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分析师的就业前景:立足创新,打造重庆文化新高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9 14:59:58
立足创新 打造重庆文化新高地重庆市市长 黄奇帆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

重庆市市长 黄奇帆

文化是城市的根和魂,是城市发展的“脊梁骨”和“内动力”。在西部大开发渐入佳境的现阶段,重庆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的增长极、领头羊,既要靠城市化、工业化和城乡统筹一体化,加快建设经济中心、内陆开放高地和交通物流枢纽,不断增强城市发展硬实力;更要提振城市精气神,以先进思想为引领、先进文化为支撑,聚力打造文化高地,不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这些年,我们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抓文化就是抓方向、抓未来、抓民生,坚持文化发展先进性、时代性、群众性的有机结合,贴近人民群众的利益所求、情感所需、兴趣所在,增加文化财力投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步入了协调快速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大投入,夯实文化发展基础

文化要发展,文化高地要打造,政府就应舍得投入。目前,重庆财力虽不算强,经济社会发展事务的支出压力也很大,但我们仍明确并做到了预算内文化投入每年明显递增,预算外给予充分考虑,保证预算和决算投入同步扩大。近5年,文化设施建设已累计投入300亿元,经常性文化运行支出由每年5亿元增加到近30亿元,还在全国率先实行城市住房开发投资的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等。

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殊市情,决定了我们的文化设施建设布局不能只在城区,还要延伸到基层,覆盖到广大农村。近几年,我们整合资源,投入“三个100亿”建设市级重大文化设施、区县文化基础设施和基层文化设施。市级层面,按每5年建成“十个重大文化设施”的目标滚动推进,已投入使用的重庆大剧院、科技馆、图书馆、川剧艺术中心等17个大型文化设施,成为城市的新地标和群众文化消费的新天地。国际马戏城、国泰艺术中心、群众艺术新馆、大足石刻博物馆、三峡移民纪念馆、重庆十大书城等重点项目,也正在加快建设。对每个远郊区县城,市财政每年分别支持3000万元,用于建设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四大件”。目前,区县文化馆、图书馆全覆盖,博物馆、影剧院覆盖率已分别达60%和85%。对基层特别是广大农村,保证市级文化事业建设费60%以上的投入量,基本做到乡镇综合文化站、街道文化中心、村文化室、农家书屋和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覆盖,实现了“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所有城乡居民都享受到了公共文化服务。

舞台搭建起来了,就需要有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我们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先后举办和承办亚洲艺术节、西部交响乐周、中国艺术节、重庆读书月、重庆演出季等文化活动。持续开展“渝州大舞台”城乡文化互动以及送戏剧、送展览、送电影、送图书、送故事、送春联“六下乡”活动,保证了农民每月至少看1场电影,每个村文化室每年新增图书100册,每年组织10台优秀剧目、100个红色故事,有关文博展览到农村。从大剧院上演的艺术精品到社区亮相的群众文化活动,从民俗文化到红歌俱乐部,从旅游文化节到周末大舞台,重庆每个社区,几乎天天有坝坝舞会、月月有红歌演唱、季季有文艺演出。

抛弃优秀文化传统,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丧失掉自己的文化特质,将成为“文化沙漠”。重庆是一座有着深厚思想内涵和文化底蕴的城市,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红岩文化、三峡文化、移民文化等,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既要传承弘扬,更要推陈出新。最近,我们投入30亿元实施抗战遗址保护利用规划,有效保护现存的395处抗战历史建筑本体,重点保护187处重要抗战遗址,集中保护15个抗战历史风貌片区,通过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我们还选择10个具有代表性的会馆进行修缮,已投入1.2亿元对湖广会馆建筑群进行修复,并建立了全国第一家移民博物馆——湖广填四川移民博物馆,彰显重庆独特的移民文化。投入10多亿元启动寺观教堂保护计划,重点对15座“百年教堂、千年寺庙”进行保护性修缮,丰富和提升了城市文化的内涵。我们还大力传承名人典籍和剧种剧目,加强三峡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深入挖掘和提炼有益的思想价值,使之不断发扬光大,成为涵养民族精神的文化源泉。

树品牌,扩大文化影响力

一部《红岩》小说,让人们不仅记住了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历史,记住了红岩英烈们的舍生取义,还记住了重庆这座城市。这就是好作品的魅力所在。在重庆大开发、大开放的今天,我们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中心,突出时代感和大众化,在文化载体和文化平台打造上,创新地推出了一系列具有重庆特色的精品力作。(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