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货膨胀率曲线:汉语新诗鉴赏(47)来小兮?玩偶??敕勒川?李然?刘延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6:20:07

汉语新诗鉴赏之四十七

来小兮/玩偶 /敕勒川/李然/刘延陵

 

 

来小兮,女,本名臧海英。70末生于山东,现居河北农村。2010年开始习诗,作品散见报刊、网站。

 

秋虫

 

深陷在呢喃里

我的夜,我九月的样子

蒙了灰尘和雾气

一个关于爱的词,反复潮湿

反复破碎。角落里,延长着小身子

冰冷,不时翻开我的白

和月光纠结。虚伪,卷曲的面容

就要从唇上脱落。随着余音,返回—

我最初的空。寂

 

(选自:来小兮新浪博客)

 

[赏析]

深陷在呢喃里。我的夜,我九月的样子。多么亲切随意的小句子!“我”是我呢还是秋虫?这很微妙。景语情语,浑然一体。我九月的样子,蒙了灰尘和雾气,这是我的境遇,独属于我的那场爱的相遇。这场爱,反复潮湿,反复破碎,在角落里,延长着小身子。有谁能解这秋虫之声,秋虫之爱呢?所以冰冷,不时翻开我的白,和月光纠结。都说月亮代表我的心,和月光纠结的心,该怎样面对白天的喧嚣和世俗的尘灰呢?似乎满是虚伪的面容,卷曲的灵魂,所以,趁这静夜,随余音返回最初的空寂吧,这才是爱本来的样子,深陷呢喃,归于空寂。诗篇末尾的空寂为什么要分开成“空。寂”呢?我触摸到那秋虫一般唧唧复唧唧,又反复顿挫的韵律了。对了,似乎还有半晌的无奈。“随着余音,返回——最初的空。寂”。返回最初的空,并没有完啊,还有最后一个颤音:寂!这就是秋虫,或者我。 (悠悠白兰/文,傅天虹推荐)

 

 

 

玩偶(1968-),本名唐凯。陕西紫阳人。作品散见报刊、网站。

 

    不远的灯火

 

    还有什么可以撼动眼下的落寂 
    影浮在井底,你看它、水中的人看你,吞进去,再吐出来 
    还是原来的物体?眼神越过碎针般的光芒 
    这不等同于虚无,一滴水中有蠢蠢欲动的大河 
    繁衍地村庄,阳光下的老人,经过最初的颤栗,停止生长 
    与某段记忆死磕,叨念残缺时光。这些都可以归为 
    固执的残存反应,孤立形态相互融合。混杂。碰撞出来的紧迫 
    像这繁杂世界,流淌出来的羞辱气息,神经兮兮 
    怎样都感觉不到踏实。或许,这就是命中注定的卑贱 
    保持矫情的姿态,严守途经的秘密 

 

(选自:玩偶新浪博客)

 

[赏析]

    震撼人心的诗歌语言不一定要靠大量使用刺激眼球的形而上大词,玩偶还是一贯自言自语的利用现象和意义间互相抗衡和对冲,同构、比较、制造出文本的立体型意境。作品有关乎人本源存在的追问,用了:“这不等同于虚无,一滴水中有蠢蠢欲动的大河”来对世界万物轮回变化的敬畏之情,智慧的洞见,对观察对象的细节演绎出含糊的表述:“固执的遗留反应,孤立形态相互融合、混杂……碰撞出来的紧迫”——“诗言志”的“志”应该是个性化的世界观,和面对客观存在的观察与希望,“人文主义”包括了人格与尊严的含义,包括了个人的理想追求。 (莫测/文)

 

 

 

 敕勒川(1967-),本名王建军。现居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著有诗集《风提着一朵花走了》、《纸上的大风》。

 

邂 逅

 

是八月间的事了,我在草原上

遇到了一棵我认识的小草

它遇到我时一脸哀痛,它向我讲述了

另一棵健壮的草,是怎样转眼就夭折了

“它是那么英俊,充满生气,然而……”

它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我看见

它流下的眼泪比我们人类

稠多了

 

我想安慰它几句,但一个人

怎么能安慰一棵草呢

 

(选自: 《诗刊》上半月刊2004年2月号)

 

[赏析]

敕勒川的作品我以前没读过,这次见到《邂逅》,真可以说是邂逅了。阅读往往是邂逅,写作更是邂逅,尤其是写诗。诗是邂逅之物,不期而遇,来去如风,相视一笑,然后相忘于江湖?好的诗其里都有种相忘,《邂逅》也是一首相忘的诗,尽管他写了人草之间的对立——不能忘、不能忘情。
    这首诗分成两部分,上半部分娓娓道来,有点叙事,有点拟人,也有点滥情,总之一切为了铺垫。下半部分用足力气抖出包袱——这是很古典的,白居易就是这写法,白居易写诗的力气常常使在结句上,像溪水缓缓流来,突然遇到块大石头,就腾翻起一个浪头,让读者的内心一下咯噔。
    敕勒川的《邂逅》的下半部分,就两句,但这抖出的包袱是沉甸甸的,不飘。见出他诗人功夫的地方是见好就收。见好就收是功夫,不是邂逅,或者说灵感。人不能安慰草,草却在安慰着人,这终究是悲哀的。
    放在新诗的传统里看敕勒川的《邂逅》,我不禁回忆起艾青一些有关北方的诗篇。   (车前子/文)

 

 

 

李然,生于50年代,河南淮阳人。著有诗集《流水沉沙》、《李然短诗选》。

 

绿萼梅

 

一个清馨的词

新鲜欲滴

刚从冰雪里钻出来

轻轻地 静静地

 

把暗香

藏在春的深处

用那一抹淡淡的绿

表达词意

 

摘下这个词

放进诗句

读的时侯

会有一朵雪花落在心里

 

(选自:李然新浪博客)

 

[赏析]

读这首诗,真的“会有一朵雪花落在心里”,慢慢地融化,一种清凉的感觉浸透全身。这是诗人踏雪寻梅时觅得的诗句。诗人把雪中绽放的绿萼梅比喻成“一个清馨的词”,并“摘下这个词/写进诗句”,梅与诗融为一体,梅就是诗,诗就是梅,美就在其中。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美不言说,等着我们去发现。这个发现不是表象的发现,而是内心的发现。有一颗善于发现美的心灵,才会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读着这样的诗句,你会突然感到原来生命可以这么美好,世界可以这么美好,一切都可以这么美好......(晓风/文)

 

 

 

刘延陵(1890-),江苏泰兴人。五四时期诗人。1922年,曾与叶圣陶等编辑我国最早的新诗月刊《诗》。著有诗合集《雪朝》。

 

水 手

 

月在天上,

船在海上,

他两只手捧住面孔,

躲在摆舵的黑暗地方。

 

他怕见月儿眨眼,

海儿掀浪,

引他看水天接处的故乡。

但他却想到了

石榴花开得鲜明的井旁,

那人儿正架竹子,

晒她的青布衣裳。

 

(选自《雪朝》,商务印书馆1922年版)

 

[赏析]

这首诗写一位处于羁旅乡愁中的水手对爱人的想念。诗人以其至情至性的清新诗笔,写出了水手心灵深处的情感颤动。1931年3月,梁宗岱曾在给徐志摩的一封信中,称赞本诗的第二节“那么单纯,那么鲜气扑人” (载一九三一年四月《诗刊》第二期,上海新月书店发行) 。

诗的第一节是定格的特写。“月在天上,船在海上”两句,营造了一个空旷寥廓的时空背景:苍穹浩瀚,皎月高悬,一叶孤舟行驶在茫茫的大海上。视觉中的距离感,更加烘托出水手的孤单与寂寞。在单调而长久的航行中,“他两只手捧住面孔,躲在摆舵的黑暗地方”。海天寂静,皎洁的月光下,水手却躲在“黑暗”处。在此,环境的明朗与内心的黯淡形成反差,为读者留下悬念。他有什么心事呢?

作者在诗的第二节给出了答案,水手是在思乡怀人。他“怕见月儿眨眼,海儿掀浪”,因为那会“引他看水天接处的故乡”。在故乡,有洗衣服的“那人”,这是水手伤怀的原因。灿烂开放的石榴花透露着青春的气息,乡井旁洗晒青布衣裳的爱人勤劳质朴,水手对她的爱与思念强烈而真挚,充满了柔情。

这首诗的中心意象是月亮。在中国传统的诗歌意象里,“月”常常是人聚散离合的形象化描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见月怀乡,睹月思人,诗人以“月”把上下两节连成一体,衬托人的愁绪,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正如诗人自己所说:“自然的景物与爱神的翱翔,谁能见之而不凝睇?”

全诗风格清新明丽,意境幽远,看似信笔写来,实则匠心独具。语言上明净凝练,以“江阳辙”押韵,读来舒缓畅达。淡墨挚情中,流溢出甜蜜的忧伤。  (郭海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