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优势混合001112:韩寒:总需要有人对我们的生活露出一脸坏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05:39:29
是时代造就了他,他看准了时代
世界上很多事情,是经不起回想的。仿佛昨天还在一边顶着父母老师的责骂,一边读着《像少年啦飞驰》。今天,那个少年已经有了女儿,并需要你去仰望。无需去感慨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当年那个来自上海郊区的年轻男孩决绝的从学校退出,扬言要“写书挣钱”时,不一定想得到自己会有今天的“辉煌”,但一定想得到自己跟其他人比会有多独特。他勇敢的做出了选择,并坚定的走了这么多年,无论他在这条路上得到了多少美好,那都是他应得的。
现在回过头来看十年前的那个时代,真的是需要韩寒这样一个人的。韩寒之前的二十年三十年,人们已经被压抑的太久了。每个人都是那么的中规中矩,每个人都是那么的谨小慎微,每个人都不敢对压在身上的一切吼一声“不”然后毅然走开,那几代人是焦虑、愤懑和忧伤的,海子他们写诗,许知远他们学着思考,但哪怕去死,也不敢有人“离经叛道”。于是,韩寒出现了。
这个少年对我们说,让那些束缚你的狗屁滚蛋吧,做你自己。不仅如此,他还亲自上场,用这近十年的时间给我们做了示范。他从那个注定要变革的节点出来,在急速变革的十年里,找准了每一个立足点,告诉我们这也是一条路,他能成为今天的韩寒,有此足矣。 推荐阅读:[“竖子”韩寒][公民韩寒] [90后难出“韩寒”]
这些年,叛逆少年过的很好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能给予他的力量只有保持关注的目光,尽管这目光里仍有不少不信任和等着看笑话的意味。直至今日,我们大多数也只是钦佩和赞赏其勇气可嘉,但并不敢去走他走的那条路,又或者,那本就不是条能走太多人的路。
今天,这个曾经的叛逆少年有了如此众多的称号:作家、赛车手、公共知识分子、最具社会责任感的公民、青年领袖等等等等,他走了另一条路,但他活的很风光。原因有两个:
第一,他代表了很多人的“另个一自己”,尤其是80后群体。我们中的大多数,由于种种原因,不敢或不愿去做韩寒,但我们愿意买韩寒的账:他替我们说我们不敢说的话,他替我们骂我们不敢骂的人,他替我们活我们不敢活的人生(事实上他也的确比我们会说会骂,既解气又不惹事儿。)——他身上投射着我们自己的影子,你会不买自己的账吗?
第二:他是个“非成功”商人。伴随着巨大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而来的,必然是各种来路不明的利益。韩寒一直在很审慎的选择着,尽管他一直声称要与商业划清界限,但维持这份庞大的名声,哪能少了金钱,况且他还想赛车出书做杂志。韩寒当然有理由做一个商人,尽管出于种种考虑他做的很隐蔽,这既让他饱受诟病,也让他成功的与郭敬明等商业写手区别开来。个中况味,有兴趣者当可细品。
推荐阅读:[“韩寒”两个字值多少钱][韩寒:我想和世界玩玩儿][非成功商人韩寒][韩寒:去年收入约过千万][韩寒的影响力]
他真的不适合做“领袖”
2010年的《时代》杂志“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候选人名单中,韩寒的名字赫然在列,与他并列在一起的人有:美国总统奥巴马、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等。不论韩寒的粉丝有多少,文章写得有多犀利,稍有常识的人都看得出来,跟这些人并列在一起,让韩寒看起来像个笑话。
前不久,中国人民大学的张鸣教授在一次讲演时认为,“现在的中国大学教授加起来对公众的影响力,赶不上一个韩寒”。张教授如此负气的话语,如果反过来想,也许更有意思。这么多教授,可能随便一个人的学识、认知都在韩寒之上,为什么活的如此默默无闻?一方面,他们可能自重身份,不屑于韩寒的那些话,认为做些实事更重要;另一方面,只能说这个时代病了。人们喜欢调皮的骂人话,喜欢独一无二的东西而忘记了去恪守最基本的价值观念。
我们不同意“一万个韩寒也顶不上半个任正非”,我们也不同意说“韩寒只是个挑落皇帝新衣的孩子”,韩寒就是韩寒,但如果非要在韩寒和任正非之间选个人做领袖,我相信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
推荐阅读:[一万个韩寒也顶不上半个任正非][韩寒成为新一代领袖很危险][韩寒的“影响力”来自何方][韩寒:从未想过影响世界][一个高中生对韩寒的失望]

公共知识分子,他还需要做的更多
一个思想类的知识分子同人网站“共识网”推出了一项在线调查,评选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十大公共知识分子”。在秦晖、贺卫方、于建嵘等一长串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学界人物中间,韩寒的名字再度赫然在列,并且在长达数十天的投票过程中一度高居榜首。最后,韩寒以仅落后第一名贺卫方6票的1310票屈居第二。这是继2008年韩寒当选“百位华人公共知识分子”之后的又一次获奖。
“知识分子”或者“公共知识分子”这一舶来词汇,在近十余年来中国的媒体、网络空间中占据了相当的位置。且不论这个词背后的原始色彩,它在中国的流行至少具有着启蒙和守护良知的作用。一般而言,一个“公共知识分子”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具有某个专业领域的知识;第二,发言的主题是公众关心的事件或问题;第三,其立场要超越自己的职业属性或阶层属性。
无论是从写作成果、思想深度甚至哪怕是语言表达能力而言,韩寒在这里都显得有些单薄。在韩寒的大部分网络写作中,呈现出来的风格更多地是一种调侃和消解。正如崔卫平所说:“(韩寒)那种文章不好写,因为某个事件大家都有感受,要把那种感受描摹出一个框架来并带来阅读的新鲜感,是很不容易的。”韩寒确实有水平,这点谁也否认不了,但这种水品还不足以支撑他站到如此的高度上,事实上除了赛车,韩寒不具备任何专业性的知识储备和思想研究,公众给他带上“公共知识分子”这顶大帽,更多的还是粉丝们的一厢情愿,韩寒本人未必见得愿意带上这顶高帽。而这顶帽子之所以如此迫不及待的被安到韩寒头上,足可看出公众对当下知识分子群体的极度不满甚至失望,他们希望他们能像韩寒一样勇敢,像韩寒一样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可惜他们大多数都是缩头乌龟。
推荐阅读:[韩寒是新公共知识分子吗?][韩寒的屁股到底坐在了哪一边?][韩寒:我是半蹲着写][韩寒的“异质思维”怎被宠爱][韩寒:我只是一介书生]  [韩寒:经常受邀约拍电影]
爱韩寒,就让韩寒做韩寒吧
巨大的个人影响力固然为韩寒带来了很多他想要的东西,但恐怕伴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们对其期许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韩寒不想要的东西会促使他不得不做出某些妥协——他已经不是《三重门》里的那个少年了,他已经不能随便说“不”了,他必须担负起更多的责任……如何在这些艰难的角色中维持一份平衡并在平衡中彰显独特的自己,这是个巨大的难题——这会把韩寒难住吗?今后的韩寒还能像之前的韩寒一样从容的走下去吗?
作为公众人物,韩寒是我们的;但作为基本的自然人,韩寒是韩寒自己的。无论韩寒做什么、说什么,只要不违法,任何人没有横加干涉的权利。当年,我们喜欢那个叫做韩寒少年,因为他叛逆潇洒;今天,我们喜欢那个叫做韩寒的男人,因为他只做他自己。去他的作家、明星、赛车手、公共知识分子、“领袖”……,爱韩寒,就让韩寒做韩寒吧!
韩寒:我想和世界玩玩儿

很多人提起韩寒,都会摆出一副被蜜蜂蛰过的表情。如今,他就坐在对面,脸上更多的是无辜。他刚刚失掉了中国房车赛1600cc组的年度冠军宝座,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会有好一阵子的沮丧。韩寒很忙,他习惯了不断地连轴转。忙着写作,忙着试车,接下来,据说他还要动身前往非洲登顶乞力马扎罗山…[详细]
韩寒和郭敬明,谁是时代的符号?

韩寒和郭敬明,这对被网友调侃为“夫妻”的80后青年作家,始终是人们对比、讨论的话题。一个个性酷狂,笔锋犀利务实,关注社会人文, 被誉为80后“意见领袖”;一个个性阴柔,盛产言情作品,文风浮华忧郁,略显空洞,世人褒贬不一。无论如何,二人都是当今文坛最令人瞩目的作家,那么究竟 谁是这个时代的符号?
谈到郭敬明,我很邪恶地想起了阿道夫?希特勒教育年轻人的方法——不需要年轻人有判断力,只要给他们汽车、摩托车、美丽的明星、刺激的音乐、流 行的服饰,以及同伴的竞争意识就行了…[详细]
韩寒主要作品简介
《三重门》:《三重门》是中国新锐作家韩寒所著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第一版于2000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由曹文轩为之作序。该书刚发行即销售一空。曾在日本、台湾、香港、法国等地出版,销量过200万,该书通过少年林雨翔的视角,向读者揭示了一个真实的高中生的生活,把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展现开来,体现了学生式的思考、困惑和梦想。同名电视剧由金琛执导于2001年开播。
《一座城池》 :这是韩寒迄今最满意的作品,一部代表他文学创作最高水准的里程碑式著作。描写“我”、“健叔”、“王超”等一群不羁青年在大学时光里海阔天空的“光辉岁月”。从学校肄业的“我”因为一次群架事件,和朋友“健叔”从上海逃到了一个城镇。健叔是高我一年的同学,我们住在长江旅馆里,整日在这个城市里闲晃。后来我们认识了新朋友王超,从此,王超和他的桑塔纳就和我们混在了一起。我们跟着王超去他的学校看姑娘,无意中参与了一次行为艺术,这让我忆起了自杀身亡的同桌和他短暂的爱情。 我们仍然在这个城市里闲晃着。我不时做着我的奇特的梦,想着我曾经的女朋友。
《光荣日》:《光荣日》韩寒首部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一部讽刺意味很浓的小说。《光荣日》继承了韩寒作品一贯的叛逆、幽默,和以前的作品相比,故事和人物冲突都比较集中,而不像以往作品那样分散, 是他在风格上的又一次创新和突破。
最-评论
一万个韩寒也顶不上半个任正非。
——项立刚
韩寒这样的人成为新一代领袖很危险。
——木子美
(韩寒)太年轻了。
——李敖
(韩寒)显得浅薄和没文化,说话就像放屁一样轻松。他应该珍惜自己的话语权,不要再做一个凭快感冲刺的人。
——陈文茜
韩寒可以算共和国脊梁。
——李承鹏
声音-语录
谈思想
我成为现象,思想品德不及格,总比没思想好。
谈挂科
七门功课红灯,照亮我的前程。
谈权利
权力高于你尽全力捍卫的权利。
谈现代诗
只要不要脸,谁一天都能写几十首现代诗。
谈上流社会
明明下流的人,凑一起就叫上流社会?
谈逻辑
世界上逻辑分两种,一种是逻辑,一种是中国逻辑。
影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