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宽松 货币供应:西派天元丹法“外身易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5:07:57
、意守鼻孔外径寸之地的虚无窍
  胡孚琛在《道学通论.丹道篇》补遗中讲:“入定止念以意守鼻孔外方寸之地的虚无窍为优,口鼻之中为人中穴,外接天地之气,是色身和法身的交界。在此处神气相互光合作用,在适当火候下会产生‘汞’,即先天元神,这也是一条神气光合作用的定律。”这里讲了些什么呢?主要讲的是:“意守鼻孔外方寸之地的虚无窍”,这个“虚无窍”指的是什么?作者没有明说,却在后面指出“口鼻之中”的“人中穴”,“外接天地之气,是色身与法身的交界”,所以在“神气相互光合作用”下,掌握“适当火候”即可产生“先天元神”以止念入定。
  《仙学解秘》在《学道利益》一文的结尾,加了对海印子的按语:“海印子,西派之杰也。专做身外功夫。”其身外功夫如何?张义尚在所著之《仙道漫谈》按语中专门做了介绍:“西派别传超等天元丹法,于鼻外径寸色法两身交界点中安神调息。有息则在鼻外虚空中相依,无息则在鼻外虚空中入定。”
  从以上两个方面结合起来看,所谓西派别传超等天元丹法的入手功即是:意守鼻孔外径寸之地的虚无窍。因为它是色法两身的交界点。有息则心息相依,无息则在鼻外虚空中入定。这样就可以做到“安神调息”了。同时指出:“以此功始,即以此功圆。”所以天元丹法“最初从身外虚空下手,最后亦在身外虚空了手。自始至终,步步不离虚空,尽在外边运用。而一切法验则尽在色身上显得。如易发、易齿、易血、易瞳,乃至易粗重色身为微妙色身,根身世界,一一密转密移”。久久锻炼,“自能外其身,即能易其形矣.
  二、西派天元丹法总诀
  1.在外面虚空中心息相依。海印子在论述《性命圭旨》的错误时讲:西派天元丹法“全重外面虚空一着,若有一毫意见着在色身,即是‘毫发差殊不作丹’”。其具体运用则是:“从身外心息相依起首,借彼先天一炁锻炼凡躯,身心渐化渐纯,累积长久,化形为仙。”徐海印在《天乐集》中又讲:“昔以因缘得遇汪师指示心息相依法门,方知玄宗确有真传。”心息相依就是将调心和调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心调息,以息摄心,心息相依合一,性命自能相融矣。这就是“从外而外身易形”之道。所以“玄宗修道,心息相依在外面空中,定亦在外边空中,定极自能与色身分离”,那就是“脱胎神化”之功了。
  2.大定真空为基。“丹法以真空一着为最贵,此吕祖门下西派相传之枢要也.东派陆潜虚也在《南华付墨》中纯示真空妙谛。汪师(体真山人汪东亭)亦认为:“真空为最重要。”“为丹法之玄枢,返还之妙键,成真之轨躅,了道之南针也。”陈泥丸也讲:“返本还源为真空。”所以“西派丹诀以大定真空为之基.这就是它的基础了。
  徐海印在《天乐集》中又讲:“蒙师一再传授,知西派相传要旨,乃在大定真空,其余返还口诀,火候细微,皆大定真空之绪余也……惟大定然后能真空得位。到得真空然后能契妙有。空有圆融,形神俱妙。故大定真空之妙旨,乃文(文始)华(东华)二派之肯綮,九还七返之玄要也。”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西派清修天元丹法的总诀就是:“心息相依,大定真空。”“由‘心息相依’而静,由‘心息相忘’而空,自能证入‘大定真空’之虚静。”汪师又说:“心息相依之功夫纯熟,必转入心息相忘,方能入定。倘不能心息相忘,即不能入定。故此忘字最重要。”(《体真山人丹诀语录》)。
  白玉蟾在《玄关显秘论》中讲:修道者“就于忘之一字上做工夫,可以入大道之渊微,夺自然之妙用,立丹基于顷刻,运造化于一身也。”徐海印在《天乐集》中也讲:“工夫不外心息相依,一到大定真空之境,内外二药俱通。外则九还,先天一炁自来;内则七返,五行四象自合。三家自然相见,水火自然既济,一切法验,不召而自来,不求而自至,有水到渠成之妙。”
  三、外身易形之道的指导思想与功修效验
  1.外身易形之道的指导思想。老子在《道德经》第七章中讲:“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河上公注释云:“后其身是‘先人而后己’”,“天下人敬之”。故能“占先”也。外其身是“薄己厚人”,“百姓爱之如父母,神明佑之若赤子,故身常存”也。外身易形之道,正是在这种公正无私、无欲无求,忘我忘物,利万物而不争的思想指导下,生命得以保存而长寿也。
  2.外身易形之道的功修效验:初期是益精易形。寒山子云:“益者益其精,可名为有益;易者易其形,是名为有易。能益复能易,当得上仙籍;无益复无易,终不免死厄。”
  进一步应该明确:外身者,是“明身外虚空一着。如运瓮者,必立于瓮外,方能运转自如。易形之道亦然,必先舍此色身,到外边虚空中来凝神调息,方能无中生有,尽七返九还之妙。”西派天元丹法在修炼中,因能外其身,故能易其形矣。这正如《参同契》所描述的:“金砂入五内,雾散若风雨,薰蒸达四肢,颜色悦泽好,发白皆变黑,齿落生归所。老翁复丁壮,耆妪成姹女,改形免世厄,号之曰真人。”又曰:“含精养神,通德三元;精益腠理,筋骨致坚;众邪辟除,正气长存;积累长久,变形而仙。此乃玄宗修炼之正轨,天人合发之功效也,
  四、外身易形之道的行功步骤
  海印山人在《知和与知常》一文中讲:“丹法之要在一和字”,《中庸》曰:“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庄子》曰:“将我守其一以处其和。”修持者如“常抱元守一,专气致柔,使吾冲和之气与天地相为流通,则性真全,命蒂固,而真常不变之道在我矣。”
  所谓和者,心息相依之意。在行功中只要“心息一依则神气两静,由静而定,定久湛寂,是云复命,老子曰:复命日常。盖性定之谓也。定极生明”。故“知常日明。和也,常也,明也,即三而一也。然功夫自有次第,非可躐等也。
  这个功夫次第即是:从心息相依入手,达到和气自生的目的。故“知和日常”。这里的“常”,即掌握修炼和气的初步规律。然后在此基础上,从和气自生进入由静而定之功,定久湛寂,是云复命。复命日常,即性定之谓也。性定之久,定极生明,故“知常日明”也。和、常、明即三步功夫的次弟,循序而进,非可任意躐等也。
  五、小周小还与大周大还
  人身本一小天地,气血周流一昼夜即是一周天。丹法取象天地,要在以我身之小天地,混融而入于乾坤之大天地,然后可以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而得超凡入圣之机也。
  关于小周小还与大周大还之别,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区分:
  1.小周天乃气行周天,大周天乃神行周天。然所谓气行神行,均在定中行之,不过功夫之深浅有别耳。
  2.小周小还。“当炼精化炁时,以我虚寂,感召外来真阳入我身中。当真阳来时,浑身上下,俱感酥软麻木,由麻木而入于混沌,不识不知,如活死人一般。斯时我身与虚等,心与空等,天地之虚空即我之虚空,我之小天地,融化入于乾坤之大天地,以尽虚空遍法界之真阳,养我一身,彻内彻外,透顶透底。吕祖所谓:‘白云朝上阙,甘露洒须弥’者,正气行周天之景象也。”
  小周天炼小还丹“身内是坎离。功夫到虚极静笃,外感先天真阳,真炁入我色身,补足我破体后之损耗。是以我纯阴感彼纯阳。纯阳真炁到时,浑身酥软麻木跳动,能周身酥麻一次,即真炁薰蒸一次,即行一次小周。如是渐采渐集,气足止火,复成童体。斯时离宫填满,身内已成乾象,纯乎先天。
  3.大周大还。“当炼炁化神之际,神息俱定于虚空中。先天真阳入我色身,周流一匝毕后,因主人翁定在外面,色身已如空屋,随即出色身来至虚空,抱我主人翁。因神定而气随定,神气同定”。
  “再以我乾阳感彼虚空中乾阳,身内先天与身外先天,彼此凝集,是合内外两重真阳而成大还。功夫到此,定力已达两三小时以上。能寂定一次,感召身外真阳与我身内乾阳相会合,即为行一次大周天,直到大丹告成”。“久则气尽化神,惟一威光,煊赫虚空,是即胎圆之证也”。从此入“大圆寂照之门,以性空三昧,圆融六大”。皆神行周天之法验也。
  4.小周天是从后天返先天时所用;大周天是从先天返出先天时所用。同一寂定,同一气行,功夫深浅不同,色身效验,亦有区别。小周仅能易发,大周则能易齿、易血乃至易骨、易髓,易瞳,崭然一新。所谓我犹昔人,非昔人也。小周天乃安乐延年之法,大周天乃超凡入圣之功;小周天仅息住而脉未必住,大周天息住而兼脉住。此皆浅深不同之点也,
  以上讲的小大周天与小大还丹之区别,在实修中只要功夫一到大定,外则乾坤会合,内则坎离交媾,小周大周,同时进行,小还大还一并修炼。所谓:“内药还同外药,内通外亦须通。”不标小周大周之名而实际则炼小还大还之实了。
  诀曰:“心息妙合,抱德炀和;真炁薰蒸,养性延命;重立胞胎,再造乾坤;玄宗修证,唯斯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