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考核标准:家風表示心中有祖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0 03:12:32
家風表示心中有祖先

文:曾仕強

 

中國人的祖靈永遠和子孫在一起,形成比別的民族多出來的一條人生導航線,透過家風,來指導子孫的行為。

 

        風的意思,原本是空氣的流動。後來延伸為教化,以蔚為風氣。家風的意思,則是一個家族長期傳承下來的特殊教化,所造成的獨特風氣。

  為什麼特殊呢?因為和別的家族不一樣,具有特殊性,而不是家家戶戶都相同。由於這種因素,才顯得獨特。家家不一樣,社會才能夠多采多姿,饒有變化。

 

子孫心裏有祖先影子

 

  家風的形成,是子孫的心裏有祖先的影子,誓志光大祖先的榮耀而努力,所造成的良好傳承。若是子孫心目當中,根本沒有祖先的存在,開口就標榜自己的努力、自己的白手成家、自己的有幸遇到貴人相助,那就沒有什麼家風可言。

   西方人以個人為單位,強調個人的奮鬥、個人的自由與個人的平等,並不重視家風。中國人則以家族為單位,講求血濃於水,期望家和萬事興,特別重視家風。

   看到一個孩子,只關心姓啥名誰,是做什麼的?便是西方個人主義的表現。中國人並不如此,我門首先關心的,應該是「這是誰家的孩子?」西方的孩子做壞事,大家指責沒有學好,或是違犯法律。我們的孩子行為不當,大家罵他沒有家教,實在丟父母的臉!

   全世界都重視親子關係,但是串聯得這麼長,拉攏得這麼緊的,中國人應該穩奪冠軍,並且遙遙領先。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唯一把祖先牌位扛在肩膀上,到處為家的人。祖靈永遠和子孫在一起,形成比別的民族多出來的一條導航線,透過家風,來指導子孫的行為。

   孔子不談論怪力亂神,卻十分重視祭祀。他說:「非其鬼而祭之,諂也。」不是自己的祖先而去祭拜,這是可鄙的諂媚。各家的祖先,應該由各自的子孫祭祀。實施機會教育,經由祭祀來教化,當然不是迷信。

   他說:「祭神如神在。」祭拜祖先的時候,雖然看不見,心裡面應該把祖先當作真的在哪裡一樣。心目中有祖先,祭祀才有實質的意義,否則就流為形式。所以他主張「吾不與祭,如不祭。」自己不親自參與,就等於沒有祭祀。當著祖先的面,一家人要聚集起來,還能夠十分坦然,表示並沒有做出違背家風的行為。若是心中恐懼,竟然不敢參與祭祀,可見有了愧祚的行為,這時得趕快設法補救,並且痛下決心不二過。下一次祭祀時,便可以心安理得地親自參與,家人也都明白了。

 

年年祭祀,子孝孫賢

 

  中華文化,可以說是孝道的文化。我們很早就知道「人的壽命有限,不可能這一輩子就完成自己的理想」因此把「子繼父志」看得十分重要。更了解「子孫千秋萬世,有的是時間和生命。人生的短短數十年,不必急著要做幾百年的事情」的道理,因而悠閒而沒有壓力。沒有上帝的主宰,卻有了更加親密的祖先,可以專心來引導。雖然有不少的戰爭,並沒有帶來令人茫然的核戰末日。

   如果不是西風東漸,中華民族世世代代,都將有情有趣地生活在祖先的庇護之中。年年祭祀,而子孝孫賢。大家共同以孝順為做人的根本,既不好犯上,也不喜歡興風作浪。人人各守本份,家家恪守家規,做到曾子所說的「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有什麼不好?

   家風的基礎,在「生為某家人,死為某家鬼」。不論生與死,都要做一家人。生的時候,不一定要繼承父業,和父親做同樣的工作。卻一定要子繼父志,即使父親亡故,也要堅持「三年無改於父之道」,養成習慣之後,很可能終其一生,都不違背父親生平的行事規矩。死的時候,由於心中有祖先,當然为祖先靈團所歡迎。在一片歡呼聲中,成為這一家的鬼。在這種嚴格傳承的時代,家風延續地發揚光大,成為大家爭相讚美,共同學習的對象。有人獲得成功,必定回家祭拜祖先,感謝祖上有德,而不敢自誇,或者跑到別人家中依附顯貴。

 

提升家族的實力而自我激勵

 

  現代人受到生理形相的侷限,不相信心靈可以與一切生命共通。又自以為是地堅持「眼見為真」,因而相信自己,卻不崇敬祖先。把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曲解為「不必追究死後的事情」。生的時候,就要批判父親,和父親作對才算創新。翅膀稍微長硬,便要反過來教訓父親。由於不參與祭祀,也不明白祭祀的真正用意,死後成為孤魂野鬼,根本找不到祖靈的歸宿。生時不遵守孝道,死後愧對祖先,哪裡談得上什麼家風?

  廿一世紀快速全球化,使得國家、社會愈來愈相近。家風的塑造,實際上更為重要。個人要面對複雜多變的環境,先把最為親近的祖先靈拉過來,多一條導引線,至少可以壯膽。依據物理學的法則,彼此的頻率相近,效果必然增強。要達到這種效果,必須重視孝道,自己心目中有祖先,才能把自己的頻率調到和祖先同步。由提升家族的實力而自我激勵,才是真正的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