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申请报告声明:按摩治疗胃肠神经关能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17:48:59

按摩治疗胃肠神经关能症

运动与按摩疗法 2010-06-19 19:10:54 阅读35 评论0   字号: 订阅

按摩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

自然疗法 2010-01-02 10:54:26 阅读3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胃肠神经官能症是指胃肠神经功能紊乱,导致胃肠运动、分泌和吸收功能障碍的疾病本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呈持续性或间歇性发作。精神因素在本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临床表现主要以胃肠道症状主,以胃部症状为主的,表现为厌食、打饱嗝、反酸水、呃逆、恶心、呕吐、胃脘部烧灼感或疼痛、食后饱胀等;以肠道症状为主的,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
         中医学理论认为,胃肠神经官能症是由于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机阻滞胃肠,引起胃肠功能失调所致。通过按摩,可以疏通经络,行气解郁,调节胃肠功能。
1.摩腹仰卧位,膝屈曲,两手掌指相叠,置于腹部,以肚脐为中心,在中下腹部沿顺时针方向摩动,逐渐扩范围,时间约3分钟。摩腹可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胃肠蠕动。
2.提拿腹部用两拇指和其余四指置于腹部正中,对应钳形用力,捏拿并提起,一拿一放,以拿提时感觉酸胀、微痛,放松后感觉舒展为宜,反复捏拿5-7次。
3。点按腧穴仰卧,拇指用力,紧贴皮肤,分别点按中脘穴(正中线,肚脐上4寸)、气海穴(前正中线上,肚脐下1.5寸)、天枢穴(肚脐旁2寸)、足三里穴(髌韧带外侧下3寸,胫骨旁开l横指)各半分钟,以略感酸胀为宜。中脘穴和足三里穴是治疗胃肠疾病的常用穴,能行气、和胃、止痛,缓解各种胃肠道症状。天枢穴和气海穴可治疗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等肠道症状。
4.捏脊俯卧位,裸露脊背,全身肌肉放松,两手自然屈曲成虚拳状,拇指伸张在拳眼上面,食指和中指横抵在尾骨上,两手交替沿脊背正中向颈部方向推进,随捏随推,如此反复3遍,使脊背皮肤出现微红、灼热感。在推捏过程中每捏3下就向后上方提一下,可听到清脆的“得啦”响声。捏脊能调节脏腑功能,特别是对胃肠功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能改善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吸收。
5。擦腰骶部坐位,腰部微屈,两手五指并拢,掌指紧贴腰部,用力向下摩擦至骶部,如此反复揉摩约2分钟,以皮肤微红有温热感为宜。 (易小斌)
《医药养生保健报》

 

 

                                中医按摩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


本病的临床表现多端,如咽部有团块的感觉(癔球),但无吞咽困难。反复发作的嗳气(吞气症)、持续的不费力的少量呕吐(神经性呕吐),但不影响食欲,也无体重减轻。神经性厌食是本病的另一种表现,病人食欲消失,体重极度减轻,大多发生在青春期女性,常有家庭或社交方面的思想矛盾。拒食往往出于节制饮食以保持形体美观的动机,病人大多自觉良好,严重者可因拒食而致极度消瘦及A成全身衰竭。另一些 病人可有腹部不适、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 胃肠神经官能症又称胃肠功能紊乱,病情常随情绪变化 而波动,在就医时病人诉述繁多,滔滔不绝。应进行体育锻炼,以促进神经和内脏功能的调整和增强体质;暗示和镇静剂的应用有一定效果;饮食的制定因人而异。腹痛和腹泻者,少渣、易消化的清淡饮食为宜。便秘者,给予含较多纤维的 蔬菜,并可辅以药物治疗,加用解痉剂、止泻剂或通便剂,结合中医中药、针灸治疗等。但病人必须树立对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的信心,必要时需作心理分析治疗。对一些腹部不适的,可以辅以理疗,如腹部安放热水袋、腹部按摩、温水浴或日光浴等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
    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的家庭日常按摩操作的方法如下,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按摩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请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自己合适的:
    按穴法:病人取仰卧位。家属用拇指或中指掌面用力,紧贴皮肤,按压中脘、气海、天枢穴以及足三里穴。每天按压约半分钟,要逐渐用力,以病人略感酸胀、沉麻为宜。
    捏脊法:病人取俯卧位,裸露脊背,放松肌肉。其家属两手自然屈曲成虚拳状,拇指伸张在拳眼上,食指和中指横抵在病人尾骨上,双手交替沿督脉循行线向病人颈部方向推进,随推随捏,推至第7颈椎为止,如此反复3遍。在推捏中,每推捏三下就向后上方提一下,若听到“得啦”的清脆响声,证明提捏得法。该法有助于调节肮脏功能。
    摩额法:病人取仰卧位。家属用两手拇指掌面置于额正中,自内向外反复轻快摩动约2分钟。然后两手掌根相对合力,分别置于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一寸凹陷处太阳穴和额部,反复运摩约2分钟。
    提拿法:病人取仰卧位。家属两手拇指和其余四指置于病人腹下跌,对应钳形用力,一拿一放,要求连贯柔和,劲力适度,一般以拿提时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病人感觉酸胀、微痛,放松后感觉舒服的强度为宜,反复提拿5-7次。


0人  |  分享到:     
阅读(32)| 评论(0)| 引用(2)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