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先生算的可信吗:话说焦作与武王伐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8:23:04
话说焦作与武王伐纣(系列之一):恩村狐仙冢                                                                     在当今世界,每当人们谈起武王伐纣那场古老而又显得童话般的战争史诗,大都会将周武王的仁德与商纣王的暴虐、纣王妃苏妲己与恩州狐仙、牧野大战胜负与武王焦作演兵、商亡周兴历史与《封神演义》等联系在一起。如今两千多年过去,人们不仅要问:在那金戈铁马的冷兵器时代,武王如何以4.5万兵马,决战千里,一举打败纣王70万大军,从而创造出以少胜多的战争神话?历史上的苏妲己与狐狸精是否存在着某种联系?恩州狐仙是如何被作者写进《封神演义》的?焦作与武王伐纣到底有什么渊源?凡此种种,疑问颇多。
今年夏日,央视《走遍中国》栏目摄制组来焦作沿地名探寻武王伐纣足迹,笔者有幸陪同有关人员沿着当年战争留下的足迹进行采访,所见所闻,都使人感受到了焦作同那场战争的历史渊源。诸如妲己入宫路宿恩州、纣王行猎作践人、武王焦作屯兵演武、毛将军献策、百姓箪食壶浆迎王师、《封神演义》作者恩州遇狐仙等,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史话连篇,传说千古。用一位历史学者的话说:“如果没有武王在马村区一带屯兵演武、打造兵器、排兵布阵、设计定谋,就没有牧野大战的成功。换句话说,就某种程度来讲,是焦作成就了武王灭商霸业。”
要讲述武王伐纣那段历史史话传奇,却不妨从恩州狐仙说起。
焦作市山阳区恩村,古为驿站,称恩州驿,又称恩州。周武王伐纣时,曾有军队在此驻扎。商朝灭亡,当地百姓为感谢武王恩德,将驿名改为恩州。历史上,恩州作为朝歌通往西土一个驿站,尽管在商代曾经显赫一时,后世并不为人注意。但到了明朝万历年间,随着小说《封神演义》的畅销,纣王妃苏妲己则成了恩州狐仙化身,一时间恩州也成了一方名驿、狐仙之地。古往今来,常有人慕名前来考察探访。只可叹,近代修筑焦枝铁路,狐仙冢堆土被垫了路基,现只留下一片空地。
商朝前期,国都几经迁移,最后定都朝歌(今淇县)。当时商朝为了有效控制天下各诸侯国,曾以朝歌为中心,勘修通往四方各国国道。国道10里设亭,20里设驿,以便传递军事政治信息,以及行人往来歇脚。亭设亭长。亭长主要负责辖区道路维修,并向往来行人提供饮水杂役。驿设驿丞。驿丞主要负责接待往来路经官方人员,向人马提供吃、住、行等方便。驿内设有客房和马厩。
朝歌往西,由于太行高耸,沟壑纵横,国道只好绕过太行山、王屋山南麓,然后过黄河、函谷关、潼关,进而通往西岐等诸侯国。从朝歌至西岐,沿途千余里,国道蜿蜒,江河纵横,关隘林立,日常车马往来络绎不绝。
恩州驿东侧有一片柏树林,林内有一座奴隶主墓。相传恩州设驿后,每当有人死亡,不分男女,驿丞总是令人将尸骨掩埋在林内,天长日久,众多墓冢连为一体,占地3亩3分,高达丈余,林高草茂,飞禽走兽尽藏其中,越发变得阴森恐怖,人称乱坟冢。相传每遇雷雨天气或夜深人静时,人们路经此地,常常听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声音。有说狼嚎;有说鬼哭;有说狐狸精唱戏;有说屈死鬼妖魔乱舞,阴魂不散;有说吊死鬼来去无踪,夜半伤人。传闻之事,屡见不鲜,令人毛骨悚然。
相传冢里住着一群狐狸,昼伏夜出,日久成精,常在夜深人静时搭台唱戏,群魔乱舞,声音婉转,如梦如幻,引得四方妖魔鬼怪竞相观看,直到东方泛白方休。时间一长惊动世人,常有红男绿女壮着胆子,悄悄潜入墓地周围猎奇。结果世人近前,歌舞尽歇,夜色依旧;世人远离,歌舞又起,锣鼓声声,令人不可思议。
恩州驿站东10里为古孝邑(今待王镇),邑里住着一方诸侯,家资万贯,妻妾成群,子女无数,一族人相安无事。相传有一年,诸侯王前去西土方国贩卖奴隶,见西域女子黑发碧眼、身材高挑、貌美绝伦,便纳一漂亮女子为小妾。归来路经乱坟冢时,正值更深夜静,见林中锣鼓阵阵,歌舞喧哗,误认为是仙女下凡,便悄悄走近观看,结果被一狐狸精发现。狐狸精急于吸吮人血修成人体,于是现出原形,采取突然袭击,咬破了财主小妾中指,吸吮其精血,摄取其魂魄,附其形体,回到了孝邑。家中妻妾见王侯携一西域绝色佳人归来,一个个心里虽有几分嫉妒,但表面上都表现得异常兴奋与热情,一族老老少少,上上下下,张灯结彩,大摆宴席,很是热闹了一番。但事后不知为啥,每逢夜深风高,王侯家隔三差五总是闹鬼死人,或老或少,或主或仆,或男或女,多半是夜里惊叫一声,死相恐怖,面无血色。人们感到死因蹊跷,议论纷纷。
一日,王侯悄悄请来巫师查看,巫师问清缘由,悄悄潜伏院落一角,待夜深风高时,只见王侯与西域小妾住房内,忽暗忽亮,妖气重重,方知是妖魔作怪,于是快步流星冲至房前,将一把桃木剑挂于房门,并自言自语:宝剑在此,今夜无事,本人也该回房安歇了。
狐狸精见宝剑悬于门前,室内乱转半宿,怎么也不敢出屋,后见天色放亮,只好作罢。
天亮时分,王侯醒来见小妾大汗淋漓,瘫软在床,有气无力,甚是奇怪,问:“美人,你这是为何?莫非身子生病?”小妾答:“奴才也不知为何,做梦被一凶神恶煞持剑追杀,一夜苦于奔逃,才成了这般模样。”王侯自言自语:“真是莫名其妙,室内仅你我二人,哪来什么凶神恶煞?”财主出门时,见门前悬一宝剑,更觉得莫名其妙,嘟嘟囔囔说:“谁人在搞什么名堂,竟将一把木剑挂在这里。”话落随手拽下扔在了一边。王侯出了房门,来到巫师住房,隔着门缝往里一瞧,见对方依然呼呼大睡,顿时火冒三丈,一脚将门踢开道:“老东西,俺出重金聘你查夜捉妖,你却在屋里大睡不止?”巫师醒来,揉着双眼,将自己夜里所作所为说了一遍。王侯听后,开始半信半疑,后来不觉毛骨悚然,吓出了一身冷汗。连声问:“大师,事已至此,该如何是好?”对方阴阴阳阳卖着关子说:“自古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这事说好办也好办,说不好办也不好办。”王侯着急道:“此话怎讲?”巫师说:“此事要说好办,只需等到夜里,趁着小妾熟睡,你用桃木针突然刺其臂膀,妖魔见血,自然脱身而去。要说不好办,就怕你对爱妾保不住秘密,下不了手。”王侯不假思索道:“笑话,周围十邑八丘,谁个不知本王长着一颗豺狼之心,虎豹之胆,请只管安排。”巫师一听,连声叫绝,如此这般一番安排。
白日里,两个人只盼着日头西落,夜幕降临,各司其职,降妖除魔,根除祸源。
话说夜幕降临,王侯一家人吃过晚饭,各自纷纷点灯入室,先后安歇。王侯依计,悄悄携带一根细细的桃木针,见天色已晚,再三说服西土小妾安歇。小妾支支吾吾,心神不宁,毫无睡意,不肯安歇。王侯心藏玄机,假装瞌睡,鼾声骤起。待到更深人静时,狐狸精见主人已睡,躺在床上,因急于残害生灵,早日修成人体,耐不住寂寞,几经翻身,准备现出原形外出寻找生灵。王侯见时机成熟,突然将桃木针刺向对方臂膀,只听对方鬼哭狼嚎般一声尖叫,灵魂出窍,变成了一只狐狸跳下床去,破门而逃,血流一地。王侯连忙掌灯查看,只见爱妾已气息全无。接着,巫师与王侯俩人提着灯盏,沿着狐狸精留下的血迹一路寻去,西行10里,见乱坟冢边躺着一只前肢滴血、刚刚断了气的雌性狐狸,方才松了一口气。至此,王侯才算明白了一切。消息传出,从此以后,人们便称恩州驿乱坟冢为狐仙冢。
这便是恩州狐仙与狐仙冢的由来,古为恩州一景。
话说焦作与武王伐纣(系列之二):苏妲己三次被妖魔化的过程
历史上,苏妲己与狐仙没有丝毫联系。前者系商纣王爱妃,后者系恩州驿一方民间传说,二者风牛马不相及。
商代末年,苏妲己系冀州侯苏护之女,祖籍温(今温县),年方二八,被迫送入朝歌做了纣王妃。冀州内都在今天博爱县境内。
史料记载,纣王登基初年,江山万里,一片祥和;四方百姓,安居乐业;八方诸侯,岁岁朝贡;举国上下,一派太平盛世景象。后来随着岁月的流逝,纣王越发变得目空一切,忠奸不分,无视朝纲,残暴得令人发指。为追求豪华奢侈的荒淫生活,他倚重奸臣,大兴土木,随意增加百姓赋税,搜罗天下美女,放荡不羁。妲己就在这个时候被迫送入朝歌。纣王见妲己天生丽质,聪慧过人,更是宠爱有加,视如心肝宝贝,朝朝花天酒地,夜夜寻欢作乐,百姓多有怨言。部分朝臣及诸侯见纣王每日荒淫无度,不理朝政,直面而谏。纣王不但听不进,反而以炮烙、下狱、砍头、挖心等酷刑加以惩治残害。结果造成众叛亲离,江河日下,周武王阵臂一呼,八方诸侯纷纷响应。牧野一战,商朝兵溃而亡,纣王走投无路,悔恨已晚,与妲己一起鹿台自焚。
有关商亡周兴的是是非非,仅限于世代口传和少量文字记载。西汉时期,史官司马迁依据有关传说和《尚书》中的记载,对华夏历史作了一次比较系统的记述和整理,名曰《史记》,商亡周兴,尽在其中。至今,《史记》依然被古今中外学者公认为最具史学价值的一部官方巨著。在《史记》中,有关妲己的记载,也仅限于以上所述。
历史上,首先将苏妲己妖魔化,发生在元代。
元朝时期,元人根据《史记》所述和相关传说,以平话形式,将商亡周兴那段历史演义出了一部《武王伐纣平话》,供社会艺人广为传播。
《武王伐纣平话》作为一部艺术作品,元人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将苏妲己塑造成了一位贪得无厌,蛊惑纣王残害忠良,致使百姓生怨,武王起兵,朝臣倒戈,八百诸侯灭商的罪魁祸首,以此调侃戏说,取悦百姓。谁知平话一旦公演,四方引起轰动,妲己真正成了导致商朝灭亡的头号恶妇,受人唾骂。
明代初期,恩村创建玄帝庙,将苏妲己进一步妖魔化。
古代恩村,有18座庙宇,庙里分别供奉着天、地、玄、黄等一方仙神。规模不一,风格各异,香火鼎盛。后历经沧桑,或毁于年久失修,轰然倒塌;或毁于战乱,炮火所摧;或毁于时世运动,人为所扒。时至今日,在幸存的几座庙宇中,尤以威震狐仙的玄帝庙最为引人注目。玄帝庙位于恩村东端,原狐仙冢与村庄之间,坐东朝西,由门殿和后殿组成,建于明朝嘉靖年间。门殿供奉凶煞天将,天将手持法刃,张牙舞爪,威风凛凛;后殿供奉玄帝,玄帝正襟危坐,目露凶光,威震妖魔,名曰镇魔殿。
玄帝庙至今香火旺盛,现为山阳区一景。
说起玄帝庙,当地百姓相传很久以前,自从侯王聘请巫师设计刺死狐狸精后,恩州周围百姓算是遭了殃。每逢夜深人静,狐仙冢里的狐仙精们总是纷纷出动,今叼东村的鸡,明吃西村的鸭,后吸活人的血,搅得十里八村不得安宁。每当人们谈起狐仙冢,无不心惊胆战,诚惶诚恐。其间,也有人请巫师或阴阳仙施法降魔,但都收效甚微,不知如何是好。
话说明朝嘉靖年间的一个夏日,恩州来了一位阴阳师,声称自幼投师姜子牙弟子门下,能识阴阳,看风水,斩妖除魔。众人惊闻,奉若神明,好吃好喝款待,然后将狐仙冢的来龙去脉,狐狸精作践人的事说了一遍。大师酒足饭饱,不畏天气炎热,村里村外,冢前冢后查看了一遍,打着酒嗝说:“此冢由于年代久远,大小狐狸皆已成精,道行非浅,非一般阴阳仙所能根治。如若限于做做法术,摆摆道场,订几根桃木桩,燃几张黄纸,岂不形如给狐狸精们挠痒,多此一举。”众人一听,急切相问:“大师,那该如何是好?”大师故意捏着腔调说:“这个吗,依本大师之见,对于这类道行高深妖魔,只能搬动高层天神方可降住,否则别无他法。”众人紧问:“大师,您看该请那位天神,如何个降法?”大师说:“依本人看,当在恩州与狐仙冢之间建一座庙,名曰玄帝庙。庙设两殿。主殿供奉玄帝,取名镇魔殿。门殿供奉凶神恶煞天将。逢年过节,香火供奉,玄帝可保一方平安。”众人喜上眉梢,拍手称赞,便建了这座玄帝庙。
说来也怪,恩村自从建立玄帝庙,有关狐狸精伤人的事件几乎再也没有发生过。
苏妲己第三次被妖魔化,与小说《封神演义》有关。
到了明朝万历年间,由于作家许仲林《封神演义》小说问世,情况就变得复杂了。小说将王妃苏妲己说成是狐仙附身,蛊惑纣王,坏事做尽,致使纣王江山败落,鹿台自焚,成为一代亡国之君;而妲己也成为了一代红颜祸水,遭世人唾骂。真真假假,是是非非,难解难分。
明朝中叶,应天府(今南京)人许仲林(约1567~1620),因多次科举不中,无奈家中闭门著书,试想以商亡周兴为故事梗概,以《武王伐纣平话》为基础,构思创作神魔小说《封神演义》。思路一定,他离开了应天府,开始沿着当年武王伐纣行军路线进行采访,先后考察了岐州(今西安西)、潼关、盟津(今孟州)、温县、恩州(今恩村)、朝歌(今淇县)等地。
一日,许仲林行至今天的恩村,见天色已晚,夜宿古驿客栈。更深夜静,朦朦胧胧,许仲林忽见月暗星稀,风声乍起,无数狐仙幻化成一个个绝代佳人,许仲林似睡非睡吓出一身冷汗,醒来方知虚惊一场。当夜无眠。
翌日,许仲林向客栈老板讲述了夜间狐狸闹房之事,老板则向她讲述了狐仙冢与玄帝庙的故事。许仲林听后灵感突发,心思何不借助恩州狐仙故事,以妲己当年入宫路经这里为依托,巧借狐仙附体蛊惑纣王,使纣王暴虐无道,忠奸不分,最终达到断送商朝江山的艺术效果。许仲林考察云游结束,便在《封神演义》中创作出了“恩州驿狐狸死妲己”和“周纪火烧狐狸洞”等故事。
此书一出,风靡天下,一夜之间,纣王妃苏妲己又成了狐狸精的化身,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比元剧《武王伐纣平话》中苏妲己更为狠毒。孰不知,历史上的苏妲己被元人和许仲林妖魔化了。时至今日,有关苏妲己的是是非非,依然令人难辨。一代王妃与狐仙本无任何关系,但经许仲林这么一写,苏妲己算是说不清了。
温县苏姓后人是怎样评说妲己的?
古时,冀州侯苏护族人曾在温县南贾村居住,后经战乱,大部分人搬进了温县城,住地取名曰“苏胡同”。至今,苏姓后人,人丁兴旺,枝脉清晰。现温县城北有一联珠冢,松柏掩映,大如山丘。《温县志》记载:此丘系苏护、苏全忠父子之墓。从采访中看,苏姓人世代相传,妲己并非像《史记》、《武王伐纣平话》和《封神演义》写的那么坏,更谈不上什么狐狸精之说。
温县苏全忠父子墓,现为温县一景。
据苏姓人讲,当年苏护为冀州侯时,内都在今天的博爱县境,妲己则出生在如今的温县城北一带,儿时聪明伶俐,很讨家人和邻里们的喜欢。相传有一年,当地发生瘟疫,家家户户,不分男女老少,一旦染上瘟疫,三五日内就会病死。人们十分恐惧,谈虎色变,纷纷外出逃命,唯恐染上瘟疫。苏妲己生于王侯府第,家财万贯,富可敌国。妲己每当听说谁家有人患上了瘟疫,总是瞒着家人拿些药材相送,救活了不少百姓,事后人们每当说起妲己,都称赞她心地善良,侯门小姐风范,长大了定会嫁个好人家。
苏护虽为冀州侯,但生性耿直,做人坦荡,从不结交朝野不义之人,受到一些奸臣贼子忌妒和愤恨。妲己16岁那年,纣王荒淫无道,诏令在全国选妃。奸臣费仲为泄私愤,朝堂奏称:“陛下,温地自古土地肥沃,风光秀丽,美女如云。前些日子,臣子奉命为陛下寻访美女,行至冀州,民间盛传苏护膝前有三子一女。子有虎狼之才,智勇双全,取名苏全忠、苏全庆、苏忿生;女有天仙之姿,美玉之貌,名曰妲己。臣子闻言,经明察暗访,果见那苏护之女,体态如九天仙女,貌如月宫嫦娥,陛下若将此女诏进朝歌,定让内宫3000佳丽尽失艳色,不知陛下意下如何?”纣王闻奏,不胜惊喜,当朝口谕:“令苏护限期将女儿妲己送进朝歌。”
消息传到冀州,苏护家人深知纣王昏庸无道,不理朝政,气就不打一处来。苏门三子提出反了朝歌。苏护左思右想,深知冀州兵少势弱,不敢妄自起事。
纣王见苏护迟迟不将妲己送来,即令费仲带兵前往围城索人。苏护见无路可走,只好答应另选吉日,将女儿送进宫去。费仲退兵。
一日,苏护率兵出了冀州。临行,妲己由于不愿入宫,伤心至极,泪如雨下,泣别乡邻。苏护一路护送女儿前往朝歌,路经恩州驿,驿丞按照规制,曾在驿衙为王妃妲己设立临时行宫,隆重接待,根本不存在什么狐仙附身。
妲己入宫见了纣王,当面强装笑脸,唯恐惹了纣王,给父母兄弟带来杀身之祸,背后则常常长吁短叹,以泪洗面。纣王见妲己果有沉鱼落雁之美,闭月羞花之容,总是想方设法讨妲己欢心,甚至不惜残害忠臣良将,杀人取乐。时间一长,苏护父子见纣王不听忠臣劝阻,器重奸臣,一意孤行,残害良将,举家投奔了西岐。
武王率诸侯联军伐纣,苏护父子做了先锋官,一路夺关斩将,全力拼杀,苏护、苏全忠、苏全庆战死沙场,唯有苏忿生幸存。商朝灭亡后,武王考虑苏护父子伐纣功德,将冀州一带封给了苏忿生,名曰苏国(今温县)。
商朝灭亡,纣王自焚,纣王本属咎由自取,自食其果,与他人并无太大关系。妲己贵为王妃,对商朝灭亡也负有一定责任,但不可能像《武王伐纣平话》和《封神演义》中所写的那样坏。试想:苏护一门忠烈,崇尚正义,妲己生于苏府,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心地善良,入宫虽非本人意愿,但作为一国王妃,她何不希望明君治世,忠臣良将辅佐,百姓安居乐业,自己也好留下个国之良母,怎奈纣王暴虐无道,自己难以影响纣王罢了。换句话说,是文艺作品将妲己妖魔化了。
话说焦作与武王伐纣(系列之三):鄂侯与邘国
焦作沁阳市西北邘邰村东有一古城遗址,是商周时期方国鄂国的故都。现故都北城墙尚存,长约820米,宽约22米。城池已废为平地,但轮廓依然清晰可辨,故都雄风犹存。
邘国故都遗址,现为沁阳市一景。
商代末年,纣王登基,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辅佐朝政。西伯封国在岐州(今西安西),九侯封国所在地不详,鄂侯封国在邘邰。三公受封,备感责任重大,连忙朝堂拜曰:“皇天厚土,承蒙陛下鸿恩受封,吾等三公将竭尽全力,不辞辛劳,辅佐陛下兴国安邦,富国强民,虽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纣王见此,笑称:“三公过虑了,商帝国五百年基业,如日升中天,四海臣服,八方纳贡,国富民强,一片祥和,说什么肝脑涂地。有道是人生苦短,青春难留,为了江山社稷和龙脉传承,朕准备下诏在全国选美,到时你们可要带头哟。”三公、满朝文武听后,无不大惊失色,一时无语。
一日,纣王下诏,要求文武大臣、方国诸侯,凡家有妙龄未婚女子者,一律送进朝歌,接受选美。中选者,册封嫔妃,服侍纣王,朝廷赏赐金银财宝,家人列入皇亲国戚,封官晋爵;落选者,或送回府第,或留在宫中为奴。违者,或下狱,或砍头。
纣王诏令一下,全国一片哗然。多数朝臣诸侯敢怒不敢言,凡家有妙龄未婚女子者,只好忍气吞声送往朝歌,接受挑选。个别诸侯国见纣王荒淫无道,任意增加赋税,大旗一举,干脆反了。纣王针对个别造反诸侯,一律采取大军征伐,灭其九族,毫不留情。
忽一日,纣王、妲己领着一群宫女在鹿台享乐,只见九侯领着女儿登上鹿台称:“启奏陛下,臣依诏将膝下爱女献上,请笑纳。”纣王见九侯敬献女儿,兴奋异常,两眼直勾勾望着九侯女儿,见其相貌俊秀,腼腆可爱,自是欢喜。连声道:“国公不必拘礼,爱女既然献上,国公就请回吧。”九侯见纣王如同一头野兽,满脸淫像,心里如同打碎了五味瓶一般说不出滋味。九侯女儿见纣王逐客,抬头见纣王一脸横肉,淫笑着向自己走来,一阵恐慌,不由自主抓住九侯的衣角说:“爹,俺也要回家。”九侯见此一愣,悔不该将女儿送进虎口狼窝,但又不敢直言,只说:“乖女儿,此乃天子内宫,哪能说走就走,要好好侍奉天子。”九侯女儿无奈松开了父亲的衣服,眼角不由滚出一串泪珠。九侯一阵心酸,但又不得不强装笑脸,向纣王施礼相辞说:“陛下,爱女年岁尚不足二八,自幼溺爱,不懂礼数,不周之处还需陛下多多包涵,微臣告辞了。”纣王望着九侯女儿表情变化,早已魂魄荡漾,难以自控,根本没在意九侯说了些什么,见九侯一走,急不可耐吩咐身边宫女,让九侯女儿沐浴更衣,等待恩宠。妲己见了,已有几分不快道:“怎么,陛下等不及了?”但妲己入宫数年,不曾为纣王生下一男半女,内感愧疚,不便再说啥。
傍晚时分,宫灯掌起,纣王、妲己酒后回到寝宫。纣王令人将九侯女儿带入寝宫,淫笑着走上前去……众目睽睽之下,九侯女儿心存恐惧,仿佛受到了莫大侮辱,死活不从。妲己、宫女们嗤嗤直乐,如同观赏一场猛兽与羔羊的游戏表演。纣王见对方如此恐惧,挣扎哭嚎,并没有表现出半点怜悯和同情。九侯女儿苦苦挣扎,精神即将崩溃,声嘶力竭,一阵乱抓乱咬。纣王冷不防被对方抓破了脸,咬伤了胳膊,鲜血直流,于是气不打一处来,暴跳如雷道:“竟敢辱朕,来人,拉出去把她脑袋砍了,午门暴尸!”一时间,九侯女儿香消玉坠,惨死宫门。
翌日早朝,九侯见女儿身首分离,痛心欲绝,强忍悲痛走上朝堂,欲向纣王问个明白。朝堂上,纣王一脸伤痕,没等九侯启奏,即拍案怒斥九侯道:“九侯,你所献什么爱女,看看朕的脸、胳膊,都被她抓挠成了什么样子?你哪里是献爱女,分明是想加害朕。来人哪,将九侯拉出去砍了。”九侯一时不知该如何申辩,早被御前侍卫架出了朝堂。
鄂公见了,忍不住高声启奏:“陛下,九侯女儿无论做错了什么,现已被陛下所杀,午门暴尸,罪有应得。九侯身为朝中三公之一,国之重臣,朝堂栋梁,岂能说砍就砍,说杀就杀,请陛下三思!”纣王在气头上,怒如猛兽道:“大胆鄂侯,什么三公九卿!在朕看来,你们只不过朕手下一员兵卒。转念之间,朕可以让你们升官加爵,位列三公;也可以将你们贬为庶民,砍头示众!朕成了这般模样,若不杀了你们,朕的威严何在?来人,将鄂侯一并拉出去砍了!”
西伯侯见此,冒死出班直谏:“陛下,二公身为天子重臣,岂可如此大开杀戒,天下臣民难服。再说,二公纵有冒犯之罪,也不可一概杀之,望三思而后行!”纣王哪里听得进,挥臂大吼道:“还不快将九侯、鄂侯拉去砍了。朕要将他俩熬成肉酱。西伯侯,朕若不是看在你功高德望,也一并将你砍了。朝堂犯君,死罪可赎,活罪不可绕。来人哪,将西伯侯送进大狱,以观后效。其他朝臣敢有再谏者,一律拉去砍头,严惩不待!”众臣见纣王杀红了眼,只惊得魂不附体,再也没人敢冒死直谏,眼睁睁看着朝野三公,两人被拉去砍头,一人被下了大狱。
鄂侯惨遭无辜杀害,消息传回鄂国,百姓无不义愤填膺,纷纷指责纣王暴虐无道,残害忠良,应遭天谴,从而激起了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百姓的愤恨。有人预言:商王朝犹如一座通天大厦,上为天子,下为庶民,中间支撑天地的根根立柱为朝野大臣。国之三公,形如三根通天巨柱。天子自残三公,又是杀人,又是下狱,三根巨柱没了,那大厦还愁不塌?商朝大势已去,江山易主只是时日问题。
鄂侯同族亲属深感大难临头,连夜收拾行囊逃往了今天的湖北一带,在那里世代繁衍,人丁兴旺。今天湖北省简称“鄂”字,“鄂”就来源于鄂侯后代姓氏。
西伯侯姬昌(史称周文王)直谏被投入大牢,消息传到西歧,岐州举国震惊。众臣商议:若是起兵相伐,岐州东西长不过200里,南北长不过70里,国小人少,就是全民皆兵,也形如以卵击石,蚕蛾扑火,更何况一国之主尚在朝歌大狱。纣王一旦闻知西歧起反,必将先杀姬昌,然后再发兵讨伐;若是忍气偷生,任凭纣王胡作非为,羁押国王,又感到有辱国威尊言。结果,朝臣们议来议去,只好忍辱负重,先设法嬴救文王,然后再议灭纣之事。于是西歧人便源源不断将金银财宝、美女、良马送往朝歌,贿赂奸臣,打通关节,献给纣王,历时七载,终于换回了文王。
文王回到岐州,拜姜子牙为相,励精图治,以德施政,受国人爱戴,声名远播。西岐周边诸侯国君,因难以忍受朝歌盘剥之苦,纷纷说服文王起兵伐纣。文王问计姜子牙:“如今纣王暴虐无道,天下思变,本王该如何起兵伐纣,为民除害?”姜子牙说:“纣王无道,早该征伐,只是西岐距朝歌千里之遥,疆域小,兵马有限,仅凭三五小国兴兵,伐纣形如以卵击石,必败无疑。再说周围方国谈论伐纣,是否出于真心,也需要耐心考量。依本相之见,要想一举灭掉纣王,需先剪其羽翼:一则灭掉西岐周围不义之国,敲山震虎,检验天下诸侯心之向背;二则灭掉靠近朝歌的鄂国、崇国,为大军东伐扫清道路,再会聚天下诸侯大军灭商,天下可图。”
文王依计而行。数年内,先是率军征服了相邻的犬戎、密须、阮、共等邻国;后是率军渡过黄河,征服了黎国(今长治西南);接着将矛头指向鄂国和崇国(今晋城一带)。
话说鄂国国君闻讯,一方面组织军民构筑工事,准备迎敌;一方面派人飞报朝歌,请求纣王火速发兵,征伐叛军。文王大军一路破关斩将,逼近邘国都城,扎下营寨。两军对峙,文王劝对方认清时局,缴械受降,以免兵戎相接,生灵涂炭。鄂国国君自认为贵为京畿之地,天子脚下,纣王得到报告定会发兵救援,讨伐叛军,哪里听得进,勒马喊道:“姬昌,你身为国公,备受朝歌恩泽,不思感恩戴德,竟恩将仇报,肆意征伐京畿方国,背叛纣王,此乃不仁不义,其罪当诛。依吾之见,受降的当是你姬昌。要知道,这里距朝歌不过百余里,纣王大军一经到达,你将死无葬身之地。再说吗,天子无道,自有天诛,与你何干?可见你妄想灭商称王,狼子野心昭然若谒!”
文王猛然听对方一番数落,无言以对,脸憋得通红,楞在战马上。姜子牙见状,忙为文王解围道:“鄂国君,瞧你伶牙俐齿,倒也说出一些巧言诡论,不过你哪里知晓商国将亡,天道归周。陛下,莫听他说,还是抓住战机,下令开战。”文王醒过神来,一声令下,催马冲向对方阵营。两军开战,兵对兵,将对将,只杀得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尸横遍野。鄂国国君见抵挡不住,败退入城,紧锁城门,固守城池,只等朝歌援兵。
话说纣王宫中与妲己等人淫乐,忽闻文王率兵伐鄂,似信非信道:“不会吧,西伯公在牢里被囚七年,丝毫无怨,忠心可鉴,那会率兵起反?莫非两国闹啥矛盾,一时兵戎相见,朕若草草出兵,岂不火上加油,有失公道,还是等等再说吧。”
鄂国国君固守城池,左等右等不见朝歌发兵,心急火燎,如坐针毡,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文王军帐高坐,见鄂国人退守城池,誓死不降,问计姜子牙:“鄂国人闭城不降,我军该如何应对?”姜子牙说:“鄂国人固守不降,意在等候援军。待天黑时分,陛下可令围城将士点燃火把,然后再将箭头系油布点燃,万箭齐射城中。小小鄂国都城,东西不过300丈,南北不过200丈,且城内街道相连,房屋相接,易火烧攻城。到时让鄂国人选择吧,要不出城受降,要不被活活烧死。”文王自是感叹,依计而行,只等夜色降临,火烧城池。
天黑时分,鄂国国君左等右等不见朝歌援军到来,焦急中忽闻火箭射进城来,城内房屋失火,百姓失措,乱作一团,于是连忙登上城楼观看,只见城外万箭点燃,张弓待发,并声称“再不出城投降,将以万支火箭烧城”,鄂国国君不由吓出一身冷汗,见援军无望,考虑一城将士百姓身家性命,无奈献城出降。文王闻报,亲率将士城门受降。
接着,文王大军又一举灭掉了祟国。至此,西岐人已打通了进攻朝歌的通道,处于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有利态势。
文王班师回到西岐,军威大震,紧锣密鼓,昼夜练兵,筹备粮草,计划一举灭掉纣王。殊不知自己天命已尽,不幸突然驾崩,魂归西天。文王之子姬发继位为武王。武王伐纣后,武王将儿子邘术封于鄂侯故国,改称邘国。
话说焦作与武王伐纣(系列之四):妲苏肉与龙须凤血汤
商末,马村区陆村有一个胡同,叫官胡同。据村民们讲,陆村村名源于村北六色泉,原称六村,后称陆村。官胡同则因六色泉而形成,源于纣王行猎,俗称吃喝一条街。有关故事,至今流传。
据有关史料记载,商朝时期,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林海茫茫,古树参天,水草繁茂,泉水叮咚,历来是天子及王公大臣们赏玩游猎之地。相传有一天,纣王带领妲己及宫廷人员外出游猎,行至六村(今陆村)一带,听说村北有一清泉,泉水喷涌,水呈赤、白、黄、绿、蓝、紫六色,甘甜清冽,沁人肺腑,世间少有,自是兴奋,于是扬鞭催马,直奔六色泉。行至六色泉百步之外,勒马止步,可听泉声,斜阳下可见六种水色变幻莫测,灿灿发光,十分奇妙。纣王近前观赏品尝,见泉水甘甜清洌,胜似御液琼浆,不由大声感叹:“神泉奇水,上天恩赐,堪称绝妙。”妲己及宫女们见了,更是争相品尝,赞不绝口,纷纷要求纣王常来此地游玩。纣王玩到兴奋处,不思回宫,令人安营扎寨,临泉安歇,尽情玩耍,翌日方回朝歌。
六色泉一经在朝歌传开,朝歌一带达官权贵,纷纷携妻带子,慕名前来观赏游玩,车马行人络绎不绝,好不热闹。六村百姓见来人观赏泉水时,人要吃饭,马要吃草,有商机可寻,纷纷建房开店,支锅垒灶,不经意间形成了一条吃喝街,俗称官胡同。
开始,达官权贵们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吃喝花钱,讨价还价,以价付银。谁知时间一长,各路达官权贵渐渐耍起官威,摆起官架来。吃拿卡要,赊账赖账,白吃白喝,无恶不作。百姓有苦难言,家家见生意只赔不赚,纷纷关门停业。那时,六色泉已名声在外,达官权贵们依旧络绎不绝,人来人往,前来观赏游玩。店主不开业,达官权贵们就逼着当地官员强行指定店户,花天酒地,无偿吃喝招待。村里人见无计可施,几个人一商议,干脆趁着夜色,用一口大锅将六色泉倒扣在了地下。
泉水消失了,达官权贵们自然也就不来了,六村人松了一口气,村头空留下一条官胡同。同时,村民们见泉水消失,显得十分的惆怅和难过,无不期盼着商朝能早日灭亡,明君能早日降世,泉水能早一天再次喷涌。
六色泉枯竭了,官胡同散了,官胡同形成期间的吃喝风气,却给后人留下一道名菜:妲苏肉。
在民间,提起小酥肉,世人皆知它是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百姓餐桌上一道不可缺少的美味佳肴。做法:将肉剁碎,以面裹肉,再用油炸,然后用锅蒸。味道鲜美,嫩脆可口,香而不腻,全国闻名。但若问起它的来历,多数人则笑而不知,或答非所问了。却不知道它与朝歌有关,发源于现在的马村区一带。有关故事,不可不信。
相传,早在商朝未年,纣王登基,不理朝政,嗜好放荡作乐。苏妲己入宫,纣王见其妖娆妩媚,千姿百态,楚楚动人,更是百般恩宠,言听计从,视如珍宝。为博得妲己欢心,他不惜动用国库,增加人口赋税,大兴土木,建造豪华鹿台,以供展示各方诸侯所献珍宝和行乐。忠臣直谏,他制造各种酷刑,杀人如麻;奸臣附会,他大加赏赐,委以重任。朝野内外是非颠倒,正不压邪,各路诸侯纷纷起反,江山飘摇。妲己受纣王恩宠,更是得意忘形,昨日谗言杀宫女,今日谗言杀官员,后天谗言杀百姓。朝歌内外,世人说起妲己,无不畏惧三分,回避不及。
话说现在的焦作一带,商为京畿之地,相离朝歌百里之遥,林木茂密,水草丰美,天然一处帝王狩猎之地。曾几何时,妲己常常缠着纣王来此狩猎游玩,每次皆前有御林军,后有车马队,浩浩荡荡,扰民害民,令人发指。百姓深受其害,称纣王是灾星,称妲己是狐狸精。明地里敢怒不敢言,暗地里则恨不得喝了纣王的血,吃了妲己的肉。
相传有一年秋天,纣王、妲己一行在南阳城(今马村区安阳城村)、六色泉(今马村区陆村)一带狩猎,结果东跑西跑连个野兔也没有射中。天近午时,狩猎人马冲进一家农户,又是射鸡,又是射羊,并勒令农家主妇煮肉下酒。农家主妇心疼鸡、羊,少有怠慢,被妲己一阵数落,声称:“你若再有半点怠慢,就让御林军连你一同煮了。”农妇心里害怕,连忙烧火煮肉,招待纣王、妲己一行。纣王、妲己等人吃饱喝足,分文不给,扬鞭催马而去。
农妇见纣王人马远去,心里气愤,跑进厨房,为了发泄内心的愤恨,将一块生肉放至案头,视为妲己,独自边哭、边剁、边说:“狐狸精,我让你祸害人,老娘我今天用刀剁你,用油炸你,用锅蒸你,然后再将你吃掉!”丈夫上山砍柴回来,见媳妇又是哭又是咒,将一团肉剁得粉碎,问清原因,不由奇思妙想道:“媳妇莫哭,常言说‘人不死,财不烂’,纣王是天子,妲己是娘娘,咱们惹不起,别说射杀几只鸡羊,就算连你我杀了,都没有地方去评理。不过,瞧你将这肉剁得又细又烂,果真用油炸,用锅蒸,还真是一道美味佳肴哩。你不是恨那狐狸精吗,那咱不如将菜烧出来吃掉。狐狸精原名叫苏妲己,咱们这道菜就叫苏妲己肉好不好?”媳妇一听,破涕为笑说:“亏你想得出,此事若是传扬出去,说你我吃了苏妲己肉,还不被砍头示众。”丈夫思索片刻道:“这好办,我们不会将菜名再巧改一下,就说是妲苏肉。苏妲己,妲苏肉,换名不换汤,换汤不换药,暗指苏妲己肉。”对方听后笑说:“还是你鬼点子多,妲苏肉就妲苏肉。”丈夫道:“啥鬼点子多,鬼点子少,还不是被他们逼的。”两人话落,果真将剁碎的肉,又是炸又是蒸,如此这般,一道久传不衰的民间名吃就这样诞生了。
消息传出,人们竞相效仿,都说此道菜又好吃又解恨。后来随着时间推移,商朝灭亡了,纣王自焚了,妲己被杀了,天下又恢复了正常秩序,百姓又恢复了平静生活。但不知从何时起,妲苏肉的称谓变成了现在的小酥肉。
与人们憎恨殷纣王、苏妲己而形成妲己肉相反,安阳城一带的另一道名吃龙须凤血汤,却体现出人们对周武王的爱戴之情。
焦作市马村区安阳城村,古为南阳城。现古城墙遗址尚存,护城河清晰可见。古城东侧有两块地,名曰营盘地,源于周武王在此练兵修武。至今,当地还流传着一个龙须凤血汤的故事。
安阳城古城遗址,现为马村区一景。
相传,武王伐纣联军在待王镇一带练兵修武期间,南阳城东驻扎着战车百乘,人马数千。武王为防止奸细将消息传往朝歌,走漏了风声,曾令部队严密监视每个村落,发现可疑,即刻抓人。
一日黄昏,武王带领王后等人外出巡视,路经南阳城外,发现有一壮汉出了城池,飞步朝着朝歌方向跑去,很是可疑,即令人将其抓获。壮汉哭诉妻子难产,奄奄一息,生命垂危,说仙人托梦,除非喝了龙须凤血汤方可保母子平安。壮汉无计可施,这才出城去一座庙里求仙。
军师姜子牙听了,转念一想说:“庙里哪有什么龙须凤血汤,看来只有真龙天子和王妃才能救活你家妻子。”壮汉苦苦一笑,怨说:“老先生,吾为一介平民,哪里结识什么真龙天子和王妃。吾家妻子生死一线,您还开这样的玩笑!”武王等人听后无不一楞。王妃说:“太师,这位汉子妻子难产,时间紧急,莫在难为他了,还是让他求仙去吧。”姜子牙说:“王妃,您错怪老臣了。老臣是说,吾王乃当今真龙天子,当为龙;您身为王妃,当为凤。眼下只需剪下陛下几根胡须,取王妃一滴指血,交给这位汉子,让其带回家熬汤,产妇喝了,母子定会平安。”武王听出原委,剪了胡须;王妃听出原委,划指滴血。壮汉见了半信半疑,谢辞武王等人,飞速回家熬汤。妻子喝下,气血顺畅,体质大增,骨盆一开,果然生下一子,母子平安。消息一出,小城一片沸腾,百姓奔走相告,盛赞武王、王妃恩德。
武王灭商,南阳城百姓牢记武王恩德,将南阳城改称为安阳城。有趣的是,姜子牙当年所说的那个龙须凤血汤,已被百姓演绎成一种活血化淤,强身健体的当地名汤名吃。龙须或为粉丝,或为海带丝;凤血或为鸭血,或为鸡血。再加以枸杞、党参、豆腐等原料,即可成汤。
话说焦作与武王伐纣(系列之五):待王镇与待王贡酒的来历
商末,孝邑村(今待王镇)系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12城邑之一。它西距府城10公里,东北距朝歌百余里,北边10公里为太行一处隘口。周围地势开阔,水草丰美,天然一处练兵屯兵之地。当年武王伐纣,曾率大军在孝邑一带驻扎,练兵习武,排兵部阵,运筹帷幄,留下众多千古佳话。
公元前1047年,武王起兵伐纣,亲率战车300余辆,骑兵3000人,步兵4.5万人,浩浩荡荡出了西岐,朝行暮寝,日夜兼程,月余到达盟津。同时,各路诸侯兵马4000余人,也先后到达盟津。武王会见天下诸侯,号称800诸侯联军灭商。
联军渡河,曾征用沿岸74艘民船运送兵马。时值隆冬,北风呼啸,雪花纷飞,河水湍急,水中冰凌可见。渡河时,由于诸侯联军良莠不齐,大军初合,兵多船少,乱象丛生:有的抢夺渡船,互不相让,大打出手;有的船只超载,船翻河心,兵马落水,大呼救命;有的战马缺少训练,死活拉不上船,急得官兵头冒热汗。
武王站立岸边,见此情景,心生忧虑道:“太师,兵马渡河,如此慌乱,伐纣胜算几何?”姜子牙说:“陛下,诸侯联军初合而为一,兵马良莠不齐,渡河人多船少,天气寒冷,一时混乱不足为虑。老臣担心兵马初合,战法不一,阵法不同,待与朝歌大军对阵时,若是出现此等混乱局面,那后果就难料了。”武王道:“那该如何是好?”姜子牙说:“军有军纪,兵有兵规,阵有阵法。自古磨刀不误砍柴工,待大军渡过黄河,可选一战略要地,整顿军纪,排兵布阵,统一战法,其战可胜。”武王点头赞同。
大军渡过黄河,约行三日,到达府城。武王大帐一扎,计划在此练兵修武,忽闻飞马急报:“启奏陛下,先头部队到达前方孝邑,当地百姓惊闻陛下亲率大军伐纣,群情振奋,奔走相告,不胜欢喜。百姓考虑天寒地冻,陛下安康,众人动手,伐树锯木,挑灯夜战,为陛下搭造了一座临时行宫,希望陛下能前往下榻,指挥三军。”武王闻报大喜,一阵感慨道:“孝邑百姓竟如此厚爱寡人,人心所向,纣王定灭,速令大军前往孝邑一带扎营。”
消息传回孝邑,百姓们更是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受够了朝歌盘剥之苦的人们,有的杀猪,有的宰牛,有的烧饭,有的酿酒,只为迎接武王。武王率大军到达孝邑村,村民们有将盛满牛羊肉的竹筐举至头顶,有用壶灌满热汤热茶,有用坛盛满美酒,列队相迎。武王见状十分感动,发誓要一举灭掉纣王,让百姓过上好生活。
史称“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诸侯联军在孝邑一带安营扎寨,武王每日与各路诸侯将领研讨战法,商议排兵布阵,整顿军纪,视察部队,忙个不停。一日,大军整装待发,即将东征,武王、姜子牙在临时行宫宴请孝邑百姓,以示道谢告别。百姓闻讯,连忙带上醇香的美酒前往。席间,一老者说:“武王仁德超群,视民如子,此次出师伐纣,必定旗开得胜,一举灭商。陛下即将出征,村民感戴您的恩德,恳请陛下能为孝邑重新赐名,以示纪念,望万万恩准。”武王不便推辞,笑问姜子牙:“太师,你看该赐何名?”姜子牙脱口道:“孝邑百姓如此热情款待王师,陛下赐待武王镇如何?”武王听后连连点头,称:“正合朕意,赐待武王镇。”百姓听了自是称好。酒过三巡,又有一老者双手捧起酒碗,带着几分酒意说:“陛下,将士出征,饭可不吃,酒不可不喝。自古打仗讲的是一个勇字,做酒讲的是一个烈字。陛下身为名君,心系苍生,不辞辛劳前来灭纣,当受此酒。老朽身为酿酒世家,代代相传,酒香十里,历朝进奉。这碗烈酒算是老朽一片心意,望陛下豪饮,以壮军威!待陛下日后灭了纣王,希望陛下能为此酒赐名。”武王接过酒碗,情感激动,他先是用嘴品尝了一下,接着连声感叹:“好酒!好酒!”武王话落举碗,一饮而进,然后道:“老人家讲的好。天意大道,烈酒壮威,待吾灭了纣王,定为此酒赐名。”当晚,武王与百姓尽情畅饮。翌日,武王一声令下,修整后的诸侯联军,如虎添翼,士气高昂,直奔朝歌而去。
相传,武王灭纣班师,路经待武王镇,念及百姓恩德,赐当地一种白酒叫待王酒。待王镇自古有酿酒之风,当地所产白酒——待王酒,因为与武王的渊源,在周代一度成为贡酒。此酒代代相传,千年延续,现为国家工商局注册商标,当地一方名酒。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载于典籍。待王镇地名,也由此演绎而来。历史上,待王镇一直为中原名镇,经济发达,民风淳朴,世世代代以恭迎武王伐纣为荣。(稿件来源:焦作日报作者:马村区宣)
武王伐纣与焦作地名传说
一、历史上的武王伐纣
历史上的武王伐纣,汉代的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有比较明确的记载。
《史记·殷本纪》:“(帝纣)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战,而盈巨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慢于鬼神。大最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纣愈淫乱不止。微子数谏不听,乃与太师,少师谋遂去,比干曰: ‘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怒曰: ‘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箕子惧,乃佯狂为奴,纣又囚之。殷之太师,太师乃持其祭乐器奔周,周武王于是遂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纣兵败。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
司马迁的这段文字,对商纣王的淫乱和残暴以及武王伐纣的历史背景记载的比较详尽,而对武王伐纣的过程记载的较为简单。而在《史记·周本纪》中,对武王伐纣的过程记载的比较详尽:
“居二年,闻纣昏乱暴虐滋甚,杀王子比干,囚箕子。……乃遵文王,遂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师毕渡盟津,诸侯咸会。……”
“二月甲子昧爽,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誓已,诸侯兵会者车四千乘,陈师牧野。”
“帝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人距武王。……纣师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纣。纣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蒙衣其殊玉,自燔于火而死。”
《史记·周本纪》对武王伐纣这一历史事件,虽然有比较详细的记载,但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难解之迷,汉代以来,光是武王伐纣的具体时间,就有四十多种说法,有些说法竟然相差一百多年。
上海交通大学天文学史专家江晓原教授和他的学生们,应用国际天文学界最先进的星历表和计算软件,首先对古籍中与武王伐纣有关的10余项天象记载,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甄别,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武王伐纣年份必须满足7项天象条件。然后根据这7项条件,进行严密的天文学计算和筛选,最终得出了天文学上唯一的最优解。
根据考古学研究和碳14测年方法所提供的结果,武王伐纣的准确年代应为:公元前1045年12月4日,武王的军队开始从陕西出发;公元前1044年1月3日,武王的军队渡过孟津;公元前1044年1月9日,牧野之战。这一重大科研成果已获得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4位首席科学家的高度评价与一致认可。
二、武王伐纣前的实战演习:文王伐邘
从盟津(孟津)渡河经孟州到牧野,焦作是必经之地,因此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与焦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这么说,焦作是武王伐纣的前线大本营。
“殷人屡迁”是殷商王朝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东汉张衡在他的《西京赋》中曾有这样的记载:“殷人屡迁,前八后五,居相圮耿,不常厥土。”所谓的“前八后五”,就是指商汤建国前的八次迁徙和建国后的五次迁徙。古代文献中曾有商王“祖乙迁邢”的的记载,这里的邢,就是邢邱,也就是今天的焦作市温县北平皋,然后由盘庚迁都于殷。可见,焦作曾经是商王朝重要的政治中心。
其实,在武王伐纣灭商的两年之前即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的父亲周文王已经在焦作这个商王朝的前沿阵地小试牛刀,有过一次伐纣战争预演:文王伐于邘。
关于文王伐邘,《史记·周本纪》和《尚书·大传》中都有十分明确的记载。《史记》集解中说:“邘城在野王县西北,音于。”唐人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引《括地志辑校》云:“故邘城,在怀州河内县西北二十七里,古邘国城也。”文王伐邘,走的是北路,武王的军队由陕西东渡黄河进入晋东南地区,然后经山西垣曲进入济源、沁阳,打通了周人东进的一条重要通道。
至于文王伐邘后,为什么没有直取纣王都城朝歌呢?邘失守后,纣王将商王朝的精锐部队布防于朝歌,伐纣时机暂不成熟,乃还师继续为伐纣做充分准备。武王继位后,终于完成了伐纣灭商的壮举。
古邘城北依太行屏障,南窥沁河平原,是商王朝重要的战略要地。文王伐邘胜利后,灭商已成定局。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当代著名学者李学勤在他的《殷代地理简论》中指出:“周文王伐邘一事,是周商势力对比转换的标志,因为,邘即沁阳的盂,文王伐此地,实际上已经直扣商的门户,武王伐商,中途已无任何阻碍,可以直驱而至商郊。”
周文王死后,周武王子承父业,全力东进。《史记·周本纪》记载:“九年,武王上祭于毕。东观兵,至于盟津……”全国各地的诸候纷纷响应,一场灭商的战争正式开始。
三、武王伐纣与焦作地名传说
据专家考证:周武王军队在孟津渡河后,从孟县向东至温县和武陟西南部的沁河南岸,因连日大雨,沁河暴涨,便沿沁河南岸北上,在沁河出山口附近过沁河,沿焦作境内的古官道,经沁阳、博爱、修武进入获嘉和新乡。
从公元前1044年1月3日,武王的军队渡过孟津,到公元前1044年1月9日的牧野之战爆发,只有七天时间,焦作修武到新乡牧野,大约需要一到两天的时间,也就是说,武王的军队在焦作境内的活动时间,也就是五到六天。关于周武王的军队在焦作五到六天的活动情况,历史文献很少记载,但在民间却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这些传说,通过焦作的许多地名世代相传,成为焦作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焦作市管辖的十个县(市)区中,有武陟、修武、马村三个县区的县区名与武王伐纣有关,有待王、恩村、安阳城、大封四个乡镇名与武王伐纣有关,有卜昌、酒奉、造店、演马、张弓、仓上、亮马、 蒋村、巡返、上马村、下马村、冯营、十几个村名与武王伐纣有关。虽然传说不是历史,可是,许许多多与传说相对应的地名,使我们不得不去相信传说的真实性。用若干个地名去印证同一个历史事件,这在其它地方是极为罕见的。
武陟县:用古代“六书”法来解释,“武”字是个会意字。甲骨文中的武字从止,从戈,意思为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引申意为武器、武装、军队等。《说文解字》对“陟”的解释是:“登也”。《尔雅》对“陟”的解释是:“升也”相传武王伐纣时,曾在这里登高远望,后人便把武王登高远望之地取名为武陟,取武王登高、升高,兴起、兴盛之意。
修武县:西汉韩婴在他的《韩诗外传》中有这样的记载:武王伐纣,到邢邱,盾折为三,天雨三日不休。武王惧,召太公问之,曰:“意者纣未可伐乎?”太公对曰:“不然,折者为三,军当三分也。天雨三日不休,欲洒兵也。”乃修武勒兵于宁,更邢邱曰怀,宁曰修武。宋人编著的《舆地广记》中说:“修武,本商之宁邑,武王伐纣,勒兵于宁,更名修武。”
马村区:相传武王伐纣时,曾在马村一带考察行军路线,形成上马村、下马村等地名,后来又形成如今的马村区。
恩村镇:今属焦作市山阳区。又名承恩镇、恩州驿。相传武王伐纣路过此地时受到当地群众的夹道盛迎。灭商后,武王为表示谢意,赐此定此地为“恩州”。
安阳城:今属焦作市马村区。相传武王伐纣时,从此经过,大雨连下数日不止,部队无法行进,在此安营扎寨,等待天气转晴,取“安营待阳”之意,故名“安阳城”。
待王:今属焦作市马村区。就是“等待王者”、“以待王师”的意思。相传武王伐纣时,军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号称“仁义之师”,百姓们“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捧太行山清泉精酿琼浆以献。武王饮后大喜,不忍忤民之意,乃箪醪劳师。饮后,周师士卒感奋,战气百倍,大战牧野,一举灭商。武王灭商后,人们为了纪念武王,就将迎接武王的地方叫“待王”。将招待武王的好酒叫待王贡酒。
大封:今属焦作市武陟县。相传,武王伐纣胜利后,故地重游,大封功臣的地方叫大封。
卜昌:今属焦作市博爱县。相传武王伐纣时,曾在此地占卜,卦显荣昌,故名卜昌。
酒奉:今属焦作市博爱县。相传当年待王百姓向武王的仁义之师献酒,所用酒坛的产地村叫酒奉。
造店:今属焦作市中站区。1931年前称为称为造甲店,后简称造店。相传武王伐纣时,这里的村民曾给武王制造过盔甲等兵器,故称造甲店。
巡返、上马村、下马村:今属焦作市马村区。相传武王伐纣时,曾在这里考察行军路线,巡返、上马村、下马村三个村由此而得名。
张弓、演马、冯营:今属焦作市马村区。相传武王伐纣时,曾在这里操练士兵,安营扎寨而得名。
四、焦作地名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与武王伐纣有关的地名传说,已经拥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和无形资产,我们一定要特别珍惜,首先是要保护好这笔文化遗产,其次还要开好利用好这笔文化遗产,为我们的当代社会生活服务。
焦作市山阳区的恩村镇。又名承恩镇、恩州驿。相传为武王亲赐地名,也是唐宋时洛阳到京津“国道”上重要驿站,史称恩州驿。一部《封神演义》,更使恩州名扬天下。这么有历史、有文化的名子,竟然被人当作“废物”扔掉了。在我市的乡镇机构调整中,恩村镇被改成了新城办事处。拥有三千多年历史,帝王亲赐的恩村全国只有一个,全国数千个城市都可能有自己的老城和新城。放弃个性而追求共性,是一种没文化的浅薄行为。也许,有人以为恩村有个村,用一个村字来限定科级办事处,有点“小”了,那么,我们的县级行政区马村是不是也得改名?河北省副省级城市石家庄是不是也得改名?一个石家庄,咋能和一个省会城市相配呢?因此,我们强烈要求有关部门恢复恩村乡镇级机构原名。
根据武王伐纣在焦作一带的历史和传说,焦作市武王食品有限公司开发出了了“武王”牌怀山药面粉,既体现了焦作一带厚重的历史文化,又突出了怀山药的保健文化,是焦作武王伐纣历史文化资源与四大怀药产品的一个完美结合。 “武王”既是历史的:伐纣之武王,又是现实的:强身健体,威武之王。
焦作沁园春、焦作待王酒业、焦作三家村酒业即将推出的“待王贡酒”,是我市品牌策划企业、产品开发企业、产品制造生产企业,通过强强联合,在开发利用焦作的地名文化资源上的有益探索。待王贡酒取材于“武王伐纣,待王贡酒”的历史传说,通过仿焦作出土的战国时期的山阳布币(目前世界上仅存一枚)酒瓶,来装载焦作的厚重历史与多种文化元素,让焦作的历史与文化,通过日用消费品,重新走进人们的社会生活。(稿件来源:焦作日报 2007年8月20日 作者:焦作市政协委员宋宝塘 焦作师专历史系教授程峰)
修改
此文来自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