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冲基金 招聘:武则天的崛起之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15:42:48
贞观二年(624年)十一月的某一天,神秘人物袁天罡来到利州(今四川广元)都督武士彟家中。武士彟原为商人,年轻时靠挑担子到各村卖豆腐谋生,后看到当时的皇帝隋炀帝杨广好大兴土木,于是开始和同乡许文宝经营木材,从此大富大贵,在山西太原富甲一方。李渊到太原任留守后,与武士彟结交,成为关系密切的好友。后来李渊起兵反隋,武士彟多方支持。唐朝建立后,他被封为十四召“元从功臣”之一,成为了开国元勋,享有犯罪免死的优待。
  
  袁天罡则是当时有名的星相家,知识渊博,极善看相,号称能预知未来,在当时声震朝野,被誉为神人。他在洛阳时给杜淹、王珪、韦挺三人相面,预言杜淹将以文章显贵;王珪在十年内将官至五品;韦挺面相如虎,将为武官;还预言三人为官后要遭贬斥,届时大家还会见面。果然,唐高祖武德年间,杜淹以侍御史入选天策学士;王珪由太子李建成举荐,当上五品太子中允;韦挺则出仕左卫率。不久,三人又受宫廷争斗牵连,一起被贬到巂州(今四川西昌)。竟然真的在这里遇到了袁天罡。袁天罡再次相面,预测“公等终且贵”,最后都要官至三品,后果然如此。袁天罡从此名扬天下。
  
  也就在武士彟家做客的这一天,袁天罡看到了武士彟的次女——打扮成男孩样子的武氏,当即大吃一惊说:“这孩子龙眼凤颈,是贵人中的最贵之相。如果是女孩,不可窥测,会成为女皇。”
  
  武氏时年五岁,即为日后大名鼎鼎的武则天。后世流传有《李淳风袁天罡推背图》。其中,关于武则天的图谶如下:“日月当空,照临天下。扑朔迷离,不文亦武。参遍空王色相空,一朝重入帝王宫。遗枝拔尽根犹在,喔喔晨鸡孰是谁?”谶中暗示武则天不善诗文,却以武幸,为天下之主后,铲除李氏子孙,但是李氏皇族还会复生。后来事情的发展果然如此。
  
  [袁天罡先后做过隋朝的盐官令和唐朝的火井令,他一生中有许多传奇故事,充满了扑朔迷离的神秘色彩。据《新唐书》记载,袁天罡在九成宫拜见唐太宗李世民时,李世民对其术数之精奇深奥大为称赞,问道:“古有君平(汉代严君平,术数大师),今朕得卿,何如?”袁天罡回答说:“严君平是生不逢时,臣要比他强得多。”他替许多大臣看相,无一不验证。李世民的重臣高士廉(李世民皇后长孙无垢之舅)当重问他想做何官。袁天罡:“我自知相命,到今年夏天四月,我的阳数即尽。”百官听了无不惊骇。果然,袁天罡于当年四月故世。]
  
  童年的武则天生活是幸福的,谁也料不到这样这样一个聪明沉静的女孩,长大后会有惊世骇俗的不平凡人生。变化是从贞观九年(635年)开始的。这一年的五月,唐太祖李渊病死。武士彟听到老友病逝后,十分悲痛,“因以成疾”,最终不治而亡。武士彟一死,家庭矛盾立即爆发。
  
  武士彟原配相里氏早死,经李渊亲自撮合,由桂阳公主(李渊第五女,嫁隋朝皇室杨雄子杨师道)主婚,国库支付全部结婚费用,续娶杨达(杨雄弟,隋朝宰相)女杨氏为妻。当时武士彟四十五岁,杨氏四十三岁。武士彟尽管位居高官,但却是木材商人出身,在当时高门大族的眼中,是令人不齿的暴发户。所以武士彟能与杨氏这样的名门望族联姻,实在是意外之喜。但杨氏自认为门第高贵,带着强烈的优越感和嚣张的气焰走进了武家的大门,对武家人并不如何真心看得起,结果为日后家族矛盾的爆发埋下了伏笔。杨氏只生有三女,武氏为次女,因为没有儿子,在武士彟死后,便立即受到了武士彟前妻所生的儿子(武元庆、武元爽)以及侄子们(武士彟兄子武惟良、武怀运)的排斥——并非因为争夺财产,而是士、庶两个阶层的门第之争。
  
  这是武则天人生中的第一课。传说她后来残忍好斗,有着强烈的报复心理,便是与家族对她母子的冷遇有关。但无论如何,作为士、庶的混血儿,武则天的性格在这次家族斗争中得到了磨练,既倔强,又冷酷,还能忍辱负重,即史书中所说:“后城宇深,痛柔屈不耻,以就大事。”(《新唐书·卷七十六·则天武皇后传》)贞观十年(636年),长孙皇后去世。唐太宗李世民颁诏:“内职空缺,选良家有才行的女子充实。”十一年(637年),李世民听说武士彟的次女武氏美貌出众,便召入后宫。
  
  入宫前,母亲杨氏不忍受与女儿分别,恸哭悲泣。武则天却从容自如,说道:“见天子庸知非福?何儿女悲夫?”(《新唐书·卷七十六·则天武皇后传》)意思是见到天子谁知道不会有福,何必儿女情长,悲悲切切。杨氏为女儿的话惊诧不已,武则天的冷静性格和不凡见识由此可见一斑。她将入宫视作了施展抱负的大好机会,所以才没有一般女子的悲伤和无奈。这时的武则天才只有十三岁。
  
  入宫以后,李世民为武氏赐名武媚,宫人们都叫她媚娘。武媚因容貌美丽,举止优雅,被封为才人。才人是级别很低的嫔妃,是后宫中三夫人、九嫔以下二十七世妇中品级最低的一类,跟普通宫女没有太大的区别。
  
  李世民后宫嫔妃众多,美女如云。其中最著名的有一后四妃:“后”就是长孙皇后,贤淑温良,号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后。李世民能够大治天下,长孙皇后功不可没,李世民对她极为尊重。长孙皇后早逝,李世民哀伤不已,常举目远眺长孙皇后下葬的昭陵,之后再未立皇后。
  
  李世民死后,与长孙皇后同葬一穴,开创帝后合穴之先例;长孙皇后之下是贵妃韦珪(北周名相韦孝宽曾孙女),美貌惊人,号称“春椒起詠,艳夺巫岫之莲;秋扃腾文,丽掩蜀江之锦”。韦珪比李世民年长,第一个丈夫李珉(隋朝户部尚书李子雄子)因参与杨玄感谋反被隋炀帝杨广诛杀后,一直寡居洛阳。李世民攻取洛阳后,意外看到韦珪,当即惊若天人,娶进了家门。韦珪与前夫李珉生有一女,被唐朝封为定襄县主,下嫁阿史那忠(突厥贵族,唐初名将);贵妃之下是淑妃杨氏,隋炀帝杨广女,真正的皇室贵胄。她是李世民的表妹,二人自小就有来往。尽管她与李唐有灭国之恨,但一直有种说法,说她是李世民一生中最爱的女人;淑妃之下是德妃阴氏。前面曾经提到过,阴氏父挖了李家祖坟,后为李渊所杀,阴氏与李唐有杀父大仇。阴氏本已经沦为婢女,却并不妨爱李世民对她的宠爱,可见她必定有非凡的美貌;贤妃即徐惠,自小号称女神童,以文才出名,曾做《小山篇》:“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一时传遍四方。李世民听说后,将其召入宫中为才人。徐惠入宫大约在武则天之后,却能后来者居上,很快就进为充容。另外,后宫还有一个国色天香的杨氏,不仅美貌非凡,而且歌舞出众,原为齐王李元吉妃,李元吉在玄武门之变中被杀后,被李世民纳入宫中,成为宠妃。长孙皇后死后,甚至李世民一度有意立杨氏为后。
  
  武则天以美貌入选宫中,但后宫佳丽如云,她并非是佼佼者,因此也没有特别受到李世民的重视。在才人的位置上,武则天一呆就是十二年,且在历史上几乎是一片空白。直到后来她当上了皇帝,很得意地回忆起了当才人时的一段往事,这就是著名的“三物降烈马”故事。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武则天当上皇帝后,洛阳人吉顼受到赏识,短短数年就由小吏升为宰相,成为武氏心腹。但不久后,就发生了一件令武氏相当不快的事,起因是吉顼与河内王武懿宗(武则天侄)争赵州之功(契丹攻赵州,武懿宗望风而逃,杀逃民以为军功)。吉顼身材魁伟,能言善辩,口若悬河,而武懿宗却矮小驼背,不善言辞。二人在武则天面前争论,吉顼性格直率,说到兴处,瞪视武懿宗,气势凌人。武则天非常不高兴,心想:“吉顼当着我的面,都敢如此轻视我武家人。这样的人,将来怎么靠得住?”于是怀恨在心。几天后,吉顼来奏事,正要引古证今之时,武则天突然发作,愤怒地说,“你的话我已经听够了,不必再多说。当年太宗有匹良马叫狮子骢,精壮奔逸,又肥又大,但性情却狂烈无比,没有人能够驾驭。我当时还是宫女,正毫站在旁边,对太宗进言说:‘妾能驾驭此马,但需要三样东西,一是铁鞭,二是铁挝,三是匕首。铁鞭鞭之不行,就以铁挝挝其头;还不服,就以匕首断其喉。’太宗很赞赏我的壮气。今天你值得玷污我的匕首吗?”
  
  吉顼听出了女皇凌厉的杀机,吓得伏地求饶,于是一夜之间一落千丈,由宰相被贬为安固县尉。吉顼是历史上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在《旧唐书》中被与恶名昭著的酷吏如来俊臣、索元礼、周兴等一起列入《酷吏传》;而在《新唐书》中,则以宰相的身份与裴炎、李昭德、魏玄同等人共列一传。
  
  正是由于武则天自己的回忆,“三物降烈马”才成为她十二年的才人生活中的唯一记录。她非凡的心机与胆识在“三物降烈马”一事中表现无遗,据说她也因此闻名宫中。  很难想象唐太宗李世民见识到了武则天的强烈悍气和心狠手辣时是什么样的心情,恐怕绝非她自己回忆所言的“赞赏”那么简单。如果真是赞赏,武则天就不会进宫十二年却没有任何起色,封号始终只是最低的才人,也没有为李世民生育过一男半女。显然,赞赏是假,冷落是真。李世民喜欢的女子,要么庄重知性,要么柔婉娇媚,要么风雅文弱,要么温情似水,而武则天性格刚硬倔强,不善于施展女人的温柔手段,两人并不合拍。
  
  不过,“三物降服烈马”一事,却引起了另一个人的注意,他便是太子李治。李治是在前太子李承乾谋反被废以后立为太子的,性格文弱,因而对风格强硬的武则天印象深刻,甚至开始由惊讶到佩服到着迷。有一些野史小说武则天用美色有意勾引太子,按武则天当时的性格,这似乎不大合理。后宫佳丽无数,武则天也绝非倾国倾城,否则好色的李世民为何仅仅召幸她一次?以李治软弱的性格,吸引他的仍然是武则天的性格,这是致命的吸引力,比美色之类更容易让人印象深刻,所以才有了后来感业寺的那一幕。但无论如何,武则天与李治二人在李世民生前便已经暗通款曲必然是事实。
  
  李世民去世后,按照皇宫惯例,那些没有为他生育过子女的嫔妃必须出家做尼姑。于是,一大队穿着黑色丧服的宫廷美女,垂头丧气地踏上了通往感业寺(一说安业寺)的道路。她们不得不为自己凄凉的命运悲哀,因为她们走向的是一座没有任何希望的活坟墓。武则天也在这黑色的队列之中,时年二十六岁,正是芳华正茂的年华。但跟其他女子一样,她的心中也是一片萧瑟,万般沉重,不由得将目光投向西边的唐太宗别庙。
  
  感业寺地处长安城朱雀门外西大街第四坊,在安业坊的东南角。此处原为隋朝申国公李穆的别墅,李穆死后,其妻将此地修为僧寺。西二街第四坊是崇德坊,有济度尼寺,新改称为太宗别庙。崇德坊在西,安业坊在东,两坊左右为邻,中间是一条南北向的长街。如果新皇帝李治到唐太宗别庙上香,也许会顺道感业寺。这,便是武则天的一线希望,也是她最后的希望,除非她想在感业寺终老。
  
  永徽元年(650年)五月二十六日,为李世民逝世周年忌,李治到太宗别庙上香。随后,果然驾临感业寺。武则天充分把握住了机会,以涟涟泪水打动了李治。李治难忘旧情,竟然冒着天下之大不韪,与先帝唐太宗的才人武则天相拥而泣,史书对此记载是“武氏泣,上亦泣”,可见二人之前非同一般的感情。甚至李治在回宫后也一直心神不宁。显然,武则天离开感业寺只是个时间问题了,只要等到李治找到合适的机会。但出人意料的是,机会来得比预想得要快得多,恰恰是李治皇后王氏创造了这个机会。
  
  王皇后失宠,其舅宰相柳奭也感受到了皇帝的刻意冷淡。柳奭多不自安,主动提出辞去宰相职务。李治一点情面都没给,毫不挽留。柳奭为长孙无忌集团核心成员,他的罢相虽然源于内宫争宠,但却被视为是李治公开发起的对长孙集团的第一次挑战。与其说这种挑战是为了武则天,倒不如说这是李治长期在长孙无忌集团压制下的一次总爆发。柳奭罢相后不久,李治就召集五品以上官员训话:“顷在先帝左右,见五品以上论事,或仗下面陈,或退上封事,终日不绝;岂今日独无事邪,何公等皆不言也?”(《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九》)自李治即位以来,长孙集团专权,从来没有人敢向李治当面或上书言事,这是李治第一次鼓励大臣积极言事。很快,就有雍州参军薛景宣秘密上书,反对雇人筑长安外廓城,言辞尖锐。长孙集团中的于志宁认为薛景宣言辞尖锐,要求诛杀薛景宣,为李治所拒绝。到了这个时候,皇帝已经表现出要脱离长孙集团控制的种种姿态,刚好,皇后废立事件就成为绝好的机会。
  
  王皇后一直得到长孙集团的有力支持,尚能在失宠的情况下保位,但不久就发生了一件令她地位彻底动摇的事。武则天生下了一个白胖美丽的小公主。由于是武则天的第一个女儿,极得李治喜爱,视为掌上明珠。有一天,王皇后来探视小公主,离去后不久,李治来到,发现小公主死了,大惊着喝问宫人:“刚才谁来过?”宫人回答:“王皇后。”武则天闻讯赶来,放声大哭。李治不明真相,便认为是王皇后杀了小公主,大怒说:“皇后杀我的女儿,以前就常和昭仪(武则天)过不去,如今又这样!”到了这个时候,朝野上下差不多都已经知道,王皇后被废势在必然,只是迟早而已。
  
  后世普遍认为是武则天扼杀了襁褓中的亲生女儿,然后嫁祸给王皇后。从日后武氏大杀亲生儿子以铲除通往皇帝宝座的障碍来看,这是极有可能的。一个女人,为了自保不择手段,心狠手辣到敢对自己的亲生骨肉下手,再加上美貌和智慧,就无往而不胜了。
  
  起初,李治想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是期望能够得到元舅长孙无忌的支持的。夫妻二人也为此下了大量功夫。先是由武则天出面,派人送了十车金银给长孙无忌作为试探,长孙无忌竟然收下了。李治和武则天觉得苗头不错,双双来到长孙无忌府邸。长孙无忌也热情款待,气氛相当融洽。李治又当面授长孙无忌的三个儿子为朝散大夫,以示笼络。长孙无忌也没有推辞。于是,李治趁机提出了废立皇后的问题,长孙无忌却不表态,将话题岔开。李治多次试探,均不得要领。实际上,长孙无忌不支持武则天的态度已经一览无遗。
  
  为了与支持王皇后的长孙集团相抗,武则天不得不在外廷寻找支持自己的势力。中书舍人(正五品)李义府与李治有旧,但一向与长孙无忌不合,长孙无忌为了巩固权势,要将李义府贬出京师。李义府外表谦和恭顺,与人说话必面带微笑,但心计深刻狠毒,时人称他“笑中刀”,这便是成语“笑里藏刀“的来历。又因他柔而害物,称他为“李猫”。当时,贬斥李义府的文书即将在第二天发到门下省,李义府抢先得到了消息,向另一中书舍人王德俭(许敬宗外甥)求教。王德俭号称“智囊”,告诉李义府说:“圣上宠幸武昭仪,想立她为皇后。但碍于宰相反对,一直没有提出来。如果你能抢先上表,肯定能转祸为福。”中书舍人相当于皇帝的秘书,晚上必须在朝堂值班,称为“值宿”。当天晚上,值宿的是王德俭,李义府主动要求代替王德俭。就在这天晚上,李义府叩阁上表,请求立武昭仪为皇后。李治喜笑颜开,立即召见李义府。李义府不但没有遭到贬黜,还被超拜为中书侍郎(正三品)。于是,一大批为长孙无忌所压制的失意人,争先恐后地投奔到拥戴武则天为皇后的势力中。
  
  永徽六年(655年)九月,李治召长孙无忌、李世勣、褚遂良、于志宁四位元老于内殿(李世勣称病未至),正式提出欲废王皇后、立武氏为后。褚遂良当即坚决反对,理由是:“王皇后出身名门望族,又是先帝为陛下所娶,未闻有所过失,怎能轻易废掉?”
  
  李治之前一直表现得天性仁厚、少有主见,很容易受他人操纵影响,但唯独在立武则天为后这件事上锲而不舍。这里面的原因很多:既有他对武则天浓郁的爱,也有他对王皇后强烈的恨,更多的却是他要发泄长久以来被一干重臣挟制不得自主的怨气。
  
  第二天,李治又召*商谈。褚遂良说:“陛下必欲易皇后,伏请妙择天下令族,何必武氏!武氏经事先帝,众所俱知,天下耳目,安可蔽也。万代之后,谓陛下为如何!愿留三思!”(《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九》)甚至以辞官来谏阻。此时,武则天正躲在帘后偷听,见褚遂良公然揭自己的短处,忍不住大声说:“为何不杀死这老家伙!”朝堂气氛顿时为之一变。李治下令将褚遂良拖下去,长孙无忌等重臣立即上疏劝阻。反武派前仆后继,来势汹汹,一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样子。武则天事先笼络的许敬宗、李义府等亲信自然不甘示弱,雄辩滔滔。反武派和拥武派在朝堂闹得不可开交,双方精兵强将一一亮相。
  
  奇怪的是,*重臣中只有李世勣始终一言不发。李治觉得有些蹊跷,便特意留下李世勣询问。李世勣精明过人,已经预料到武氏封后不可逆转,但他身为先帝重臣,不好公然支持儿子夺老子的女人,便圆滑地回答说:“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可谓是一语点破梦中人,李治恍然大悟,武则天也茅塞顿开,马上派许敬宗四处放话:“田舍翁多收十斛麦,尚欲易妇;况天子欲立后,何豫诸人事而妄生异议乎!”
  
  形势立时开始急转直下。褚遂良被贬出京师,发配往谭州。接着,李治下诏,以皇后王氏、淑妃萧氏谋行鸩毒谋杀武媚女婴,废为庶人,打入冷宫幽禁。不过,这只是二人凄惨结局的开始。王氏虽被废黜,毕竟树大根深,有长孙无忌一班重臣的支持,又是李治的结发妻子,李治还曾经暗中去探望,将王氏居住的冷宫改名为“回心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