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基金与etf基金:为什么中国不能实现百年的诺贝尔奖梦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7:53:32

                                    姓名:牛赛虎    学号: 09140201011    班级:08级社会学系2 (09级厦门大学交流)

为什么中国不能实现百年的诺贝尔奖梦想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五千年悠久历史和辉煌文明的泱泱大国不曾与诺贝尔奖有一面之缘,我们把原因归结于列强的入侵,自然经济和传统科学的阻挠,封建制度和封建王朝的腐败和落后等等原因。然而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后的今天,获得诺贝尔奖似乎依然遥遥无期。我们要归咎于历史上列强侵略留下的后遗症吗?我们还是,责难诺贝尔奖的评选原则仅仅是西方的价值观和文化标尺吗?莫非,诺贝尔奖真的是一钱不值,我们“天朝大国”真的从不在乎吗?

曾经百年作为英伦帝国殖民地的巴基斯坦,南非等国家都已经有人获此殊荣。同样我们的近邻日本,一个曾经亡国的国家,登上诺贝尔领奖台的人数已经很多了,甚至我们悬而未决的领土台湾也有获得。到底为什么经济高速发展的大陆就没有这样的大师呢?

首先,一方面,科技和学术高速发展并取得突破性成就的前提是研究者要有言论自由、思想自由和学术研究自由的土壤和环境。中国历代的大师都是出现在“百家争鸣”时期,外国的大师也是。新中国建立后仅仅推行马列红色文化和思想,束缚了学者和科学家思维,缺乏了其他各种思想和文化的交流,冲突和学习,科学家的研究水平是不会提高的。

另一方面,在我国,社会不允许随便办刊物、出著作。学者要发表自己的学术成果,必须先通过杂志、报纸、出版社编辑和领导的审核,他们对学术成果的发表具有生杀予夺的权力。而他们的眼界、水平以及政治方面的要求限制或制约了他们的判断力,一些具有创新观点和思想的文章往往过不了他们的关。所以,从他们手中很难发表出有影响的学术成果。

其次,在我国,科学家和学者严重受到“官本位”和“做官至上”的价值观的影响。原本科学研究是科学家的天职,但是在“官本位”价值观的影响下,科学研究已经变为科学家赖以生存的饭碗和升官的敲门砖。为了生存,为名也为利,需要尽快发论文、出成果,以便评教授、当博导,当学术带头人、特聘教授、创新人才、院士以及争取各类课题。没有这些闪光的头衔,各种利益就会与你无缘。所以,我国科学家关注的实际利益太多,沉不下心来搞真正的学问,掺入了很多功力的研究当然不能取得突破性的成绩,因而在追逐诺贝尔奖的道路上必然被人远远落下。

再次,我国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缺乏创新和思考的精神,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没有自己个人的独立思考,是不可能打破常规,开拓创新的。从隋唐开科取士到现在,相当多的读书人都是死记硬背,规矩行事,从来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空间。

最后,我国过度强调集体主义,忽视对个性的尊重,而世界上的绝大部分国家都是强调重视个人的个性和权利,尊重个人的工作,捍卫成就和荣誉的。诺贝尔奖的评选恰恰是人文关怀的体现。60年代,新中国科学家第一次人工合成了牛胰岛素,震惊了世界,本来可以获得诺贝尔奖,但是我国一定要以整个科研单位申报,忽视其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个人,最终中国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令人万分痛心。

世界级的大师是一个国家文化、教育、科技发展的旗帜,是人类发展潮流的弄潮儿。往日的悠悠文明古国竟然不能在世界顶级科学奖项占一席之地,值得我们深思,只要我们能真正认清与世界的差距,获取诺贝尔奖的日子就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