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oat转int:服药时牢记十四种忌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7:56:15
任何药物——烟

  服用任何药物后的30分钟内都不能吸烟。 因为烟碱会加快肝脏降解药物的速度,导致血液中药物浓度不足,难以充分发挥药效。 

  阿司匹林——果汁、酒

  果汁则会加剧阿司匹林对胃黏膜的刺激,诱发胃出血。所以,有胃溃疡的患者慎用阿司匹林。
  酒进入人体后需要被氧化成乙醛,再进一步被氧化成乙酸。阿司匹林妨碍乙醛氧化成乙酸,造成人体内乙醛蓄积,不仅加重发热和全身疼痛症状,还容易引起肝损伤。

  黄连素——茶

  茶水中含有鞣质,鞣质在体内分解成鞣酸,鞣酸会沉淀黄连素中的生物碱,大大降低其药效。因此,服用黄连素前后2小时内不能饮茶。 >>>>爱喝绿茶的女性要注意哪些问题?

  布洛芬——咖啡、可乐

  布洛芬(芬必得)对胃黏膜有较大刺激性,咖啡中含有的咖啡因及可乐中含有的古柯碱都会刺激胃酸分泌,所以会加剧布洛芬对胃黏膜的毒副作用,甚至诱发胃出血、胃穿孔。 >>>>酒后饮咖啡可能会导致???

  抗生素——牛奶、果汁

  服用抗生素前、后2小时内不要饮用牛奶或果汁。因为牛奶会降低抗生素活性,使药效无法充分发挥;而果汁(尤其是新鲜果汁)中富含的果酸则加速抗生素溶解,不仅降低药效,还可能生成有害的中间产物,增加毒副作用。

  钙片——菠菜

  菠菜中含有大量草酸钾,进入体内后电解出的草酸根离子会沉淀钙离子,不仅妨碍人体吸收钙,还容易生成草酸钙结石。 <补钙有哪些误区?>

  抗过敏药——奶酪、肉制品

  服用抗过敏药物期间忌食奶酪、肉制品等富含组氨酸的食物。因为组氨酸在人体内会转化为组织胺,而抗过敏药抑制组织胺分解,因此造成人体内组织胺蓄积,诱发头晕、头痛、心慌等不适症状。 <服过敏药还要小心致便秘>

  止泻药——牛奶

  因为牛奶不仅降低止泻药药效,其含有的乳糖成分还容易加重腹泻症状。

  苦味健胃药——甜食

  苦味健胃药依靠苦味刺激唾液、胃液等消化液分泌,促食欲、助消化。甜味成分一方面掩盖苦味、降低药效,另一方面还与健胃药中的很多成分发生络合反应,降低其有效成分含量。 >>>>吃甜食要小心哪些疾病?

  利尿剂——香蕉、橘子

  服用利尿剂期间,钾会在血液中滞留。若同时再吃富含钾的香蕉、橘子,体内钾蓄积更加严重,易诱发心脏、血压方面的并发症。

  维生素C——虾

  虾中含量丰富的铜会氧化维生素C,令其失效;同时,虾中的五价砷成分还会与维生素C反应生成具有毒性的“三价砷”。 <服用维生素C要注意适量>

  滋补类中药——萝卜

  滋补类中药通过补气,进而滋补全身气血阴阳,而萝卜有破气作用,会大大减弱滋补功效,因此服用滋补类中药期间忌食萝卜。 >>>>吃中药如何减少副作用?

  降压药——西柚汁

  西柚汁中的柚皮素成分会影响肝脏中某种酶的功能,而这种酶与降压药的代谢有关,将造成血液中药物浓度过高,副作用大大增加。 <使用降压药的七个误区>

  多酶片——热水

  酶是多酶片等助消化类药物的有效成分,酶这种活性蛋白质遇热水后即凝固变性,失去应有的助消化作用,因此服用多酶片时最好用低温水送服。

 

【常见的错误服药方法+用降压药的7个误区+14条常用药忌口实录+血压多少才理想?】

在我国,据统计每年有500万人因服药方法错误而住进医院,其中20万人更因此丧命;每年500万聋儿中也有50万是此原因所致。此外,还有很多根本不知道是由于服药方法错误而导致的危险经常在我们身边发生。以下介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十大错误服药方法。
1.患者不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
      药品的体积越来越小,功效越来越强,口感越来越好,形状越来越多,包装也越来越精美,可说明书上对服用方法一项的介绍却数十年如一日,始终是那8个字:“一次×片,一日×次”,或者再加上一句:“饭前服用”。和有关副作用的介绍比起来就简略多了。其实,药品的服用方法是一个和药品副作用同样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如果用药方式、时间不正确,与饮食的搭配不合理,不仅不利于药效的发挥,还可能导致各种你意想不到的危险。
2.服药期间不注意饮食禁忌
      不是只有中药才讲究饮食禁忌,西药也是一样。服药期间不合理的饮食会降低药效,严重的还可能危及生命。以下提供了一些常用药物服用期间的饮食禁忌
       ●降血压药、抗心绞痛药
           服用期间忌喝西柚汁、忌吃含盐高的食品。因为西柚汁中的柚皮素可以影响肝脏中某些酶的作用,而这种酶恰与降血压和抗心绞痛药物的代谢有关。以治疗心绞痛药物费乐的平为例,一杯西柚汁就能让体内的血药浓度上升134%,相当于服了2倍多的药,明显过量,大大增加副作用。而食盐则会引起血压升高,降低降压药的疗效,同时加重心绞痛的程度。
       ●治疗头疼药
             服用期间忌饮酒。因为酒精进入人体后需要被氧化成乙醛,再进一步氧化成乙酸代谢掉。而此类药物会妨碍乙醛氧化成乙酸,导致体内乙醛蓄积,加重头痛症状。同时,酒精还易让人昏昏欲睡,会与这类药物中大都含有的巴比妥成分的药效重叠。
       ●抗抑郁药、痢特灵、抗结核药、抗肿瘤药
             忌吃奶酪、香蕉、油梨、豆浆、啤酒等含酪胺较多的食物。抗抑郁药的作用机理是抑制体内的单氨氧化酶(MAO)。但这种MAO抑制剂容易与酪胺发生反应,产生去甲肾上腺素,聚集过多将使血压异常升高,表现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呼吸困难、头晕、头痛等不良症状,而且抗抑郁的目的也无法完成。痢特灵、有些抗结核药(如雷米封等)和抗肿瘤药(如甲基苄肼等)中也都含有MAO抑制剂,碰到含有酪胺的食品,都容易出现麻烦。
       ●苦味健胃药、助消化药、中药
             忌吃糖或甜食。因为苦味健胃药和助消化药主要通过刺激末梢神经,反射性分泌唾液、胃液等消化液,以达到助消化、促食欲的作用。糖或甜食会掩盖苦味、降低药效。
对于中药来说,糖或甜食还容易与药物中的很多成分发生反应,减少有效成分含量,降低药效。
       ●钙补充剂
             忌食含草酸丰富的菠菜、茶、杏仁等。因为草酸在小肠中会与钙结合,产生无法吸收的不可溶物质,在阻碍钙的吸收的同时还可能形成结石。
       ●铁补充剂
             忌食过多动、植物油脂。因为油脂会抑制胃酸的分泌,影响三价铁离子转变为二价铁离子,不利于胃肠道对铁的吸收,削弱补铁补血效果。
       ●碘补充剂
             忌食菠菜、桃、梨等。因为这些食物会阻碍碘进入甲状腺。
3.躺着服药
       躺着服药,药物容易黏附于食道壁。不仅影响疗效还可能刺激食道,引起咳嗽或局部炎症;严重的甚至损伤食道壁,埋下患食道癌的隐忧。所以,最好取坐位或站姿服药。
4.干吞药
       有些人为了省事,不喝水,直接将药物干吞下去,这也是非常危险的。一方面可能与躺着服药一样损伤食道,甚至程度更严重;另一方面没有足够的水来帮助溶解,有些药物容易在体内形成结石,例如复方新诺明等磺胺类药物。
5.掰碎吃或用水溶解后吃
       有些人自己“吞”不下药或怕孩子噎住,就自作主张地把药掰碎或用水溶解后再服用,这样不仅影响疗效还会加大药物的不良反应。以阿司匹林肠溶片为例,掰碎后没有肠溶衣的保护药物无法安全抵达肠道,在胃里就被溶解,不仅无法发挥疗效,还刺激了胃黏膜。将药物用水溶解后再服用也有同样的不良影响。所以,除非医生特别吩咐或药物说明书上写到,否则不要这么做。但服用中成药时有所不同。例如对于常见的大粒丸剂,就应该用清洁的小刀或手将药丸分成小粒后用温开水送服。为了加速产生药效,还可以用少许温水将药丸捣调成稀糊状后用温开水送服。
6.用饮料送药
       正确的方法是用温度适中的白水送药。因为牛奶、果汁、茶水、可乐等各种饮料都会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可能影响疗效,甚至导致危险。例如用果汁或酸性饮料送服复方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和黄连素、乙酰螺旋霉素等糖衣抗生素,会加速药物溶解,损伤胃黏膜,重者可导致胃黏膜出血;送服氢氧化铝等碱性治胃痛药,会酸碱中和使药物完全失效;送服复方新诺明等磺胺类药物,则降低药物的溶解度,引起尿路结石。用茶送服治疗贫血的铁剂,茶中的单宁酸就会与铁结合,减弱疗效。但以下特殊情况反而有助于发挥药效:
       ●绿茶水
       送服降压、利尿的西药。
       ●淡盐水
       送服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中成药。
       ●热姜汤
       送服藿香正气片、香砂养胃丸等中成药。
       ●热米粥
       送服调理脾胃的中成药。
7.对着瓶口喝药
       这种情况尤其多见于喝糖浆或合剂。一方面容易污染药液,加速其变质;另一方面不能准确控制摄入的药量,要么达不到药效,要么服用过量增大副作用。
8.多药同服
       多药同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很难避免,甚至还会引起一些你意想不到的麻烦。
       ●意外怀孕的原因也许不是漏服避孕药,而是在服用避孕药的同时服用了抗结核药物或防止脑溢血的药物,导致避孕药失效。
       ●抑郁症的症状得不到控制也不一定是药物疗效不好或个体差异,而是在服用治疗抑郁症药物的同时又服用了抗过敏药。
       ●导致治疗心脏病药物失效的原因可能是那些用来治疗咳嗽的甘草片。
       ●在补充甲状腺素治疗甲低的同时如果又补镁,那甲状腺素就白费了。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少有医师在给我们开处方的时候,或药师在卖给我们药的时候询问我们正在服用哪些药物。所以,如果你怀疑自己正在或即将服用的几种药物可能产生不良相互作用,一定要主动向医师或药师咨询,但切记不可自行随意停药或换药。
9.喝水过多
       服药后喝水过多也不行?是的,因为这样会稀释胃酸,不利于对药物的溶解吸收。一般来说送服固体药物1小杯温水就足够了。对于糖浆这种特殊的制剂来说,特别是止咳糖浆,需要药物覆盖在发炎的咽部黏膜表面,形成保护性的薄膜,以减轻黏膜炎症反应、阻断刺激、缓解咳嗽,所以,建议喝完糖浆5分钟内不要喝水。
10.服药后马上运动
        和吃饭后一样,服药后也不能马上运动。因为药物服用后一般需要30~60分钟才能被胃肠溶解吸收、发挥作用,期间需要足够的血液参与循环。而马上运动会导致胃肠等脏器血液供应不足,药物的吸收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用降压药的7个误区
误区1:血压高于正常值,但无任何症状(即无任何不适),似乎也不影响工作和生活,所以不用吃药。有这种想法的人还真不少,这与高血压的基本知识普及不够有关。事实上,没有症状,并不表明血压不高;症状很多,血压不一定很高,也就是说,血压与症状并不成正比。因此,虽然没有头晕、失眠、手指麻木等高血压的症状,但发现血压高的(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毫米汞柱),就一定要上正规医院看医生,并遵医嘱吃药。切不可因无任何不适而掉以轻心。
  误区2:服用降压药时,一味追求其降压效果,不知道它是否会导致血压的波动,也不知道血压波动的危险性。降压的原则是有效、平稳,尤其是平稳更为重要。因为血压的波动往往是引起中风的诱因。如果一味地追求降压效果,而忽视血压的平稳,有可能导致心、脑、肾的供血不足而产生严重后果。所以,短效降压药不适用于合并有心、脑、肾功能不全的病人。
  误区3:忽视降压药的副作用。事实上,降压药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副作用。如甲基多巴可出现嗜睡、眩晕、腹胀等不良反应,不适用于嗜铬细胞瘤引起的高血压;优降宁的不良反应更多,可出现恶心、呕吐、失眠、多梦、定向障碍等,恶性高血压及肾衰晚期、甲亢、精神病人忌用;卡托普利可出现咳嗽、皮疹等,孕期及哺乳期妇女不宜服。还可举很多例子,这里不一一列出。患者用药时要注意了解所用药物的副作用,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误区4:血压降至正常立即停药,不能坚持服药。除了少数早期轻型高血压患者,可通过消除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如减少食盐摄入量、戒烟限酒,消除焦虑和精神紧张来控制血压外,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要终身服药,致使血压降至正常也不能停药,否则或早或晚会恢复到治疗前的水平,引起“停药综合征”或诱发严重的心、脑、肾、血管疾患。正确的方法是,待血压有效控制在正常水平一年后,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减少药物的种类及药物剂量,用最少的药量达到最理想的治疗效果。
  误区5:降压药吃得越多,血压降得越快;血压降得越快,病好得越快。“医生,怎么我的药才这么点,能治病吗?”门诊常遇到这样的病人。其实,药不是吃得越多效果越好,降压药亦然。服降压药的目的是降压。如果一种降压药一天只服一次就能平稳降压,原则上就不再加用第二种。自作主张的增加剂量和增加降压药的种类,不仅不能达到良好的降压效果,反而会危及生命安全。此外,血压也不是降得越快越好,血压下降得太多,反而会出现头晕、心悸等不适症状,甚至导致重要器官灌注不足,出现不良并发症。因此,一个有经验的医生通常是用最少的药、最小的量达到最大的治疗效果。一个理智而聪明的患者或患者家属,也应该有这样的认识。
  误区6:降压药越贵,降压效果越好。不对。药品的价格和效果不一定成正比。因为决定药品价格的因素很多,决非“降压效果”一项。
  误区7:吃了降压药就万事大吉,不再讲究科学的生活方式。不管有无疾病,科学的生活方式都会使人受益匪浅。高血压主要是不科学的生活方式造成的。抽烟酗酒、过量的食盐、不运动、心理失衡……都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原因。高血压患者不仅要比健康人更重视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生活有规律等,在一些细节上还要特别注意。如按时按量吃药;经常测血压,并做好记录(供医生用药时参考);使用利尿剂时还要记录排尿量的多少,若排尿多,则要多吃香蕉、海带、橄榄、梅子、莲子、榛子、核桃仁、豆类及豆制品、荞麦等含钾高的食物;睡前不宜用降压药。
  总之,千万不能一见血压升高就服药,迅速把升高的血压降至正常,血压波动太大,忽高忽低是不好的。血压是血液在血管里流动对管壁产生的压力,压力过高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增高,加之内膜功能不好,造成动脉壁破裂出血。这如同水管一样,自来水对自来水管产生压力,若水管壁不结实,自来水就会冲破管壁喷出。高血压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降压药,以最小剂量达到最佳效果。坚持长期、规则、定时用药,并定期监测。

血压多少才理想?中国人群血压以120/80mmHg以下最理想。
高血压病人都应把血压控制到140/90mmHg以下,包括已患心肌梗塞的病人、老年高血压病人、单纯收缩期压增高的病人。
脑血栓后病情稳定的病人控制在138/83mmHg以下更佳。
糖尿病病人的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高血压合并肾损害(24小时尿蛋白超过1克)时,血压应控制在130/85mmHg以下,最好控制在125/75mmHg以下。
     一般来说,老年人患高血压多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要表现,通过基础治疗和药物治疗使收缩压逐渐下降到140mmhg以下,并维持在这个水平即可。如果同时伴有舒张压升高者,应将舒张压控制在90mmhg以下为宜。
     服药从小剂量开始,逐步达到治疗量,当血压降至理想水平时,再把用药量逐步减到最小剂量,即维持量。对于病程较长且伴有冠心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降压尤须取慎重态度,舒张压不宜降至85mmhg以下,以免诱发急性心肌梗塞。还有些合并脑供血不足或肾功能不全者,其血压也不宜降得过低,一定要遵照医嘱,坚持逐步降压的原则。
药,吃了就完了,是你的习惯。但药物参与消化的所有过程,可能和你抽的那支烟、喝的那种果汁、吃的那种食物相互作用。因此,你有必要了解你正在服用的药物有哪些忌口,防止药效打折甚至出现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