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ss显著性差异分析:2012高考语文备考45??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0:15:26

广东省惠州市2012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湮没/殷红 修葺/茸毛 愆期/悭吝桎梏/痼疾

B.酣畅/鼾声 邂逅/松懈 甬道/怂恿自矜/吟诵

C.收讫/迄今 强劲/劲旅 濡染/蠕动散户/懒散

D.沙砾/闪烁 希冀/羽翼 啼啭/转圈拙劣/茁壮

2.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青岛一名骑马上班的男青年被民警拦住。“马路马路,为什么不能骑马上路?”男青年被拦住后有些愤愤不平。然后,他悠然自得地坐在马背上,一手扯着缰绳,另一只手不停地拨打着电话,对身旁呼啸而过的重型卡车视而不见。当时围观的市民对男青年的做法不赞一词,纷纷指责他骑马上下班是“搞噱头”、“哗众取宠”、“威胁交通安全”。可事后网络上一些人则认为男青年的行为很酷,也是城市中一道风景线。

A.愤愤不平    B.视而不见    C.不赞一词    D.哗众取宠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昨晚,我市新落成的艺术中心上演了第一场高雅音乐会,基本爆满的上座情况为我市领导和市民挣足了面子。

B.班主任要张烨负责出一期庆祝国庆的黑板报。这个任务,对于重理轻文的张烨来说,无疑不是一个大难题。

C.李弢解这道数学题的方法很有新意,可是他很不自信,一次又一次找老师确认,老师不胜其烦。

D.根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看,国民阅读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比阅读率较高的国家可以发现,主要是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艺术知识是对已发生过的艺术现象的理性记录,其本身是非艺术的

②因为他所知道的这些东西本身是历史的而非军事的

③但是,艺术修养的根基并不在艺术知识中

④艺术知识,只是艺术修养大题目下的一种后补性、扩展性的内容

⑤一个有高度艺术修养的人当然会有比较充分的艺术知识

⑥这正像知道欧洲战争史常识和拿破仑生平的人未必有真正的军事修养

A.⑤③①⑥②④ B.④⑤③①⑥② C.④⑥②①③⑤ D.④⑥②③⑤①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子厚讳宗元,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归葬万年先人墓侧。

                                                         (选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率常屈其座人屈尊

B.例出为刺史同样

C.子本相侔 比较

D.士穷乃见节义困窘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遇用事者得罪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

B.其俗以男女质钱其尤贫力不能者

C.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

D.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而梦得亲在堂

7.下列各句,都能表现子厚“政绩”的一组是( )

①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 ②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

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 ④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⑤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⑥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A.②④⑥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③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厚年少时聪慧。他通晓各种学问,英俊杰出,正直刚毅,发表议论引证古今,融会贯通经典百家学说,当时的人们都愿意与他交往。

B.衡山和湘水以南应考进士的人,都拜子厚为师;曾受其点拨的学子,文章写得出色。

C.柳宗元被贬柳州时,听到刘禹锡被贬到播州,主动请求朝廷将他们二人所贬之地对调,结果朝廷接受了他的请求。

D.文章从博学多才、执政为民、急人之难、交友的节义这几个方面赞颂了柳子厚的为人风范,同时也对世风进行了一定的抨击。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段断句。(4分)

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

②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浣溪沙①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②。

注:①这首词是词人于元丰五年(1082)谪居黄州期间所作。

②黄鸡:即“黄鸡催晓”,语自白居易《醉酒》诗。

(1)词中所写是什么季节?从哪里看出来?(3分)

(2)词的下片表达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简要分析。(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答对一空给1分。)(6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_,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2)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3)瓦缝参差,__________;______,多于九土之城郭。(杜牧《阿房宫赋》)

(4)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__。冰泉冷涩弦凝绝,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小题。

重构阅读信仰

    数字出版与电子阅读的出现,图书品类与数量的增加,丰富了我们的阅读视野。这是一个为阅读准备了各种条件的时代,却也是遭遇阅读不断下降的时代。我们不能说图书像商品一样出现了通胀,因为人类对于精神世界的需求与对物质的需求是不同的。商品有供大于求的时候,思想的探索则没有止境。我们可以容忍一件商品的随意组合,但不会容忍一本书的思想凑泊。于是在各种载体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格外需要阅读者作为主体的觉醒和信仰的重构。

    阅读信仰的重构是指我们面对更多的阅读选择、更方便的阅读工具时要有自己的主体性觉醒与抉择。这种主体性觉醒实际上是一种阅读者的个体价值主张。为什么读书的人少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不会读书了,或者是我们对于阅读本身需要的基本要素缺乏认知。

    首先要走出开卷有益的认识误区,学会鉴别和挑选真正有价值的图书。在实用阅读与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出现了很多遮蔽我们双眼的垃圾书。那些内容拼凑的图书正在摧毁我们对于书籍的敬畏。安德烈·希夫林认为,20世纪上半叶,出版人坚信让读者接触到真正的好书是出版的使命,20世纪下半叶,出版业正在盈利的驱使下沦为第二个娱乐业。图书的特殊属性不像一首歌一听即觉出喜不喜欢,也不像一部电影看下来只需要一两个小时。我们借助于畅销榜单买书是有风险的,因为编撰一个好书名拼凑一堆杂内容的书不在少数。所以,在这样的情形下,买书相信名家或书评已经不足据,更需要自己对图书在购买之前作必要的阅读与鉴别。把时间花在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上是对生命的浪费。

    其次是在多元选择中独立抉择自己的阅读取向。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阅读取向也应当如此。网络阅读背负了不应有的“浅阅读”的诟病。我们知道,无论是内容还是方式的选择最终还在于读者本人。对一个有阅读主体性的人来说,网络是新闻阅读的最佳选择,电子书是旅游阅读时最佳的携带,图书在家里或图书馆里仍然是一种享受,书中泛黄的纸有一种淡淡的香。所以,何必去夸大技术的危害呢?恰恰,一个没有主体性的人,他对于网络浅阅读的沉湎是他个性缺失的某种延伸。所以,阅读主体应当掌握各种阅读载体所对应的阅读方式和阅读风格。就像在网络上不适宜读长篇巨著一样,我们也没有必要在可以借助电子书检阅文献时非得一部一部找。简而言之,让阅读工具或载体服务于你而不是牵着你的鼻子走。据报道,航天科技集团将用卫星发行数字正版图书,这将使我们的阅读产品的获得更为便捷。可见,科技之于阅读利弊,原是要辩证看待的,关键在于人作为阅读主体的选择。阅读主体意识一旦丧失,那么科技的先进就容易成为他加速迷失的工具了。

    阅读信仰的重构更在于将阅读与自己生命体认结合起来。阅读是人类独自用心灵觉照世界的方式,只有个人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和确立自己的阅读价值,才能真正发现阅读之妙。欧阳修认为,“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可见古人认为读书是学问与修身的根本。即读书是要与自己的身心发生联系而并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从这一点来说,读书是本分事、老实事,与他人无关、与外在无关、与炫耀无关,是用来培育性情与启迪思想的。所以,构造自己的阅读信仰,必须自己问自己,个人读书与涵养身心与气质变化有无相关。那种以为随大流买几本畅销书就已经算是读书的人,其实是自我麻痹。只有阅读与身心结合,阅读才算有了信仰。

                                                   (选自2010年04月30日《人民日报》,作者刘伟见)

12.下列不属于作者所说的“阅读不断下降”的情形的一项是(3分

A.实用阅读与快餐文化盛行

B.编撰一个好书名拼凑一堆杂内容的书不在少数

C.阅读者的主体意识丧失

D.阅读产品的获得更为便捷

13.下列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数字出版与电子阅读容易使读者迷失主体意识。

B.商品可以随意组合,思想无法凑泊成书。

C.买书不应该仅凭畅销榜单作决定,也不应该依赖名家或书评。

D.数字出版物的阅读是“浅阅读”,适合于阅读新闻。

14.作者针对什么阅读现状而提出“重构阅读信仰”的主张?(5分)

 

15.作者提倡的阅读信仰是怎样的?(5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桃花坞

    桃花生得像一朵桃花。

    父亲常说,桃花,你妈生你的时候,我就在门外,我听到了你哭出的第一声。说到这里,父亲还夸张地一挥手,说,哇——地一声,我一回头,看到很多桃花飘下来,像下雪一样。你知道吗?我用那些桃花泡了水,让接生婆给你擦过身子呢!

    小的时候,桃花听到这些,她的眼里,迷茫就像雾一样,弥漫开来。大了些,桃花就缠住母亲说:“妈,爸爸说的是真的吗?”母亲往往笑而不答。

    不管怎样,桃花喜欢上桃花了。

    后来,桃花读书了。于是,每天清晨,桃花就捧着书本,来到几棵树下,仰着头,读一些、背一些和桃花有关的诗句。即使树上没有桃花,只是一树绿叶或是光秃秃的枝丫,可在桃花的想象里,那也是一树粉红色的花朵。久而久之,桃花觉得,自己也变成一朵桃花了,轻盈地飘上了枝头。

    桃花初中毕业,因为成绩差,就没再读书。

    桃花出去打工了。

    桃花进了一家制衣厂。车间里,有一个小伙子,大家都叫他大山。

    那天,桃花听到了大山和另一个人的对话。

    一个人说,大山,从你的名字看,你家住在大山里吧?

    大山说,是的。

    那个人继续说,那儿的景色一定很美吧?

    大山说,你说呢?我们的村子就叫桃花坞。

    听到这儿,桃花心里一颤。桃花眼前,出现了大片大片的桃花,出现了纷纷扬扬,像雪花一样飘落的桃花。桃花看见自己,慢慢走进了桃树林。桃花还看见自己,仰起了脸,迎上了飘落的桃花,她的脸上,全被桃花覆盖了。

    从此,桃花坞那个陌生的地方,那个满是桃花的地方,成了桃花的向往。

    不知不觉,桃花主动和大山走近了,亲密了。

    有一次,桃花问大山,桃花坞有桃花吗?

    大山反问,你说呢?

    桃花又说,春天的时候,桃花坞有人用桃花水洗澡吗?

    大山看着桃花,把桃花的脸看成了一朵粉红的桃花。大山忘了回答。桃花催促:说呀!

    大山笑而不答,还是看桃花。大山的笑,和桃花母亲的笑一样,有些神秘。

    桃花低下了头,轻声说,春天的时候,你能陪陪我,去桃花坞看看桃花吗?

    大山说,只要你愿意去,当然可以。桃花的眼睛,看过山,看过水,一直看到了那个名叫桃花坞的小山村。那里,仿佛响起了桃花曾经背过的诗句,那些和桃花有关的诗句。

    没过多久,桃花就像一朵桃花一样,让大山摘到,攥在手里。

    一晃,春天到来,百花盛开。

    桃花对大山说,我们该回桃花坞了吧?

    大山不说走,也不说不走,样子很为难。

    最后实在拗不过,他只得带着桃花,坐了火车,坐了汽车,坐了木船,然后爬了一山又一山,在一天中午时分,终于回到了那个叫桃花坞的小村子。

    桃花坞坐落在一个小山坳里,四周被层层大山包围着。村子里,稀稀拉拉的是一些松树、柏树,和一些开放着的野花,却没有桃树。没有桃树,也就没有桃花。桃花找遍了整个村子,都没有。桃花的心,凉了,最后,凉透了。

    桃花坞,竟然没有桃花。

    第二天,大山就发现,桃花不见了。

    桃花去哪儿了?大山不知道。其实,天不亮,桃花就走了。

    走在出山的路上,桃花又想起了父亲。她明白,父亲给她取名桃花,是父亲和她一样,太喜欢桃花。

    桃花也知道,她家的院子里,并没有桃树,有的,只是几棵李树。那几棵李树,树干上全是黑黑的翻卷的皱褶,苍老得不成样子。

    走着走着,桃花就想明白了。她想找些桃树苗回去,栽在院子里,让她家的院子,成为一个真正的桃花坞。

16.请以“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格式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4分)

17.文中的画线部分分别表现了“桃花”怎样的心理?(4分)

(1)桃花觉得,自己也变成一朵桃花了,轻盈地飘上了枝头。

(2)桃花低下了头,轻声说

18.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7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用故事、案例阐明道理、陈述主张,可以使人觉得形象生动,耐人寻味。参看下面两个示例,请你创作或复述一个故事(案例),并用带破折号的一句话简述相关的道理、主张。(6分)

示例:①护士叫醒熟睡中的患者,让他服用安眠药。

——有些人只知道机械地做事,对做事的目的却不了解,甚而至于南辕北辙。

②林巧稚大夫一生没有婚育,却成为公认的妇产科专家。

——好的学者、读者不必就是诗人或作家。

23.请说明下面这幅漫画的内容,并揭示其寓意。(6分)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数学家高斯18岁时解开了一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多年后,高斯回忆说:如果导师告诉我那是一道两千多年没有解开的难题,我不可能在一个晚上就把它解答出来。

海伦·凯勒说:我没有见过这个世界,所以我可以描绘出更加美丽的世界。

一位中国作家也说:不知者无畏。

请以“不知者无畏”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个字(含标点符号)。

 

 

惠州市2012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C.【A.yān;qì/róng;qiān;gù;B.hān;xiè;yǒng;jīn/yín;C.qì;jìng;rú;sǎn;D.lì/shuò;jì/yì;zhuàn;zhuō/zhuó】

2.*C.【C项“不赞一词”,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在也指一言不发。这里两种意思与文意都不符】

3.*C.【A.不合逻辑,“基本”与“爆满”自相矛盾;B.意思不明,“不是”应改为“是”。D.结构混乱。“根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看”杂糅。】

4.*A.【语段的话题是“艺术修养与艺术知识的关系”,因此,由⑤首先提出语段话题。③用“但是”与上句的“当然”呼应,转入语段的论述重点“不在艺术知识中”。下面则是对“不在艺术知识中”的论述。①用“艺术知识”与上句末的“艺术知识”形成首尾相接;⑥②则用打比方来加以论述;④再补充说明“艺术知识”与“艺术修养”的关系,回应话题。】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参考译文】

子厚,名宗元。少年时就很精明能干,没有不明白通晓的事。当他的父亲还在世的时候,他虽然很年轻,但已经成才,能够考取进士科第,显露出出众的才华。他才智突出,清廉刚毅,发表议论时能引证今古事例为依据,精通经史典籍和诸子百家,言谈纵横上下,意气风发,常常使满座的人为之叹服,因此名声哄动,一时之间人们都敬慕而希望与他交往。

贞元十九年,子厚由蓝田县尉调任监察御史。顺宗即位,又升为礼部员外郎。碰上当权的人获罪,他也照惯例贬出京城当刺史,还未到任,又被依例贬为永州司马。元和年间,他曾经按惯例奉召回到京师,又与人一起被遣出做刺史,子厚分在柳州。到任之后,他慨叹道:“这里难道不值得做出政绩吗?”于是按照当地的风俗,为柳州制订了教谕和禁令,全州百姓都顺从并信赖他。当地习惯于用儿女做抵押向人借钱,约定如果不能按时赎回,等到利息与本金相等时,债主就把人质没收做奴婢。子厚为此替借债人想方设法,都让他们把子女赎了回来;那些特别穷困没有能力赎回的,就让债主记下子女当佣工的工钱,到应得的工钱足够抵消债务时,就让债主归还被抵押的人质。到一年后,免除奴婢身分回家的将近一千人。衡山、湘水以南准备考进士的人,就把子厚当做老师,那些经过子厚亲自讲授和指点的人所写的文章,全都合乎规范值得阅读。

他被召回京师又再次被遣出做刺史时,中山人刘梦得禹锡也在被遣之列,应当去播州。子厚流着泪说:“播州不是一般人能住的地方,况且梦得有老母在堂,我不忍心看到梦得处境困窘,他没有办法把这事告诉他的老母;况且绝没有母子一同前往的道理。”向朝廷请求,并准备呈递奏章,情愿拿柳州换播州,表示即使因此再度获罪,死也无憾。正遇上有人把梦得的情况告知了皇上,梦得因此改任连州刺史。呜呼!士人到了困苦不堪的境地时,才看得出他的节操和义气!现在一些人,平日街坊居处互相仰慕讨好,吃喝玩乐来往频繁,夸夸其谈,强作笑脸,互相表示愿居对方之下,手握手作出掏肝挖肺之状给对方看,指着天日流泪,发誓不论生死谁都不背弃朋友,简直像真的一样可信。一旦遇到小小的利害冲突,仅仅像头发丝般细小,便翻脸不认人,朋友落入陷井,也不伸一下手去救,反而借机推挤他,再往下扔石头,到处都是这样的人啊!这应该是连那些禽兽和野蛮人都不忍心干的,而那些人却自以为得计。他们听到子厚的高尚风节,也应该觉得有点惭愧了!

子厚在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去世,终年四十七岁;魂归故土安葬在万年县他祖先墓地的旁边。

5.*D.【A.屈:使……折服 B.例:按惯例 C.没:没收】

6.*A.【A.……的人;B.当地(柳州)/那些;C.表修饰/在;D.表顺承/表转折。】

7.*B.【政绩主要在第二段所写子厚治理柳州的事情。】

8.*C.【①将要上书;②刘禹锡最终改任连州刺史。】

9.(10分)【(1)(4分)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评分说明:每错(漏)3处扣1分。)

(2)(6分)①(柳宗元)按照当地的风俗,为百姓制定了条规和禁令,赢得一州百姓的顺从和信赖。(3分。“赖”1分、句意2分)②我不忍心看到梦得处境困窘,以至于无法向母亲交代。(3分。“白”1分、句意2分)】

10.(7分)【(1)(3分)春天。从“兰芽短”(兰草发芽)、“子规啼”看出来。(1点1分。)

(2)(4分)下片写门前流水尚能西流、不要白头面对黄鸡催晓,表达了词人虽处逆境而老当益壮(不服年老)、自强不息(旷达进取)的精神。(1点1分)】

11.(6分)【(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2)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3)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4)幽咽泉流冰下难凝绝不通声暂歇(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答对一空给1分。)】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12.(3分)*D.【原文说“科技之于阅读利弊,原是要辩证看待的”】

13.(3分)*C.【A曲解了“数字出版与电子阅读的出现,图书品类与数量的增加,丰富了我们的阅读视野”“关键在于人作为阅读主体的选择。阅读主体意识一旦丧失,那么科技的先进就容易成为他加速迷失的工具了”。B曲解了“我们可以容忍一件商品的随意组合,但不会容忍一本书的思想凑泊”。D曲解了“一个没有主体性的人,他对于网络浅阅读的沉湎是他个性缺失的某种延伸”】

14.(5分)【①(客观方面)数字出版与电子阅读的出现,图书品类与数量的增加(有更多的阅读选择、更方便的阅读工具)②(主观方面)实用阅读与快餐文化盛行(个人读书与涵养身心与气质变化无关)答对一个方面给3分,答对两个方面给5分。】

15.(5分)【①不盲目相信“开卷有益”,能够鉴别和挑选真正有价值的图书②掌握各种阅读载体所对应的阅读方式和阅读风格,独立抉择自己的阅读取向。③将阅读与自己生命体认结合起来,自觉为培育性情与启迪思想(“涵养身心与变化气质”或“学问与修身”)而读书。(每答对1点给2分。最多给5分。笼统回答“有阅读者自己的主体性觉醒与抉择”给2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16.(4分)【(1)开端:桃花出生和成长(读书)(或“桃花”从小喜欢桃花)。(2)发展:桃花外出打工并恋爱。(3)高潮:桃花去桃花坞发现没有桃花。(4)结局:桃花决定找些桃树苗栽到院子里。(每项1分)】

17.(4分)【(1)表现了“桃花”对桃花极度喜欢和憧憬的心理。(2分)(2)体现“桃花”恋爱时的羞涩和渴望去桃花坞的心理。(2分)】

18.(7分)【小说表现了“桃花”对美好事物(美好生活)和爱情的向往、追求之情。(3分)分析:桃花是美的象征,“桃花”从小喜欢桃花,向往桃花坞,决定在院子里栽种桃花,对大山和“大山”的不弃行为等等体现“桃花”对美好事物(美好生活)和爱情的向往、追求之情。(4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6分)【答案示例:①青蛙博士问蜈蚣:“你有成百条腿,你是怎么决定先迈哪条腿的呢?”蜈蚣想啊想,他想不清楚,而且从此连路也不会走了。

——对语言过度的分析,反而使我们不会说话。

②一个人买了昂贵的真皮沙发,却一直舍不得撕掉蒙在它表面的塑料护膜。

——如果为了保护大脑而不用它来思想,那和傻瓜有什么不同?(故事3分,相关的道理、主张3分。故事和道理、主张之间缺乏相关性,最多给2分)】

23.(6分)【漫画内容示例:漫画上父母拿着平板电脑和手机作为礼物送给儿子;儿子手拿大学录取通知书,对父母说说:“爸妈,现在上大学,家长都流行送孩子汽车了!”(分号前后各2分)

寓意示例:(1)批评了某些子女对父母过度的要求;(2)讽刺学生中流行的攀比现象;(3)反映了一些家长对子女溺爱的现象。(答对其中一项给2分,其他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60分)等级评分标准

基础等级50分

内容25分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没有什么内容

感情虚假

表达25分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书写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书写较工整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书写潦草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难辨

发展等级10分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立意深刻

材料丰富

语言有文采

见解、构思新颖

立意较深刻

材料较丰富

语言较有文采

见解、构思较新颖

立意略显深刻

材料略显丰富

文句略有表现力

见解、构思略有新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