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king of torts:张培鸿:美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22:09:36

美东

费城的天气渐渐凉了,再不安排旅行,漫长的冬眠期就到了。

除了春天去过华盛顿,夏天去过西部和纽约,眼下还想去的地方,就是东北部的波士顿和美加边境的尼亚加拉大瀑布。

(耶鲁图书馆,号称世界第二大,仅次于DC的国会图书馆?)

从地图上看,这些地方与费城的位置是一个三角形。如果跟旅行社,那就得加上华盛顿、费城和纽约,不但要去好几个我们不想跟团旅行的地方,而且时间会由此变得非常匆忙,完全不符合我们对旅行的要求;如果自己买机票,先飞波士顿,再飞多伦多,最后从多伦多回费城,不但票价昂贵,而且还涉及出境签证等诸多问题;想来想去,觉得还是像之前去西部一样,租车旅行最好。7月下旬到8月上旬,我们曾经一路开车穿越美国西海岸,从洛杉矶一直到西雅图,何等惬意!

(耶鲁图书馆正门局部)

租车订酒店等等,在老婆都是驾轻就熟的事情了。倒是小朋友请假,费了些周折。先是要填一个表,还要让校长签字。校长要求我们提供一些“有教育意义的信息”,嗯,我们要去的地方包括耶鲁、哈佛和麻省,还不够教育意义吗?最后还是房东老太太直接,她说:美国是个自由的地方,你们去就去呗,请什么假?

(耶鲁一座寻常的小院子)

10月21日晚,我们去提车。在买保险的问题上有一点纠结:我的驾照上已经有第三者责任险,需要的仅仅是一些诸如刮蹭和盗抢等附加险。但是赫兹提供的是套餐,每天22美元全包,最后为了安心,我们还是买了套餐。事实证明,我们的决策实在是太英明了(当然这是后话)。

(耶鲁艺术博物馆收藏的日本艺术家制作的陶瓷葵花籽,显然老艾是以数量取胜,哈哈!)

租车的地方只是赫兹的一个点,提车时有两辆车停在旁边:一辆是尼桑ALTIMA,另一辆是越野车。我们在网上订的是紧凑型轿车,赫兹给我们免费升级为中高档车型的ALTIMA,这款车貌似国内没有,最接近的车款应该是天籁。反正,免费升级有什么不好呢,至少咱也开过不需要钥匙的车子啦。

(怎么努力都够不上哈佛,这可咋办涅?还好,你还小。)

星期六一早出发。我们原本想先去尼亚加拉,然后从波士顿回来。但是尼亚加拉怎么都订不到酒店,周末的价格超贵,而且房间很少。于是建议老婆反过来走,先去波士顿,再到尼亚加拉,避开周末。果然,没有一家酒店的房价超过100刀,而且不是万豪就是喜来登,还有海逸,嗯哼!

(你害怕什么?我害怕的可多了,还好,我有平安如江河。)

我虽然已经去过好几趟纽约,还跟纽约的朋友夸口自己是老纽约,但都没有开车,也没有去过传说中的法拉盛,这次我们决定顺道检验一下法拉盛的中餐馆。跟美国西部高速公路完全免费不同,美东的好几个州都收费,而且数纽约州最贵。进纽约前,不到一百英里先收了6.5刀,进林肯隧道又收了12刀的入城费,过曼哈顿到皇后区又收了6.5刀,最后离开法拉盛前往耶鲁所在的纽黑文时又收了6.5刀。就为了吃顿饭,七七八八三十多刀就不见了。

(路边的这种景色,都审美疲劳了)

在曼哈顿驾车,光跟着GPS不行,因为纽约州的法律跟宾州不一样,红灯不能右转。我在联合国附近的第二大道和42街口右转时,就被一个离得很远的行人大吼了一声,好在没有警察(我是到麻省之后才知道纽约州有这条法律),嗯,感谢主。

(查尔斯河上的划艇赛)

这么说吧,法拉盛虽然属于纽约,可是给人的感觉就是座中国的县城,招牌和装潢,建筑和行人都是我们在国内寻常可见的那种,比如我们去的餐馆叫朵颐,是一群上海人开的川菜馆,味道还算正宗;停车场则是黄岩人开的,每小时三刀再加两刀的趴车小费。

(波士顿市中心一只非常应景的鸽子)

饭毕直奔耶鲁所在的纽黑文,晚上住耶鲁边上的万豪。耶鲁是一座名校,校园环境接近优美,绿化虽比普林斯顿略逊,但是建筑却比普林斯顿强。尤其是史德林图书馆和法学楼,既典雅又恢宏,一言难尽,多说无益。

第二天一早,从耶鲁直奔波士顿,先到哈佛校园。虽然是周日,但是停车还是很麻烦,绕了三圈,完全找不到空位,最后只得开进一座大楼,两小时花了15刀。哈佛校园的纪念教堂,周日牧师证道的题目是“你害怕什么?”这是个好题目,可惜我们的英文都还达不到听道的程度,拍了几张照片,走人。

然后去MIT,到这时候,其实所谓的大学游已经审美疲劳了,反而是查尔斯河上的皮划艇训练和比赛,值得细细欣赏。

麻省理工学院停车每小时5刀,但是一直没有人收费。嗯,就当周末免费好了。离开校园,进入市区,这才开始真正的波士顿之旅。

尽管阴天,波士顿依然是一座相当漂亮的城市,感觉非常像西雅图。我们订的酒店跟在西雅图时一样,也是海逸,也是在Downtown,离波士顿公园的“自由之路”起点步行线很近。

第三天,开始长途跋涉。我们需要从麻省的波士顿出发,穿越纽约州,到达靠近尼亚加拉的罗彻斯特。一路上,美国的乡村景象和五彩缤纷的秋色吸引着我们的视线。老婆一个劲地感叹:这是什么农村啊,你看这房子,都是别墅啊;这是什么农田啊,你看这玉米地,都被修剪整齐的草坪围着呢。其实在西部时我就感叹过,要是人生重来,能够娶个村姑落户美国乡下,此生亦无憾了。这时一直不作声的小朋友说话了:唉!你们俩一个重新娶,一个重新嫁,那我呢?

美国的高速路,限速多在55M和65M之间(90-110公里),几乎所有的车子都超速,但是大都只超10M左右,在这个范围内,警察一般不会管。一路上,不断看到被警察截停的车子,那是属于超得太厉害的(当然也有慢得离谱影响别的车子通行,也会被处罚)。基本上,就算是超速比较厉害,只要你跟在车流里,警察也只会截停第一辆。所以,一路上谁带头,这是个问题。

(农业、农舍、农村)

到达罗彻斯特,已近傍晚,这里下雨。我们入住高速路边的一间汽车旅馆,想就近去安大略湖边看看,旅馆离湖边有半小时车程,一路上下着大雨,雨刮都开到最高档位了才能勉强看清道路,可是当我们到达湖边,不但雨停了,而且太阳还露了会脸。半小时后我们返回车上,立即又开始下大雨,雨刮还是最大档位,嗯,感谢主。

(安大略湖,就晴了那么半小时,为我们?)

第四天,我们离尼亚加拉大瀑布已不到70英里,天气预报当天有雨,结果却晴朗得难以想象。还不到尼亚加拉,已经可以看到瀑布腾起的水雾和彩虹。大瀑布:我们来了!

(尼亚加拉大瀑布,美国一侧的小瀑布)

我们订的酒店就在瀑布边上,SENECA赌场对面的喜来登。停好车,办好入住手续,信步走往瀑布游览。不巧的是,游览项目之一的“雾中少女”号游轮已经于前一天停驶(这恐怕也是我们的酒店比较便宜的原因,因为淡季开始了)。不过,这真的没有影响我们的心情,也不妨碍我们对造物主上帝的赞美。

(镜头拉近后是这个样子滴)

基本上,北美五大湖就是美国和加拿大的分界线。尼亚加拉瀑布其实是一条由伊利湖流往安大略湖的河道,在水牛城附近突然出现一道50多米高的落差而形成的。由于水量巨大、水质清澈,所以闻名世界。要看瀑布的全景,必须到加拿大一侧,但是美国这边自有独特的景观。关于细节,不管写下多少文字,没去过的人始终不会完全明白。同时出现三四道彩虹,那是一点不奇怪的。

(传说中的加拿大瀑布,美国一侧只能看成这个样子,注意一直延伸到对面,呈马蹄形horseshoe,非常震撼)

半天的时间游览完瀑布,回到酒店就下起雨来,而且很大,一直下到晚上。我们要去看夜景瀑布时,雨停了一会,等我们吃完饭,参观完夜景回到酒店,大雨又开始了,几乎整夜未停。

(美国瀑布夜景,灯光从加拿大照过来。这个时候就考验相机硬件了,可惜,我们连三脚架都木有)

第五天,返程时间。这天要从尼亚加拉回到费城,约400M640公里。一路上,暴雨如注。我都担心雨刮器会损坏,因为它太累了。一直到全程的三分之一处,科宁玻璃博物馆休息时,雨才停了。

科宁是纽约州一座以生产玻璃闻名的城市,博物馆里有现场烧制玻璃工艺品的演示,我们到的时候刚好赶上一场,20分钟时间,一把矿石就变成了一只美轮美奂的花瓶。现场还有抽奖,奖品是刚刚烧制的工艺品。

(科宁玻璃博物馆,万圣节的南瓜玻璃灯)

下午继续上路,凭借一罐红牛,一口气开回到家。路上经过一座收费站,我把车子开入匝道,发现没有人收费,但是车道被信号杆拦住。我倒出车子,开入另一车道,还是如此。正纠结间,小朋友看清了提示,大叫把钱丢进筐里,哦,原来这是无人收费站,每车收费80美分,我们丢了四个夸特进去,哐啷啷一阵响,找回20美分。栏杆打开,顺利通过。

就在旅行即将结束时,一个不大不小的意外发生了。一枚小石子击中了我们的挡风玻璃,开始没有在意,几分钟后出现裂缝,然后裂缝扩大成了很明显的一条。好在在副驾驶一侧,不影响驾驶,所以还是一路把车开回了家。到家后跟房东说起,她说换这个玻璃至少要2000刀。

(阿米什人不喜欢被拍照,这是我们远距离拍下来的阿米什孩子的学校)

第六天,因为要到下午才还车,所以,尽管下雨天气不好,等小朋友上学后,我们还是继续旅行,前往六十英里外的阿米什人社区参观。

阿米什人是瑞士人的后裔,因为说德语而经常被误认为德国人。数百年来,他们持守着简朴的生活习惯:很少用电,不开车(驾马车代替),学只上到初中,文化程度到能够阅读和理解圣经就不再升学。1972年,因为与宾州的义务教育法冲突,有一个阿米什人家庭被判罚金,官司一路打上去,联邦最高法院裁决“不得以义务教育的名义干涉宗教传统”,站在了阿米什人一边。后来,有些敬虔的阿米什人会采用一直读8年级的方式来配合“义务教育法”。

每个周末,阿米什人都会将自己种植的新鲜蔬果带到费城,在克拉克公园摆卖,她们的东西非常绿色环保,因此价格也相对较贵。费城人只要一看到她们的打扮,就知道她们是阿米什人。

下午返回赫兹还车,工作人员检查后,说是需要更换玻璃,但是因为我们购买的是全险,已经覆盖了玻璃,因此不需要我们支付任何费用。嗯,感谢主。

我们在美国的第二场自驾游,完美收官。五天1200M,正好两千公里。

顺便说一句,美国人租车非常普遍,而且手续简单。每个家庭一般都有两辆汽车,但是遇到长途旅行,多数还是租车。一来是因为租的车子一般较新(很少有超过一年的车子),二来是舍不得用自己的车跑长途。但就我而言,租车的唯一理由是,我自己的老本田太老了,它的功能已经简化为:买菜和去教会。

现在,窗外正下着这个冬天的第一场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