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算法工程师招聘:从美国二三事 看中国权本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0 16:57:38


从美国二三事 看中国权本位 
 
   刚刚到美国留学的时候,我就一直试图了解这两个世界最大的国家之间,关键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因而我并没有像很多留学生一样,终日把自己关在实验室或者图书馆里。在几年的时间里, 我有意识地接触了形形色色的普通美国人,其中包括有政府工作人员、学校员工、学生、宗教神职人员、家庭主妇、小业主、公司小职员、执法人员、街头游民、无家可归者等等,希望能看 到一个好莱坞大片之外真实的美国社会。很多的留学生在过了为期不长的初到海外兴奋期之后,就会觉得美国社会没有任何新鲜可言,城市街区往往破旧,完全无法和国内的各种高新区、开 发区相提并论,政府花钱都要先看预算,缩手缩脚,每年为了预算都要争吵不休,很多出租屋都已经是百年老屋,出了城就是一望无际的农田,而身边很多的美国人更是看不出有任何第一世 界的特征,每天也就是上班下班吃吃喝喝过日子而已,官僚主义、效率低下也是随处可见。很多人都会困惑不解,到底是什么因素,造就了一个世界第一的超级大国呢?

  记得当时有一门课是由一位律师执教,上课的主要内容也就是讨论这位律师自己代理的案子。到学期结束前几周,每一个学生都分到了一个案子,作为自己期末报告的主题。要了解案子的具 体内容,学生则需要自己去相关的法院调案卷看。当时我就有些疑惑,法院的案卷普通人可以随便调阅吗?带着这样的怀疑,我在几天后去了负责我那个案件的第九巡回法庭。那是一座高层 综合楼,里面还有不少地方政府的部门,第九巡回法庭的门面很小,就是过道尽头的一个小门。按了一下门铃,里面的人问是谁,我说是学生要看案件档案,然后里面给buzz了一下,门就自 动打开了。进去以后,秘书仅仅问了一下谁是授课的教师,然后就给抱来了全套的原始案卷,并示意我旁边有一张空桌子可以用,如果怕吵,还可以去会议室看卷,如需复印,每页纸收一毛 钱。前后过程就那么简单。回去学校以后,我曾经问过那位律师,为什么法庭案卷可以随意调阅,法庭的工作人员甚至连我的身份证件都没有看,只是随口问了几句。他大概看出了这是一个 外国学生的困惑,可能也听说过在有些国家,法院是个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地方,因而说,在美国,法院和人民的关系是很清楚的,法官一般是民选出来的,是用纳税人的钱养活的,法院 的运作也是纳税人付钱的,当这样一层关系成为社会公认的原则时,法院没有理由拒绝纳税人的正常要求。那个时候我刚到美国还没多久,但这件小事已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个时 候开始,我就开始很注意观察普通美国人与公权力机关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与公权力打交道时的心态。

  有一次学期末,所有课程都结束了,当时在学校里兼职教课的市长老先生心情很好,邀请了几个外国学生去看棒球比赛。到了棒球场门口,老先生自己走到售票窗口,跟里面的人说了几句什 么,然后很得意地转身出来,冲着我们挤了一下眼睛,意思是不必买票了,哈。当时我觉得很好笑,好歹也是百万人口城市的最高行政长官,这点面子总应该给的吧。然而真正对我有所触动 的,是接下来的一幕。当我们一行人走进了观众看台以后,不少人远远地跟老先生打招呼,一个正在扫地的清洁工放下手里的工具,直接走过来,跟老先生握手问好,而过道旁边一个卖东西 的小贩,也大声地叫着他的名字走过来问好。对于现场的每一个人,一切都显得非常自然,不就是礼貌性的打个招呼吗?几分钟以后谁也不会记得有这么一件事。但这一幕对于我这样一个来 自中国的学生来说,却是具有震撼意义的。从表面上看,谁都知道,在国内,一个清洁工或者街头小贩,除非特别安排,绝对不会有机会靠近市长一级的人物,更不可能有胆量主动握手问好 。但在这看似不起眼的短短一幕中,旁观者却还可以更进一步了解到,在美国社会中,以官阶和财富来划分人的高低贵贱的等级制度,已经不再是他们文化的一部分。在普通美国人眼中,看 不到那种对于权力的畏惧。个人精神上的自由独立与否,正是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最大的差别所在,也将是决定两个国家未来的关键因素之一。

  2008年,伊利诺伊州参议员欧巴马参选总统,一路过关斩将无人能敌,当选的呼声极高。有一天我看见欧巴马的竞选总部在邀请志愿者,恰好那时有些空闲时间,就决定去凑个热闹。后来有 一天地方上的志愿者负责人召集大家去开个会,我也就平生第一次去了当地的民主党总部,也就是相当于“省委”一级的部门。那是一间三四层的小楼,虽然矗立在一个交通要道的拐角之处 ,却一点也不起眼,害得我开着车转了好几个圈子才找到。走进了楼门,看了看标志,才知道民主党的总部只是在一楼而已。看见有一间办公室门开着,里面乱糟糟全是文件,有两个工作人 员在聊天。于是走进去问了一下,被告知欧巴马竞选办公室在地下室里。走进地下室之后,当时就感觉有些惊讶。地下室比我想象的要大很多,里面大约有上百名的志愿者在忙碌,气氛相当 活跃,与楼上的冷冷清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所在的小组主要负责一些统计数据的处理,当时负责人简单地分配了一下工作和建立了联系方法,会议也就结束了。散会之前,负责人随意说 了一句,“欧巴马参议员今天下午会来这里。” 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一段很有意思的经历。因为我可以清楚地感受到,那些志愿者们,并非在进行政治押宝,希望通过跟人、站队的方式, 来博弈所谓的政治前途。他们纯粹就是为了支持自己的理念,而不是欧巴马这个人。谈及这位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任总统的参议员,小组负责人也只是轻描淡写地告诉我们,“如果愿意看看他 ,欢迎你们留在这里”。

  此时此刻回顾我中国,那是一个标榜“为人民服务”的国度,人民被称为“主人”,官员被称作“公仆”,一个以创造人人平等的天堂为终极理想的国家。但在事实上,虽然也有不少正面的价值值得肯定,但是直至今天,仍然停留在森严的等级制度之下。以权力为核心,以财富资源为背景,人与人之间的高低贵贱的等级制度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记得在我刚刚进入大学那一年,在系里的迎新欢迎会上,系主任曾经用一种半开玩笑的方式对我们说,“你们将来最好的工作是去政府,中国是个官本位社会,只有做官才是最佳的出路。”对于一群刚刚从高中进入大学的学生,那时候没几个人真正能明白“官本位”到底是什么意思,至于其背景和社会含义,就更是云里雾里。但是,今天回想起来,就会明白,那句话正是多少代人的人生体验,是中国社会最深刻的概括。

  众所周知,在1949年建国之后,新政权虽然采取了很多措施,试图体现新社会的官民平等理念。比如,在军队中曾经实行过军衔制,但是后来就取消了,据说原因之一,就是要促进官兵平等。就是在毛时代高度的平均主义下,官与民的真正的平等也未真正的实现过。事实上,从大的方面看,严格的户籍制和城乡二元社会,不断造就和强化着工农城乡的不平等。从个人权益层面看,几乎所有的权益分配都以权力等级为核心,人的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都要仰仗或依附于权力,甚至是从权力阶层到底层民众都摆脱不了对权力的人身依附。时至今天,大大小小的权力依附被发挥到了极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权力的作用渗透到了全社会的每个毛孔,在这样的一个“权本位”的社会,奢谈什么“官民平等”,奢谈什么“为人民服务”,全社会人群之间的关系,都是依据权力的大小和与权力的亲疏远近来进行判定,一切的社会权益都取决于与权力的距离。如果认真究中国的历史就不难发现,一切以权力为中心的等级制度以及与其对应的观念文化是无疑是制约中国发展的总根源之一。

  我最近一直在读于建嵘先生的新着《抗争性政治》。在这本书中,于先生对于日益严重的社会阶层对抗问题,提出了一些很有见地的见解。我对于其中的两点很感兴趣。其一,他认为,当前中国有人打着“工人阶级”旗号所进行的抗争,未必是在争取一种“人人平等”的社会秩序,不过是要以“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的理论为依据,试图以为工人阶级代言者的名义争取“统治阶级”的“内部人”的待遇。

    按照马克思学说“工人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工人阶级所追求的,理应是一个公正平等的社会,但问题是任何的权力都有等级,权力离开了民主都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公正与平等”,哪怕就是纯粹的“工人阶级政权”,如果离开了民主也必然会走向“工人阶级的反面”,因此,代表工人阶级的政权也首先应该是而且必须是一个“民主政权”。其二,他曾经向中央建议,要化解日益增多的社会冲突,就是要减轻给地方政府的压力,不要再以GDP和信访指标来考核地方官员的工作效绩。这两点揉在一起,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经过几十年的强化,官本位的文化已经是多么的强烈。升官、做官、保官无法抗拒的权力意识背后是无法抗拒的利诱魅力,这不仅已经成为了我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更是官僚阶层内部,能否升迁,能否进入利益核心,成就颠峰人生的第一要务。一切下层社会的抗争,都无非是希望加入到权益的上一层或更高层,去分享利益而已。在西方,大小官员辞职是司空见惯的事,而在今天的中国恐怕没有比失去权力再令官员痛苦的事情!难道他们是害怕因为失去了“为人民服务”的机会而痛心吗?不是,害怕或痛心的只能是失去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