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中delete函数:合肥城市发展规划三大方案要点(节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5:40:00
合肥城市发展规划三大方案要点(节选)作者:未知 来源:合肥晚报 添加日期:11年10月28日

  面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崛起,合肥城市定位有待重新研究;面对发展的要求,合肥城市空间格局需要重构;绿色城市已为人们所认可,应该成为城市发展的基本准则之一;全球化要求合肥具备整体与区域的发展准备;可持续发展要求合肥正视自然的发展观;围绕合肥大而强,必须搭建方便快捷的现代城市交通体系和通信体系。

  1.区域发展战略——合作的城市

  树立开放的合肥形象,建设区域交通大通道,在现有合宁、沪宁快速通道基础上,建立联系东部地区的第二条高速公路通道(芜湖-宜兴);加快沿江铁路和港口建设;主动加强与南京禄口机场的联系,合肥机场近期发展以小机型为主的支线航空;建设向西、向北的高等级公路,加强与京珠高速、京九铁路、欧亚大陆桥等全国性大交通通道的联系,确立合肥作为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的交通枢纽地位。

  通过重点地区建设和沿江通道建设将促进沿江城市带形成:依据“合-芜都市圈”、“皖中城市群”、“宁-合-芜”成长三角的步骤,逐步培育一个整体合作的城市区域。建设“一日商务圈”,发展的目标是使单程交通时间减少到2~3小时以内。随着几条主要南北快速干道的建设,建设“一日商务圈”具有技术和市场保证。

  2.产业发展战略——创新的城市

  合肥靠近长江三角洲制造产业区域,本身已具有一定规模的家电、机械等主导行业,应着重于与制造产业关联密切的科技开发和创新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建设适宜于高新技术发展的企业群落;钢铁工业等劣势行业需要果断退出已越来越小的生存空间。

  在培育创新职能的基础上,在城市东部培育物流产业园区,这里有合徐、合宁、合巢芜、合安等高速公路交会,如能与宁西铁路建设铁路东站,将成为三条铁路的交会点;邻近的合肥机场与南京禄口机场、沿江地区以及长江三角洲地区空间距离最短,并可利用南淝河这一航运通道。

  旅游产业:形成以合肥为中心的都市旅游和南北两线,即环巢湖旅游区和合肥西北部旅游区(紫蓬山、大蜀山、以及环水库生态保护区和北部众多的湖泊和发达的水系地区)的旅游格局,构筑与皖南旅游相呼应的大旅游发展格局。

  在调整产业布局的基础上,加快城市文化体育产业、教育产业、房地产业、高效农业、环保产业及信息产业的发展。

  3.生态发展战略——生态的城市

  合肥市的自然空间资源优越,北依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以及一些小的水库,西近大蜀山,西南为紫蓬山风景区,南面巢湖。目前这几片重点保护区之间需通过绿色网络和蓝色网络保持相互联系的生态通道。

  4.空间发展战略——可生长的城市

  应以政务文化新区建设为契机,使城市中心的布局形成多核与多级的结构,建立多中心组团的城市模式,规划中心城外围的功能组团相应形成独立的综合功能区。

  根据合肥市生态系统的特点,未来的城市形态是背依山水空间,面向巢湖,带形生长的城市空间,以现有城区为基础,向东、西南方向延伸,带动上派、店埠组团,形成面向巢湖的发展次轴,这种轴向空间既与自然空间很好地结合,又可以实现不同发展阶段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这种多心、多轴与多组团的发展模式扩展到整个大都市地区,通过各个组团规模的控制和功能的塑造实现整体布局和功能优化,通过交通组织和快速通道联系,形成更加开放、可生长的结构。

  5.城市生活质量——适居的城市

  合肥市目前的房地产价格适宜,物价水平稳定,在市民心中是适宜居住的城市,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城市的门槛,对外来人口具有很大吸引力。

  塑造一个具有亲和力的城市、具有凝聚力和吸引力的城市。城市滨水地区开发和景观建设,塑造城市景观特色,提供市民游憩交往的高质量的公共空间;分两片建设合肥市体育中心,结合大学密集区建设相对集中的体育设施群,在城市东南迎风口开敞空间内建设专业性更强的体育设施,如赛车场、自行车场。体育设施应按照举办全国性体育比赛的标准建设。

  建设新社区环境新理念、完善公平的社保体系;在城市中心为市民提供社会交流的空间,如广场、公园、图书馆、公共游憩场所,克服现代社会造成的社会疏远感,形成建设自己城市的主人翁责任感。

  6.城市运行管理——效率的城市

  合肥市已有一个圈层式扩展的中心城区,但缺少明确的发展方向和有效的空间引导,城市外围的新开地区已经呈现出过分分散的趋势。因此应实行总量控制和动态控制相结合方式,杜绝粗放式开发建设。

  南京大学方案(节选)

  “以主城为核心,做强做美中心城市,拓展合肥两翼,加快肥东、肥西新区以及科学城建设,形成一体两片、间隔分布,多层次、开敞组团式的城市空间格局”。

  大合肥

  根据现有土地和环境容量,规划按照前述行政区划调整方案设想,进行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构思,以合肥为中心,以巢湖为次中心,拓展新空间。构筑新体系,大合肥城镇体系将构筑以合肥为中心、巢湖为副中心,以合肥至安庆,合肥至芜湖的两个方向通道的城镇发展轴,与长江三角洲沪宁杭城市都市连绵区、长江中游武汉大城市区对接,成为长江中下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都市区

  从大都市到都市区,未来合肥的都市空间格局必将由现在的连片放射状城市形态迈向地域宽广的都市化地区,可以预见,一个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外围地域独立组团为依托的合肥都市区空间结构将在未来的十年中逐步形成。合肥城市空间结构将最终形成间隔分布、多层次、组团式的大都市空间格局。而交通组织方面,快速道路网将形成“两环十射”的格局,轻轨交通网络将构筑形成“十字加环路”的格局。

  滨湖城

  鉴于合肥“风扇”式的空间形态,合肥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是:向南为主,辅以向东,建设滨湖新城区。未来合肥的空间布局将逐渐形成“一城、两翼、三环、四圈、五轴、十射”的总体格局。并且协调城市功能的再组织,疏解旧城,开辟新区。

  重要基础设施与开发时序

  机场搬迁与选址,目前的可选地址有两个,一个是肥东的白龙镇,一个是肥东的长乐镇。另外,北三环快速路选线考虑到水源地和经济方面,建议向北迁移至淠史杭干渠一线。在水源地的选择上,今后的梅山和龙河口水库也将成为合肥的水源供应地,随着巢湖水质的改善,巢湖水将可作为工业用水,就近供应城区。快速轨道交通一号线(合肥新火车站—经济技术开发区明珠广场),该工程的建成将主要解决合肥城市未来南北方向人流的通畅问题。

  城市开发时序本着重点突破、由内到外的原则进行。

  合肥城市空间形象策划

  合肥的城市形象策划元素包括包公、园林,打好“包公牌”、“园林牌”、“科技牌”,突出合肥的园林城市特征和区域中心意识。整个合肥的形象定位为:科教基地,经济中心,山水城市,继续保持“风扇形”的城市形态,突出“园林城市”的风格,体现“科教兴市”的风貌,延续悠久的历史文脉,加强城市空间艺术布局,加强城市管理力度。

  在城市形象策划上,力求现代、快捷与舒适的大都市形象,营造山水生态城市。尝试用两种方法再塑合肥的文化形象,一是对历史文化传统的解构,二是对现代文化环境的营造。使古城兼具传统与现代,体现合肥的科教基地形象,而合肥旅游上的定位可以为:“包拯故里地,淮扬风味城,绿都科学岛,烟波是巢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