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的资金管理:第1集团军沿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9:01:36
           第1集团军驻守浙江省,原代号为83010部队。2003.12后为73011部队。隶属南京军区,是1985年由陆军第1军改编的,下辖第1,2,3师及原第60军181师共计4个步兵师,此外还有坦克第10师、炮兵第9师和高炮旅。1987年该军组建了全军第一个“蓝军团”,在训练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90年代中期以后,全军编制体制进行了重大调整。原属第1集团军的步兵第2、第181师于1996年改为武警机动师。1998年后,步兵第3师改为摩步旅,第1师改编为全军第一个水陆两栖机械化步兵师,坦克第10师与高炮旅也分别改编为装甲师和防空旅。现任军长张中华,政委刘晓榕。
    在1988年以后的新上将中,现任中央军委委员,从1995年起就担任总参谋长傅全有是在这个军成长起来的,他在1978-1980年任该军3师师长,1983-1985年任该军军长。现任济南军区司令员的陈炳德(1999年由南京军区司令员调任)曾于1993年任该集团军军长,现任兰州军区司令员李乾元曾于1985-1990年任该集团军军长。从1995年起就担任副总参谋长的吴铨叙在傅全有当1军军长时就担任该军参谋长,1985年后担任该集团军政委和军长,1992年直接升任总参谋长助理,傅全有当1军军长时的政委史玉孝后来曾先后任南京军区,广州军区的政委                        该集团军下属的荣誉单位为:
                        红军师-步兵第1师(358旅);
                        红军团-步兵第1师第2团(715团)、第3团(716团)
                        抗洪抢险模范团-步兵第1师第2团;
                        硬骨头六连-步兵第1师第1团第6连;
                        坚守英雄连-步兵第1师第2团第3连;
                        攻坚英雄连-步兵第1师第1团第9连;
                        尖刀七连-步兵第1师第3团第7连;
    第1军于1952年12月参加抗美援朝,第1、第7师在临津江两岸的马良山、老般山一线担负坚守阵地任务,第2师配属第64军执行西海岸抗登陆任务。1953年6月,参加夏季反击作战。停战后,在三八线和东海岸担负守备任务。直至1958年才撤军回国,驻防河南开封,属武汉军区。1962年该军曾开赴福建执行紧急战备任务。1964年1月,国防部授予该军第1师第1团6连“硬骨头六连”荣誉称号。1969年全军重排番号,第7师改称第3师。1975年该军与属于南京军区的第20军对调,换防浙江。1984年由军长傅全有率领下参加老山地区防御作战。
    1985年6月“硬骨头六连”再次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硬六连”称号。
    1985年陆军第1军改编为陆军第1集团军,原属第60军的步兵第181师(前身为1946年“中原突围”时皮定均所率著名的“皮旅”)改属该集团军,并编入坦克第10师、炮兵第9师和高炮旅(旅部由原第178师师部改编)。1987年该军还组建了全军第一个“蓝军团”(外军模拟部队),并曾在一次演习中两小时敲调38军的团指挥所。1990年代中期以后,全军编制体制进行了重大调整。原属第1集团军的步兵第2、第181师于1996年10月改为直属武警总部的机动师。1998年后,步兵第3师改为摩步旅,第1师改编为全军第一个水陆两栖机械化步兵师(原第1团撤销,以第3团为主改编为第1团),坦克第10师与高炮旅也分别改编为装甲第10师和防空旅。         第120师第358旅和冀中地区抗日武装,解放战争时期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
      第1军所属部队创建于1927年至1928年。部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湘鄂边工农武装组成的红4军;一部分是两湖(湖南、湖北)秋收暴动和年关暴动的工农游击队组成的红6军。1930年7月,红4军和红6军在湖北公安县会师,组成红2军团。
      1937年8月,红2军团改编为八路军第120师第358旅。
      1946年11月,在山西省岚县,以晋北野战军领导机关一部及晋绥野战军第358旅、独立第1旅组成晋绥军区第1纵队。
      1947年12月,晋绥军区在山西晋中地区组成的独立第7旅,拨归第1纵队建制。 
      1949年2月1日,根据中央军委统一全军编制序列和部队番号的命令,第1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隶属第一野战军。第358旅改称第1师,独立第1旅改称第2师,独立第7旅改称第3师。
      1952年6月,第3军所属各师编入第1军,第1、第3师合编为第1师,第2、第8师合编为第2师,第7、第9师合编为第7师。              第1师 
        前身是1936年10月长征到达陕北的红二方面军第2军团。
        1937年8月,红2军团改编为八路军第120师第358旅。
        1938年1月由山西忻县和淳县游击队发展起来的忻淳独立团编为第358旅第714团。
        1939年3月、4月,第715、第716团在冀中先后编入独立第1、第2旅,独立第1、第2团、雁北支队、警备第6团编入第358旅(彭绍辉接替张宗逊任旅长,也称“彭八旅”)建制。9月,独立第2旅也改称第358旅(张宗逊任旅长,也称“张八旅”)
        1940年7月,彭绍辉任旅长的第358旅改称独立第2旅。独立第3、第6支队编为第358旅第7、第8团,独立第2支队分散编入第358旅旅直及各团。11月,第358兼晋绥军区第3军分区。
        1943年6月,免兼晋绥军区第3军分区开赴陕甘宁,第715团回归旅建制。
          1946年11月10日,在山西岚县第358旅编入晋绥野战军第1纵队,旅辖第8、第715、第716团和炮兵营。
        1949年2月1日,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和部队番号的命令,第358旅改称第1军第1师。
        1952年6月,第3师并入第1师,所属各团编为第1师炮兵团和坦克团。
        1998年第1师改编为第1集团军第1两栖机械化步兵师。        第1团
          前身是抗日战争开始后八路军第120师第358旅第716团抽调1、6、11三个连为骨干组建的八路军独立第3支队,辖第7、第8团。
        1940年11月独立第3支队番号撤销,第7、第8团编入第358旅。
        1944年第7团编入第8团。
        1946年11月10日,在山西岚县随旅编入晋绥野战军第1纵队。
        1947年9月第8团改称第358旅第714团。
        1949年2月遵照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和部队番号的命令,改称第1军第1师第1团。
        1998年第1团与第3团合编为陆军第1集团军第1两栖机械化步兵师第1两栖机械化步兵团。    
        该团历史虽不能与同师的两个红军团相比,但勇猛强捍的战斗力使其获得第1团的番号,是军、师第一主力团。该团2营6连1964年获国防部授予“硬骨头六连”荣誉称号,1985年获中央军委授予“钢铁硬六连”荣誉称号。         第2团 
      前身是1936年10月长征到达陕北的红二方面军第2军团第4师。
      1937年8月25日,红4师改编为八路军第120师第358旅第715团。     
      1938年6月,第715团和师骑兵连及动委会游击第4支队组成大青山支队挺进绥远。12月,奉命将3营留大青山坚持斗争,团主力挺进冀中。
      1939年3月第715团与八路军冀中军区独立第4支队合编为第120师独立第1旅。5月,第2团1营及原独立第4支队新兵营合编为第715团3营。
      1943年6月,第358旅开赴陕甘宁,第715团回归第358旅建制。
      1949年2月遵照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和部队番号的命令,改称为第1军第1师第2团。
      1998年改编为陆军第1集团军第1两栖机械化步兵师第2两栖机械化步兵团。          第3团 
      前身是1936年10月长征到达陕北的红二方面军第2军团第6师。
      1937年8月25日,红6师与陕北红28军合编组建为八路军第120师第358旅第716团。
      1938年1月第716团1、3营各一个连,团特务连和三泉游击队合编为第716团2营。
      1939年4月第716团与八路军冀中军区独立第5支队合编为第120师独立第2旅。9月,独立第2旅改称第358旅(张358旅)。
      1949年2月遵照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和部队番号的命令,改称为第1军第1师第3团。
        1998年第3团和第1团合编为陆军第1集团军第1两栖机械化步兵师第1两栖机械化步兵团。        第2师 
          前身是1939年3月28日,八路军冀中军区独立第4支队(原河北游击军第5路)与第120师第358旅第715团(缺3营)合编组建的第120师独立第1旅。辖第715团、第1团、第2团、第3团。5月第2、第3团合编为第2团。9月第1、第2团合编为第2团。
        1940年7月,独立第5支队和1大队编入独立第1旅所属第715团和第2团。 
        1943年6月,第715团回归第358旅。7月,独立第2旅第714团调归独立第1旅建制。
        1946年1月,山西新军决死第4纵队第35团调归独立第1旅建制。11月日,在山西岚县独立第1旅编入晋绥野战军第1纵队,旅辖第2、第714、第35团。 
        1947年8月,改称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独立第1旅。
        1949年2月1日,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和部队番号的命令,独立第1旅改称第1军第2师。
        1952年6月,第3军第8师师部改为空军第27师师部,所属部队并入第2师,第23团、第24团1营合编为第5团,第24团2、3营改编为师属坦克团,原第5团改编为师属炮兵团。
        1996年,第2师脱离国防军建制,改编为武警机动第2师。          第4团
          前身是1937年底成立的河北省人民游击军第5路第1、第2、第3团。
        1938年6月改编为八路军第3纵队独立第1支队第1、第2、第3大队,9月改称冀中军区独立第4支队第1、第2、第3团。
        1939年3月28日,冀中军区独立第4支队与第120师第715团合编为独立第1旅。5月,第2、第3团合并为第2团,将第2团1营调归第715团为3营,第3团1、2营合并为第2团1营。8月第1、第2团合并为第2团。
        1945年9月,晋绥军区第8军分区第1支队2营编入第2团为2营。
        1946年11月,随旅编入晋绥野战军第1纵队。
        1947年8月,改称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独立第1旅第2团。
        1949年2月,遵照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和部队番号的命令,改称第1军第2师第4团。
          该团战斗作风顽强,是师主力团。        第5团 
       前身是1937年12月由抗日义勇军与宁武地区游击队改编的忻崞独立团。
        1938年1月忻崞独立团改称为八路军第120师第358旅第714团。同年秋,活动于清源、文水、交城的独立第2团3营和团直编入第714团。同年冬,第716团抽调三个老红军连队与第714团三个连队对调。
        1939年12月,独立第2团1营编为第714团3营。
         1940年7月,随旅该称第120师独立第2旅第714团。
        1941年春,河曲县游击大队七个区中队五百人编入第714团。
        1942年河曲县游击大队编为第714团2营。
        1943年7月,第714团由晋西北渡过黄河进入陕甘宁边区子洲县,转隶独立第1旅建制,接替第715团防务。
        1946年11月,随旅编入晋绥野战军第1纵队。
        1947年8月改称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独立第1旅第1团。
        1949年2月,遵照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和部队番号的命令,改称第1军第2师第5团。
        1952年10月,第5团改编为师属炮兵团。第3军第8师第23团编为第5团。        第6团 
        前身是1938年5月1日成立的山西新军决死第4纵队游击第6团,临县、中阳县游击大队改编为1营,岚县游击大队改编为2营,清源、太谷、徐沟县游击大队改编为3营。
        1939年1月,改称山西新军决死第4纵队第35团。
        1940年,决死第4纵队第20团3营编为第35团2营。
        1942年6月,缩编为晋绥军区第6军分区第35支队,取消营一级建制,支队直辖1、2、4、7、9连及特务排。   
      1945年11月,恢复第35团番号,原1、2、7连改编1营1、2、3连,将原9连及宁武游击1中队改编为2营7、8、9连,原4连及静宁县游击大队改编为2营4、5、6连,军分区特务连一部扩编为团侦通连,忻崞支队重机枪排扩编为团机炮连。
        1945年12月,调归第120师独立第1旅建制,仍称第35团。
         1946年11月,随旅编入晋绥野战军第1纵队。
        1947年9月改称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独立第1旅第3团。11月,吕梁军区第3军分区独立营编为第3团2营。   
          1949年2月,遵照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和部队番号的命令,改称第1军第2师第6团。        第3师
        前身是1947年由地方游击队升编的吕梁军区第51、第55、第58团。
          12月,这三个团合编为晋绥军区独立第7旅,依次改称第19、第20、第21团,归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建制,仍留山西作战。
          1949年2月日,遵照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和部队番号的命令,独立第7旅改称第1军第3师。           第7团 
        前身是1947年由地方游击队升编的吕梁军区第51团。12月,编为独立第7旅第19团。
        1949年2月日,遵照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和部队番号的命令,改称第1军第3师第7团。
        该团参加过运城、太原战役,是师主力团。        第8团
        前身是1947年由地方游击队升编的吕梁军区第55团。12月,编为独立第7旅第20团。
        1949年2月日,遵照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和部队番号的命令,改称第1军第3师第8团。        第9团  
        前身是1947年由地方游击队升编的吕梁军区第58团。12月,编为独立第7旅第21团。
      1949年2月日,遵照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和部队番号的命令,改称第1军第3师第9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