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650锦江投资股票:汉语新诗鉴赏(89)?张露群?赵明?翟永明?哑默?闻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2:21:07

汉语新诗鉴赏之八十九

张露群/赵明/翟永明/哑默/闻捷

 

  

张露群(1971-),笔名冷岳,河北隆尧县人。著有诗集《湿漉漉的三月》、《唯一的男人唯一的神》、《爱在秋天醒来》。

 

 

看月亮的男人

 

 

看月亮的男人

静坐水上

抬头低头暗自神伤

 

看月光的男人

已把赤裸的五谷送人新房

把劳作磨痛的双手伸入天空

拥抱日子漏下的阳光

 

看月亮的男人

静坐水上

水光月光一片清凉

戏水的少女在梦中远行

戏水的少女秀丽端庄

究竟躲在哪朵荷花的中央

 

月亮高高在上

月亮就在身旁

如岚的歌声

自水面漫起时

看月亮的男人

就在月亮这面水银镜子中

看见了自己

 

(选自张露群诗集)

 

[赏析]

意境之说虽然古老,却实在并未过时。因为它触到了诗歌艺术生命的心脏和脉动。如果说某些诗歌命题还属于外围,而意境说则接触到了诗歌艺术的内在本质。张露群接受了尼采绮丽而富哲学感的散文诗的滋养,同时也接受了中国古典诗艺的滋养。

“看月亮的男人/静坐水上/抬头低头暗自神伤//看月光的男人/已把赤裸的五谷送人新房/把劳作磨痛的双手伸人天空/拥抱日子漏下的阳光//看月亮的男人/静坐水上/水光月光一片清凉/戏水的少女在梦中远行/戏水的少女秀丽端庄/究竟躲在哪朵荷花的中央//月亮高高在上/月亮就在身旁/如岚的歌声/自水面漫起时/看月亮的男人/就在月亮这面水银镜子中/看见了自己”。(《看月亮的男人》),读这首诗,似乎我们是在观看一个音乐电视片(MTV),一幅一幅的画面叠映起来,情绪浓得化不开。

我认为这是一首虚实相间、意象交融、意境圆满、饱含深意的好诗。它的主旨并不是一个平面,而是一个多层空间。诗中“看月亮的男人”是何许人也?他为何长时间地坐在湖边上看月亮?戏水的少女何许人也?她是实体还是虚象?她和看月亮的男人是何种关系?为何看月亮的男人最终从月亮中看到的是自我?这些在诗中都是一片景观、一种意念、一股心绪、一个梦想。好像一个故事,又如一幅摄影作品。

为何有这种阅读效果呢?关键就在于它的意境的饱满和圆熟,给人的不是一点单纯,而是一种圆满、一个整体。由张露群的这首诗,我深信中国古典诗艺中确有相当多宝贵的传统值得我们借鉴,并加以发扬光大。  

(邹建军/文)

 

 

 

赵明(1961-),本名姚伟民。越南汉语诗人,祖籍福建永春。诗作散见各地报刊。

 

外婆的纸扇

 

一缕瘦骨

包含了三千里山山水水

如火的南国骄阳

当椰树把严厉的日晒

拂在地平线下

便刷开了

收音机里浓稠的琼剧唱腔

同样是椰林

同样是热得发慌的土地

湄公河  河水

冲不净缠绕五指的深情

 

当相思锁不住一场梦

新愁便展翅成多情的海浪

使劲摇曳

掸不掉的还有那固执的乡音

纵使岁月把风吞蚀殆尽

一身往事

始终在空气里

隐隐作痛

 

后记:外婆,冯氏,1900年生于中国海南,家贫,不识字,17岁随夫漂泊,定居越南槟知,20世纪80年代逝世,没有任何遗言与资产,却给我留下一生取之不尽的生活勇气。

2006年3月于越南堤岸

 

(选自海外华文文学教程)

 

[赏析]

《外婆的纸扇》是越南诗人赵明的代表诗作。这首诗通过对外婆留下的纸扇上的图画的描绘与作者身处的地方的景色作对比,表现出了炽热的思乡之情,这无疑是一首含蓄的抒发对故乡那无法割舍的情感的诗歌。从赵明的身份背景,我们知道他是出生于越南的中国人,而他的外婆,马氏出生于中国海南,后定居于越南的槟知,也就是为异乡的思乡者。

下面我就从诗中的细节来赏析一下这首诗,咋一看诗的首句“一缕瘦骨,包含了三千里山山水水”,让我产生了疑惑,这描写的是什么事物,但是仔细品味,我感觉这是在描述我们的主题“纸扇”的风景,我推测“纸扇”上的风景应该是这样一幅美好的风景图:“海南的骄阳似火一般照耀着辽阔广大的三千里山山水水,而海南的椰树林却早已习惯了这样的严厉的日晒,依旧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摆动这椰树的叶子,直到这样的骄阳慢慢拂在了地平线下。”虽然这首诗风格含蓄,不易显露,但却能仔细品味车这样一幅美景,仿佛置身于海南的椰树林里。这时笔者的笔锋一转,转到了“收音机里浓稠的琼剧唱腔,”应该是一边欣赏纸扇,一边听着有浓厚家乡气息的琼剧唱腔,突然如梦初醒般,发现自己现在同样是处于生长椰树的地方,同样身处于热带的林子里,同样是让人热得发慌的土地里,但一样抵不住那份对故乡的深情,一样冲不净已浸到骨子里的深情。

第二小节,不再是含蓄的透露出一丝丝的思乡之情,而是近乎呼之欲出的炙热情感。出现了“相思”、“乡音”、“新愁”、“岁月”这样的字眼。表达作者当时写作时的情绪,当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外婆的怀念之情,再也压抑不住的时候,这就不只是一场梦,而是缠绕在梦外的现实,会使作者的思念如潮水般汹涌,演变成了那似多情却又奔腾的海浪,使劲地摇曳,呼之欲出,那么明显。这个时候,正面地抒发出了那固执的乡音,对他的意义,他用了这样一个动词“掸”,多么形象而又生动的描写啊!说乡音固执,其实不是在抒发那故乡的声音多么的刻骨铭心嘛!让人想要甩也甩不掉,好像粘附在自己的身上一样。“纵使岁月把风吞蚀殆尽”就像诗中写到即使岁月已将那些记忆都抹去,但那些曾有过的美好不会像浮尘一样会抹掉的不留一丝痕迹,他们会想像印在心中的伤疤一样,始终存在于空气中,让我们的心牵绊着故乡,随时随地,隐隐作痛。

我想仔细分析两个意象“椰林”“湄公河”。一个是代表故乡的“椰林”,一个是代表自己身处异地的“湄公河”,湄公河在接近老挝、柬埔寨边境的地方。这两个意象很生动地进行了对比,让读者有深入地感触,那种浓郁的思乡之情。 (代月[学生]/文)

 

 

 

翟永明(1955-),女,祖籍河南,生于四川成都。著有诗集《在一切玫瑰之上》、《黑夜中的素歌》等。

 

 

我,一个狂想,充满深渊的魅力

偶然被你诞生。泥土和天空

二者合一,你把我叫作女人

并强化了我的身体

 

我是软得像水的白色羽毛体

你把我捧在手上,我就容纳这个世界

穿着肉体凡胎,在阳光下

我是如此眩目,使你难以置信

 

我是最温柔最懂事的女人

看穿一切却愿分担一切

渴望一个冬天,一个巨大的黑夜

以心为界,我想握住你的手

但在你的面前我的姿态就是一种惨败

 

当你走时,我的痛苦

要把我的心从口中呕出

用爱杀死你,这是谁的禁忌?

太阳为全世界升起!我只为了你

以最仇恨的柔情蜜意贯注你全身

从脚至顶,我有我的方式

 

一片呼救声,灵魂也能伸出手?

大海作为我的血液就能把我

高举到落日脚下,有谁记得我?

但我所记得的,绝不仅仅是一生

 

(选自:《诗刊》1986年第11期)

 

[赏析]

一首自言自语的诗,一篇诗性化了的情感宣言。读翟永明的《独白》,我感到这个“在梦中目空一切”的女人,表现手法虽然传统,意识却是现代的、先锋的、前卫的,诗歌的指向新奇、大胆、明朗,语言有着极强的震撼力。“我,一个狂想,充满深渊的魅力/偶然被你诞生。”诗句一开头就点出了“我”的特征和诞生的缘由。接着,“你把我叫作女人/并强化了我的身体”,“我是如此眩目,使你难以置信”,“但在你的面前我的姿态就是一种惨败”,“用爱杀死你……从脚至顶,我有我的方式”,“一片呼救声,灵魂也能伸出手?”这一连串飞瀑直下三千尺的抒吐和宣泄,把一个女人自诞生起就面对的私心痛楚和经验,以及不可抗拒的磨难归结为一个“深渊”,一个彻悟的过程。翟永明认为:“女性诗人的真正力量就在于既对抗自身命运的暴戾,又服从内心召唤的真实,并在充满矛盾的二者之间成为女性思想、信念和情感的承担者,最终直接把这种承担注入一种被视为意识之最的努力之中。”

(华万里/文,傅天虹推荐)

 

 

 

哑默(1942-),本名伍立宪,贵州省普定县人。著有散文诗集《乡野的礼物》、长诗《飘散的土地》、诗文集《墙里化石》。

 

 

小小的翅膀上

翻卷着大海的波浪

 

身子净洁

饱吸露珠、阳光

 

细长的尖嘴

衔来星空和汪洋

 

迎着潮汐呼叫啊

唤着沉默的同伴

 

----1965年7月

(选自:《20世纪中国新诗选》2007年中英对照版)

 

[赏析]

哑默,是中国大陆“潜流文学”的主要代表之一(另一位代表人物是诗人黄翔)。哑默早在1956年就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但是由于政治原因,其作品一直未能得以公开发表和出版。这首《海鸥》是其代表作之一,诗人以极其清新、简洁有力的意象,表达了海鸥个体生命的伟大力量及其对自由精神的不倦追求。  

(张智/文,傅天虹推荐)

 

 

 

闻捷(1923-1971),本名赵文书。江苏丹徒县人。著有诗集《天山牧歌》、《东风吹动黄河浪》等。

 

葡萄成熟了

 

马奶子葡萄成熟了,

坠在碧绿的枝叶间,

小伙子们从田里回来了,

姑娘们还劳作在葡萄园。

 

小伙子们并排站在路边,

三弦琴挑逗姑娘心弦,

嘴唇都唱得发干了,

连颗葡萄子也没尝到。

 

小伙子们伤心又生气,

扭转身又舍不得离去;

“悭吝的姑娘啊!

你们的葡萄准是酸的。”

 

姑娘们会心地笑了,

摘下几串没有熟的葡萄,

放在那排伸长的手掌里,

看看小伙子们怎么挑剔……

 

小伙子们咬着酸葡萄,

心眼里头笑迷迷:

“多情的葡萄!

她比什么糖果都甜蜜。”

 

(选自《天山牧歌》,作家出版社1956年版)

 

[赏析]

这首诗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生动地了解了哈萨克族生活风情的窗口:葡萄成熟的欢乐季节,葡萄园里姑娘们忙碌的身影,路边飘来的小伙子们用三弦琴伴奏的歌声,小伙子们善意的挑逗和诙谐的掫揄,姑娘们会心的微笑和机智的戏谑……,这劳动与爱情交相辉映的习俗,这青年男女传递爱情信息的方式,这开朗幽默的性格和明净美丽的心灵,都以边疆兄弟民族地区特有的风采,为读者建构起一个又有新奇感又有魅力的美的境界。

诗人所描绘的生活场景,不但具备新鲜感,而且带有喜剧性。这种喜剧性是由两个富有生活情趣的矛盾所构成的:当小伙子们唱得口干舌燥也没能尝到姑娘的葡萄时,他们竟以不屑的口吻望着熟透了的马奶子葡萄说:“你们的葡萄准是酸的”;而当姑娘们故意摘下几串没有熟的葡萄给他们品尝挑剔时,小伙子们咬着酸葡萄,反倒说:“比什么糖果都甜密”!这看似荒唐的语言,其实是以幽默的方式透露出小伙子们真实的感情。葡萄的“错位”乃是心灵“错位”的表现。小伙子们的内心秘密是:没有爱情,甜的东西也会变成酸的;有了爱情,酸的东西也会变成甜的。诗人巧妙地抓住这种喜剧性的矛盾,新颖别致地歌赞了哈萨克族青年对爱情的渴望和对幸福的追求。这首短诗具有一定的叙事性,由于诗人从生活中截取的这个片段,浓缩着生活的美,显露着哈萨克青年男女热爱生活的心底波澜,所以通篇都笼罩着诗意的氛围,字里行间流荡着抒情的气息。

美在生活中是到处存在的,重要的是能够发现。《葡萄成熟了》就显示出诗人闻捷敏锐的艺术洞察力:他善于从平凡生活中发掘出诗意的内涵,善于透过人们的日常言行捕捉心灵美的闪光,并善于把美的发现巧妙地转化为富有诗情的歌唱,这对我们有相当大的启发吗!

 (吴欢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