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两个号对赌赚返水:跨越发展:给力福建舞动激越步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2:36:00
跨越展:给力福建舞动激越步伐 (2011-01-12 16:04:26 

    福建省第一座真正意义的跨海特大桥——平潭海峡大桥正式建成通车,标准着祖国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平潭县正式结束通过轮渡进出的历史,摆脱了封闭状态的平潭开始迎来大规模开发潮。摄影:包华

福建先行先试谋划“十二五”开局

中国改革报记者 陆天然 丁 南

 

□ 启动和实施重点项目建设战役、新增长区域发展战役、城市建设战役、小城镇改革发展战役、民生工程战役等“五大战役”,力求在加快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 距离台湾最近的平潭岛成为海西经济区建设实验区,探索两岸“共同开放开发”新模式;两岸ECFA签订后,海峡产业基金获批筹备,第一家台资财产保险公司正式开业

生产总值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避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

上述这组数字,是福建省委、省政府为“十二五”谋篇布局时设定的“标线”,而创造了“十二五”良好开局的2010年“五大战役”,将在新的一年继续推进,为福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继续“给力”。

刚刚过去的2010年,福建全省上下牢记胡锦涛总书记“年年好节节高”的深情嘱托,认真落实国务院支持加快海西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力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

这一年,尽管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又是金融危机之后的大灾之年,福建全省仍然实现生产总值13,800亿元,增长1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30元,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7380元,增长10.5%;其他各项经济指标基本恢复到甚至超过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各项社会事业迈上新台阶。

 

比学赶超:敲响海西新起点上的激越鼓点

 

2010年6月2日,由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和省长黄小晶率领的省委、省政府检查组,开始奔赴全省九个设区市开展工作大检查。

这场工作大检查,总结交流了各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好经验好做法,旨在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营造比学赶超、全心全意谋发展、真抓实干促发展的浓厚工作氛围。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场无法回避的“硬仗”,也是一场无法毕其功于一役的持久战。打好转变方式的硬仗,需要先打好解放思想的硬仗。和国内其他相关省份相比,福建的发展思维究竟有哪些差距?福建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

———2010年7月18日,与福建同处东部沿海、同处改革开放前沿、肩负着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国家战略重任的天津,迎来了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省长黄小晶率领的福建省党政代表团为期三天的考察之行。

福建和天津两地各有什么优势和强项,差距几何,学习什么?天津已经做到的,福建有条件做到吗?带着这些问题,孙春兰在考察中提出,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天津市发展理念新、手笔大、干劲足,规划的高起点、建设的高标准、运作的高效率;天津市广大干部思想解放、敢于创新、真抓实干、作风深入,那股干事创业的精、气、神。黄小晶也指出,深受启发的是:天津市干部群众的精神状态、发展激情、工作效率、办事速度。

以学习借鉴“天津经验”为契机,考察结束后的7月23日,福建省委八届九次全会通过了推动福建跨越发展的《若干意见》,开始部署实施大干150天、打响“五大战役”的阶段性发展目标。这成为福建向兄弟省份“比、学、赶、超”的崭新起点。

——2010年12月15日~18日,在“十二五”即将起步的关键时期,同样是由省委书记孙春兰、省长黄小晶率领的福建省党政代表团再次奔赴广东、江西两省考察。

零距离观察广东,广东省解放思想的永无止境和勇于创新的发展变化,让福建省党政代表团成员们深深震撼。为中国贡献了“顺德模式”、“南海模式”、“中山模式”、“东莞模式”,创造了“深圳速度”、“广州速度”……这样一个独领风骚的广东,为什么“大富”也不“即安”,永不止步?为什么能在金融危机之前就出手实施“双转移”战略?为什么“腾笼换鸟”还要“扩笼壮鸟”实现“双提升”?广东的发展令人惊叹,广东的经验值得借鉴。

零距离观察江西,江西省发展步伐的悄然提速和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同样让山相牵、水相连的福建省党政代表团成员们印象深刻。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江西不甘落后,从未停止追赶的脚步。“十一五”期间实现经济总量五年翻一番,财政总收入、消费品零售总额四年翻一番,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三年翻一番,出口总额两年翻一番……真是观念一变天地宽。江西发展道路上所展现的激情与活力,不正是福建不可或缺的吗?

通过一连串的考察活动,跳出福建看福建。兄弟省份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持续推出,先进地区继续领跑,后发地区不断赶超,让处在长三角、珠三角两大强势增长极包围之中的福建感悟多多,只有在强势竞争中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才能以“追”和“赶”的姿态、以“拼”和“闯”的实干,全力以赴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点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审视闽、津、粤、赣的发展路子和发展态势,意味深长。地处东部沿海,始终引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走在思想解放前沿的福建,发展不仅应当,而且完全可以快些、更快些,好些、更好些。

 

五大战役:吹响八闽大地的科学发展号角

 

自2010年8月1日起,福建省委、省政府为推动跨越发展而部署的“五大战役”全面打响。至当年12月底,福建各地集中力量大干150天,启动和实施重点项目建设战役、新增长区域发展战役、城市建设战役、小城镇改革发展战役、民生工程战役等“五大战役”,力求在加快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150天里,福建究竟干了什么?“五大战役”,为福建的跨越发展带来什么?年前闭幕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报告了这场战役的出色战果:

———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900亿元,比计划多180亿元,建成投产和开工项目分别比计划多30个和45个;

———新增长区域,完成投资2600亿元,基础设施配套加快推进,一批大项目落地建设;

———城市建设,完成投资突破200亿元,景观整治、立面再造、缆线下地、道路改造等取得阶段性成效,城市面貌有所改观;

———小城镇改革发展,完成投资超过270亿元,试点镇规划编制基本完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有效实施,“三旧”改造有序推进;

———民生工程方面,在实施校园安全、医改、文化、养老、安居等工程基础上,新增10项贴近民生的实事,一批重大社会事业项目加快建设。

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表示,过去的2010年,福建省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思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获得新的提高;通过打响“五大战役”、积极推进与央企的对接合作,有力促进了各项工作提速提效和项目落实;用好中央赋予的先行先试政策,大力推进平潭实验区的开放开发,深化闽台各领域交流合作;集中财力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及时推出十方面惠民实事,有效改善了民计民生、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福建省省长黄小晶表示,“五大战役”极大调动了全省各方面积极性,激发了加快发展的热情和干劲,实现了重点领域的突破,有力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成为推动福建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

这凝心聚力的150天,绝不是终点。回眸“五大战役”的阶段性成效,福建省社会各界欣喜地发现,它不仅体现在实实在在的项目成果、民生保障和改善等上面,也体现在干部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上。

继2010年7月北上天津,12月南下广东、近访江西“取经” 之后,风清气正、给力攻坚,不仅成为全省干部的工作要求,而且成为一种常态,一种自觉行动。

而创造了“十二五”良好开局的“五大战役”,将在2011年继续推进,为福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点评:跨越式发展不是短时跑,而是一场接力赛。“五大战役”作为检验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的一块试金石,各级各部门比学赶超的重要载体,凝聚起良好的精神状态、超常规的力度,打破思维定式,注重实干和实效,成为福建再出发的强大动力。

 

平潭开发:奏响闽台交流合作的华丽乐章

 

碧波激荡的台湾海峡,海之东,是台湾;海之西,是福建!一衣带水、同宗同俗的闽台两地,有着地缘、血缘、文缘、商缘和法缘优势,它决定了两岸的交流合作会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一幕“大戏”。而旨在探索两岸“共同开放开发”新模式的“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则是这幕“大戏”中的重头戏。

自2009年9月海西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作为福建省先行先试的重要载体,距离台湾最近的平潭岛成为了海西经济区建设实验区。2010年新春,胡锦涛总书记到福建考察时表示,希望福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着力先行先试,尤其是要在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上谋求新突破。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也在2月份的省领导干部大会上表示,将把“加快推进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发建设”放在当前福建要突出抓好的几项重点工作的第一位。

当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孙春兰书记满怀信心地对外透露,“平潭岛的开发正在抓紧进行。我们希望它能成为两岸人民共同的家园,对海峡两岸的合作交流起到示范作用。”

自此,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超常规、高强度推进,面向海内外的招商引资全面展开,平潭开放开发正式步入快车道。进出平潭岛第一通道的海峡大桥,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一再提速,于2010年9月15日合龙,9月底完成主体工程,11月底试通车,比原计划提前9个月;渔平高速公路延伸线从决策到开工只用了短短6个月,比常规缩减了一年半,12月25日正式通车,比原计划提前15个月……

不争论、不折腾,抢机遇、埋头干,精神给力的“平潭速度”及迅猛起跑的平潭开发,为进一步拓展闽台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新的舞台,并由此“利好”至海峡两地。

去年以来,特别是两岸ECFA签订后,福建先行先试,建设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的步伐进一步加大,已成为台湾金融机构登陆大陆的桥头堡:海峡产业基金获批筹备;第一家台资财产保险公司正式开业;人民币与新台币双向兑换获批;全省赴台投资企业数量和投资规模位居大陆各省前列;省会福州成为大陆首个与台湾开展快递业务航点……

“走亲,访友,做生意”。在农业合作、文化交流、观光旅游、产业对接、人员及经贸往来等领域,闽台两地的联系更加密切。

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借鉴成功的经验,创造自己的经验,以其“积极探索两岸共同规划、共同开发、共同管理、共同经营、共同受益的新模式”,正成为两岸关注的新焦点,成为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和海西建设的突破。

点评:积极探索实施两岸交流合作新模式的平潭开放开发,除了经济使命外还应肩负政治使命。用好用足用活“先行先试”政策,大胆探索,大胆实验,务实推进,平潭开发在推进落实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深化闽台产业对接、拓展两岸民间交流交往等方面,将凸显“特中之特”的优势地位。

   

民生优先:让全省人民群众同步享受跨越发展成果

 

民生优先,在福建的发展道路中,一直是个高频出现的闪亮词汇,也是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庄严承诺。

省委书记孙春兰曾多次强调,要把发展与改善民生有机地统一起来,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好民生工作,像考核经济发展一样考核民生工作,使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成为各级各部门的自觉行动。

在过去的2010年,和全国一样,福建省刚刚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阴霾,经济运行面临复杂的形势;同时,暴雨、台风等自然灾害多次侵袭,菜价上涨,保障民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2010年初,福建省委、省政府就安排了25个大项、47个具体项目的为民办实事项目;省委八届九次全会通过推动福建跨越发展《若干意见》,提出包括“民生优先”在内的总体要求;在部署、实施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战役中,民生工程被列为五大战役之一;省委八届十次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必须顺应人民的新期待,坚持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

秉持这一发展理念,惠民为民的民生改革举措不断出台,力度不断加大,成效不断显现。

———10月份,福建省委、省政府果断在全国率先打响“菜价保卫战”。省城福州打响了保卫战的“第一枪”,通过一系列组合拳式的调控措施,使菜价迅速回归“一元时代”,为全国稳定物价提供了鲜活经验。

———卫生、社会保障、金融等部门齐心协力,实现社保、医保“一卡通”,逐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各个医疗机构以此实现医疗信息共享、互认,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节约医疗费用。在“一卡通”先走一步的厦门市,仅诊疗结果共享一项,每年就节约拍片、冲洗、打印等费用2000多万元……

———民生工程战役的首战就是灾后重建。福建省委、省政府作出决定,采取对口支援的方式帮助受灾严重地区尽快恢复重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重建家园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开展得热火朝天,快速推进,重建户基本可以实现春节前搬入新居。

———11月初,福建再推便民商业网点和城市副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升公交服务、加快城乡绿化、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完善中小学布局、加快幼儿园发展、村级综合服务场所建设、抓好公厕建设和做好救灾避险等十项惠民实事。

———其他民生工程项目,也在同步展开。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残疾人福乐家园和居家托养等22个项目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农村饮水工程、农村妇女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海西无线城市等21个项目完成序时进度;实施乡镇卫生院加强建设规划、特殊教育提升工程等4个具体项目正加强协调、加快推进。

这一份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温暖了八闽百姓。这一件件饱含深情的惠民实事,见证一种责任,一份真情。一切的一切,秉持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的理念,彰显决策者的胆识和智慧、韧性与干劲。

2011年,福建省委确定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外贸出口增长8%,按可比口径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不低于80亿美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避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

    推动跨越发展,需要持续给力。继续打好包括民生在内的“五大战役”,创造新业绩,对福建省委、省政府来说也是未有穷期。

    点评: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不是单纯的财富积累,而是要不断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群众福祉,这是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在2011年福建省“两会”召开之际,这种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执政理念,为“十一五”发展画上了圆满句号,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http://www.crd.net.cn/web/NewsInfo.asp?NewsId=2455刊发于2011年月12日中国改革报头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