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 floating license:基层提出:破解利益冲突难题的四点建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5:01:53
反腐败的过程就是防止利益冲突的过程。探寻产生利益冲突的因素,主要是个人思想、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要解决利益冲突问题,建议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第一,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作用。坚持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的原则,把防止利益冲突问题贯穿于反腐倡廉教育全过程。要突出党员领导干部这一重点,把党性、党风、党纪、“新三观“和防止利益冲突等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通过党委中心学习组、干部培训、新上岗的公务员和国家工作人员培训及印发资料等有效方式进行学习。要坚持以正面典型激励人、以先进事迹引导人、以优秀模范鼓舞人的理念,开展多种形式的典型引导教育活动,努力营造对照典型找差距、对照先进找不足的浓厚氛围,让广大党员干部学有标杆、做有榜样。要从增强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和纪律观念,提高领导干部遵守廉洁自律有关规定的自觉性入手,从发生在身边的利益冲突案件中选取典型,采取召开警示教育会、开展专题讲座、播放警示教育片等方式,加大警示教育力度,警示党员干部遵规守廉,预防各方利益发生冲突。要发挥“大宣教”工作格局成员单位作用入手,切实增强宣传教育在惩治和预防腐败、防止利益冲突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

  第二,充分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做好防止利益冲突工作的核心,就在于围绕权力和利益之间的关系,从制度层面上对权力与利益作出合理安排,阻断政府部门尤其是公职人员以权谋私的通道,使公共权力与私人利益相分离,从而达到有效预防腐败的目的。防止利益冲突,要有效防止利益冲突,就必须构建完整的制度体系,尤其要从管人、管钱、管权、管事等方面,对各项制度进行完善,进而对防止利益冲突问题进行立法,尽快提升各项政策规定和制度的可操作性及执行力。同时,要建立不执行制度、规避制度的惩戒措施,保证各项制度执行到位,破解利益冲突。要不断深化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办事公开,创新公开渠道,打造公开载体,通过新闻媒体、网络、报纸等多种媒介和途径对工作职能和责任范围进行全方位的公开。要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等方式,加大公开的督促力度,达到公开到位,对不执行公开制度的人和事,要严肃处理。

  第三,充分发挥监督的制约作用。监督是有效预防权力越位、缺位、空位的有效途径。要通过开展各种监督检查,全力破解利益冲突问题的症结。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凡属“三重一大”方面的事项必须经集体讨论作出决定,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要坚持把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作为防止利益冲突的工作重点,着力解决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特别是领导干部配偶子女经商办企业、公职人员参股投资、兼职取酬及离职后高薪应聘私企和外企等问题,建立健全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相分离的有效机制。要克服好人主义倾向,改变干部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状况。要突破“一把手”监督难的问题,促使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在防止利益冲突方面发挥示范表率作用。要从根本上扭转重事后惩处、轻事前防范的局面,加强利益冲突的预防和源头治理,防止利益冲突的小问题发展成大问题。针对监督太软、太远、太难、太晚等现象,要充分发挥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机关依法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和媒体监督作用,履行各自责任和义务,彰显各自特点和优势,形成全方位的监督合力,保证权力的正确行使,保证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清正廉洁、勤政为民。

  第四,充分发挥惩处的震慑作用。要通过严肃查出问题,震慑腐败现象和行为,有效治理利益冲突,达到查处一案、震慑一片、教育一批的作用。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利益冲突问题的处理,绝不能单从某一个方面、某一个角度来思考,而是要打好“组合拳“,从党纪、政纪、法纪和组织处理等方面,分层次采取一种或多种手段进行处理,形成最大的打击力度。针对当前利益冲突问题中的新情况、新特点,加大调查研究力度,适时将一些新现象、新问题、新形式纳入整治和查处范围,积极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措施,堵塞管理方面的制度漏洞。要构建防止利益冲突的评价体系,纳入党员干部考核评价指标,将其作为领导干部提拔使用的一项重要指标,使党员干部在职责范围内履职尽责。要积极探索有效预防的途径,在提高用权者素质、科学规范权力行使的同时,严肃惩处利用公权牟取私利、私利侵害公利的行为。此外,要在教育层面、制度层面、监督层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尝试,形成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对隐性腐败问题加以有效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