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is pragmatics:《道德经》佛道白话双解(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4 13:33:01
道德经》佛道白话双解(四)

2011-06-22 14:23:59|  分类: 玄学密码 阅读5 评论0   字号: 订阅


四章 不言之教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冲:通“盅”,虚的意思。道的境界是心灵的世界,它的空虚,是相对于自我世界而言,是不为人的外观所感觉到的。渊,形容道境深远,找不到边际。
道的境界是虚幻的,但它虚而有物,它的无穷妙用对于得道之士来说,是永远不会感到满足的。因为,心灵在道的世界里自由翱翔是最快乐的,也最能满足人的天性。在浩瀚无际的道境之中,蕴藏着天地万物的本原。

挫其锐,解其纷;
和其光,同其尘。

锐:自我锐气。纷:不切合实际的纷纷之想。尘:指现象世界,相对于本质世界。
畅游于道的美妙境界里,彻悟了人生真谛,获取了大智大慧,原先那种不可一世的自我锐气被挫消了,一切与我无益的纷纷之想得以解除;原先那种狂喜、愤怒、悲观、傲慢等情绪化的目光,得以和心灵之光充分调和,取而代之的是不卑不亢、温和慈祥的目光。以合乎道的观点来看待世间的美丑、善恶、荣辱、贵贱,这时的人才是清醒的、觉悟的。“不言之教”的功用体现于此。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
象帝之先。

湛,是说道的境界非常清晰、明澈。似或存:好象有人存在。
既然道的境界是灵明清澈的,如果有人存在,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而不能说好象有人存在;既然说好象有人存在,就和“湛兮”二字相矛盾。其实,这里的“似或存”是一种猜疑的说法,意思是说:大自然实在是奥妙无穷,它有着至诚不移的规律性和不可抗拒的力量,好象有人在背后主宰着宇宙。这就象今天人们怀疑上帝的存在一样:如果说没有上帝的存在,那么日月星辰的运转,四时的交相更替等现象,怎会这样有规律性呢?“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这是似问实答,是说孕育世界万物的是隐而不显的道,而不是上帝。因为道是永恒的,它在上帝之前就存在了,从而否定了上帝创造世界的说法。

本章旨在说明不言之教的巨大功用。自我只有亲历道境,不为现象世界所羁绊,才能获得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道是虚幻的,又是客观存在的,正是它的虚,才可充实人们的心田。有了充实的心田,就可以挫锐解纷,和光同尘。把握了世界的本质规律,就能把握自己的命运。
(南)实在是难于说念一念佛号就不能国泰民安(念珠的由来),也难与说明看不到的东西是什么,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为了避免一些争论所以可说‘或’。佛也经常说‘不可说’‘不可思议’。
佛教也有禅宗的不立文字。

相同的故事还有夏蝉语冰,三季人。

孔子是大学问家,一天一个人来找孔子讨教问题 ,来到孔子的门前,看到一人,于是

就问之,您是孔子吗?那人很傲慢的回到,我不是孔子但我是孔子的学生,这人对孔子

的学生说:请问一年有几季?孔子的学生笑了,一年当然为四季了。这还用问吗?我说

是三季。这人就说了我们问孔子,如孔子说一年为四季我就给你跪下,反之你给我跪

下,这时候孔子在屋里听到了学生和来者的对话,就出来相迎了,学生看的老师来了,

马上就问老师,一年有几季?孔子回答,一年为三季,学生蒙了,也不好反驳老师,就

给来者跪下了,来者高兴的走了,学生就问老师一年分明是四季吗。孔子答道你没看到

来者是一只蚂蚱吗?蚂蚱一年只有三季,它从没过过冬季,你何必和它争论那。

可以有,但又不能说,要靠自己去亲证,那才能真正的得,并不退转。

俗话叫天雨不润无根草,佛门难渡无缘人,有缘份,不用招呼也来信,没缘分,强拉也不好使。

吾不知谁之子,佛教的无名也是这样,如果不结生,便无有分,无有分,便是无名,无名亦无色。
吾不知谁之子,属他,不属我,即无我,即应属于那个道,再举个例子说我怎么会没有:32身是自己修炼的,观察其他的同类事物也是一样的,屠夫卖牛,首先杀死,然后切块,在他卖肉时不会想到是在卖牛,实在是没有牛了。如果把我细分查找实在是没有一个我(名)的存在,像这样的修炼的目的就是要排除所有的干扰进入圣道,所以也是‘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同’在世间是尘,在出世间是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