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k4算法:八 纲 辨 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5:21:49
八   纲    辨    证
一、表与里
表、里是指病变部位的深浅和病情的轻重。一般病在肌表属表,病情轻而病位浅;病在脏腑属里,病情重而病深。
表证:多见于外感病的早期。临床的的主要表现是发热恶寒(或恶风)、头痛,四肢酸痛、鼻塞轻咳、舌苔薄白、脉浮等,其中发热、恶寒、脉浮是表证的特征。
表证有表寒、表热、表虚、表实之分。在前述表证的症状中,恶寒重、发热轻、脉浮紧的叫表寒证,治疗用辛温解表;
(辛温解表药     常用的有麻黄(1-3钱)、桂枝(1-3钱)、荆芥(1-3钱)、防风(1-3钱)、香薷(1-3)钱、紫苏叶(1-3钱)、黄皮叶(5钱到1两)、芜荽子(1-3两)、葱白(2-5钱)、防风(1-3钱)、生姜(1-3钱)、辛荑(1-3钱)、细辛(5分到2钱)等。
[方剂] 1
麻黄汤:麻黄3钱,桂枝2钱,苦杏仁2钱,灸甘草1钱。
功用:解表散寒,宣肺平喘。
主治用法:风寒表实证;风寒哮喘。水煎服。
方解:本方以麻黄解表散寒、宣肺平喘为主药;配以桂以加强发汗作用,配苦杏仁加强
平喘作用;甘草调和诸药。本方麻黄、桂枝并用发汗力强,如果辨证准确,一般
疗效较好。但应注意不可过汗,以免损伤正气。凡表虚自汗或表证而有阴虚、失血者,不宜便用。
麻黄汤去桂枝,名“三拗汤”,减弱了原方的发汗作用,而保了原方的宣肺平喘作用,
常用于风寒喘咳或哮喘。
麻黄汤加白术,名“麻黄加术汤”,可以祛风湿,治疗风湿在表、一身重痛的风湿痹证。
[方剂] 2
桂枝汤:桂枝3钱,白芍3钱,生姜3钱,大枣4枚,灸甘草1钱。
功用:解肌散寒,调和营卫。
主治用法:表寒虚证;阳虚自汗。水煎服。
方解:本方以桂枝解肌发表、温卫散寒为主药;白芍和营敛阴为辅药;生姜、大枣助桂枝、
芍药调和营卫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
本方具有调和营卫、解肌的功用,有邪能散,无邪能收,扶正祛邪,是治疗表寒虚
证的一个较好方剂。,此外,还能治阳虚自汗,以及病后产后身体虚弱、肌表营卫不调,以
致时而微寒时而微热、多汗脉缓等证。
表寒虚证,伴有颈背强痛的,可加葛根;伴有腹满隐痛的加重白芍用量。
桂枝汤加重桂枝可治阳虚心悸或气从少腹上冲心胸的心悸惊恐证。
表寒虚证,误用麻黄汤发汗,引起大汗不止的,可用桂枝汤加附子、黄芪温卫固表以止汗。
[方剂] 3
荆防败毒散:荆芥3钱,防风3钱,柴胡3钱,川芎2钱,羌活2钱,独活2钱,茯苓3钱,前
胡3钱,桔梗2钱,枳壳2钱,人参1钱,甘草1钱。煎加薄荷少许,生姜三片。
功用:解表散寒,祛湿宣肺。
主治用法:风寒加湿的表证。水煎服。
方解:本以荆芥、防风解表散寒为主药,柴胡、薄荷、生姜佐之。川芎和血平肝,羌活、
独活祛风散湿为辅药,桔梗、前胡宣肺祛痰,茯苓、枳壳祛湿宽胸;人参、甘草扶正祛邪。
痢疾初起,腹痛泄泻,兼见风寒挟湿表证者可用本方加黄连、木香;疮疡初起,局部
红肿热痛而未成脓、伴有恶寒发热症状时,可用本方加金银花、野菊花;如患者体质虚弱,
可加党参扶正。
恶寒轻,发热重、脉浮数的叫表热证,治疗用辛凉解表。表证无汗叫表实,可用较强
的发表药;表证多汗叫表虚。不能过多用发表药。年老、体弱的人有表证,应在解表的同时,注意扶正。
(辛凉解表的常用药有薄荷5分到1钱5分,桑叶1-3钱,菊花1-3钱,淡豆豉1-3钱,牛蒡
子1钱5分到3钱,葛根3-8钱,升麻1-3钱,柴胡1-3钱,蝉蜕1-3钱,五指柑4-6钱)
[方剂] 4
银翘散:荆芥3钱,薄荷1钱后下,金银花4钱,连翘4钱,,淡竹叶3钱,淡豆豉3钱,牛
蒡子3钱,桔梗2钱,甘草1钱,芦根5钱。
功用:解表清热,宣肺解毒,清利咽喉。
主治用法:风温表证,某些感染性疾病的早期。水煎服。
方解:本方为辛凉解表平剂,最为常用。荆芥、薄荷、金银花、连翘为主药,荆芥辛温
解表,但配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则辛而不燥,薄荷辛凉轻散;淡豆豉、淡竹叶辅助主药解表清热;牛蒡子、桔梗、甘草宣肺利气,清利咽喉;芦根清热生津。
若患者多汗,宜去薄荷;兼见胸闷腹胀为挟湿,可霍香、郁金以芳香化浊;口渴为伤津可加天花粉;咽痛颈肿是兼温毒,可加马勃、玄参、板蓝根以解毒;血痰、鼻衄去荆芥、淡豆豉加茅根、茜草、栀子;麻疹热盛去淡豆豉加紫草、蝉蜕。
[方剂] 5
桑菊饮:桑叶3钱,菊花3钱,连翘4钱,薄荷1钱后下,苦杏仁3钱,桔梗3钱,甘草1钱,苇茎5钱。
功用:解表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用法:风热咳嗽。水煎服。
方解:本方为辛凉轻剂,以桑叶、菊花辛凉解表宣肺为主药,配薄荷加强解表;配连翘加强清热;苦杏仁、桔梗宣肺去痰止咳;苇茎生津止渴;甘草调和诸药。
本方适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风热咳嗽。如病邪化热,出现面赤、气粗而喘、高热口渴等症,可加石膏、知母、黄芩、金银花之类以清肺胃之热。
本方长于宣肺止咳,故多用于以治风热咳嗽;银翘散长于疏风解表,清热解毒,故用以治各种风热表证。
辛温解表方:
[方剂] 6
葱豉汤:葱白5钱(解表散寒);淡豆豉3钱(解肌退热)
功用:解表散寒。
主治用法:表寒轻症。水煎服。(本方不燥热,不伤津。)
[方剂] 7
大青龙汤:麻黄3钱,桂枝2钱,生姜3钱(发汗散寒);苦杏仁3钱(止喘),石膏6钱先煎(清热除烦);甘草1钱,大枣2枚。
功用:发汗解表,除烦止喘。
主治用法:〈1〉表寒实证,兼见烦躁;〈2〉慢性支气管炎的风寒型。水煎服。
[方剂]8
小表龙汤:麻黄2钱,桂枝2钱,白芍3钱(解表和营);干姜1钱,灸甘草1钱,细辛1钱,制半夏3钱(温中、祛寒痰、降逆)五味子1钱(敛肺气)。
功用:解表散寒,祛寒痰,止咳平喘。
主治用法:外感风寒而风有寒痰;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症。水煎服。
[方剂] 9
香苏饮:紫苏叶3钱(解表);香附3钱,陈皮1钱5分(理气);灸甘草1钱。
功用:解表,理气。
主治用法:表寒证挟气滞腹胀、食欲减退;肠胃型感冒。水煎服。
[方剂] 10
杏苏散:紫苏叶3钱,生姜2钱(解表散寒);苦杏仁3钱,前胡3钱,桔梗3钱,陈皮1钱,枳壳2钱,制半夏3钱,茯苓3钱(宣肺、祛痰、止咳);大枣5枚,甘草1钱。
功用:解表散寒,宣肺祛痰止咳。
主治用法:风寒咳嗽。水煎服。
[方剂] 11
越婢汤:麻黄3钱(宣肺利水);石膏6钱先煎(清热);生姜3钱,大枣4枚,甘草1钱。
功用:解表清热,宣肺利水。
主治用法:水肿兼有表热证的阳水。水煎服。
辛凉解表方
[方剂] 12
麻杏甘石汤:麻黄3钱,苦杏仁3钱(宣肺平喘);石膏8钱先煎(清热);甘草1钱5分。
功用:解表清热,宣肺平喘。
主治用法:风热咳嗽;麻毒内陷,热郁于肺的咳嗽证。水煎服。
[方剂]13
新加香薷饮:香薷2钱(解表解暑);白扁豆6钱,厚朴2钱(中和化湿),金银花3钱,
连翘3钱(清热解毒)。
功用:解表解暑,化湿和中。
主治用法:伤暑感冒。水煎服。
[方剂] 14
升麻葛根汤:升麻1钱,葛根5钱(升阳透疹,解肌);赤芍3钱,甘草1钱(凉敌国解毒)
功用:升阳解肌,透疹解毒。
主治用法:麻疹疹出不畅,水痘初期。水煎服。
里证;多见于外感病的中期或极期,此时表证已解,病邪传里,累及了脏腑;另方面,
各种风伤病都是里证,里证的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不仅有寒、热、虚、实之分,而
因不同脏腑而异,具体表现将在脏腑辨证和温热病辨证中详述。里证一般不恶风、不畏寒,脉象一般为沉脉,舌质多有改变,舌苔多为黄或黑。
如肺炎初起,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脉浮数等症状,属于表证。若病情发展,病出
现高热面红、不恶寒、口渴、胸痛、剧烈咳嗽、吐铁锈色痰、烦躁、舌红苔黄、脉洪数等
肺热症状,就属里证。里证不仅有里寒、里热、里虚、里实之分。而且病变复杂时,还要
区分是虚寒还是寒实,是虚热还是实热。这些将在以下各纲分别叙述。
此外,病不在里,又不在里,介乎表里之间的,叫半表半里证。其主要症状是寒热往
来、胸胁满闷、口苦脉弦等症。治疗用和解法。
用和解的方药以治疗半表半里、肝胃不和等证的方法,叫和解法。
[方剂] 15
小柴胡汤:柴胡3钱,黄芩2钱,制半夏3钱,生姜3钱,党参2钱,大枣4枚,甘草1钱。
功用:和解半表半里。
主治用法:外感病半表半里证。水煎服。
方解:本方以柴胡、黄芩为主药。柴胡原属解表药,黄芩属清里药,柴、芩合用以清
解半表半里。半夏、生姜助主药以健胃止呕,党参扶正以祛邪,甘草、大枣调和营卫。如
热多寒少,舌苔微黄者,可去生姜加黄连、竹茹。
身体较弱的人患流感、上呼吸道感染、胆道感染及经期感冒,如出现半表半里证,可
用本方治疗。
表里同病:表与里有时可以同时得病。如急性菌痢初期,既有腹痛、大便脓血、口渴
舌苔黄白等里证症状,又有恶寒发热、四肢酸痛、脉浮数等表证症状,就叫表里同病。表里同病常见于两种情况,一是表证未解、邪已传里的外感病;二是原有内伤病又新得外感病。前者治宜表里双解,后者则应先治新感。
表证和里证的鉴别要点:一般热性病主要应辨清发热是否伴有恶寒,舌质是淡是红,舌
苔是白是黄,脉象是浮是沉。发热恶寒,舌淡苔白,脉浮者,属表证;发热不恶寒,舌红苔黄,脉沉(或数),属里证。
二、寒与热
寒、热是指疾病的性质。“阳胜则热,阴胜则寒”,寒、热实质上是阴阳偏盛偏衰的一种
具体表现。因此辨别疾病的寒、热,可以提供使用温热药或寒凉药的依据。
寒证:有表寒与里寒之别,这里主要介绍的是里寒证。其主要表现是怕冷,手足冰凉,
口淡不渴,喜热饮,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青白(苍白),舌质淡白,舌苔白润或黑润
,脉象沉迟。如有些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病人,常常出现这一类症状治疗要用祛寒法。利用温热的方药以温散里寒治疗寒证的方法,称为祛 寒法。寒证有表寒、里寒之分。本
法用于里寒证,表寒证治疗见解表法。温里散寒    由于寒邪直中脏腑,或阳虚内寒,而出现怕冷、肢凉、胸腹冷痛、呕吐泄泻等证候,要用温热方药以温里散寒。如脾阳虚时用干姜、吴茱萸、草豆蔻等以温中散寒;肾阳虚时用附子、肉桂、补骨脂等以温肾祛寒。
温经散寒    由于寒凝滞于经络,出现四肢疼痛而冷,或血脉不畅、脉细如丝等情况,治疗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的方药如当归四逆汤等。回阳救逆    阳气虚衰发展到严重阶段,可出现四冰凉、口鼻气冷、恶寒倦卧、饮食不化、下利清谷、脉沉微等阴寒内盛的证候,治疗要急用大剂温热药以挽回阳气,并常配合益气药物,如回阳救急汤就是附子、干姜、肉桂等药以温阳,,配合人参以补气的。注意事项:祛寒药药性温燥,故热证和阴虚者禁用。
[药物选解]常用的祛寒药有干姜、吴茱萸、附子、肉桂等。
干姜   长于温脾胃之阳,常用以治疗脾胃虚寒的腹胀、腹痛、吐泻。炮焦后能止血,用
以治疗虚寒便血。
吴茱萸   能温肝、脾,止痛,并能理气降逆,用以治疗脾胃虚寒及寒滞肝经的少腹疝痛、
月经痛、头顶作痛等证。
附子、肉桂   是温补肾阳、回阳救逆的主药。肉桂既能温补肾阳,又能温中止痛,常用
于治疗心腹冷痛。附子通行十二经络,回阳救逆之力最强,且有温经散寒作用,故常用以治疗寒痹证。附子的毒,一般加工泡制成熟附陬去其毒,但用时仍要注意用量。
[方剂选解]
[方剂] 15
理中汤:党参4钱,干姜2钱,白术4钱,灸甘草2钱。
功用: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用法:脾胃虚寒证。水煎服。
方解:本方为脾胃虚最常用的方剂,以干姜温中散寒为主药,党参补气益脾为辅药;灸甘草和中补脾、白术健脾燥湿为佐药。如虚寒较甚,可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汤”;再加肉桂,名“附桂理中汤“,长于消除脾胃的沉寒痼冷。慢性胃炎、溃疡病,以及胃肠功能性紊乱等到病症表现有上腹痛而痞硬、口水多而喜唾,或有肠鸣腹痛、泄泻,舌淡苔白,脉沉的,可用于中汤治疗。慢性结肠炎用理中汤加黄连、乌梅,有一定的疗效。
[方剂] 16
真武汤:熟附了3钱,生姜3钱,茯苓5钱,白术3钱,白芍3钱。
功用:温阳利水。
主治用法:肾阳虚的水肿、尿少、头晕、腹泻。水煎服。
方解:本方以熟附子温补肾阳为主药,肾气旺则能化水而消肿;茯苓、折术健脾利湿,生姜温散水气,均为辅药;白芍敛阴为佐药。通过温阳利水,即消除因肾虚不能化水、水湿停留所产生的各种症状。
慢性肾炎、慢性心力衰竭等到的严重水肿均可用此方。
[方剂] 17
回阳救急汤:熟附子3钱,肉桂1钱泡服,干姜1钱5分,吉林参3,钱另炖,炖麝香3厘冲服,五味子2钱,陈皮1钱,法半夏3钱,茯苓3钱,白术3钱,灸甘草1钱。
功用:回阳救逆,补气固脱。
主治用法;阴盛阳微,亡阳证。水煎服。
方解:本方是回阳救脱、益气生脉作用较为全面的一个药方。熟附子、肉桂为主药,温补命门之火;干姜温中通脉,麝香宣窍通脉,吉林参益气生脉,五味子敛纳浮阳,均可辅助主药回阳;陈皮、半夏、茯苓、白术消除因阳微不化水而生之痰湿;灸甘草调诸药。无脉脉者,可加猪胆汁一匙冲服,以加强通脉作用,又可作反佐药以消除浮阳格拒热药所致的呕吐。热证:有表热和里热之别,这里介绍的主要是里热证。其主要表现是发热,恶热,烦躁,口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面色红,舌质红,舌苔干黄或干黑,脉数。各种热性病,常有此类症状出现。治疗用清热法。
热寒交错:指寒证与热证同时出现,例如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气喘烦躁,口渴,舌红苔黄白,脉浮紧,叫表寒里热。此外还有表热里寒、上热下寒、下热上寒等证。例如发热、头痛,咳嗽痰黄,咽干而腹胀,便溏,为表热里寒(可见于肠胃虚寒而外感风热的患者);头痛目赤或牙痛,口疮而小腹冷痛,为上热下寒(可见于下焦虚寒而心胃有热的患者);胃脘痛,嗳腐吞酸,口淡,食欲不振而小便频数涩痛,为上寒下热(见于胃寒而下焦有湿热的患者)。
寒热真假:临床上经常可以碰到一些本质是热证而表现为寒象,或本质是寒证而表现热象的情况,
这叫真热假寒或真寒假热。如果不能抓住本质,就会被假象所迷惑,,而误诊误治。
如麻疹病孩在皮疹将出未出或麻疹出不畅时,表情十分困倦,懒说懒动,手足发凉,面色发青,脉沉细而数。粗看好象寒证。可是病孩口鼻气热,口臭,口渴多饮,喜冷,舌质红,舌苔黄而干,脉沉数而有力,可见本质仍是热证。中医认为邪热内郁越深,肢体末端越凉,即所谓“热深厥亦深”。这样的病证,就是真热假寒,在热性病中周围循环不好时,常可见到。治疗仍要用寒凉药来清热解毒。
又如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自觉身热,并有两颧潮红,烦燥,舌苔黑,脉浮大等症,表面看来有热象。但病人喜欢热的饮食,多穿衣服,倦缩而卧,舌质淡白,舌苔黑而润,脉虽浮大但无力,可见本质仍是寒证,故称真寒假热。治疗上要用温热药温阳祛寒。
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口淡不渴、喜热饮、小便长清、大便溏稀、面色青白、舌淡苔白润、脉迟者,属寒;口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干结、面色红、舌红苔黄而干、脉数者,属热。体温升高的不一定都是热证,热证又不一定体温都升高。如表寒证,体温虽高,但因有恶寒多、口不渴、舌苔白润等到寒象,故仍诊为寒证;又如里热证,病人虽体温不高,但有口渴、便秘、面红、舌红苔黄而干、脉数等热象,仍可诊为热证。
在寒热并见或寒热真假难辨时,属病情复杂,诊断上除应注意症、脉、舌外,不要参考病的过去
病史、体质偏听偏热偏寒、发病与治疗的经过,以便透时现象,抓住本质,弄清寒热的主次与真假,进行正确的治疗。用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燥湿解暑的方药,治疗血热、热毒、湿热、暑热以及脏腑内热(包括实热与虚热)等到热证的方法。叫清热法。
清热泻火:温热病热入气分,症见高热烦躁,谵语,口渴,脉洪大、舌红苔黄;或心火炽盛,症见烦躁失眠,口疮;或肝胆火旺,症见口苦目赤,胁痛,耳鸣;或胃火上逆,症见口气热臭,牙龈肿痛,出血;或肾火亢盛,症见梦遗,腰酸等等,均可由清热泻火方药治疗。如用白虎汤清气分大热,龙胆泻肝汤泻肝胆火,导赤散泻心火,泻白散泻肺热,知柏八味丸泻肾火。
清热解毒:由热毒引起的病证如丹毒、疔疮、痈肿、喉痹、痢疾、痄腮等各种感染性疾病,均可用清热解毒方药治疗。如用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治疗痈疮疔肿;用大青叶、板蓝根治丹毒、喉痹及温病热毒;用白头翁、败酱草治痢疾肠痈等。
清热凉血:温热病热入营分、血分,高热谵语或神昏,发斑;或血热妄行而出血等证,均用清热凉血方药治疗。如清营汤治分热盛;犀角地黄汤治疗血分热盛;牡丹皮、生地黄治血热妄行。
清热燥湿:湿邪化热或湿热互结,心烦口燥、小便涩痛、下痢泄泻腹痛等,均可用苦寒的清热燥湿药如黄连、黄芩、黄柏、苦参等治疗。
清热解暑:暑热证,发热出汗,烦渴,可用清热解暑的药物如青蒿、荷叶、西瓜汁等治疗。
清虚热:温热病后期,邪伏阴分,午后发热,或虚劳骨蒸潮热,常用滋阴清热的药物如青蒿、地骨皮等。
注意事项:1.清热药不能用于寒证。2.体质虚弱或产后要慎用。
[方剂] 18{清热泻火方}
白虎汤:生石膏1两先煎,知母4钱,粳米3钱,甘草2钱。
功用:清气分实,止渴除烦。
主治用法:高热头痛,烦渴出汗,面赤,脉洪大有力。可用于乙脑、流脑、肠伤寒、钩端螺旋体病、肺炎等。水煎服。
方解:本方以石膏清热除烦生津为主药;知母清热生津为辅药;粳米、甘草养胃生津为佐药。
本方加人参名“白虎加人参汤”,治高热烦渴不解,汗出神疲,或平素体弱的高热患者。
本方加桂枝名“白虎加桂枝汤”,治高热头痛,骨节烦疼,时呕。
本方加白术名“白虎加白术汤”,治湿温病高热口渴,一身尽疼之证,也可以用于热痹的关节疼痛。
[方剂量] 19 {清热泻火}
龙胆泻肝丸:龙胆草2钱,黄芩3钱,山栀子3钱,木通2钱,车前子2钱,泽泻3钱,柴胡2钱,当归2钱,生地黄3钱,甘草1钱。
功用:清泻肝胆实火和湿热。
主治用法:肝胆实火,症见胁痛、口苦、耳鸣、头痛弦晕、目赤等;或肝胆实热,症见尿痛、尿浊、阴囊肿痛或湿疹、白带等。胆囊炎、中耳炎、结膜炎、睾丸炎等。水煎服。
方解:本方以龙胆草泻肝胆实火、祛湿热为主药;黄芩、山栀子清热烦湿为辅药;木通、车前子、泽泻利水渗湿,生地黄、当归、柴胡养血和肝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
[方剂]20 {清热泻火}
导赤散:生地黄6钱(清热凉血),淡竹叶4钱,木通2钱,甘草梢2钱(清降心火,利尿)。
功用:清心火,利尿。主治用法:心经热盛,面赤心烦,口渴饮冷,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刺痛。适用于口腔炎及尿道炎,小儿夜哭。水煎服。
本方加黄连治心经实火。
本方加车前子、血余炭、阿胶,可治血尿。
[方剂] 21 {清热泻火}
泻白散:桑白皮4钱,地骨皮4钱(泻肺热,祛痰止咳);甘草2钱,粳米3钱(调理脾胃)。
功用:清肺泻热,平喘止咳。
主治用法:肺热咳嗽,气喘口渴,发热午后为甚。水煎服。
清热解毒:由热毒引起的病症如丹毒、疔疮、痈肿、喉痹、痢疾、痄腮等各种感染性疾病,均
可用清热解毒方药治疗。如用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治疗痈疮疖肿;用大青叶、板蓝根治疗丹毒、喉痹及温病热毒;用白头翁、败酱草、治疗痢疾肠痈等。
[方剂] 22 {清热解毒方}
白头翁汤:白头翁5钱,黄连2钱,黄柏3钱,秦皮4钱。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用法:湿热下痢,腹痛便脓血,里急后重。菌痢、阿米巴痢均可用。水煎服。
方解:本方为治疗痢疾要方。方中白头翁清解血分热毒、止痢为主药;黄连清热燥湿解毒,黄柏、秦皮清燥湿止痢为辅药。
[方剂]23{清虚热方}
青蒿鳖甲汤:青蒿2钱,鳖甲5钱先煎,生地黄4钱,知母2钱,牡丹皮3钱。
功用:养阴透热。
主治用法:温病后期,阴分不足而生虚热,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脉细数。也治肺结核潮热
及小儿夏季热。水煎服。
方解:本方以青蒿退虚热,鳖甲滋阴清阴分之热为主药;生地黄、知母滋阴清热,牡丹皮凉血泄热为辅药。
[方剂] 24 {清热泻火方}
三黄泻心汤:大黄3钱(泻火);黄连3钱,黄芩4钱(清热解毒)。
功用:泻火泄热,解毒。
主治用法:热毒炽盛,迫血妄行,高热神昏,吐血,衄血,便秘;或湿热内蕴而黄疸,胸中烦热痞满。水煎药服。
本方大黄用酒浸,蒸晒太阳9次,与他药共为蜜丸,名“三黄丸”,治三焦积热,头痛目赤,口疮,烦热便秘,小便赤涩。
[方剂量] 25 {清热泻火}
竹叶石膏汤:淡竹叶3钱,生石膏1两先煎(清热除烦);人参4钱,麦冬3钱,粳米3钱,甘草1钱(益气养阴,和胃)制半夏3钱(降逆止呕)。
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用法:温热病热伤气分,或病后余热不清,证见汗出口渴,虚烦不眠,胸闷欲呕,咳嗽气逆,舌干少苔,脉虚数等。。肺炎、麻疹、流脑后期、夏季热、中暑烦躁口渴的病人,均可用之。水煎服。
[方剂量] 26{清热泻火方}
左金丸:黄连6两姜汁炒(苦寒泻火);吴茱萸1两盐水泡(散结开郁,下气降逆。与黄连配用,起辛温反佐作用)。为末,水泛为丸。
功用:清泻肝火。
主治用法:肝郁火旺,左胁作痛,脘闷吞酸,呕恶嗳气,舌赤,口苦,脉弦。可用于胃炎、胃酸过多;急性胃肠炎,呕吐腹泻。每服5分至1钱5分。1日至3次,开水送下。
[方剂] 27{清热泻火方}
玉女煎:生石膏1两先煎,知母3钱(清热养津);熟地黄8钱,怀牛膝3钱(滋阴降火)。
功用:滋阴降火,清热养津。
主治用法:胃火旺盛,肾阴不足,见症烦热口渴,头痛,牙痛,衄血等。水煎服。
附注:温病发斑,胃津受伤的气血两燔证所用玉女煎,是去牛膝、熟地黄,加玄参、生地黄。
[方剂] 28{清热泻火方}
凉膈散:大黄3钱后下,芒硝2钱冲服,甘草2钱(即调胃承气汤,泻下热结);黄芩3钱,栀子2钱(清热解毒)连翘3钱,薄荷1钱后下,淡竹叶3钱(清疏肺胃心胸之热);加蜂蜜少许(和中缓急)。
功用:泻热通便。
主治用法:热邪炽盛,烦躁口渴,面赤唇焦,口舌生疮,胸膈烦热,咽痛,尿赤;小儿急惊。水煎药服。
附注: 本方的主要作用是通便以泻热,故称“釜底抽薪”法。可用于流行感冒、斑疹伤寒、猩红热、支气管炎、肺炎、扁桃体炎、口腔炎、结合膜炎等;也可用于热性病的出血,如咯血、衄血等。
[方剂]29{清热泻火方}
葛根芩连汤:葛根6钱(清热生津);黄芩3钱,黄连2钱(清泻里热)甘草2钱(和中)。
功用:清泄里热,生津止渴。
主治用法:发热腹泻,烦躁口渴,小便短赤,粪便臭秽,自觉肛门灼热或湿热痢有表证的。水煎服。
附注:本方剂也可作表里双解之剂以解表清里,治发热下痢,烦渴、汗出而喘之症。
[方剂] 30{清热解毒方}
黄连解毒汤:黄连2钱,黄芩3钱,黄柏3钱(泻火解毒);栀子3钱(清热利,尿止血)。
功用:泻实火,解热毒。
主治用法:温热病烦躁狂乱,错语不眠,口燥咽干,吐血衄血。热甚发斑等到。适用于急性肠炎、菌痢、钩端螺旋体病、急性盆腔炎、急性传染性肝炎、烧伤、疖痈等。水煎服。
附注:本方对热甚伤津,舌质光绛的,不宜用。必要时应本入滋阴药物;便秘而烦躁狂乱,错语的,系承气汤证,非本方所宜。
[方剂]31{清热解毒方}
板蓝消毒饮:板蓝根5钱,黄连2钱,黄芩3钱,连翘4钱,玄参3钱,马勃1钱(清热解毒);僵蚕2钱,薄荷1钱后下,柴胡2钱,升麻1钱,牛蒡子3钱(疏风消肿);桔梗3钱,陈皮1钱,甘草2钱(利咽、除痰、解毒)。
功用:清热解毒,疏风消肿。
主治用法:发热恶寒,头面肿胀疼痛,口渴烦躁,咽喉肿痛。可用于流行性腮腺炎、颜面丹毒、急性扁桃体炎及扁桃腺体周围炎等。水煎服。
[方剂]32{清热凉血方}
化斑汤:生石膏1两先煎,知母4钱,粳米3钱,甘草2钱(清热养津);玄参4钱,犀角2分锉细末冲服(凉血解毒)。
功用:清热养阴,凉血解毒。
主治用法:温热病热入血分,高热神昏,谵语,发斑。水煎服。
附注:可用于过各敏性紫癜。
[方剂]33{清热凉血方}
清胃散:黄连3钱(泻火;生地黄6钱,牡丹皮3钱(清热凉血)当归身2钱(和血)升麻1钱5分(引经药)。
主 治用法:胃有积热,证见牙痛,齿龈肿痛,口气热臭,舌红,脉大而数等。水煎服。
附注:热成盛者加石膏6钱,大便秘结者加大黄3钱后下。
[方剂]34{清热燥湿方}
黄连2两用吴茱萸水炒(清热燥湿);木香5钱(行气止痛)。共为末,醋湖丸。
功用:清热燥湿,行气止痛。
主治用法:湿热下痢,腹痛,里急后重。可用于菌痢,急慢性肠炎。每服1-2钱,开水或米汤送下
附注:对伤寒病后的慢性带菌者有一定疗效。
[方剂]35{清热解暑方}
王氏清暑益气汤:淡竹叶2钱,荷梗5钱,西瓜皮1两(清热解暑);石斛3钱,知母2钱,黄连1钱,麦冬3钱(养阴清热);西洋参1钱5分(或孩儿参3钱代);粳米3钱,甘草2钱(和中益气)
功用:清暑益气。
主治用法:暑热伤气,汗多烦渴,脉大而虚。可用于小儿夏季热,或温病后期余热不清。水煎服。
[方剂]36{清热解暑方}
李氏清暑益气汤:党参、黄芪、白术、苍术、升麻、青皮、神曲、葛根、麦冬、五味子、当归、黄柏、泽泻、陈皮、甘草各1钱、生姜、大枣。
功用:祛湿健脾、益气。
[方剂]37{清热解暑方}
清络饮:鲜竹叶卷心3钱后下,金银花4钱(清肺解暑);鲜荷叶边3钱,扁豆花2钱,西瓜皮4钱,丝瓜皮3钱(解暑清热)
功用:解暑清肺。
主治用法:暑伤肺经气分轻证,身热,口渴不甚,头目眩晕。鲜竹叶卷心亦可用鲜竹叶代。水煎服。
[方剂]38{清虚热方}
秦艽鳖甲汤:秦艽3钱,鳖甲5钱先煎,地骨皮4钱,青蒿1钱,柴胡2钱(清热除蒸);知母3钱,当归3钱,乌梅1个(滋阴养血)。
功用:清热除蒸,滋阴养血。
主治用法:骨蒸劳热日久不止,消瘦,体倦,颧红盗汗。可用于肺结核潮热盗汗。水煎药服。
本方去乌梅、当归、柴胡加胡黄连、甘草、银柴胡,名“清骨散”治骨蒸劳热。
主治用法:治夏令暑湿伤脾,四肢困倦,大便溏泄,小便黄,自汗,脉虚。水煎服。
三、虚与实
虚、实是指正、邪的盛衰。一般说来,虚指人体的正气不足,抵抗力减弱;实指致病的邪气盛和邪正相争剧烈。
虚证:多发于重病、久病之后,身体虚弱,正气不足。表现主要为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疲倦乏力,心悸气短,自汗,盗汗,舌嫩无苔,脉细弱无力等。治疗用补法。
虚证有阴虚(虚热)、阳虚(虚寒)、气虚、血虚、五脏虚之别。
实证:一般实证多属新起,病势较凶。这是由于一方面邪气盛(如外感邪盛、痰饮水湿停留、气滞血瘀、食积、虫积…等),另外一方面由于机体抗病机能旺盛,邪正双方斗争的结果。
实证的临床特点是:病程一般较短,机体反应较强,精神亢奋,声高气粗,或高热面赤,或无热面青,或痰涎雍盛,或剧痛拒按,…舌苔较厚,脉洪有力。
实证也要分寒热。如肺脓肿,发热口渴,喘咳胸痛,脓痰雍盛,舌红苔黄厚,脉滑数有力,是里热实证。治疗用清热泻肺的方药。又如肠痉挛,患者有发作性腹部剧痛,辗转呻吟,声高气粗,面青肢冷,舌苔白厚,脉沉紧有力,这是属里寒实证。治疗用温中散寒的方药。
虚实夹杂:临床上常有虚中夹实、实中有虚,虚证与实证同时存在的情况。如肝硬化腹水病人,全身消瘦,贫血,疲倦乏力,饮食减少,本属虚证;但又同时存在大量腹水,并有痞块、(痞块,一般指腹腔肿块,此处系指脾肿大)胁腹疼痛等实证的症状。因此它是一个虚实夹杂证。治疗上可采用攻补兼施,或先补后攻或先攻后补的方药。
虚实真假:疾病的本质是虚证而临床表现象实证的叫假实。假实的一般表现是:虽有腹胀,但不似实证那样胀而不减,而是时胀时减;虽有腹痛,但不似实证那样拒按,而是按之痛减;虽有热象,但是舌嫩、脉虚。
疾病的本质是实证而临床表现象虚证的叫假虚。假虚的一般表现是:虽默默不语,但说话时多声高气粗;虽不欲食但有能进食的时候;虽泄泻,但泻后反觉痛快;虽有胸腹胀满,但按之有痛或固定不移等等。
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要点:主要看病程的长短、声音气息的强弱、痛处的拒按与喜按、舌质的粗老与胖嫩、脉象有力或无力等几个方面。一般病程短、声高气粗、痛处拒按、舌质粗老、脉有力的属实证;病程长、声低气短、痛处喜按、舌质胖嫩、脉无力的属虚证。
四、阴与阳
表与里、寒与热、虚与实,一般可以用阴阳两纲再加以概括,即表、热、实属于阳证。里、虚、寒属于阴证。因此,阴阳是八纲的总纲,一切病证,都可以归纳为阴证和阳证两大类。
孤证:一般表现精神萎靡,面色暗晦,身寒肢冷,卧喜倦缩,短气懒言,语声低微,喜静,不渴或喜热饮,腹痛喜按,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质淡嫩,舌苔润滑,脉象多沉迟细弱。
阳证:一般表现为精神亢奋,面色发红,身热肢温,卧喜伸展,气粗多言,语声洪亮,喜动,口渴或喜冷饮,腹痛拒按,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绛坚老,舌苔黄燥,脉象多洪数有力。
阴虚:指阴分不足。“阴虚生内热”,常说的虚热即指此,主要表现为手足心热、午后潮热、消瘦、盗汗、口燥咽干、尿短赤、大便干少、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等虚热证候,可见于肺结核等慢性消耗性疾患。
阳虚:指阳气不足。阳虚则生寒,一般说的虚寒即指此,主要表现为疲倦乏力、少气懒言,畏寒肢冷、自汗、面色清白,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质淡懒苔白、脉迟弱或大而无力等虚寒证候。多见于机体功能衰退、基础代谢降低的各种疾患及老年体弱的人。
此外,还有亡阴、亡阳两证,是指在高热大汗、剧烈吐泻、失血过多等阴液或阳气迅速大量亡失的情况下出现的危重证候。这是应该及时作出正确诊断,积极进行抢救。亡阴和亡阳,除了原发疾病的各种危重证候外,尚有以下不同的特点:
亡阴:主要表现为汗热、味咸不粘,四肢尚温,气息较粗,口渴喜饮,面色潮红,舌红干,脉虚、大、数而无力。
亡阳:主要表现为汗冷、味淡而粘,淋漓不止,四肢厥冷,气息微弱,口不渴,面色灰白,舌淡白润,脉微若绝。
根据临床观察,大汗、大吐、大下,既可出现亡阴证也可出现亡阳证;热病伤阴或大出血可导致亡阴;寒邪伤阳,可以导致亡阳。由于阴阳互根,亡阴可以引起亡阳,亡阳也可以引起亡阴,但各有主次轻重之别,一般的说,亡阴引起亡阳比较多见。治疗上亡阴者急用救阴生津法,亡阳者急用回阳救逆法。
回阳救急汤:熟附子3钱,肉桂1钱泡服,干姜1钱5分,吉林参3,钱另炖,炖麝香3厘冲服,五味子2钱,陈皮1钱,法半夏3钱,茯苓3钱,白术3钱,灸甘草1钱。
功用:回阳救逆,补气固脱。
主治用法;阴盛阳微,亡阳证。水煎服。
附:八纲辨证要点
主要表现
舌象
脉象
治法
备注
表证
发热,畏风寒
苔薄白

解表
里证
无表证,有脏腑病变的症状,其表现随寒热虚实的不同而异
有变化
不浮
随脏腑寒热虚实不同而异
寒证
怕冷,手足冷,口淡不渴,喜热饮,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苍白
质淡,苔白润或黑润
迟或紧
祛 寒
热证
怕热发烧,口渴喜冷饮,烦躁,小便短赤,大便秘结,面色红
质红苔黄干或黄黑干

清热
虚证
身体虚弱的各种表现,如面色晃白,精神萎靡,疲倦乏力,心悸气短,自汗,盗汗
质淡嫩少苔或无苔
无力(虚)
补益
要分清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脏腑虚
实证
机体反应强,精神亢奋,声高气粗,或高热面赤,或无热面青,或腹剧痛拒按…
质粗老苔厚
有力(实)
攻逐、消散、泻下
阴证
面色暗淡,身倦肢冷,气短懒言,尿清便溏
质淡嫩苔白润
沉迟细弱
温补
阳证
面红身热,神烦气粗,口渴饮冷,尿赤便秘
质红苔黄厚
洪大滑数
清热泻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