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如何数浪:霸蛮和不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4 22:37:48
——黄兴的性格特点
时间:2011年10月10日 10时23分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王开林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  我要评论
单用一个词来定位黄兴的性格显然是不够的,倘若一定要作出这样的苛求,那么“勇敢”不足以形容,“霸蛮”兴许能概括。在湘中地区,“霸蛮”一词并非贬义词,它的内涵颇为丰富:“霸”是雄心、傲骨、魄力、豪情的合龙,“蛮”是勇猛、坚韧、执着、倔强的合龙。霸蛮者以天下为己任,舍我其谁,当仁不让;霸蛮者明知山有虎,偏往虎山行;霸蛮者像骡子负重行远,不达目的誓不罢休;霸蛮者宁肯断头不屈膝,打脱牙齿和血吞;霸蛮者屡败屡战,在绝境中奋起,在最无退路时杀出一条生路。
湖南人的霸蛮性格所来有自。曾国藩坦承,他连农书、医书都喜欢浏览,唯一不爱读的就是兵书,他认为兵书与阴谋诡计相关联,而他是血诚儒者,没必要装下满腹韬略。一旦天下大乱,曾国藩被钦点为湘军主帅,以平定江南为使命,这位不爱阅读兵书的血诚儒者万不得已,墨绖出山,霸蛮负起天下最沉重最艰难的责任,在水中学会游泳,在战争中学会战争。
湘籍名家章士钊曾说:“湖南人有特性,特性者为何?曰:好持其理之所自信,而行其心之所能安;势之顺逆,人之毁誉,不遑顾也。”湖南人喜欢干大事,能够成大局,一旦拿定某个主意,就会持之不疑,行之不悔,正像左宗棠常讲的那样“一意干将去”, 既不会知难而退,更不会半途而废。
黄兴曾为人撰联一副:“古人却向书中见,男儿要为天下奇。”有人认为,黄兴是上马杀贼、下马草檄的英雄,这是不是溢美?言人人殊。有人认为,黄兴只是半吊子的军事家,自他掌管兵枢以来,几乎无役不从,无役不败。这样的看法有失公平,我们应该弄清楚,黄兴调遣极其微弱的力量去与百倍强大的敌手硬拼死磕,屡败之后,居然还能王者归来,已殊为不易。有人讲得好,黄兴最了不起的地方恰恰是别人最诟病他的地方:死不认输,永不言败。他一次次从沙场铩羽归来,又一次次向沙场拔足进发。有人总结黄兴一生的心得,只有六个字——“霸得蛮,耐得烦”,其中“霸蛮”的性格特质尤其突出。
少年时期,黄兴对八股文深恶痛绝,为了安慰父母,他曾去县府象征性地考过秀才,但他真正向往的是投笔从戎。“朝作书暮作书,雕虫篆刻胡为乎?投笔方为大丈夫!”这几句诗充分显示了黄兴奔放不羁的胸臆,后来他违背父亲的意愿,成为了首屈一指的戎马书生。
黄兴带头创立华兴会,以“同心扑满,当面算清”为号召,以“复兴中华”为职志,与湖南哥老会领袖马福益暗中联络,力图在湖南率先举行暴动,以图震荡全国,尽收功效。尽管他领导的长沙起义流产了,他遥控的萍浏醴起义失败了,但在当时他手中无一兵一卒的情况下,闹出偌大的动静,已足以激励同盟会员的斗志,振奋革命同袍的士气。如果黄兴不霸蛮,这些革命风潮都将胎死腹中,那线撕开的云缝谁也看不到究竟。
1911年4月27日,黄兴领导黄花岗起义,亲任总指挥。当时,计划不如变化快,十路兵马变成了四路,四路兵马变成了一路,八百名敢死队员也只有一百多人集结在黄兴左右,胆小鬼周来苏害怕海关盘查,竟然将好不容易从日本购得的七十余支精良步枪全部扔入近海,造成武器弹药匮乏,革命形势急转直下。面临如此严峻的局面,不少同志主张将起义延后,胡毅生、姚雨平等懦夫更是临战畏缩,猛敲退堂鼓,打算拍屁股走人。在间不容发的关键时刻,黄兴无暇审时度势,他凭着霸蛮的性格一锤定音,明知以卵击石,明知寡不敌众,明知凶多吉少,但为了向华侨立信、向同志立勇、向劲敌立威,他依然发出了起义的命令。
战前,黄兴给孙中山草写了一封“绝笔书”:“今夜拟入,成败既非所逆睹,惟望公珍卫,成则速回,败亦谋后起。弟本不才,此次预备多有未周……”起义在亟,黄兴心中毫无胜算。
这次起义终因弹尽援绝而失败了。同盟会员、义士潘达微收殓殉难者,共得遗骸七十二具,合葬在广州城东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黄兴被飞弹打断了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因此获得“八指将军”的诨名,褒贬因人而异。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黄兴五内俱焚,肝胆俱裂,他剖白心迹,句句掷地有声:“此役明知不可为而为者,迫于革命存亡绝续之交,战则虽败,革命精神不死,国魂光辉照耀古今,是所以坚持否决展期之说,宁死于战场,决不未战先溃。”
黄花岗起义是武昌起义的先声。这次暴动确实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同盟会内部引起了一些资深会员的质疑和指责。然而宋教仁看到了这次起义的非凡价值,他作出的总结是“失败一时而收效甚远”。黄花岗起义发掘了中华民族的良心,弘扬了浩然正气,其意义远远大于一城一池的攻取。清朝末叶,民气日益委靡,百姓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有此一役,国人不禁要扪心自问:何者为义?何者为勇?何者为雄?何者为烈?何者为国家?何者为私己?何者为民族?何者为个人?所有这些,何者为先?何者为后?他们受此雷鸣电震似的一激灵,自当清醒许多。
有人推理,没有黄兴的霸蛮就不会有黄花岗起义,没有黄花岗起义的强力震荡和冲击,全国暗潮激涌的革命形势就不可能终成气候,武昌的革命军也不会那么快就拉紧枪栓,革命的代价将会更高而不是更低。
同盟会元老胡汉民说:“黄兴是个标准的‘湖南骡子’。更隐藏‘老子不信邪’的脾气,其雄健不可一世,处世接物则虚衷缜密,转为流辈所弗逮。先生使人,事无大小,辄曰‘慢慢细细’。传闻耳熟是语,以为即先生生平治己之格言。”
诚然,这是很令人惊讶的。黄兴为国民争人权,争人格,极其霸蛮。但他从不为个人争名、争利、争权位,这种公则争、私则让的精神在政界尤其难能可贵,不可企及。
“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章太炎对黄兴素来高看一眼,他欣赏的并不是黄兴的文才武功,他钦佩的是黄兴的宽广心胸和霸蛮性格。章疯癫喜欢黄霸蛮,这应该是惺惺相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