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实物模型:中国办学就是办文凭“印刷工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5:45:54

      最耻辱的中国教育系统

时光客

说到中国教育系统,很难评述它。真要列举中国教育系体超出教育基本概念的事情可真谓层出不穷,而最难以让国民受不了的来自于今年两会的一则报道。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关于“大多数领导干部混文凭”的提案。该提案指出了一个对整个社会信誉系统具有极其强大破坏力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协同”制造者恰巧是教育系统。蔡纪明先生写到:

“相当数量已经获得和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党政干部,大都是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手中的职权,动用公款,在职混取研究生文凭(和学位)。他们在入学考试中,或者名义上报考统招生,实际上参加校外班单独考试,然后又在校内生中滥竽充数;或者考试舞弊,甚至根本未经考试,就取得了入学资格。在课程学习中,他们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者由秘书“代”他上课。在学期考试中,又往往由秘书代考,或者根本不考,反正总有办法得到高分。至于毕业学位论文,天晓得有多少是领导干部独立完成的。
    上述现象,造成种种弊端。其一是败坏学术风气,有损学校尊严;其二是劣币驱逐良币,导致学位贬值;其三是抢占教育资源,排斥真正的求学者;其四是为平庸的才能披上学术的盛装,借以压抑有真才实学的下属晋升;其五是左右逢源,在学者面前摆官架子,在同僚面前又充当学者。建议教育部和中组部做出规定,严格限制党政干部在职攻读研究生学位。对于个人要求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必须首先辞去现任职务,并由个人支付全部费用。”

至于蔡先生写的建议能不能被政府接纳,暂且不言。可是这种带有破坏整个国家管理系统信誉的严重现象,教育系统本身在一定意义上沦落到了什么样的地步呢?一般一个事件的发生,人们往往习惯于这是个别现象,可是此事件带有“普遍现象”的性质,那么就出现了几个问题值得疑问。

一、整个国家管理系统有着“文凭治世”的“嫌疑”,有没有能力暂且不言,可没文凭再有能力且先到一边去。不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任主任张平的中专学历在媒体上被炒得沸沸扬扬,一度“新发改委主任张平不弄个大学文凭还能继续当公务员这才是本事!!!”这类赞赏漫天飞扬,为何呢?看来国务院最高层对管理能力是作为了审核第一条,可整个系统却不这么看;

二、整个国家对于人才有着旧时期“八股”的味道。文凭只说明了一位人接受过什么样的教育,但是它并不代表这位人拥有此文凭说明的知识,更不代表有文凭就可等同于有文化。那么今天进入国家乃至企业高层管理系统中文凭的功能是不是有了“敲门砖”的味道呢?

三、一位人的社会功能价值的确定在中国文凭似乎起着“最终结”的鉴定作用,没有文凭就什么都不是。这种“功能界定”似乎在起着分化整个社会的群体效应,等级制好像从文凭就开始了;

四、教育系统的真正使命是什么呢?教育是培养有着独特思维、独立见解文化群的场所,是培养对人类有使命感群体的环境,是培养社会系统专家的院校。可是今天的教育系统呢?教育系统林林总总的事情值得对中国的教育系统提出疑问,到底怎么了?

五、中国教育系统的地位因“文凭提案”的确值得疑问,“印刷”文凭的“印刷工厂”?金钱累积的“另类”场所?人格腐败的初级环境?教师、医生、护士、律师等等深深值得公民尊重的职业和场所,因这样那样伤及人们传统价值和情感的事情屡屡发生,使得这些职业和一些人在今日的中国被人们搁置在耻辱柱上,这不是悲哀吗?

总之,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的浮躁到今日金钱与权力之上的风气,使得很多事已经是见怪不怪了。可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教育系统要是出了问题,那就是这个国家最大也是最严重的问题了,因为毕竟它牵扯到了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