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基金交易登录:中年老年人保健经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02:46:22
人到40养中年

【侨报网讯】人过中年日过午。虽说中年是人生最辉煌的时刻,但身体却不自觉地走起了下坡路。正因此,中年也成为养生的关键点。早在500年前,我国著名医学家张景岳就提出过“修理中年,以求振兴”的养生法。为此,本期我们请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姜良铎、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呼吸科晁恩祥教授和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教授杨力,来指导大家如何调养中年。

养肺 深呼吸 多吞津

全身的呼吸都靠肺,但肺却是人体中衰老最早的器官。有研究显示,我们的肺活量从20岁起开始缓慢下降,到了40岁,你会突然发现,自己上几节台阶就可能气喘吁吁,这就是衰弱的肺发出的警报。肺活量及输氧能力的下降,会使人在进行体力活动时出现疲劳感;再加上肺泡间质纤维量增加,肺的可扩张能力下降,肺活量减少,最大通气量减少,从而使中年人的呼吸功能降低。此外,人到中年,由于长年累月地吸入粉尘、化学物质等,再加上香烟危害,呼吸道黏膜的保护作用会日渐减弱,更易发生呼吸道感染。

最佳调养季节:秋。中医认为五脏要和四季相对应,秋季对应的是肺。秋季强调养阴,而养阴的重点就是养肺阴,要防燥润肺。

调养方法:练呼吸、多吞津、吃银耳。首先,可以多练习鸟的胸式呼吸和乌龟的腹式呼吸,使腹部和呼吸系统都得到很好的锻炼。其次,呼吸时最好配合吞津,不要把深呼吸时涌出的唾液随便吐掉。平时吃瓜子要少嗑,尽量用手剥,因为频繁嗑瓜子最容易损伤津液。对于吸烟或居住在城市中的人来说,最好多吃润肺、清肺的食物。梨、葡萄、百合、银耳等都不错。此外,秋季当时,户外健步走、爬山都是很好的养肺运动,可以很好地加强心肺功能。

养胃 减饭量 别贪凉

人以胃气为本,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俗语有云,“胃肠无病能长寿”,可见胃对人体的重要性。现代人工作压力大,应酬多,生活不规律,加上喜好熏烤、高盐、辛辣食物,嗜爱烟酒,导致胃承担的压力越来越大,而且,年龄越大越明显。台湾对2万多名40岁以上中年男性的健康调查显示,胃镜检查异常者高达九成,在所有疾病中排行第一,多数中年人都不同程度患有胃病,尤其是胃溃疡。随着年龄的增加,黏膜自然开始萎缩变薄,呈慢性胃炎的状态。从这种意义讲,中年养胃,刻不容缓。

最佳调养季节:长夏。夏天中的长夏(阳历7—8月)时期应养脾胃,长夏主化,包括熟化、消化,是人体脾胃消化、吸收营养的大好时期。

调养方法:减饭量、少贪凉、吃山药。人过40岁,要逐渐减少进食量,过量进食不仅影响肠胃功能导致血脂增高,长期如此还会引起记忆力下降、大脑早衰。其次,脾胃最怕“受寒”,因此寒凉的食物要少吃,尽量吃和体温相近的食物,有利于脾胃的保养。此外,脾胃虚弱的人,可以多吃山药、白术、芡实,用这些食物炖肉或熬粥均可。一些时令的豆类,比如四季豆、荷兰豆、白扁豆等,也是补养脾胃的好食物。

 

养骨 护关节 勤练腿

30岁后,肌肉衰竭速度大于生长速度。过了40岁,人们的肌肉开始以每年0.5%到2%的速度减少。骨骼从35岁开始衰老,80岁时人的身高会比年轻时降低5厘米左右。

最佳调养季节:四季。锻炼肌肉骨骼不分春夏秋冬,应该常年坚持。

调养方法:护关节、做拉伸、多练腿。人过中年后,运动最忌讳逞强。对关节伤害较大的运动尽量不要尝试。快走、游泳、太极等缓和的运动更适合中年人。第二,可以多做一些拉伸,比如瑜伽中的拜日式、扭转式等;吊吊单杠也很有效。第三,都说“人老腿先老”,过了中年一定要练腿劲。蹲马步、抖腿都可以。此外,要多注意补充含钙高的食物比如牛奶、芝麻等,也可以适量补充钙片。

养心 少熬夜 测脉搏

西医认为,心脏40岁开始衰老。随着身体日益变老,心脏向全身输送血液的效率也开始降低。45岁以上的男性和55岁以上的女性心脏病发作的概率较大。

最佳调养季节:夏。夏天要注重养心,心为火脏,心气应于夏。

调养方法:测脉搏、少熬夜、吃早餐。人过中年,最好每周自测一次脉搏,过快或过慢都要警惕。第二,尽量少熬夜,“夜猫子”大都气色不好。晚上11点到凌晨3点是养气血的黄金时间。第三,早餐一定要吃好。早上吃好,可补足生命的水塔、营养塔,才气足血足,大脑灵活。

养肾 搓脚心 吃核桃

一过中年,有些人会觉得很容易疲劳,晚上睡不好,白天没精神;时常头晕耳鸣,记性也差;更糟糕的是,头发开始大把的掉;有些人老觉得腰酸背痛,四肢无力;有些人夜尿多,一晚要上好几趟厕所。 这些现象大多数是由于肾气不足造成的。《黄帝内经》中讲,男性40岁、女性35岁后,就会出现肾气逐渐虚衰的现象。

最佳调养季节:冬。冬天为肾主令,宜补充阳气,养护肾气。而且,冬季寒冷,寒邪首先侵袭人的肾,只有肾气充沛才能阻挡疾患。

调养方法:多吃黑、搓脚心。中医认为黑色食品入肾,可择食黑米、黑豆、黑芝麻等。肾虚的人可以多吃核桃和枸杞。此外,每日临睡前用温水泡脚,用左手按摩右脚心,右手按摩左脚心,各100下,有强肾滋阴的功效。平时可多按摩后腰两侧的肾俞穴,有养肾气的作用。

 老人鹽分過低 易摔跤骨折荷蘭研究人員日前在美國丹佛舉行的美國腎臟學會年會上發布最新研究報告稱,體內鹽分過低(即低血鈉症)會增加中老年人摔跤和骨折的風險。

這項研究是由荷蘭鹿特丹伊拉斯漠斯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完成的。

研究人員分析了5200多名55歲以上的荷蘭中老年人連續六年的醫療記錄,其中8%的人患低血鈉症,而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腎積水過多。

在患低血鈉症的人群中,約25%的人在研究期間有過摔跤經歷,這一比例要比其他被調查對象高16%,而且摔跤後發生脊椎和非脊椎(如骨盆)骨折的風險也要分別高61%和39%。

令研究人員困惑不解的是,骨質疏鬆症與低血鈉症並不存在關聯,所以目前無法解釋為何鹽分水平過低會增加中老年人摔跤和發生骨折的風險。

研究人員建議,為防止低血鈉症,中老年人應經常進行醫療檢查。

老人打太極 有助防跌倒
老人勤打太極拳能避免發生跌倒意外。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風濕病學主任醫師劉丹青研究,打太極拳有助老人走路時保持平衡,使肢體關節更靈活,有效防止跌倒。

身兼新加坡國家關節炎基金會副主席的劉丹青說,澳洲雪梨1社區邀請了720名超過60歲的男女居民參加調查,結論是每週打太極拳一小時,持續16周,對於身體健康的老人來說,確實能防止跌倒。

劉丹青引述一份美國期刊報告,不論男女,打太極拳24周後,尿液中的鈣含量降低了,減緩骨質流失,證明這種流傳千年的武功,有利骨骼保健。

他指出,美國風濕病學院2007年提出結論,年紀大、少運動,又患有髖部或膝蓋慢性骨關節炎的男女,參與太極拳或水療班後,他們的肢體功能有顯著和持久的改進,包括減輕疼痛。

推廣預防骨質疏鬆症,提倡多運動是很重要一環。劉丹青說,特別是「負重」運動,如步行、健身操、太極拳等,會讓骨骼感到受到體重的重力,有助骨骼強壯,其中太極拳有趣、安全又可集體練習,他特別鼓勵民眾學習。




老人应掌握的安全用药四原则

 

【侨报网讯】为了保证用药安全,老年人应掌握以下四大原则。

小病尽量用食疗。比如遇到伤风感冒这样的小病,最重要的是休息,同时可以通过食疗促进康复。如风寒感冒喝些生姜红糖水,头痛、关节痛等慢性疼痛可以先做理疗、按摩、针灸等,不要依赖止痛药。

药量要比常规少。《中国药典》规定,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用药量应为成人用药量的3/4,不可自行增加药量。80岁以上老年人,只能用成人量的1/2。而且,为了减少不良反应,一般不推荐同时服用4种以上药物。

口服用药危险小。有些老年人觉得打点滴好得快,其实不然。据统计,一半以上的输液是不必要的。国际上公认的用药方针是,能口服的不肌肉注射,能肌注的就不输液。即口服药应该占到50%以上,肌肉注射占到30%—40%,输液只占10%左右。看病记录别丢掉。老年人应该保存好自己完整的用药记录、药物过敏史。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孙忠实教授建议,老年人就诊时要带好用药记录,并尽量看固定的医生,这样能让医生开处方时更准确地考虑到药物的相互作用。

看病记录别丢掉。老年人应该保存好自己完整的用药记录、药物过敏史。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孙忠实教授建议,老年人就诊时要带好用药记录,并尽量看固定的医生,这样能让医生开处方时更准确地考虑到药物的相互作用。

老年人记忆力下降,服药时间长,很可能服错药。孙忠实建议,可以买个药盒,提前把药分好,也可列个清单,或在日历上写好每天用的药,每次吃完打个“勾”,避免漏服或重复吃。孙忠实最后提醒,不少骗子都盯上了老年人,推销所谓的“灵丹妙药”或“祖传秘方”,大家应提高警惕,到正规医院和药房拿药,以免上当受骗,危害健康。

 老年人同时用药不要超过5种

 

随着中国老年人口迅速增长,老年人已成为药品市场的最大消费人群。据统计,老年人消费的处方药品占23%—40%,非处方药品占40%—50%。但老年人用药的安全问题也应引起重视。

有文献报道,超过60岁的老年人因为药物治疗而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性是一般成人的2.5倍。专家指出,由于老年人用药和成年人有所不同,在剂量和用法上都应加以注意。

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接触到药物,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种接触几率也越来越大。药物一般分为儿童型和成人型。老年人生理机能不断退化,完全不同于年轻人,然而却没有完全针对性的老年型药物。

目前老年人在服用药物时,还是按照成人这个模糊概念用药。从这个角度讲,老年人用药是有别于年轻人的。那么老年人服药有什么特点?会出现一些什么样的误区?

混合用药很危险

王大爷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疾病,每次要服用多种药物。最近老人总是感到头昏,而且频频跌倒,检查后发现正是由于这些药物的联合副作用,才引起头昏。这样的老年患者在临床上很多见,大多是3种疾病以上的心脑疾病患者,且多是在稳定期作为预防保健服用的。

卫生部北京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师张亚同介绍说,导致重复用药的原因还有很多,所表现出的主要问题一是患者有多种疾病,临床症状多,病因复杂,加之求治心切,常先后在多家医院或不同科室就诊,出现处方药物相同或相似,而患者又不懂,结果就会重复用药;二是目前治疗常见病的合成药物不少,其中治同一种或同一类疾病的合成药中的主要成分大同小异,但药名不同,患者自行购药,几种同买,买回后又不仔细读药品说明书,结果将几种药名不同但成分相近的药物同服,也是重复用药的突出现象。

药物是一柄“双刃剑”,几乎不存在没有不良反应的药物。医生在使用药物时对其剂量、疗程都是有严格标准的。医师是针对患者的病情设计治疗方案,所以每位患者所使用的药物也不完全相同。

重复用药最大的危害是增加药物不良反应,严重时可致生命危险。因此,使用药物的过程中,患者应和医师或药师充分沟通,在医生指导下并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尽量避免重复用药所带来的危害。

老人用药应“岁加量减”

我们经常在药品说明书上看到“小儿酌减”字样,但许多人却不了解“酌减”的规则同样适用于老人。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儿童专用药,用药量可按年龄和体重计算,但却很少能找到‘老年人专用药’。”张亚同解释说,老年人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且由于生活环境和体质的差别,对药物用量个体差异大,耐受性低。因此,一般药物应用时,要从最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摸索出既能控制病情,又能避免不良反应的剂量,比较适合自己的剂量。

大部分老年人的用药剂量与青壮年人几乎没有区别,这很容易出问题。就算是治疗最简单的感冒,一个30岁、体重75公斤的成年男子和一个70多岁、体重只有45公斤的老先生,其服药剂量如果无差别,显然是极不科学的。

 

根据《中国药典》规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用药量相当于成人用药量的3/4,不可自行增加用药剂量。对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只能给予成人量的1/2。

老年人由于耐受性下降,易致不良反应或中毒,需要从小剂量开始服药,年龄大、体重轻、身体情况差的老年人更应酌情减量用药。另外,老年人常同时患多种疾病,在用药时,应先服用治疗急、重病症的药物,待病情稳定后,再适当兼顾其他病症的治疗而服用其他药物,不要多种药物一起用。“应注意的是,也并非保持始终如一的小剂量,可以是开始时小剂量,也可以是维持治疗的小剂量,这主要与药物类型有关。”

同时用药不能超过5种

调查显示,目前老年人日常用药少则3—5种,多则7—9种。老年人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似乎都是在严格遵守每几小时需服药一次的等待中度过的。然而,医生却指出,由于大部分老年人缺乏对药物的性能、药理常识的基本了解,对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也缺乏足够的认识,盲目吃药往往会适得其反。

张亚同说,随年龄的增加,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的结构和功能都在发生变化。如心脏指数每年下降0.8%左右,肾血流量每年减少1.9%,肝血流量减少1.5%,脑血流量减少0.4%。70岁左右的老人,平均胃酸缺乏20%—30%,老年人体内总水分减少10%—15%。这些机体脏器、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减退,尤其是心、肾功能的减退直接影响了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清除。另有统计资料表明,使用1—5种药物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使用6种以上药物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可见同时服用大量药物或长期不规范用药会给老年人带来很大的危害。

“老年人同时用药不能超过5种。”张亚同强调,要明确治疗目标,抓住主要矛盾、选择主要药物治疗。凡是疗效不确切、耐受性差、未按医嘱服用的药物都可考虑停止使用,以减少用药数目。如果病情危重需要使用多种药物时,在病情稳定后仍应遵守5种药物原则。

遵从医嘱用药是关键

老年患者对待慢性病,必须遵守医嘱用药,切勿在治疗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感觉不适才吃药,稍微好转就停药,使药物治疗断断续续,造成病情反复,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例如治疗心绞痛、高血压的药物美托洛尔,其使用有严格的时间和剂量要求,尤其冠心病患者不能骤然停药,否则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或室性心动过速;长期用该药者撤药时,用量要递减,至少要经过3天,一般需2周。按医嘱服药是提高疗效和避免意外事故发生的重要保证。

 

一般情况下医师的处方已经考虑到患者的实际病情,是具有专属性的。但是当患者多科室就诊、多处方用药时,处方中有可能会出现重复用药或者存在药物相互作用的隐患,此时您应该在付药费前向药师进行咨询,并让其对处方的安全、合理性进行审核,以保障用药安全。“患者取药后,也应该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在有疑问时一定要向医师、药师咨询。”张艳秋强调。

掌握好用药的最佳时间不仅可以提高药物疗效,而且还能减少不良反应。”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药剂科张艳秋解释到,老年人一般都患有健忘症,常常忘了服药或不按时服药,为防止这一情况,老年人应当在家属、亲友的协助和监护下用药。

另外,老年人应选择简便、有效的给药途径。首先,口服给药是一种简便、安全的给药方法,应尽量采用。其次,急性疾患可选择注射、舌下含服、雾化吸入等给药途径。“一切都应根据老年人的特点,适当选择剂型与包装,必要时给予指导或监督。”

自我“治疗”不可取

有些老年人因为患有慢性病,认为久病成医,所以每当身体出现不适时,总是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进行自我治疗。“不经确诊就随便用药或加大用药剂量,这种做法对体质较差或患多种慢性病的老人尤为危险。”张艳秋透露,老年朋友进行自我治疗,说明有一定的保健意识,但是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情况特殊,通常起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后果难以预料,所以老年朋友们切勿盲目随意进行自我“治疗”。

老年人得病,长期、慢性是其特点之一,因此易出现“乱投医”现象。那些未经验证的秘方、单方,无法科学地判定疗效,凭运气治病,常会延误病情甚至酿成药物中毒,添病加害。建议大家一旦身体出现不适,尽量去医院看医生,先弄清楚病情,再对症下药。

同时,张艳秋还奉劝老年朋友,“不要轻信广告宣传,忌滥用补药”。体弱的老年人可适当辨证用些补虚益气之品,但若为补而补,盲目滥用,很可能适得其反。

警惕药物配伍禁忌

北京朝阳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谷清认为,针对老年人用药,有必要掌握和了解一些用药原则及有关药物的配伍禁忌问题。

 

中枢神经系统药: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比其它系统更易发生功能障碍,由于两种以上的镇静催眠药合用可引起镇静过度、共济失调,神志模糊,在清晨和夜间尤为明显。因此,不鼓励老年人常规服用镇静催眠药。

心血管系统药:老年人对强心苷比较敏感,服小剂量即可能出现毒性反应。因此老年人地高辛中毒的发生率、死亡率均较年轻人高。因此,建议老年人一般给予成人常规剂量的1/2或1/4,在肾衰竭时更应减量。用药期间应根据临床表现及血药浓度监测调整剂量。另外,由于老年人对口服抗凝药敏感,若与抗血小板药合用则增加出血的危险,必须加以警惕。

降糖药:老年糖尿病患者应慎用“受体阻滞剂”,因其可掩盖低血糖症状,使低血糖难于察觉。老年糖尿病患者服用降压药时,应避免用噻嗪类利尿剂以免引起高血糖症。

利尿药:老年人肾功能减退,易引起低钾血症,而补钾不慎又极易导致高钾血症。呋塞米和依他尼酸所致的听力与前庭的功能损害,可因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而加重,故禁止配伍使用。

抗生素:老年人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时应注意易出现二重感染,特别是体质衰弱的老年人更易出现。

“其实,我们要重视非药物疗法,对有些病症可以不用药物治疗的就不要急于用药。”谷清说,如早期糖尿病,可采用饮食疗法;轻型高血压,可通过限钠、运动、减肥等治疗;老年人便秘可多吃粗纤维食物;失眠、多梦病人,可通过节制晚间紧张的脑力劳动和烟、茶等,而收到良效;老年人精神情绪抑郁,可通过劝慰,心理指导等治疗;关节炎病人可通过体疗其效果常比用药好。

总之,老年人用药都应慎重。对需要长期服药的老年人,应定期监测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药浓度及酸碱平衡状态,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和给药时间,防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最后,专家一致建议,长期服药的患者要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以便能及时发现、防止药物蓄积给您带来的损害。一般来说45岁以上的普通人群,每年至少保证全面体检2次;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最好能根据所患疾病定期检查身体。对于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的患者,更应该定期做专项检查。老年人营养“缺乏”与“过剩”并存 影响寿命

【侨报网讯】据世界卫生组织估测,到2015年,全球1/6的人口将会受到营养不良的威胁。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群营养缺乏率平均为12.4%,农村明显高于城市。营养不良的后果是导致老年人病情恶化,寿命缩短。

研究显示,当今全球86%以上的住院病人营养不良甚至面临营养不良的风险,高达67%的护理院和91%康复中心及38%的社区老人都面临同样的问题。近日在雀巢营养科学临床营养年度研讨会上,美国圣路易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DavidR.Thomas博士公布了这一调查结果。据世界卫生组织估测,到2015年,全球1/6的人口将会受到营养不良的威胁。

老年人营养“缺乏”与“过剩”并存

中国最新的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群营养缺乏率平均为12.4%,农村明显高于城市;老年人贫血患病率高达19.6%,其中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农村老人患有贫血。调查还显示,中国老年人营养“缺乏”与“过剩”并存。在中国老年人口中,超重和肥胖的人群比例也快速上升,全国平均有32.4%的老年人超过正常体重,其中城市老年人一半以上(平均53.2%)体重超标,且女性明显高于男性。而超重、肥胖是构成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由此引发的健康隐患不容忽视。

专家指出,营养不良是营养素缺少或过多及其代谢障碍造成的机体营养失调。营养缺乏是由于营养代谢的负平衡,机体内缺少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营养素,首先表现为体内组织营养素含量减少或浓度下降继而发生化学变化和功能改变,最后导致营养缺乏病。营养过剩是机体摄取的营养素超过了本身的需要,多余部分在体内蓄积并引起病理状态,其疾病主要包括:肥胖症、高脂蛋白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硒中毒症。

发现营养不良关键要注意老年人体重变化

David R.Thomas博士表示,注意观察和定期检查是及时发现老年人营养不良的关键所在,尤其要注意老年人体重的变化,如果半年中体重丢失了5%,老年人的死亡率就会有所上升。

美国的一个统计报告显示,从每日膳食摄取量可以看到,有50%老年人的维生素摄取量低于推荐的摄取量;有20%的人每日摄取的热量少于1000千卡。这些数据说明,由于老年人年龄的变化和疾病等因素,使他们不能保证摄取足够的营养素。当人老龄化以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增高,尤其是在患老年痴呆症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就更突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专家们的研究则发现,中国老年人群能量和三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已达到推荐水平,但微量营养素摄入存在不足,尤其是维生素A、核黄素(维生素B2)和钙、锌远不能满足老人的需要。中国老年人群存在很多偏离“平衡膳食”的食物消费行为,比如谷类食物的消费量持续降低,精米精面吃得多;脂肪摄入量持续增加,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吃得多,膳食中由脂肪供给的能量比在城市人口中已达到37%(正常应为20%~30%);食盐摄入量居高不下,蔬菜、水果吃得少,钾/钠比例严重倒置,钾摄入量每天仅为1600毫克左右,而钠摄入每天已接近5000毫克(标准应为2200毫克)。

专家指出,老年人如果存在营养不良,最重要的是越早进行营养干预越好。一方面可以改善身体状况,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经济负担。比如,胃癌病人营养不良的风险大概有65%-68%,老年病人就达到86%了,如果要是在治疗期间没有同时进行相应营养干预,病人的愈后就会比较差。

专家提醒,以下信号可观察老年人是否患上营养不良的疾病:在过去三个月内,食欲和进食有无下降;在过去的三个月内,体重是否下降;在过去的三月内,有无患急性疾病和较大的应激状态,神经心理是否有问题,如痴呆或抑郁;体重指数是否突然有变化。
60岁以上城乡居民蔬菜摄入量逐渐下降;水果摄入量仅达到推荐量的30%,加上老年人牙齿不好,消化道功能降低,摄取的蔬菜水果少,容易发生微量营养素缺乏。因此,建议老年人尽可能每天吃蔬菜400~500g,最好深色蔬菜占一半;吃水果200~400g。肥胖老人一天可吃蔬菜水果1kg左右。保证每餐有1~2种蔬菜,每天吃2~3种水果。

老年人怎样吃蔬菜最健康?

(1)吃多种蔬菜水果:保证每餐要有1~2种蔬菜,每天要吃2~3种水果,一周内吃到尽可能多类的蔬菜水果。不同颜色的蔬菜要经常轮换,烹调时间要短,少用油盐。

(2)吃深色蔬菜:深绿色、深红色、橘红色、紫红色蔬菜微量营养素密度高,富含胡萝卜素,还含有多种植物化学物,不仅可促进食欲,还有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损伤、抗肿瘤等作用。

(3)吃十字花科和葱蒜属类蔬菜:十字花科蔬菜含有植物活性物质异硫氰酸酯,葱蒜属类(葱、蒜、韭菜、洋葱等)有含硫化合物及重要的抑癌成分。十字花科蔬菜有白菜类,如小白菜、菜心、大白菜、紫菜薹、红菜薹等;甘蓝类,如椰菜、椰菜花、芥蓝、青花菜、球茎甘蓝等;芥菜类,如叶芥菜、茎芥菜(头菜)、根芥菜(大头菜)、榨菜等;还有萝卜类。

(4)吃菌藻类食物:木耳、香菇、蘑菇、银耳、紫菜等菌藻类食物富含植物多糖,它们具有抗氧化、抑制肿瘤的作用,在海产菌藻类(如紫菜、海带)中还富含碘。

(5)吃全蔬菜:不同部位的蔬菜营养价值相差很大。同一蔬菜中叶部的胡萝卜素、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含量比根茎部高出数倍至十倍以上;蔬菜外部的膳食纤维含量高于菜心。不要扔掉莴笋叶、芹菜叶、萝卜缨、茄子皮、土豆皮、藕皮等部位。

(6)尽量食用新鲜蔬菜:蔬菜尽可能趁新鲜食用,现做现食,保存时间不要过长。如果一定要保存,就冷藏起来,避免因储存时间过久造成营养物质丢失。另外,如蔬菜储存过久可能产生亚硝酸盐,发芽土豆产生龙葵素等有害物质。

(7)少吃腌制蔬菜:蔬菜在腌制过程中不仅营养成分会有流失,而且在某种条件下可能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少吃腌制蔬菜可减少钠和亚硝酸盐的摄入量。

(8)采用适宜的烹调方式:蔬菜应先洗后切,急火快炒、开汤下菜、炒好即食。对牙齿不好的老年人,可将蔬菜切碎捣烂,制成蔬菜浆或蔬菜泥。

老年人如何选用水果?

(1)数量:每天选择2~3种不同品种的水果200g~400g,注意选择深红色、深黄色水果,如鲜枣、柑橘、柿子、杏、山楂、芒果、草莓等,还可适当选择野果,如猕猴桃、沙棘、黑加仑等,这些水果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叶酸等维生素。但老年人不宜一次进食大量水果,以避免引起血糖升高和胃肠道不适,应“少量多次”。

(2)多选新鲜、成熟的水果。

(3)方式:牙齿不好的老年人,吃水果时,可切成薄块;也可捣碎制成水果泥或水果汁,现做现用;消化不好者可将水果煮熟食用。

(4)时间:吃水果的时间视个人习惯而定。餐前吃水果有利于控制进食总量,也可选在餐后和两餐之间食用。

(5)注意:西瓜富含水分,夏季食用有解暑之功,但柿子不宜空腹食用,因其含的鞣质及柿胶酚,遇胃酸即凝固成块,形成“柿石”,易导致胃结石。

(6)不要吃腐烂霉变的水果:应选择表皮色泽光亮、新鲜、有香味的水果。若水果略有破损,应去除破损处及其周围超过3~4厘米处的部分,腐烂的水果不能吃。

多吃蔬菜水果减少老年斑

人到老年,在颜面、手背等处皮肤常常会出现一些扁平的黄褐色或黑褐色斑块,称老年斑或寿斑。老年斑形成的原因是人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了自由基,当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衡时,造成过氧化脂质生成和堆积,其与多种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结合在一起,形成脂褐质,这种物质为黄褐色或黑褐色,在人体表面聚集后,即形成老年斑。这种脂褐质不仅能聚集于皮肤上,也会侵犯人体内各器官系统,如积存于脑细胞时,可能会引起记忆力减退或智力障碍,加速脑衰老过程;沉积于心肌、骨骼肌等可使其功能下降。氧化损伤除了引起老年斑以外,还会引起视网膜病变(如视网膜黄斑变性)、关节退行性病变和一些慢性疾病。

多吃蔬菜和水果能减少老年斑的发生,尤其是深色蔬菜水果。蔬菜水果中含有600余种自然形成的抗氧化成分,它们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在体内能清除自由基,阻止不饱和脂肪酸生成脂褐质,从而减少老年斑形成。

小知识

老年人食物热量参考摄入量

能量(约1800千卡/日):米、面等主食300克/日;各种蔬菜400~500克/日;水果100克/日;脱脂牛奶或酸奶250克/日;烹调油25克/日。

鸡、鸭、鹅等禽肉300~350克/周,蛋类3~5个/周,海水及淡水鱼类250~400克/周,干豆类及豆制品300~350克/周。

老人慢性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 症状隐匿易被忽视

健康体检中发现,老年人患有各种肾脏病者高达17.3%。根据美国NIH的衰老分会统计,在美国致死率最高的几种疾病如心脏病、肿瘤等发病率正逐年下降,而慢性肾脏病等发病率却逐年上升,特别是老年人群慢性肾脏病发病率明显升高,65岁以上人群中11%患有3级以上的慢性肾脏病,大多数3级以上的患者将发展至尿毒症。

因此,人口老龄化与老年肾脏病关系密切。肾脏是受衰老影响最明显的器官之一,也是功能减退最快的器官之一。

老年人肾脏衰老很快

正常人一般3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肾脏大小、重量均逐渐减轻,重量可以从30岁时的150-200g减少至90岁的110-150g,90岁时肾脏的体积较年轻时可减30-40%;从50岁开始,大约每10年,体积就减少10%。组织学上可以观察到老年人的肾单位数量减少,体积减小;到80岁左右,肾单位从100万减少至60万左右。

在肾小球的功能方面,30到40岁以后,肾血流量以1%/年的速度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减少;80岁以后,肾功能将损失30~40%,并且普遍有微量白蛋白尿。

由于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主要由肾脏排出,而药物的排泄与肾小球滤过率密切相关。老年人肾功能减退使机体对药物的吸收、转运、分布、代谢及排泄等与年轻人不同,使用的药物种类越多,副作用的发生率越高。因此有人提出,50岁以上患者,每增加1岁,药物剂量应减少1%。

老年肾脏病比较隐秘

一方面是老年患者错误地把肾病表现误认为是正常的老化现象,不予以重视,另一方面由于疾病的不典型性而忽略了原发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对肾脏的影响。

老年肾脏疾病的临床表现与青年人有所不同,肾病综合征是老年人肾脏疾病的常见表现。低蛋白血症往往很显著,发生高血压、肾功能减退机会较多。无症状尿检异常约占20%,由于症状隐匿,若不定期体检,这些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 中年人养生保健七忌

导语:中年人是一个特殊群体,为保证身体健康,平日生活一定要注意养生工作。做好中年人的养生保健,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保健理念,以达到科学养生,强身健体的目地。

 

1、忌馋

少年长骨,青年长肉,中年长膘。这是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中年人为了预防身体发胖,除经常运动外,尤应注意少吃高脂肪、高糖类的食物。同时,晚餐不要吃得太饱,一般以五成饱为宜。

2、忌懒

俗话说,“树老先老根,人老先老腿”。人到中年,常觉得两腿沉重,腰酸腿痛,因而不爱运动。这表明衰老已悄然来临。为此,中年人应切忌懒惰,要根据自己的身体和工作情况,经常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运动和体力活动。适当做些家务劳动,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锻炼。3、忌劳

中年人肩挑工作、家庭两副重担,而人体能承受外界的压力是有限的。若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积劳成疾。因此,中年人应牢记:不要劳累过度。

4、忌欲

人到中年,为避免未老先衰,只可有情,不可多欲。房事过度,会伤神损寿,影响健康。有的中年人靠“壮阳药”以求无度淫乐,这无异于自残。

5、 忌怒

百病生于气,气不和,就容易演变成致病的有害因子。因此,中年人切不可动辄生气,大发脾气。应该牢记:“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6、忌愁

中年人或因工作,或因家庭,思想负担太重,容易多愁善感,这种情绪很容易催人衰老。为此,中年人要做到遇事学会排解,泰然处之,不要动不动就愁肠百结。

7、忌酒

有些中年人常常饮酒过度,一日无酒便食不甘味。殊不知,酒精摄入过多会损害肝脏功能,影响肾、脾和消化系统健康。为此,中年人最好戒酒,非饮不可时,宜饮些低度酒,或以茶、果汁代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