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源最短路径贪心算法:尊重接纳孩子的基础,在于理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0:39:16
蔡真妮老师在家庭教育中提倡“尊重、接纳、爱”的原则,很多父母也认同,但是到了具体的问题上就难以做到:经常对孩子的事情感到生气,甚至发火、打骂。这就与尊重、接纳就背道而驰了。

     那么问题在哪里?如何在具体的事情上做到尊重、接纳,至少不去发火呢?

一、一位好妈妈的求助

     有一位妈妈对待孩子的教育很用心,虽然她并没有从事很“白领”的职业,但是爱学习和思考,教育孩子也积累了不少智慧,所以我尊重和欣赏她。她是我博客的忠实读者,从我开博以来经常与我交流。她以前常常打骂孩子,觉醒之后有了很大的进步,一年来从来没有打骂孩子。

    最近她突然给我来信:

    维尼老师,您好,我今天又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把孩子弄哭了。我非常的失败,感觉一年多了,从来没有打过孩子,但今天,为了小小的事,我竟然失去理智拧了孩子两次,可能真把他拧痛了,也许是好久没有被妈妈“打”,他感到伤心和委屈吧。我想了一个晚上,也不知道怎么去改变我的这种思维和认知。看过您的那些文章,有时,我会做得比较好,没有情绪,有时会忍不住,思维、认知就乱了。我在怀疑自己,还是没有学到“道”,或者知道容易,实行难。

      孩子学习还是很不错,一般作业完成也不错,但是昨晚又偷偷玩电脑了。我并没有生气地教训他,而是心平气和地问原因,是出于什么原因这样做?玩电脑是玩什么游戏?我只是想问问。想不到孩子或者胡乱说,或者吞吞吐吐的,不大想说,半个小时问不出一句话。我很生气了,忍不住用力拧了他一下,他伤心地哭起来了。

    晚上,小朋友们到家里请他去吃饭。我明确表示不行,因为明天要上学,担心把时间耽误了。以前经常到小伙伴家吃饭,一直玩到九点多,甚至十点,我们大人不去“请”,是不回来的,最近已经有4次这样的事了。一般我只是告诉他,下次不能这样了,想和小伙伴玩,我理解。如果是第二天不上学,玩久一点我觉得也可以,但是周日晚上不能晚回来。每次他答应得好好的,但总是做不到。

   所以,这次我坚决反对他去。孩子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小朋友们在求情。等朋友们走了,我想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孩子。但孩子情绪不好,说了气话,我就生气了。我告诉他:你一直没有发言,表示放弃,如果你保证自己能几点回家,也许我会同意。孩子说:“我又不是神仙!”我竟然就火了,用力拧了孩子一下,他伤心地哭了半小时左右。

    我感觉自己做得很差很差,不知怎么改变现状,改变自己的这种思维、认知,是不是我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还是我不够理解孩子,不够尊重、接纳孩子? 怎么样才能真正地尊重、接纳孩子呢?

二、“知易行难”在于“知之不深”

      看了之后,我与这位妈妈反复交流了几次,终于搞清了她的问题所在。

      表面来看,的确“知易行难”,妈妈已经深入学习了尹老师的书了,我的相关博文也反复研究了,很多理念、方法都已经知道了,但是为什么到了具体的事情上,又会犯错误呢?

      其实,她虽然知道这些道理了,有时用得还不错,但是并没有彻底地“知”(深刻地理解),所以,理解得有偏差,实行时自然会出错儿。

      有人说,教育很简单。不就是尊重、接纳和爱吗?但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不是想做到就能做到的。

    比如你如何很好地做到尊重、接纳、和爱呢?

    这位妈妈说到的两个情形都很常见:孩子偷偷玩游戏,妈妈问,孩子支支吾吾不知说什么;孩子答应了,有时做不到,批评他,他还很火。

    此时请问有多少人还能尊重、接纳和爱呢?或者至少做到不发火,至少不去打骂孩子啊!

   很多人难以做到。但是掌握了方法,你,也可以!

三、如何做到尊重、接纳和爱

      关键是改变我们对此事的认知!

    以上面的事情为例,我们可以有不同的认知。

      大多数妈妈遇到这样的事情时会认为孩子在捣乱、孩子不老实、不懂事、说话不算数、莫名其妙、不可理喻......总之,罪状一箩筐。

      如果这么想,即使是我,也难以做到尊重、接纳孩子,也会很生气.....

      但是,如果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就会发现我们的认知或看法是不合理的。孩子这些表现其实大都是可以理解的,是正常的,是有原因的。如果学会这样去理解孩子,就自然不大会生气,也容易尊重和接纳孩子了。

1、第一件事情

      以第一件事情为例,孩子偷偷玩了电脑游戏,妈妈态度很好地去和他交流,但是他表现得不大想说这事儿。妈妈认为孩子在故意捣乱,有了这样的想法或认知,“不生气”那才怪呢?

    那么这个认知合理吗?我们如何改变这个认知呢?

    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去理解他的心思!“妈妈不让我玩儿,我偷偷玩了,以我以前的经验,肯定要狠狠批评我了,我怎么说啊......不知怎么说,又怕妈妈发火,这怎么回答啊......”其实孩子可能是这样的心路历程,不是想捣乱,只是害怕批评不知所措而已。

     如果妈妈这样去理解孩子,就会改变“孩子故意捣乱”的认知,知道这是孩子的一种正常反应,自然不大会生气了。

      妈妈后来跟我说:我本意只是想了解一下,并没有想追究什么的。但是孩子可能担心我批评他吧,所以不知怎么回答。如果他真对我有意见,一般表现是说气话。我看他表情,猜测是不知怎么回答,才能避免我的批评和责备,这是他担心的。所以,其实是我错误地以为他“故意捣乱”,所以才会生气的!现在我理解孩子了,就觉得自己当时的生气其实是很无理的。

2、第二件事情

     妈妈因为孩子几次做不到按时回来,担心睡觉太晚影响学习,坚决不让孩子去小朋友家。孩子不说话,情绪不好,说了气话。妈妈认为孩子不懂事、莫名其妙、不可理喻。有这个认知,生气是自然的事情。

      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我们来理解孩子。其实说了做不到,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们大人也是这样的,踢球、打游戏或者唱歌本来说好玩到几点,但是玩得高兴就很想再玩一会儿,此时我们也会继续玩啊,这是人之常情!另外,当着朋友的面坚决拒绝孩子,孩子虽小,但是也会感到没面子的。同时他可能很想去,妈妈不让,自然不高兴啊。成人很想做一件事,而老板在同事面前当众拒绝,如果这个人能表现得很自然,心里也很愉快,那他绝对“神仙”。

     所以,孩子的那句“我又不是神仙”,其实很经典。我们经常要求孩子做神仙才可以做到的事情!其实不是孩子不懂事,而是我们不懂“事”,不懂得常理,不懂得——孩子做不到的那些事情,我们也做不到啊。这是读懂孩子的关键。

      所以,孩子的表现其实很正常。

    如果妈妈这样去理解孩子,自然会改变“孩子不懂事”的认知,就不会为孩子的表现而生气了,尊重、接纳孩子自然容易了。

      妈妈看了我的分析,她恍然大悟:

    你分析得太对了,我不是在真正尊重、接纳孩子。我当时就认为孩子故意捣乱,现在才知道我想得不对,说明我当时没有理解孩子,这是重点。如果真理解了,就不会有火气,谢谢您开导,我终于知道怎么做了。

四、如何去做

     我常说用认知疗法改变家长的情绪和行为,具体怎么做?

     之所以生气,是因为我们认为:孩子不听话、不懂事、捣乱、不可理喻等。如果这么想,有这种认知,生气几乎是必然的,是很难做到尊重、接纳的。但是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我们误解了孩子! 所以必须改变这样的认知。

    怎么改变呢?要去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 参考:如何做到对孩子宽容 ),而且把“理解孩子”变成你的新的习惯性思维!

    以前我们很多父母都有一个“孩子有问题”的习惯性思维:当看到孩子的表现与你的期望不同时,会觉得孩子犯错了、有问题、异常、莫名其妙、不可理喻......但是正如上面分析的两个事情那样,其实孩子的大多数行为、表现是合理的、正常的,所以这种思维是不合理的。

    比如孩子写作业不专心、磨蹭的问题,我有一个例子家长在实际中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 ,这样去理解,就会发现孩子的“问题”是可以理解的啊,只是责怪是没有用的。

    这位妈妈有所领悟:维尼老师,谢谢你。你说很对。我要有意养成这样的思维,不管是什么问题,先理解为孩子正常反应,冷静找原因,而不是顾着生气。 谢谢!  

    我们现在要逐步纠正这种不合理的习惯性思维:遇到这种情况时,先不要觉得这是个“有问题的”表现。而是要明白:这总是有原因的,这是孩子的正常反应,我们觉得孩子有问题,只不过还没找到原因而已。所以,先不要顾着生气,而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分析孩子这么表现的原因。逐渐地,就会养成新的习惯性思维,学会了理解孩子。

      这样理解孩子成为新的习惯性思维,从而改变对孩子行为的不合理的认知,就会逐渐不对孩子那么生气,从而能相对容易地做到真正的尊重、接纳和爱了。

      能做到完全地尊重和接纳孩子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我的方法使这个任务变得简单一些,但并不是可以轻松完成的,需要父母多去思考,多去实践。

      教育孩子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