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抓取股票数据:初中语文基础知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8 08:31:11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 贬义、 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 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 论据、 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 分析问题(本论)、 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 连贯、 得体。
第三部分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 诗歌、 戏剧、 散文。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 疑问句、 祈使句、 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 倒叙、 插叙、 补叙。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讽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称谓     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第四部分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 说明、 抒情、 议论。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 ②表插说 ③表声音中断、延续 ④表话题转换     ⑤表意思递进    
第五部分
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 打比方、 作比较、 列数字、 分类别、 下定义。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 ②现象←→本质 ③原因←→ 结果④慨括←→具体 ⑤部分←→整体     ⑥主要←→次要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     ②搭配不当    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    ④前后矛盾     ⑤语序不当     ⑥误用 滥用虚词(介词)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    ②表语言断续   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维跳跃   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 扬抑。 
第六部分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 偏正短语、 主谓短语、 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七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    ②转折复句     ③条件复句    ④递进复句  ⑤选择复句    ⑥因果复句     ⑦假设复句
第七部分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第八部分

一、掌握说明方法。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模式:方法+效果+特征

“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1分类别:把……分别加以说明,显得条理清楚

2引用:引用……,突出了……既增强了说服力,也增强了趣味性

3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作诠释: 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

5举例子:具体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6下定义:准确而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点,使说明更加严密。

7作比较:把……和……相互比较, 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8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9.列图表:具体说明了……特点, 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10.摹状貌: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显得生动活泼.

二、感悟说明语言。

修饰性、限制性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更、也许、常常、在当时、绝大部分、主要、几乎……)能否删除或替换,为什么?

语言准确类答题方法:

1.“××”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2.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这样的题目分四步:

A:判断,一般是不能删

B:解释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

C.比较:即比较删掉这个词语与没有删掉以前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意思变为“…“,与实际不符,不符合原意等

D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答题模式:不能删。因为“××”词表示……,删掉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这与文意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三、结合文章内容举例子、提建议、说看法或畅想未来.

 1、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第九部分

语文答题思路

一、总用:

1、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2、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

3、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反衬(先言他物,反写本物);

4、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5、叙述方式:概括叙述(总说)、细节描写;

6、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一般、可能、有时、通常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合。(若是说明文再加上“原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7、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几句话)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从远到近、由背影到面容等,视具体情况而定)的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下)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4)这些词语的顺序在语气上是层进的,调换就不能体现了。

8、两种语言类型:口语(自然,亲切)与书面语(准确,优美);

9、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10、词语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11、语言运用的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12、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散文、戏剧;

13、四种句子类型(句式):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14、七种短语类型:并列、偏正、主谓、动宾、后补、的字、介宾;(了解即可)

15、八种复句类型:并列、转折、条件、递进、选择、因果、假设、承接;(了解即可)

16、引号的五种常见用法:表引用、表讽刺或否定(反语)、表特定称谓、表强调或着重指出、表特殊的含义;

17、破折号常见用法:表注释(解释说明)、表插说、表声音的中断和延续、表话题转换、表意思递进、表提示说明、表总结;

18、省略号的六种常见用法:表内容省略、表语言断续、表因抢白话未说完、表心情矛盾、表思维跳跃、表思索正在进行。

       记叙文知识点

特点

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它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的中心。 

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有时六要素不一定都出现,某些要素是可以省略的。 

分类

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

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一面》。

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

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如《白杨礼赞》。 

顺序

顺叙:1、以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如《一面》。

2、以事物或观察的空间顺序记叙,如《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

作用:脉络清楚,条理分明。

倒叙:先写结局,再追述顺序叙述事情经过,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插叙:暂时中断中心事件的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事情的叙述,如《同志的信任》。

作用:对缘由做补充,对人物做介绍。 

方法

叙述:对事情原委、始末作直接的介绍、说明和交待,基本表达方式 

描写:对人、事、物、景作具体、形象的刻画: 人物描写 肖象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景物描写 : 交待环境  烘托气氛 表现心理 抒发感情 

细节描写 :具体 生动 

夹叙夹议:叙述或描写中穿插分析或评论。 

抒情:对感受和感情的抒发、表达。直接抒情,直接抒发歌人或作者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通过记叙、描写、或议论来抒发感情。 

说明文知识点

特点 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叙述、描写、议论。

以解说或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构造、功用、类别等或物理的含义、特点、演变等为主要内容。以客观、准确为基本要求,一般不表示作者的感情倾向。  

分  类 按说明对象分 事物说明文:解释、介绍实体性事物,如《中国石拱桥》。

事理说明文:解释、说明抽象性事物,如《死海不死》。  

按写作方法分 介绍性说明文:一般是介绍实体(建筑、用品等)事物,《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描述性说明文:说明与描述结合,形象具体地说明事物,具有一定的文艺色彩,如《看云识天气》。

记述性说明文:说明结合记述,常用以说明事物的发展或生产操作过程《缩微图书》

阐释性说明文:说明结合议论,阐释抽象的事理,《沙漠进军》。

按功用范围分 一般说明文:说明一般事物或事理的说明文,如《统筹方法》

科技说明文:说明文科技产品或高新科技知识的说明文,如《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

应用说明文:以说明书、简介、规则、为主要样式的说明文,如《从宜宾到重庆》。  

方  法 下定义:用判断句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简明、概括的说明

举例子:列举实例对事物作具体的说明

分类别:按照一定标准、角度对较复杂的事物进行分类,再逐一说明

打比方:运用比喻方法,对事物或势力进行形象化的说明

作比较:将此事物与彼事物进行比较,说明此事物的特征,作比较有横向比较(类比对比)和纵向比较两种

作引用:引用经典、文献、名言、诗词、歌谣、传说等进行说明

列数字:确数,用准确的数字资料加以说明 。概数,用概数对事物作准确说明

列图表;通过画图,照片或列表的形式对事物进行说明  

顺               序 

空间 空间方位、地点位置的转换顺序如东西南北中、前后左右等。如《故宫博物院》

时间 以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说明,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逻辑 1、现象-本质2、特点-用途3、原因-结果4、整体-部分5、主要-次要6、概括-具体如《大自然的语言》 

 议论文知识点 

特点 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可兼用其它表达方式;以鲜明的态度表明观点或主张;以充分的材料证明其观点或主张。 

要  素 论点-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态度。论点有中心论点、分论点两种,有的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中心论点、分论点均有。 

论据-对论点进行证明的材料、依据。论据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类。 

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论证有归纳法(个别到一般)和演绎法(一般到个别)两类。 

分类 立论文-从正面论述其观点、说明其观点的正确,如《怀疑与学问》。 

驳论文-对反面论点进行驳斥,确立起正确观点。 

结   构 

基本结构 引论-开头部分,提出问题。

本论-主体部分,分析问题。

结论-结尾部分,解决问题。 如《谈骨气》开篇提出论点,并作解释和分析,后用三个实例三个方面证明论点,最后提出号召。 

论证结构 并列式 文章的层次、段落之间、论据之间是平行的、并重的、《纪念白求恩》 

对照式 论述中把两种事物作对照,如《想和做》。 

层进式 论述的层次一层比一层推进、深入,如《谈骨气》。 

总分式 先总后分  

先分后总 如《哨子》 

总-分-总 如《谈骨气》 

方   法 

例证法 运用典型事例说明观点,如《理想的阶梯》中列举了爱迪生、鲁迅、巴尔扎克等例。 

 引证法 引用经典或名言、谚语等证明论点,如《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中引用了达尔文、黑格尔、戴维、歌德等名人的话。 

 喻证法 借助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论点,如《批评与自我批评》中用“打扫卫生”、“洗脸”来比方。 

 对比法 用反向事例或对比说明论点,如《理想的阶梯》中用“没有理想的人”“不爱惜时间”与“有理想的人”“珍惜一分一秒”加以对比论证。 

 小说知识

 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一、三  要  素

   1、人 物      人物生活的关系:塑造人物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可以某一真人为模特儿,综合其他人的一些事迹,也可杂取许多人的特点合为一个典型人物。

  塑造人物的手段:描写人物外貌、心理、语言、行动;可以概括介绍或具体描绘;可以正面着笔或侧面烘托;在文中可适当插入议论或抒情。 

2、情 节   故事情节的作用:与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思想。

  故事情节的来源: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故事情节的过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3、环 境         环境描写的作用:人物活动的天地,人物思想性格的阶级根源和社会根源。        环境描写的种类:社会环境:提示时代背景   自然环境:内容--地点、时间、季节、气候及景物。     作用――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心情,渲染气氛。

         对环境描写的要求:要典型。 

二、分   类   篇幅  情节  人物 

短篇 短 简单: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断。 较少,有的写的是一个人的大半生或一生的典型生活片断。 

长篇 长 复杂:表现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某些人物的一生事迹,叙述几代人的生活历程。 众多:各种类型的人物。 

中篇 介于长、短篇 之间 比短篇 复杂、广泛比长篇 简单。 较多 

诗歌知识点

 诗歌与小说、戏剧、散文合称四大文学体裁  

一、            分类 

诗  以表达方式为分类标准 抒情诗――《沁园春·雪》、《有的人》、《周总理、你在哪里》 叙事诗――《木兰诗》《卖炭翁》 

以诗歌体裁为分类标准 

古代诗歌 

近代诗

绝句: 特点——每首四句,一般双句押韵,有的首句入韵. 分类—— 五言绝句.特点,每句五字. 七言绝句.特点,每句七字. 

律诗. 特点――每首八句,两句一联,中间两句必须对仗,押韵同句。 分类—— 五言律诗。特点,每句五字。 七言律诗。特点,每句七字。 

词 又称长短句。特点略,如《忆江南》 

古诗(古体诗、古风) 字句较自由,如:《敕勒歌》、《木兰诗》、《卖碳翁》。 

新诗 自由诗,如《有的人》。自由诗有的押韵(不一定一韵到底,可中途换韵,但每节要押韵),也有的不押韵。 

散文诗:形式是散文,但有诗的意境,如《海燕》 

押韵 押韵:有相同或相近的韵母。有些古诗现在读来不押韵的,是因为古今语音不同。   节    拍 即节奏:格律诗一般以音节为单位。五言诗为二、三顿,后“三”又可根据意义分为二、一顿或一、二顿。例“白发――三千――丈”、“润物――细――无声”;七言诗为二五顿,后“五”亦可如上分,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现代诗的节拍一般不固定,大体整齐即可)  

戏剧知识点

定义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分类及标准 

按艺术形式表现手法分

话剧 以对话为主,如《威尼斯商人》。 

歌剧 以歌唱为主,如《白毛女》。 

舞剧 以舞蹈为主。 

按剧情繁简及结构分 

多幕剧 生活面宽广,情节较复杂。

人物较多,布景变换频繁。 

独幕剧 人物较少,情节较简单。布景变换少或不变。 

按题材反映的时代分 

历史剧 如《打渔杀家》。 

现代剧 如《白毛女》。 

按矛盾冲突性质和表现手法分 

喜剧  

悲剧  

正剧(悲喜剧) 如《白毛女》 

剧本特点 必须适合舞台演出,受时间限制,篇幅不宜过长,人物不宜太多,场景不能过多变换。 

必须有情节(即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又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语言必须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通俗自然,简练明确,响亮动听。 

动作必须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 

有舞台说明:位置-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对话中间。

内容-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作用-帮助刻画人物性格、展开故事情节。 

散文知识

定义 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精粹精辟,形式自由,能迅速反映生活。) 

分类 

抒情散文 以一定的事物为对象,侧重于具体生动的抒发作者的情怀,如《荔枝蜜》。 

叙事散文 以写人记事为中心,往往也带有抒情成分,如《藤野先生》。 

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贵散)            神不散(忌散) 

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组织材料、结构呈篇较自由。 

立意方面: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必须明确而集中。 

表现方法不拘一格:可叙事、写人、托物抒情、发表议论,如《记一辆纺车》。  

揭示中心思想的独特方式:作者往往抓住自己在生活中感受最深的某一事物,挖掘着事物所包含的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并展开丰富的联象,借以揭示中心思想。如《白杨礼赞》。 

 结构上:往往有一条线索,把材料贯串成一个整体。 

  

第一部分 

议论文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鲜明的论点,确凿的论据,严密的论证)一、论点的特点:①正确 ②鲜明归纳论点的方法:

    1、标题2、文章开头3、结尾4、中间:

    ①通过归纳总结论据的共同点来推断出论点②总结性的词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例如:由此可见;我认为;总之……)③先找出文章的论题,然后依据论题在文中找出反复出现的类似的论断性的话,合并同类项,最后归纳。

    注意:归纳论点的句子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的论断的句子。

    二、论据事实论据(如现实事件、历史事实、统计材料、具体数字等)理论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归纳论据的要点:××人+怎么做(与论点密切相关的方面)+结果注意:在引用中可能有些不是名言,而是具体的事实,那是事实论据。

    三、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举例论证(事例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1、例证法(摆事实):具体典型而且充分地证明了某一论点。    2、引证法(讲道理):引用了什么论证了某一论点,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3、喻证法(讲道理):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通俗易懂。

  4、对比法(讲道理):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鲜明。

    四、分析议论文的表达方式1、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概括性很强,作用:用事实证明某一观点或主张。

    2、议论文中时而有生动形象的描写,作用:更鲜明生动地证明了某一观点。

    3、议论中的抒情,会使议论更有感染力,更深入人心。

    五、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严密、准确六、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七、论证结构:提

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第二部分  

记叙文

一、            常见叙事线索

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5、时间线索    6、地点变换线索找线索: 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 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来龙去脉。

 二、记叙顺序

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比如:回忆往事)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三、人物的描写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2、语言(对话)描写

3、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四、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五、记叙文的词语或句子的含义辨析

1.结合特定语境(即具体的句、段、篇、上下文),分析词语的含义。

2.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贬义、 中性),明了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词多义等。

3.注意语气或语调。               

4.着眼于词句之间的搭配。

5、着眼于词义范围的大小、轻重程度。

6.注意言外之意(如:挖掘比喻句中的本体或者事物的象征意义,用平实的语言表达).

六、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5、为下文××埋下伏笔

七、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3、为下文××埋下伏笔4、为下文××情节作铺垫5、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八、记叙文结尾句子的作用

1、篇末点××题;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3、首尾呼应;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5、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让人觉得回味无穷。6、点题7、前后照应8、首尾呼应

九、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1、渲染××气氛2、烘托人物××性格(感情)3、点明××中心(揭示主旨)4、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十、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意思1、找文章标题;语段中开头结尾处的抒情议论性句子。2、把文章主要段落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特别是抒情散文中)3、还可从时代背景入手分析。4、从作者对人物或事物的态度判断。

十一、概括段意(1) 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

(2) 概括法:

例1:(记叙的段落)记叙了+××人(组织或单位)+××时××地+何种情况下+做××+结果。(注意原文强调的是什么)

例如2:(描写的段落)描写了+××景物+××特征。

    例如3:(议论文)运用××论证方法(或论据)+从××角度(方面)+论证了××观点。例如4:(抒情的段落)抒发了怎么样的感情。(3) 合并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就要把表达这些内容的短语合组合成句。

第三部分  

小说

一、小说三要素

1、人物   2、情节

3、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A、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B、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C、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D、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情节的总的作用:使小说变得丰富、生动、曲折,可以强化人物性格、深化主题和增强艺术感染力。

    二、表达方式:记叙、描写、 说明、 抒情、 议论。

    A、叙述:对人物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所作的交待、陈述。

    作用:可以把描写的各个方面联成一体,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加深读者对人物、事件的理解。在议论文中,作为事实论据,用来证明论点。

    例1:他走了。  例2:我们爬上了山。

    B、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的描绘与刻画。

    作用:能实现文学形象的具体性生动性和可感性。

    例1: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例2、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探照灯的光带,透过飘飞的雪片,直向天空射去。

    C、抒情: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由某种媒介触发起来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以强化某些景象的色彩,或突出人物性格的一种表现手法。

    作用:表达作者强烈的某种主观感情。起到渲染环境气氛,强调人物性格品质,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引起读者的共鸣,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1、直接抒情(往往直抒胸臆,情感浓烈):

    例1:《最后一课》中: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例2: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例3:祖国啊,母亲!我爱你,中国!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感情。)例1: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我们上了轮船,离开钱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表现人物欢快兴奋的心情:"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表现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

    D、议论:作者直接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评价。

作用:1、在记叙性文体中,议论有两种方式:先叙后议和先议后叙。前者见解独到,令人深思,具有启发性;后者可使读者很快进入对将要叙述的事物的思考,引起读者对下文的注意。

2、议论在散文中会对形象的特征或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议论在议论文中主要是阐述观点。

    E、说明:是对事物与事理进行的解释和介绍。作用:使读者清楚明白地了解被说明的事物和特点。    例1:这张桌子是方的。

三、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人物的各种描写,准确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以至性格。

    2、抓住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和谐相处),分析人物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第四部分   

说明文

1、怎样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A、题目B、首段C、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2、说明方法分类和标志分类和作用:

    一、举例子 :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二、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三、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四、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五、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六、下定义:简明周密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本质和内涵,使说明更严密。

    七、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八、引言论: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3、这些说明方法有何标记?

    ⑴下定义:……是……,这就是……,叫……⑵分类别: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⑶举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举例只举一部分。

    ⑷作比较:而、比……和……两种东西比。

    4、说明顺序⑴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⑵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⑶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A、 先总说后分说:总-分; 分-总;总-分-总   B、 先主要后次要。

    C、 先原因后结果。 D、 由现象到本质。 E、 由性能到功用。

    F、 由一般到特殊。 G、 由整体到局部。

    5、说明文语言的特点1、说明性语言的特点:准确、平实、简明(科学小品:生动).

6、说明文分类1按说明对象分: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说明事物原理或者使用方法等)2按语言特点分:平实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语言生动形象的说明文,多用描写)第五部分    散文(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

一、要把握文章"线索".

    二、要抓住散文的"文眼".

    "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题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句子或关键性词语。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喷发口,是文章思想感情的焦点,同时也对文章的结构起着支配统摄作用。

    三、要借助想像领会作品的内涵。

    阅读散文就要进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想像、联想和补充。把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融合在一起,丰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填补文中的结构空间。

    四、要体会散文的意境。

    意境,就是作者把深刻的思想、动人的感情,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达到情与物融合、意与景交织,以唤起读者的联想,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

    1、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2、想象、联想和象征手法的运用3、细处落笔,以小见大。4、侧面暗示。

    五、要仔细品味散文的语言。(从修辞方法或者表达方式分析)1、品味散文语言朴实自然美。2、品味散文语言的含蓄美。3、散文语言富有音乐美,具有诗情画意,.

六、散文特点:"形"(材料)散而"神"(中心)不散6、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

趣味成语练习
 一、成语对对子:(注意对仗要工整,意思要相对)粗茶淡饭(山珍海味)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井然标初中文言文理解型默写… 走进数学世界 —— 初一数学… 等有序(杂乱无章)  指鹿为马(点石成金)
  固若金汤(危如累卵)  精雕细刻(粗制滥造) 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伶牙利齿(笨嘴拙舌)
二、成语不离“舌”
形容信口胡说(妄口八舌)  形容说话轻薄(闲嘴淡舌)形容能说会道(唇枪舌剑)  

形容惊诧无言(张口结舌) 形容不善辞令(笨嘴拙舌)  形容随声附和(鹦鹉学舌)
  三、数字俗语:
表示实实在在,不可更改时用(一是一,二是二)  表示做事不考虑周到,干了再说时用(一不做,二不休)
表示一样东西两人平分时用(二一添作五)  表示某人干事麻利时用(三下五除二)
表示一样东西两人平分时用(二一添作五)  表示某人干事麻利时用(三下五除二)
表示差不多时用(八九不离十)  表示某人打小算盘时用(小九九)
表示归根到底时用(九九归一)  表示把握大时用(十有八九)
表示很不容易时用(九牛二虎之力)表示信心十足时用(十拿九稳)表示距离远时用(十万八千里)
四、下面人名各取自什么成语?
杜鹏程(鹏程万里)  陈残云(风卷残云)  王任重(任重道远) 刘海粟(沧海一粟)  

丁慧中(秀外慧中)  甘如饴(甘之如饴)焦若愚(大智若愚)八、下列对联各咏的是谁?
1、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三苏")
2、豪气压群雄,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仙才媲美,不让参军俊逸,开府清新。(李白)
3、玉帐深宵悲骏马,楚歌四面促红妆。(项羽)
4、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范仲淹)
九、你知道下面的惯用语是什么吗?
1、把在团体中起主导的人喻为(主心骨)2、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智多星)

3、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东道主)4、把公堂台阶下受审的囚犯喻为(阶下囚)
5、把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喻为(铁公鸡)6、把混混噩噩、不明事理的人喻为(糊涂虫)
7、把世故圆滑的人喻为(老油条)8、把没有专业知识的外行人喻为(门外汉)
9、把技艺不精、勉强凑合的人喻为(三脚猫)
十、数字猜成语:
12345609(七零八落)  1256789(丢三落四)1+2+3(接二连三)   333 555(三五成群)

3.5(不三不四) 5 10(一五一十)   9寸+1寸=1尺(得寸进尺)

诗人别称
1、诗骨--陈子昂 :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2、诗杰--王勃 :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3、诗狂--贺知章 :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4、诗家天子 七绝圣手--王昌龄 :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5、诗仙--李白 :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6、诗圣--杜甫 :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7、诗囚--孟郊 :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8、诗奴--贾岛 :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9、诗豪--刘禹锡 :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10、诗佛--王维 :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11、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12、五言长城--刘长卿 :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其为“五言长城”。
13、诗鬼--李贺 :其诗善于熔铸词采, 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14、杜紫薇--杜牧 :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15、温八叉--温庭筠 :才思敏捷,每次入试,八叉手即成八韵,人称他为“温八叉”。
16、郑鹧鸪--郑谷 :以《鹧鸪诗》而闻名,故有“郑鹧鸪”之称。
17、崔鸳鸯--崔珏 :赋《鸳鸯诗》,别具一格,人称“崔鸳鸯”。
18、诗神--苏轼 :苏轼诗,挥洒自如,清新刚健,一帜独树,人称诗神。
衡山居士----文征明 ;清真居士---周邦彦 ;六一居士---欧阳修 ;清莲居士----李白
香山居士---白居易 ;东坡居士---苏轼 ;四明狂客---贺知章

人称代词
1、 第一人称:吾 余 我 2、 鄙人、小人(自己的谦称) 3、 臣( 官员面对皇帝的谦称)
4、 奴才(清朝人对自己的谦称) 5、 奴家( 女人对自己的谦称) 6、 谦称:
① 自称:愚、鄙、敞、卑、窃、臣、仆 ② 帝王自称:孤、寡、不谷 ③ 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
④ 其它:在下、小可、老朽、妾、老纳等
7、 第二人称:汝 尔 你 您 你们 8、 阁下(对别人的尊称) 9、 先生(对男性的尊称)
10、 卿(对别人的尊称) 11、 敬称:
 称帝王: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l
l 称天子:殿下
 称将军:麾下l
 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l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的父亲),令堂(对方的母亲),令阃(kǔn)(对方的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
尊,用来称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的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的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见);
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
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用辈友人中长于自已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l 称年老的为:丈、丈人(后来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泰水”。
 称谓前加“先”,表示已死。l
l 对尊长者和同于朋辈间的称谓有:君、子、公、足下、先生、大人等。
12、 第三人称:之 他 她 它 他们 她们 它们
10、 社会亲戚关系
 九代:玄祖 曾祖 祖父 父亲 自己l 子女 孙子 曾孙 玄孙
 公辈:爷爷 伯公(叔公)外公l 舅公 姑公 姨公 姻公
 父辈:爸爸 伯叔 姑姑 公婆 继父l 妈妈 舅舅 姨妈 岳丈 继母 表叔 姨叔 庚叔 义父 师 太亲家 姻伯
l 平辈:兄 弟 姐 妹 夫 妻 姑 嫂 弟媳(妹)姐(妹)夫 大伯子 小叔子 内弟 襟兄(老挑) 小姨子 大姨姐 舅母 堂兄 族兄 表兄 姨兄 义兄 亲家 同年老庚 邻舍 同事 同学 朋友
 子辈:子 媳 女 婿 侄 甥 内侄 外甥l 表侄 姨侄 学生 徒弟
 孙辈:孙 外孙 侄孙 孙媳 内侄孙l 表侄孙 姨侄孙 孙女 孙女婿

 

三字成语解释  
安乐窝:泛称安逸的住处。步后尘:后尘,走路时扬起的尘土,指跟在别人后面追随、模仿。
东道主:原指东路上的主人,后称款待宾客的主人。恶作剧:过分地戏耍捉弄人。
耳边风:从耳朵边吹过的风,比喻听过后不放在心上的话。
黄粱梦:唐朝沈既济《枕中记》中记载,卢生在梦中享尽富贵荣华,等到醒来,主人蒸的黄粱饭还没有熟,所以称黄粱梦。比喻虚幻不实的事和欲望的破灭犹如一梦。
九回肠:形容胸间的愁闷、痛苦已到了极点。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写到:“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若有所忘。”
口头禅:原指不懂佛教、禅理,只会袭用禅家套语作为谈话资料。后泛指经常挂在嘴上而没有实际上意义的词语。
闷葫芦:难以猜破的哑谜,弄不清楚的事情。门外汉:指对某项知识或技能还没有入门的外行。

迷魂汤:迷信的人指地狱中使灵魂迷失本性的汤药。比喻迷惑人的话语或行为。
迷魂阵:比喻使人迷惑而上当的圈套、计谋。马后炮:比喻事后才采取措施。
马前卒:旧时指在车马前奔走供役使的人,后多用以比喻为别人效力的人。
鸟兽散:人群像鸟兽般一哄而散。破天荒:指从未有过的事。敲边鼓:意思是从旁帮腔。
杀风景:损伤美好的景致,比喻败坏兴致。也作煞风景。宋朝苏东坡诗《次韵林子中春日新堤书事见寄》云:“为报年来杀风景,连江梦雨不知春。”
忘年交:指忘记年龄的交友,即不拘年岁行辈的差异而结交的朋友。无底洞:比喻永远不能满足的欲望。
想当然:据推想,应当是这样。现在大多指凭主观想像认为如此,与事实不相合。
一溜烟:形容跑得很快。一窝蜂:形容许多人乱哄哄地同时说话或行动。
眼中钉:比喻极其厌恶憎恨的人。应声虫:随声而应的虫。比喻毫无主见,随声附和的人

 

小学毕业语文知识积累--“笔称”种种  
 刚开始学写或画叫“学笔”,有感而写的短文叫“随笔”;  无拘无束地写来叫“信笔”,旧时诉讼的状文叫“刀笔”; 
对下写信的谦称叫“草笔”,对上写信的谦称叫“谨笔”;  字句笔画不好的叫“败笔”,多余无用的文字叫“赘笔”; 
与题意不紧的话叫“闲笔”,轻松自如的文字叫“逸笔”;  意在言外的文字叫“曲笔”,精雕细刻的文字叫“工笔”; 
为后段埋伏线索叫“伏笔”,引人入胜的文字叫“妙笔”;  特别精彩的文字叫“神笔”,谴词造句的风格叫“文笔”; 
集体拟定一人写叫“执笔”,写字时笔刚挨纸叫“落笔”;  写文章的开头时叫“起笔”,文章最后写完时叫“收笔”; 
临摹名人的字帖叫“摹笔”,用笔飞快地书写叫“走笔”;  拿起笔作文或画画叫“命笔”,古代称稿费叫“润笔”; 
谦称自己的文章叫“拙笔”,写作能力不高明的叫“秃笔”;  受人之托的文字叫“嘱笔”,练习性的写或画叫“练笔”; 
写作中断或停止叫“搁笔”,敬称别人手迹叫“手笔”;  与世决别的文字叫“绝笔”,生前的文字叫“遗笔”。   

 

语文知识集锦

1. 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2. 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3.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其作品是:《龙须沟》

4.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屈原

5.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6. 第一位田园诗人: 东晋,陶渊明

7.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8. 乐府双璧:木兰词 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9. 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 墨

10. 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 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

12. 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3.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14. 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 我国的鲁迅

15. 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 奥德赛

16. 二拍: 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凌蒙初)

17. 李杜:李白 杜甫 小李杜: 李商隐 杜牧

18.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 郭沫若

19. 史学双璧:史记 资治通鉴

2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 武昌黄鹤楼 南昌滕王阁

21. 岁寒三友: 松 竹 梅

22. 三辅: 左冯翊 右扶风 京兆

23. 科考三元: 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24. 殿试三鼎甲:状元 榜眼 探花

 

25. 中国三大国粹: 京剧 中医 中国画

 

26. 三言: 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冯梦龙)

 

2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 仪礼 礼记

 

28. 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29. 三别: 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30.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 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

 

31. 茅盾“蚀“三部曲: 幻灭 动摇 追求

 

32. 农村三部曲: 春蚕 秋收 残冬

 

33.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34.《春秋》三传: 《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35.三王: 夏禹 商汤 周公

 

36. 三山: 蓬莱 方丈 瀛洲

 

37. 郭沫若 “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 湘果棠棣之花

 

38. 巴金“爱情“三部曲: 雷 电 雨 “激流“三部曲: 家 春 秋

 

39. 公安三袁: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

 

40. 三代: 夏 商 周

 

41.三原色:红 绿 蓝

 

42. 三体石经:尚书 春秋 左传 古文 小篆 汉隶三种字体书写

 

43. 三从四德:三从:未嫁从父 既嫁从夫 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 妇言 妇容 妇功 品德 辞令 仪态 女工

 

44. 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45. 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 群为臣纲 夫为妻纲 五常:仁 义 礼 智 信

 

46. 三姑六婆:三姑:尼姑 道姑 卦姑 六婆:媒婆 师婆(巫婆) 牙婆 虔婆 药婆 接生婆

 

47. 三皇五帝:三皇:伏羲 燧人 神农 五帝:黄帝 颛琐 帝喾 尧 舜

 

48. 三教九流:三教:儒 道 释 九流:儒家 道家 阴阳 法 名 墨 纵横 杂 农

 

49. 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

 

五岳:东岳泰山 南岳衡山 西岳华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50. 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

 

51. 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

 

52. 佛教三昧: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修行方法之一)

 

53. 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

 

54. 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六部:吏 户 礼 兵 刑 工

 

55. 三军:上中下 左中右 海陆空

 

56. 三苏:苏洵 苏轼 苏辙

 

57. 三吴:吴郡 吴兴 会稽(丹阳) 三国:魏 蜀 吴

 

58. 三秦:雍王(西) 塞王(东) 瞿王(陕西北)

 

59. 三楚:港陵-南楚 吴-东楚 彭城-西楚

 

60. 三坟五典:三坟:伏羲 神农 黄帝 五典:少昊 颛顼 高辛 唐尧 虞 舜

 

61. 三曹: 曹操 曹丕 曹植--我国古代建安文学的代表

 

62. 三公: 周时,司马 司徒 司空 西汉,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清明,太师 太傅 太保

 

63. 三教: 儒 释 道

 

1.经典四书:大学 中庸 孟子 论语

 

2.四大类书:太平御览 册府元龟 文苑英华 全语文

 

3.战国四君:齐国的孟尝君 赵国的平原君 楚国的春申君 魏国的信陵君

 

4.初唐四杰:王勃 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

 

5.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 欧阳修 苏轼 黄庭坚

 

6.元曲四大家:关汉卿 马致远 白朴 郑光祖

 

7.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 祝枝山 文徵明 周文宾

 

8.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9.楷书四大家:唐-颜真卿 柳公权 欧阳洵 元-赵孟頫\\\

 

10.书法四体:真(楷) 草 隶 篆

 

11.文房四宝:湖笔 微墨 宣纸 端砚

 

12.中国四大藏书阁:北京的文渊阁 沈阳文溯阁 承德文津阁 杭州文澜阁

 

13.古代秀才四艺(文人雅趣):琴 棋 书 画

 

14.国画四君子:梅 兰 竹 菊

 

15.书四库:经 史 子 集

 

16.兄弟四排行:伯(孟) 仲 叔 季

 

17.五胡:匈奴 鲜卑 羯 氐 羌

 

18.五花:金菊花-卖花女 木棉花-街上为人治病的郎中 水仙花-酒楼上的歌女 火辣花-玩杂耍的 土牛花-某些挑夫

 

19.八门:巾-算命占卦的 皮-卖草药的 彩-变戏法的 挂-江湖卖艺的 平-说书评弹的 团-街头卖唱的 洞-搭蓬扎纸的 聊-高台唱戏的

 

20.竹林七贤:嵇康 阮籍 山涛 向秀 阮咸 王戎 刘伶

 

21.建安七子:孔融 陈琳 王粲 徐千 阮瑀 应瑒 刘桢

 

22.七政(七纬):日 月 金 木 水 火 土

 

23.战国七雄:赵 魏 韩 齐 秦 楚 燕

 

24.七情:喜 怒 哀 惧 爱 恶 欲

 

25.七大古都:北京 西安 洛阳 开封 南京 杭州 安阳

 

26.神话八仙:铁拐李 汉钟离 张果老 何仙姑 蓝采和 吕洞宾 韩湘子 曹国舅

 

27.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28.文起八代之衰中的八代:东汉 魏 宋 晋 齐 梁 陈 隋

 

29.四时八节中的八节指:立春 春分 立夏 夏至 立秋 秋分 立冬 冬至

 

30.八卦:乾 坤 震 巽 坎 离 艮 兑分别象征天 地 雷 风 水 火 山 泽

 

31.八股文中的八股:破题 承题 起讲 入手 起股 中股 后股 束股

 

32.扬州八怪指;汪士慎 李鳝 金农 黄慎 高翔 郑燮 罗聘

 

33.九州指:冀 兖 青 荆 扬 梁 雍 徐 豫

 

34.九族指:高祖 曾祖 祖父 父 本身 子 孙 曾孙 玄孙

 

35.九章指 :惜诵 涉江 哀郢 抽思 怀沙 思美人 惜往日 橘颂 悲回风

 

36.九歌指:东皇太一 云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东君 河伯 山鬼国殇 礼魂

 

37.十家指;九流加上小说家

 

38.中国历史上十女诗人指:班婕妤(班固之祖姑) 蔡琰 左芬(左思之妹) 苏惠谢道韫 鲍令晖(鲍照之妹) 薛涛 李清照 朱淑贞 秋瑾

 

39.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 《赵氏孤儿》 《精忠旗》 《清忠谱》 《桃花扇》《汉宫秋》《琵琶记》《娇红记》《长生殿》《雷峰塔》

 

40.中国十大古典喜戏:《救风尘》《玉簪记》《西厢记》《看钱奴》《墙头马上》《李逵负荆》《幽阁记》《中山狼》《风筝误》

 

41.十天干: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42.中国十部著名歌剧:《白毛女》《王贵和李香香》《小二黑结婚》《刘胡兰》《洪湖赤卫队》《草原之歌》《红霞》《刘三姐》《红珊瑚》《江姐 》

 

43.十二地支: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44.十二生肖: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犬 猪

 

45.十二时: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昳 脯时 日入 黄昏 人定

 

46.十二律:黄钟 大吕 太簇 夹钟 姑洗 仲吕 蕤宾 林钟 夷则 南吕 无射 应钟

 

47.十三经:《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左传》《礼记》《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48.七夕指:七月七日

 

49.十恶不赦中的十恶指:谋反 谋大逆 谋叛 恶逆 大道 大不敬 不孝 不睦 不义 内乱

 

1. 英国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佩斯》

 

2. 四言诗是:我国汉代以前最通行的诗歌形式,通章或通篇每句四字。

 

3. 四体不勤中的四体指:人的四肢

 

4. 四大皆空是指:(佛语)地水火风组成的宇宙四种元素

 

5. 管仲把礼义廉耻四道德看作治国的四个纲。

 

6. 四六文指;骈文的一种,全篇多以四字或六字相间为句,盛行于南朝。

 

7. 春秋五霸指: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公 秦穆公 宋襄公

 

8. 五等爵位指:公爵 候爵 伯爵 子爵 男爵

 

9. 五经:诗 书 礼 易 春秋

 

10. 五行:金 木 水 火 土 //仁 义 礼 智 信

 

11. 五常(五伦):君臣 父子 兄弟 夫妇 朋友

 

12. 五教:父义 母慈 兄友 弟恭 子孝

 

13. 五音:宫 商 角 徵 羽

 

14. 五刑:(隋前)墨 劓 刖 宫 大辟(隋后)笞 杖 徒 流 死

 

15. 死的五称:天子-崩 诸候-薨 大夫-卒 士-不禄 平民-死

 

16. 唐代五大书法家:柳公权 颜真卿 欧阳洵 褚遂良 张旭

 

17. 五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本游记》《红楼梦》《金瓶梅》

 

18. 五谷:稻 麦 黍 菽 麻

 

19. 五彩:青 黄 红 白 黑

 

20. 唐代以后的五代指: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21. 五帝:黄帝 颛顼 帝喾 唐尧 虞舜

 

22. 五毒:蝎 蛇 蜈蚣 壁虎 蟾蜍

 

23. 五更与时钟的对应是:一更(19-21) 二更(21-23) 三更(23-1) 四更(1-3) 五更(3-5)

 

24. 五官:耳 目 口 鼻 身

 

25. 新中国五位语言大师:郭沫若 茅盾 巴金 老舍 赵树理

 

26. 五荤:(佛语)大蒜 韭菜 薤 葱 兴渠

 

27. 五岭:越城岭 都庞岭 萌渚岭 骑田岭 大庾岭

 

28. 五味:甜 酸 苦 辣 咸

 

29. 五香:花椒 八角 桂皮 丁香花蕾 茴香子

 

30. 五脏:心 肝 脾 肺 肾

 

31. 五陵:高祖长陵 惠祖安陵 景帝阳陵 武帝茂陵 昭帝平陵

 

32. 五湖:洞庭湖 鄱阳湖 太湖 巢湖 洪泽湖

 

33. 四大洋: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34. 六艺经传指:诗 书 礼 易 乐 春秋

 

35. 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指:礼 乐 书 数 射 御

 

36. 造字六书:象形 指示 会意 形声 转注 假借

 

37. 诗经六义措:风 雅 颂 赋 比 兴

 

38. 六部;户部 吏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39. 六亲;父 母 兄 弟 妻 子

 

40. 古代婚嫁六礼:纳采 问名 纳吉 纳徵 清期 亲迎

 

41. 六朝;吴 东晋 宋 齐 梁 陈都建都建康,史称六朝。

 

42. 六畜:马 牛 羊 狗 猪 鸡

 

43. 苏门六君子:黄庭坚 秦观 晁补之 张来 陈师道 李麃

 

44. 六甲:六十甲子//甲子 甲寅 甲辰 甲午甲申甲戌//妇女怀孕

 

45. 六尘佛教名词)声 色 香 味 触 法六种境界

 

46. 六合:天 地 (上下) 东 西 南 北

 

47. 佛教六根佛教名词)眼 耳 鼻 舌 身 意

 

48. 科举考试中的五魁:各级考试的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