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算法工程师面试:情绪的奥秘及行为疗法——我在几个超级群的讲座实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2:57:34
最近,我在新浪少儿博主家长交流群、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讨论群、新浪少儿教育-小学生、双子的面包房等几个超级群,以“情绪的奥秘及行为疗法”为主题与爸妈们进行了探讨,受到了家长们的欢迎和好评。

    现在把讲座实录加以整理,与大家分享。

 

 

主持人:世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拥有,只有父母的爱是为了放手!来到这个群的妈妈/爸爸们,有着共同的愿望——为了孩子能够顺利地离开我们;为了我们的孩子变得自信;为了我们的孩子快乐成长;为了我们的孩子心理健康;为了让我们更加懂得怎样做好父母……

    心理咨询师维尼——这个名字我们都不陌生。就在4个月前的6月10日,我们已经很荣幸地听过维尼心理咨询师的一堂精彩讲座——家长如何调节好自己的情绪、行为和性格。相信很多人都从中受益匪浅。

    事隔四个月的今天,我们再次邀请维尼为大家讲座:1、针对情绪的转移注意力的方法;2、行为疗法

    我相信在教育的长途跋涉过程中,我们都遇到过坎坷、艰难、不知所措……其中的很多问题都来自于我们自己的情绪波动,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是我们每个家长都应该学习的一门课程。

    今天,就让维尼带领我们“轻松了解情绪的奥妙”吧

维尼:

心理学在西方是门很成熟的科学,还是留下了很多好东东的。

其中的一些方法,对于改变人的情绪和行为、性格是很有作用的。一般人认为有心理问题的人才需要学习这些理论,其实不然,我们每一个人,包括家长和孩子,如果懂一些这些理论和方法,对于调节自己和帮助孩子都是很有用的。可以帮助你调节自己的心态,也可以帮助你改变孩子不适应的情绪、行为和性格。

我对这些心理学的宝贝研究了有二十年了。

现在我把心理咨询三大流派,认知疗法、行为疗法、人本主义运用到家庭教育中,形成一套家庭教育心理学实用方法,

我把博文分类整理了一下,汇集成一篇:

 

家庭教育中简单实用的心理学方法

一、三大疗法概述

认知疗法是我最欣赏的,可能很多家长都看过我的博文:谈谈家长何调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认知疗

可以很好地应用到家长的情绪调节,孩子的情绪、行为、性格的改变上。

行为疗法是一种很适合于孩子的方法,其原理用一句话来说就是:通过改变结果来改变孩子的行为。

人本主义,就是我常说的用无条件积极关注的理念教育孩子,重点激发孩子“自己”成长的力量。

今天我主要讲行为疗法。

二、情绪的奥秘

在讲之前,我想先和妈妈们谈谈情绪的奥秘。这也是心理的一个基础的规律,明白了,对教育孩子很有好处,会更好地读懂孩子。

先举个小例子

1、小小小危机发生     

    以前孩子都是在托管班把作业基本写完了,今天因为上舞蹈课,所以晚上七点半才开始写作业。之前由于其他事情受了点委屈,而且有点犯困,所以情绪不怎么高。她一看还有一大堆作业没完成,就有些烦躁。在此情绪下连最拿手的生字也写错了,导致改了好几次,因此更加烦躁了,写着写着有点想哭。

我首先尝试一下认知疗法,劝了她几句:烦躁也要写完,不烦躁也要写完,不如别着急慢慢写。有点效果,但是没有大的好转。

这其实也是情绪的规律,情绪会影响认知,在烦躁的情绪之下对这一类道理是听不大进去的。

    那怎么办?坚持一下,继续写下去吗?

2、怎么办

    我决定不要勉强去做。

    因为已经形成了烦躁的情绪,如果还是在这个环境中,情绪容易持续下去,是不容易马上摆脱的,而且可能形成越烦躁越写不好,越写不好越烦躁的恶性循环——这是情绪的规律。

    所以,虽然快八点了,作业没写多少,但我还是让女儿先停下来,找了《马达加斯加》这部电影给她看,昨天已经看了一半,她很喜欢,片子也挺逗,看着看着她就高兴得咯咯地笑起来了。只看了七八分钟,我看她情绪状态大为好转,就和她商量接着把作业写完。

    结果,在一个好的情绪之下孩子很专心,刚才惹麻烦的生字写得很顺利,没用多长时间就把作业认真地完成了。我看着就像大夏天喝罐冰镇可乐,那个爽啊!也不禁得意洋洋,想起了那个天才的樱木花道。

     试想如果此时还让孩子去坚持,勉强写作业会如何?

    哭+ 烦躁+ 父母发火+ 不知什么时间写完,几乎是必然的结果。而停下来,花短短的七八分钟,转移一下注意力,看看电影,直接去改变情绪,一切就OK了。

3、让我们学点理论:

    为什么会这样的?因为情绪对心理的影响是很大的。情绪也会影响认知:有什么样的情绪就有什么样的认知。悲观时看什么都是灰色的,高兴时看什么都是亮色的,烦躁时看什么都是讨厌的。所以在情绪的影响下,想马上改变认知是难的。

    所以,此时首先要做的不是认知疗法,而是针对情绪,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进行缓解,情绪暂时缓解了,再采用认知疗法。

4、成人的应用

成人的心理调节也要重视“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当你郁闷、不爽、悲观、烦恼的时候,先不要去想来想去,而是到户外去散散步,运动一下,玩一会儿,看看电影,转移一下注意力,让情绪逐渐平和,然后再采用认知疗法改变认知,以达到治本的效果。转移注意力虽然是治标的办法,但确实是很必要的一步。

5、孩子的应用

    上学的孩子也需要学会转移注意力,孩子有时烦躁、生气、哭闹的时候,少去尝试训斥、吆喝他,别想通过镇住他的方法该变情绪。此时想办法转移他的注意力,情绪缓解后再慢慢和他讲道理。

    对于学龄前的儿童,由于和他讲道理,使用认知疗法效果不是很好,所以在调节情绪方面,转移注意力是一个更重要的方法。  

    一位宝宝的妈妈问我:

    一直想咨询维尼老师一个问题:如果孩子的哭闹确实属于“无理取闹”怎么办?我家孩子困了、饿了就情绪不好,我运用认知疗法,不生气,不发火,可是不论我做什么都是“不对的”,该怎么办?比如吃饭前她闹,我明知道她是饿了,可是她就是不承认,不肯吃饭,那我怎么用认知疗法呢?

     困了、饿了,情绪不好,这个用认知疗法确实不大管用(五岁之前的孩子不大适用认知疗法的)。此时尊重情绪的力量,别惹这个好像被情绪掌控的小魔鬼(可爱的),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别硬要她按照你的想法来,待情绪缓解后,她就会又变成比较听话的宝宝了。

 6、情绪的奥妙   

(1)情绪为什么会持续和不易自控

情绪的状态受自主神经的活动影响较大。这个自主神经说白了,虽然在你的地盘上,但是它不听从你的意志指挥。所以你想让自己的怒气、忧虑立马消失,因为指挥不了自主神经,所以做不到,所以人对情绪的直接控制力不强。

     情绪容易持续一段时间。所以,我提倡负面情绪强烈的时候,采用散步、体育运动等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使情绪的生理反应逐渐自然消失,情绪就会暂时变得平和了。

(2)认知对情绪的影响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认知疗法的原理:直接影响你情绪的是对事情的认知而不是事情本身,所以想要改变情绪,可以通过改变认知来达到目的。详细参见 谈谈家长何调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认知疗法 

 (3)、情绪对行为的影响

     相信大多数家长都会有这样的体会:看到孩子写作业磨磨蹭蹭、不专心的时候,无名火起。此时大多数人会有想骂孩子几句,甚至想揍他两下的冲动,     

为什么会这样?愤怒这种情绪实质也是一种生理感受,这种感受让人很不舒服,这会就会驱动人去做点什么去宣泄掉它,才会感觉舒服的。

    所以,想控制自己的行为,想不去打骂孩子,最好的办法是学习认知疗法,养成合理的习惯性思维,去理解孩子,这样就不会生气,自然不打骂孩子。而如果已经生气了,打骂就是自然的事了,此时控制行为就难了——即使是我,已经火了,自控也费劲啊。

   

三、行为疗法:

斯金纳是一位伟大的心理专家,他是心理学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最著名的强化理论理解起来其实非常简单:控制结果影响人的行为。所以基于强化理论的行为疗法也可以简单表述为:通过控制结果来促进来访者行为的改变,这也可称为行为的塑造。同时,理解孩子的一些问题行为,也要可以从“行为、结果”的角度来解释。

    这个原理非常简单,但是非常有力量。

    我个人比较喜欢用认知疗法,但是这种行为疗法在改变孩子的行为方面也是很有效的,尤其在孩子五六岁以前,由于和他讲道理有时不大灵光,所以行为疗法可能是一种更有用的方法。   

1、通过孩子亲身的体验的结果来塑造他的行为

     孩子不太想作业,不必苦口婆心劝他,相反可以轻描淡写地告诉他:你随便啰!等老师批评他,或者想到老师批评的后果,他就自然去写了。相反,你一直劝他,就是阻止他体验这种行为的结果。

     孩子期末考试不愿意复习,也可以督促他去复习。等考试成绩不错,他自然会高兴,此时提醒他体验一下努力的好结果,下次复习就会积极些了。

     有的孩子不愿意和小朋友玩儿,可能是没有体验到和孩子玩儿的乐趣,想办法,采用一些他喜欢的方式,比如一起玩游戏,等他体验到这种乐趣——好的结果,就逐渐喜欢和小朋友玩儿了。

    排斥异性的孩子,可能也是没有机会深入体会异性的魅力,创造机会去体验,就可能消除这种偏见。

    孩子开始写作业没有感到乐趣,就辅助他,体会学习的成就感、进步的结果,逐渐会起培养兴趣来。

    让孩子体验早早写完作业可以尽情玩儿的结果,他就会逐渐养成抓紧时间写作业的习惯。

    孩子与你有不同的意见,有时不必说服他,可以让他去试验一下,让结果证明一切。比如孩子不大想听写,就让他去试一下,成绩不大好的时候,他就知道听写的用处了。

     孩子该吃饭的时候不好好吃饭,不用过多劝说,让他体会饿的结果,后来会逐渐好好吃饭了。

    孩子害羞,对出头露面有种莫名的恐惧,光说服是不行的。多给他创造些机会去体验:这些原来都没什么啊。这样会好得多。另外,多与小朋友玩儿,看到小朋友这样做,其实没什么啊,他也会间接体验到这个结果,会逐渐大方起来。

       用结果说服孩子,让他体验行为的结果,从而改变孩子,其实也可以看做一种无声的认知疗法吧,在这里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统一起来了。

     这种行为疗法的应用最大的优点在于:不是你人为地制造一个临时的结果,而是引导孩子体验一种行为自然产生的结果,所以是长远可靠的,只要有这个行为,自然会有相应的结果。所以,不会产生行为疗法常有的缺点:被强化行为的消退。

       体验有时胜过说服!

2、如何从行为的结果的角度出发,来理解孩子的问题行为

   孩子的问题行为,有的是由父母无意中用结果塑造的。

1)、孩子爱发脾气,倔强

    如果父母对孩子限制太多,不让他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生活,他自然不舒服。当他发现发脾气、倔强能够有达成自己的目的结果,自然强化了这种行为,逐渐地成了习惯。

    青春期,孩子为什么逆反,也与父母管教、干涉太多有关。孩子大了,有独立自由的要求,家长还是顽固不化,像以前一样,孩子没办法,而通过逆反的行为才能获得自由和独立,逐渐就强化了这种行为。

2)、自残

     父母教养不当,孩子情绪不好,经常烦恼、郁闷,偶尔他自残一次,他发现这样可以达到发泄的效果,自残就会变成习惯。

3)、暴力行为

     父母经常对孩子打骂、发脾气,孩子会逐渐觉得这种行为有效果,他也会学会暴力、发脾气。

4)、说谎

     父母要求高,而且严厉,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夸奖,或者不被批评,只能说谎。而说谎的结果孩子感觉不错,就会强化这种行为,逐渐地说谎就成了习惯。

5)、爱吹嘘

     父母如果很少夸奖鼓励孩子,孩子的自尊得不到满足,得不到肯定。他只能通过别的方式来满足自己,如吹嘘、乱花钱以显得有面子等。这种行为他感到能满足自尊,得到强化,就养成了习惯。

    没有家长想让孩子撒谎、发脾气、倔强.......但是家长的一些不合理的教育方法无意中会酿成这样的后果。所以,要警惕,而且要理解强化的原理,学会用结果塑造孩子好的行为。

比如,对孩子无条件积极关注,尊重孩子的想法,给他自由,他就没有必要通过发脾气、逆反、倔强达到他的目的了;对孩子的行为都接纳,他就没有必要说谎了;给孩子充分的尊重,他就没有必要通过吹嘘来满足自己;对孩子态度平和,他会发现不必通过暴力也能达到目的......结果会让他学会合理的行为。

3、用约定的结果促进孩子的行为——奖励

    这种可以用于最初行为的塑造,在纠正孩子的旧的习惯,形成新的习惯的时候,采取一些奖励的强化措施,可以使他愿意尝试去改变,去体验改变,对于养成好的习惯有推动作用。

  比如,孩子见了别人不愿意问好,可能是他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害羞。可以答应给他奖励,促使他问好,他体验到这其实没什么,以后就会更痛快地问好了。

  同时,只有奖励,没有惩罚。即使做得不好也不惩罚。

    还有一种奖励方法,行为的方法代币法:

参考:管孩子可以用的心理学方法(三)---代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