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中心在哪最繁华:腐败的奥秘及其控制方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4:30:43
腐败的奥秘及其控制方略——读李晓明等著《控制腐败法律机制研究》詹复亮

    记得在去年的中国刑法学年会上,我意外遇到了多年未曾见面的晓明兄。他是我在学术活动中结识的一位治学严谨、令人尊敬的兄长,事后得知这几年他赴美国等地考察深造去了。偶然相遇这件事,着实让人兴奋了好一阵子,直至一年后的今天尚意犹未尽。10多年前,晓明兄从北方到人间天堂的苏州从教,目前是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的教授,担任刑法教研室主任、刑事法学研究中心主任。今年“五一”前夕,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俩又遇见了,他说正好完成了一个部级重点研究项目,并公开出版了这项研究成果《控制腐败法律机制研究》一书,还送了我一册。 

    这本书的独特价值,正在于开拓了研究腐败的一个新视野。对于腐败,当今世界各国诸多有识之士都在探索,也都提出了不少的对策建议,但令人遗憾的就是没有特效药,腐败依然“我行我素”,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不例外地受此困扰。晓明兄的研究团队,在对腐败及其控制的专业研究中着眼于创新,引入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尤其是对腐败的产生原因进行了极其深刻的剖析,提出腐败“三动力”说,揭示出了腐败的奥秘。 

    他认为,腐败的产生是由“本能的原动力、冲突的内动力和机会的外动力”相互作用所致。推而论之,腐败最初源自于人在原始状态下的动物性本能即生存本能,但动物的欲望明显不像人那样有贪得无厌的可能,而只停留在果腹。这种从丛林中发展出来的本能,不可能简单的、一步到位地衍生出腐败。腐败者,只能发生在人类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他进一步阐述,从欲望到贪欲往往是一步之遥,在不受任何约束的情形下欲望就会发展成贪欲,这是一种必然,也应了古人“邪生于无禁,欲生于无度”的真谛。欲望这种生活的本能,实际上分为消极面和积极面,前者使一部分人产生了腐败,后者使多数人追求善良的生活,力争在社会生活中实现个体的自我价值,这是为什么有的人腐败而有的人不腐败的缘由。 

    在分析本能的原动力后,他论述了冲突这一腐败的内在驱动力,认为主体的欲望往往呈现为抽象的意念即希望得到满足。这种意念必须在一定冲突的作用下或者交互撞击下才会得到激发,进而形成贪欲并强化为腐败的意念。其最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就表现为欲望与资源的冲突。由于人与人或者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生理差异、心理差异及社会学差异,在制度法律还不完善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下,机会的不平等、资源占有的不平等等因素加剧了个体的心理压力,腐败就可能成为缓解与释放压力的出口。 

    最后,这本书分析了机会这一腐败的外在驱动力,认为在冲突效应的作用下,人的欲望从希望得到满足的意念上升到通过腐败达到满足的意志,甚至发展为贪欲的无止与无度,而这种意志与无度不会孤立地发生作用,从意志到行为的实现必然依赖于一定的媒介,这就是腐败的机会,也即外来的刺激,并且与公共权力的失衡即权力的垄断和权力的无序运行紧密相关。这种机会具有多样性、动态性、自发性和普遍性,对于任何国家,不论这个国家发展的阶段和时期,在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都存在腐败的机会。

    晓明教授学识颇丰,研究领域广泛,在反腐败研究领域是一位资深学者。他除了从事教学职业,还兼任许多社会职务,比如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预防犯罪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等,近10年来还获得许多的荣誉诸如江苏省“十大中青年法学家”称号、“333工程培养对象”及“北美校友会杰出成就奖”等。我得其新作后,因日常工作、杂事太多,没有连续拜读的空余时间,虽然断断续续读着,但确实感悟颇深。从全书看,我以为整体上的谋篇布局及内容、观点等方面,吸收了现代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相关学科最新研究成果,有许多独到之处,值得借鉴。这本书共八大部分,分了十章,对腐败的相关范畴及控制法律机制的界定,对腐败的认定标准及分类、原因与形成机理,对中外腐败现状及控制机制、控制政策机制和法律机制、控制法治系统工程等问题都进行深入研究,核心是打造对腐败的控制机制,令人耳目一新。 

    在《控制腐败法律机制研究》一书中,作者坚持以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控制腐败法律机制为主线,以完善控制腐败法律制度和加强法律监督等治本措施为重点,以有效遏制、惩处和预防腐败为目标,吸收了博弈论的原理和观点,引入系统工程原理和数学模型方法,综合运用法治系统工程和法律控制机制基本原理对控制腐败进行整体性研究,深入论证以构建控制财产和制衡权力的法律控制机制为核心的控制腐败机制,建构惩防并举、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控制腐败法治系统工程,足见其学术功底。 

    学海无涯,学无止境。我真挚希望晓明兄在学术的路上走得更远,期待着他有更多的优秀作品问世,为深入推进科学反腐、肃腐、防腐取得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