然由于水平问题,资料收集的非常不全面,还请大家谅解。

 

■舌诊的例子

  舌诊最典型的例子是地图舌,也就是舌苔分布不均匀,有的地方有,有的地方没有。中医对这种舌病早有认识,称之为“花剥苔”,民间则更形象地叫它为“花舌头”,常见于小孩,这种状况多半是脾胃功能失调。比如小孩爱吃冷饮,伤了脾胃。还有挑食严重,也容易出现这种状况。

   多数患有花舌头的小孩体重偏低,容易感冒,按传统中医的理论,就是胃气不足,导致气虚阴亏。在日常调理上,患有花舌头的小孩还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一种是养阴清热,另外一种是调理肠胃。至于具体方法,还要听听大夫的建议才行。不过,总体来说,对于这些患儿,都应该少吃油腻的食物,比如炸鸡、油条等等。另外,少吃冷饮,最好是不吃,让脾胃功能逐渐恢复正常。这样,舌苔就能逐渐恢复到正常。

   如果患有花舌头,还可能有一个原因,就是体内有寄生虫,早些年很常见。后来国家卫生部门常年下发驱虫片,比如宝塔糖等,这种情况在城市中已经比较少见了。不排除一些偏远农村还有,大家也要注意判断。

   第二个例子是米糊舌苔,样子就好像在舌头上刷了一层浆糊。中医称这种舌苔为腻苔。这往往表示病人有痰湿或是消化不良,比如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以及胃肠炎、风湿病和妇女白带增多等。都会有这样的腻苔。痰湿在现代上班族中间很常见,比如像笔者这样的,每天坐在电脑前,吃着油腻的盒饭,还有喝着可乐汽水,加上平时不见阳光,不运动,体质偏痰湿的可能性相当大。

   至于解决方案嘛,这很简单,让腿活动起来,管好嘴巴少吃点。别说中医理论了,相信这样的生活经验,老爹老妈都说过无数遍了。只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第三个例子是舌下静脉突起。把舌头卷起来,本来在舌头下部有两条静脉,颜色浅浅的,能看到,但不明显。如果这两条静脉明显了,颜色发深,那就糟了,心血管系统的毛病应该是少不了。比如血管硬化,冠心病等等等等。如果出现了这种状况,您也别自己调理了,赶紧去医院看看,省得耽误病情。

   第四个例子是裂纹舌,有的人舌面上出现许多“裂纹”,多数无舌苔,称“裂纹舌”,如无不适感,大部分属于生理性的,不需治疗,如在重病后出现裂纹舌,舌红无苔,且有不适感,亦属阴虚,需配合药物治疗。

   其他的例子其实还有很多,不过有的比较难以辨别,有的呢,则是代表的病情种类复杂,不能单纯依靠舌诊来判断。这里就不再列举了。一般来说,大家只要遵循一个规律,如果自己的舌头发生了变化,不管是颜色还是质地,那就要留心。可以咨询大夫,也可以查阅各种资料。

   健康的舌头,应该是润泽的粉红色,有一层浅薄的白苔,舌体不胖不瘦,大小适中,舌体两侧圆润光滑无齿痕

 大家没事多照照镜子吧,不花一分钱,但相当于一次小型的体检。而且,在很多不负责的医院中,体检的时候也可能是走过场。没办法,浮躁的社会,就有浮躁的大夫,老百姓们只能自己多注意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