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discuz.qq:【准提篇】首愚法师开示:小释五般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2:34:34

【准提篇】首愚法师开示:小释五般若


选自《将心向明月》


今天和大家谈谈修准提法的根本关键——七俱胝大准提佛母。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佛母”。佛母就是“般若”,“般若”是诸佛之母,包括实相般若、境界般若、文字般若、方便般若和眷属般若五种。这五种般若,可从体、相、用来加以说明;实相般若即体,境界般若是相,文字般若、方便般若以及眷属般若皆属用。(编按:另一说——易境界般若为观照般若)

体、相、用三者一定要从现象来做了解,就如我们修准提法的下手方便处,也是要先从现象处用功一样。我们日常之中,一举一动都是一种生命的现象,这每个人皆可感觉得到,体会得出。而本体则除非是已经明心见性证了道的人才能清楚,一般人无法思议。由于境界般若即是现象,故我们的一切起心动念,乃至生理上的变化,便皆在境界之中了。

我们凡夫之所以为凡夫,即因为我们的境界一向杂乱不堪,没有系统,而且时时在变化。由于这些零乱的妄想,导致我们心浮气躁、身心疲劳、四大不调、百病丛生,气象一不对,心境也跟着不对,以致不能壮严自己的身心。现在,我们来修行,以观想而言,即是要把这些乱七八糟的境界一串串的贯穿起来、归纳起来,不再让他东闯西冒、此起彼伏,设法疏导到几个较为简单的境界之中,而准提法整个过程中几个观想步骤部分,正有此用,将我们身心凝练在几个地方。尽管道理不懂,只要死心塌地去观想它,有恒心的去训练它、薰陶它,自然可对妄想产生良好的对治作用,使我们的境界越来越朴素,越来越壮严。

与太虚大师同时期有一位专司藏文经典翻译的法尊法师,对于密宗方面的探讨颇为深入,他翻译了不少经典,其中有一部叫《现观壮严论》,这所谓“现观”其实就是直截了当从实相般若下手。一个人真正能达到“现观”,身心自然壮严祥和,经常在一片阴阳调和的正气当中,而不执相,离一切相。若我们的智慧达不到现观(实相般若)的程度,最起码也有个境界般若,纵使不是十分殊胜,但是只要我们心里经常系著菩萨的影像、明点,或是心月轮等等简一的境界,身心必将随着单纯朴素而逐渐通达现观壮严之域。

凡夫与贤圣各有不同的境界,而且几乎每个人的境界都有差异,圣人的境界通常皆在“天人合一”之中,也就是真善美清净的佛土境界之中,称之为实相般若;而凡夫则是在贪、瞋、痴、慢、疑、邪见的境界中,称之为业习、妄想、烦恼。


说到文字般若,举凡我们的思想、举动,看得到的,表达得出来的都可以称为文字般若,并非表现在文字上的才算文字般若。记录在书上,用以表达思想、意识的是文字,我们的言语、举止,将思想、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也是一种符号,正是一种更具体的思想,好让别人能更实际的体会到,这些言语、举止皆可称为文字般若。外在的一切现象,当我们捕捉之后,记录下来那些活生生的境界历程,便变成了抽象的文字;反之,从那些抽象的文字里,我们也可以想像得到林林总总活泼生动的境界。所以文字般若可以说是境界般若的媒介,是传播思想、记录思想的般若。就佛学而言,能表达实相般若与境界般若的就是文字般若。

眷属般若是指六波罗蜜中前五度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和禅定。没有眷属般若就衬托不出般若波罗蜜的境界。譬如说,智慧的高低与否可从慈悲心、布施心、忍辱心诸种波罗蜜表现出来,做人做事方面是否圆满,可从持戒波罗蜜看得出来,般若的功行如何,点点滴滴都可从平常日用中找到索引。

以《维摩经》来讲,贪、瞋、痴都是佛法,一板一眼反而形成执著。智慧是否高超,只要一经《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考验,即可一目了然了。刚烈的人,只能硬不能软,并非真智慧,智慧是既壮严又活泼,而不是暮气沉沉的。所以有许多人在某方面可能相当杰出,但是却通不过菩萨戒的律条。譬如优波离尊者在式行方面虽然备受佛陀夸赞,但是却被维摩诘居士骂得哑口无言。

故事是这样的,优波离尊者为两个破戒的比丘讲戒,说得两个比丘全身颤抖、汗毛耸立,自觉非堕地狱不可。维摩诘居士便斥责优波离尊者说:“如此说戒,仅让人增加罪恶感,自己也没功德”,讲得优波离尊者面红耳赤,几乎无地自容;而那两个犯戒比丘经维摩诘居士一讲,心开意解,当场证得法眼净了。由此可见解说戒律是要有真智慧和大方便的,否则就会差以毫厘,失之千里了。

事实上,佛法的目的除了在防止罪恶,也在于疏导罪恶,解开症结,让人能够升华转化。若是对一个犯罪知罪的人,再增加其罪恶感,那真是苦不堪言的事,这时要有法,让他自己从心中化解开来,才真正是讲菩萨戒的根本。戒委是很难讲的,一定要讲到戒体,讲到般若方面,并且还要和实相相应。换言之,讲戒体就要讲到现象、讲到境界般若,但若没有实相般若的基础,境界便不清楚,便会拘泥,所讲的戒理也就容易出差错,而适得其抬头。

当然,如果是真正有智慧的人,绝不会心猿意马,懒懒散散的,他是积极而进取的,所以从精进波罗蜜和禅定波罗蜜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智慧。此即眷属波罗蜜的道理所在。从眷属般若看出其母体,即相当于从孩子的教养而看得到父母的程度一样。

菩萨四摄法的布施、爱语、同事、利行,皆是属于方便般若的范围,目的在给予众生种种方便,更有机会薰陶佛法,不论对净土、禅宗的根器,乃至目不识丁者,或是旁门外道,三根皆能以各种方便法门慈心接引。就如同观世音菩萨千手千眼、三十二应化身一般。方便般若愈多,接引众生的能力也就愈强,对社幷会的感化力量,以及整个时代产生的效果也愈大。

以上所述之境界般若、文字般若、眷属般若、方便般若,其旨皆在表现衬托实相般若的。而实相无相,了不可得。惟有实相般若,才是真正的清凉地,真正的极乐世界。我们所追求的是最圆满的形而上,却必须从形而下渐次壮严做起。我们来此学习准提法就是要修行普贤行愿海,而普贤行愿海是与毗卢法界互为表里、互为相应的。想要明心见性,就要实践普贤行愿,而欲透彻圆满普贤行愿,则须领悟毗卢法界,二者是互为因果,辗转增上的,这正扎扎实实包括了五种般若和六波罗蜜,正是学佛圆满的根本大法,等于齐修一切宗派,齐修佛法中的八万四千法门。我们修法若是心里还有宗派之分,那就是尚不能与法相应,与般若相应了。因此我们一定要打开心胸,放宽视野,才能证到实相般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