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a如何使用:小组合作学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3:54:01

小组合作学习

——结合《制作叶画》谈精心组织  合理分组

魏家屯小学/范晓光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打破了过去那种全体学生面向黑板,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的束缚,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地合作交流、实践、操作。通过教学实践我体会到,这种学习方式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在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总要扭过头来看着他,不仅要听其音还要观其颜),因此学生愿意接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是,由于学生好动,自制能力较差,所以组织不好课堂就会出现混乱,更不会有好的效果。因此,做好“组织”工作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

    一、遵循原则,科学建组

在科学建组,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时,我们倡导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建立“异质型合作小组”为主要合作方式,同时可以考虑选用“同质型合作小组、异同混合型合作小组、自由组合型合作小组、随机组合型合作小组”作为补充。

异质型合作小组是在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基础上建构成的小组合作形式。维果斯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在他看来,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通过同伴互教学习,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具体做法应该是教师将全班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又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有利与增强了小组优胜的信心,又有利于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展。“组内异质”是为了让优等生的才能得以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组间同质”是为了使小组之间的合理、公平竞争意识形成,又促进组内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可见小组合作学习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优越性的。
    杨杰老师《制作叶画》一课分组运用的就是“异质型”学习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较好的、有效地完成小组合作学习。

    大家也都看到了,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生活动有秩序,目的性明确。这说明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进行了认真地研究、分析,但因为老师对学生不太熟悉,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是这样做的:在组内交流时,教师深入到每个小组进行现场了解,在学生自愿的情况下,进行分工,可以说做到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个性差异、能力特点入手科学构建学习小组。

二、形式多样,灵活分组

由于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学生之间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诸多方面存在差异,故合作小组应该灵活组建,有利于学生愉快地进行合作,培养其学习能力。

      目前,教师分组的方式较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种:固定小组和临时小组。固定小组的特点是小组成员与学习地点相对固定,可以同桌组成学习小组,也可以座位的前后两排共四个人组成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可形成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小团体。这种小组合作形式便于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能最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个性。它被教师接受并广泛使用。临时小组的特点是构成小组的成员没有固定,而是根据每节课的内容,由学生按自主选择的相同类型的学习内容,自由临时组合在一起。它们之间是一种临时性的志同道合的关系。固定小组方式比临时小组学习方式在学习的时空,学习内容等方面更具开放性,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小组里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组内每个成员都享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一项特殊的职责,力求使每个学生体验到个人的价值,发挥自己的长处。

三、选拔并培养小组长至关重要

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都面向讲台,我们很容易发现哪个学生没有认真听讲,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大家围桌而坐,难免有那么几个学生不自觉,混在里面似在讨论,其实是在讲闲话、开小差,而分组合作的时候我们又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小组。这时候,每个小组长就成了一名 “小老师”,针对上述现象,组长就应该履行起自己的职责,制止“开小差”,带领着组员进行小组学习,使小组合作学习正常开展。

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没有组长的组织和指挥,学习小组只是徒有其名,学生或盲目行动,或迟疑不动,根本无合作可言。况且低年级学生自制力很差,贪玩好动,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就会导致课堂组织纪律散乱,教学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为了能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选拔并培养小组长就显得至关重要。

首先,确定智力水平良好,发言积极,操作能力较强,表现欲望强烈的学生当学习小组的组长;其次,对组长进行有效的培训:第一,教会他对组员进行合理而简单的分工;第二,督促组长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意识;第三,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的安排,如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第四,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如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报以掌声,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问个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现象时,组长应带头先发言,起表率作用;第五,指导组长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道题目所作出的不同解答,并及时准确地老师汇报。从而培养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归纳能力,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在杨杰老师的这节课中,我们可以看到,小组长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在小组交流制作什么,进行组内分工,即在制作叶画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都是在组长的引领下逐一解决的。当然对于组长的培养,我们可以把它放在每一节的课堂教学中进行,让他们仔细观察老师是怎么引导大家学习的,把自己当作一名小老师,模仿着老师的做法去引导自己的组员进行小组学习。

四、注重搭配,合理分组

合理分组,注意每组搭配学习能力、脾气性格不同的学生,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个性差异、能力特点入手,分层建组。同时,要注意处理好组内组员之间的关系。
    1)小组成员的数量要适当。小组人数过多或过少多不理与合作,六人组成的小组最有利于发挥小组的优势。这样人数可以保证每个成员都有积极参与的机会,并且也不需要过多费心。同时,这样的小组又足够大,能较为充分的保证小组内产生各种有利于讨论的观点,题促解决富有挑战问题的方法。

   2)个性的差异要考虑。如:应将男生和女生、优等生和学困生、性格外向和性格内向的分到一起。其目的是形成一种互补,并让学生懂得,每个人多有长处和不足,人的智能、个性、才干是多样的,即知己又知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学习成效。

杨杰老师的这节课中,学习小组内人员搭配比较合理,并且在进行活动前分工明确。这一点在“制作叶画”的环节中有很好地体现。如当老师布置完“制作叶画”的任务时,学生们在组内首先进行交流互动,说出自己的想法及创意,并进行分工,接着在制作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小组内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有选叶的、有剪修的、有涂胶水的、有粘贴的、有介绍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都担任着自己特定的角色,每一个组员都能够参与到活动中去,当作品完成时,每个组员都喜形于色。这样不仅使学生体验到了小组学习的乐趣,而且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总之,合作学习,以小组的特定形式展开,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与人共处的能力,教育学生愿意和同学交流信息,以实现信息的二次传递。每个学生获取的新知识容易被其他同学共同拥有,自己也能轻松获取其他同学已获取的新事物,扩大信息来源和传播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