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车管理软件的好处:百度在追求什么样的“开放”?-华尔街日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9:39:45
在网络界,提到“开放”,人们会想到免费、共享和信息共产主义。9月3日,百度似乎又一次为中国的开放事业贡献力量。在北京召开的技术创新大会上,创始人李彦宏宣布,百度正式推出开放数据及应用平台。对于一般用户,百度的搜索框,不再仅仅提供单纯的信息,还会提供应用和服务;之前是把用户与流量导入到其它网站去,现在就在百度自己的页面完成操作。

一石激起千层浪。北京大学教授张维迎在大会上赞赏百度“创新、开放”,而业界同仁则议论纷纷。在我看来,百度在做两件事:一是开了一个应用商店,各路人士都可以进店摆摊;二是把搜索结果指向应用。业界的忧虑大多集中在第二点,即百度排名结果的公正性。我的意见是,百度的创新很重要,但百度对“开放”这个词的诠释,却叫人大开眼界。

先看看业界评论,某站长文章的标题概括了大家的心结──百度框计算:铸就赢家通吃,还是终结草根站长?中国知名的草根创业者、4399游戏董事长蔡文胜也有类似考虑,他说自己之所以没有与百度合作,是因为担心用户可能会停留在百度上面。

李彦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这些担忧做了回应,他说搜索结果的公正性是他们会考虑的一个因素。

即便如此,单单从百度搭建应用商店而言,又是一种什么姿态的“开放”呢?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各家都有墙,只有打开大门,才能让朋友光临。但在网络空间里,墙却是另一种形态。由于大部分网页是匿名访问的(不用登陆),所以,这些网站很难知道谁来做客。简单说,所有匿名访问的网站,本就是开放的,没有围墙。而搜索引擎就是靠穿墙而存活。软件蜘蛛和爬虫不停在网上搜罗网页,做索引,建数据库。从这一点说,Google和百度都是靠网页抓取而存活,他们是开放互联网的最大受益者。

但互联网并不是完全开放的,其中有很多限制性的准入。很多网站并不希望面目模糊的闯入者,比如搜索引擎的爬虫。这种做法有正当的理由,比如版权保护和个人隐私等等。也有更多的屏蔽出自商业利益,比如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淘宝网,从2008年开始就屏蔽了百度的爬虫。

这些受限的领域,业内赋予其一个专业名词──暗网。2008年底,百度曾推出过“阿拉丁计划”,这就是百度进入暗网的企图。据百度官方说法,广大站长和开发者,可以直接提交结构化的数据到百度搜索引擎中,实现更强大、更丰富的应用,使用户获得更好的搜索体验,并获得更多有价值的流量。说得直白点,百度认为自己去他人家里清点数据太累了,你们自己立正排队,让我省点事儿吧。

今天的百度,走得更远。所谓的开放应用平台,是让开发者提交应用,直接放到百度的服务器上。一位小站长感慨说:“这样一来,那些免费的应用和服务直接在百度上绕过提供方站点完成。我们作为下游网站,完全成了一个免费的打工者。”

如果条约是互利互惠的,合作双方往往互相促进。而不平等条约,一般是很难长久的,除非有强权或垄断来支持。这不光在外交外贸领域中,互联网界也同样如此。

业界最成功的开放平台,其实是Facebook。因为国情所限,一般中国用户对Facebook仍然比较陌生。但在商业和技术界,Facebook的影响力已经堪比Google和苹果。这家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流量直追Google。

一家技术公司的号召力,除了市场份额,也来自创始人的技术远见和开放心胸。2007年6月,Facebook在自己的商业模式中引入开放应用程序接口(Open API),这一举措让Facebook更为强大,同时也让互联网产业多了一个工种──开放平台的开发者。

简单说来,这相当于Facebook开放自己的用户资源,让开发者可以调用某些接口,为用户提供游戏、软件等服务。目前人们熟悉的抢车位、买卖朋友这类社交游戏,都是来自这样一种商业模式和分工。通过开放,Facebook有了更多服务和应用,可以吸引和留住用户;而开发者,则依靠Facebook的巨大人流,或者获得真正的收入,或者磨练了开发能力。不管怎样,这是一种真正的创新,它让平台与开发者各施所长,各享其利。

而开放平台在中国,则是典型的南橘北枳。

2008年中,校内网、51.com、聚友等业内知名的10家SNS网站宣布加入谷歌中国开放社区战略(OpenSocial)。不过,2008年12月,在宣布开放平台数月后,51.com突然发表公告,罗列了51.com未来半年预计开发应用的类型,并建议第三方开发者不要再做相应开发。这一开发“禁令”引起了很多第三方开发者的愤怒,他们认为51.com违背了开放平台的精神。而互联网巨头腾讯则更为保守,尽管腾讯曾低调选择了一些开发者的插件加入到腾讯的一些SNS平台中,但很少造就真正的开发明星。

当然,“开放”的关键因素仍是利益考量,开放不能损害自己的利益。最新消息是,Facebook平台已经拒绝苹果的Ping社交网接入自己的应用程序界面。Ping是巨头苹果迈向社交网络的第一步。对于旗鼓相当的对手,Facebook不得不防。正如Google向苹果的App Store提交google voice的应用,也一直没有通过。而国内SNS的气量则更小,他们对开发者赚的一点小钱都眼红心跳。

再回到百度,百度的应用商店,也许是试图复制苹果的App Store和Facebook的开放平台。但我们知道,苹果的应用商店,从硬件、软件到开发语言,都控制在自己手里,而百度给出的应用,大部分是用flash开发的,这是美国公司Adobe主导的一种格式。而Facebook则有着无可匹敌的亿万用户群。

百度的资源,是它的搜索市场占有率。把搜索结果和应用商店进行杂交,是百度的创新,但也是“挟用户以令诸侯”,中移动也曾做过类似的尝试──移动商店(Mobile Market,MM)。中国的网络巨头们,是在创造新的生态系统,还是让产业链重新洗牌,我们只有拭目以待了。

(本文作者黄锫坚,中信出版社新媒体事业部总经理。清华大学中文学士、科技哲学硕士。曾在《财经》、《经济观察报》、《东方企业家》和搜狐网等媒体工作,有10年财经和科技报导经验。译有《连线:数字时代的传媒梦想》、《信息烟尘》和《大冲突》等。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