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零和爷们痞子:银行存款减少发出的市场警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2:32:04

银行存款减少发出的市场警讯

2011-11-01 08:06:16

1日时代商报第三季上市公司盈利普遍下滑,银行却旱涝保收,16家银行共实现营业收入1.66万亿元,超过西部六省同期GDP总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负利率导致居民存款意愿不强,再加上高收益理财、民间借贷分流,三季度银行储蓄存款流失,不少银行三季度存款总额甚至出现负增长。(31日《广州日报》)
高储蓄率向为中国银行的特色,可是现在的情况有些诡异,16家银行的营业收入增长固然喜人,但众多银行存款减少也让人担忧。尤其是交通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以及民生银行的存贷比(银行贷款总额/银行存款总额)超过75%的监管红线,着实不容乐观。
按照一般逻辑,由于银行是靠吃存贷利率差来获取利润的,应该说存贷比越高,获取的收益越大。但是,这里也有一个“度”的问题,央行为防止银行过度扩张,有效控制银行风险,设定了75%的最高存贷比例。超越了这这个红线,银行就无法储户的日常现金支出和结算。国外曾经出现过因银行支出危机而导致银行破产的情况。可见,存款减少带来的金融风险依然不容忽视,尤其是那些存贷比超过75%红线的银行,莫因追逐高利润而陷入支付危机的漩涡。
商业银行存款减少,不能全怪商业银行,是多种因素使然。首先是宏观经济运行偏颇所致,通胀像出笼的猛虎,一路奔袭难以控制,CPI增长连续数月维持在6%以上的高位。虽然央行年内三次开启加息窗口,但还是解决不了负利率的问题,以CPI增长6%为例,定期存款1万元储户将损失250元(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为3.5%)。在此情形下,公众不再相信钱存银行才保险。其次是民间借贷方兴未艾,民间信贷公司给出的诱惑性利率都在年息20%以上。商业银行想拉住储户显然不可能,被民间信贷公司抢食的不仅有普通储户,还有巨贾大亨,即使是商业银行恐怕也抵挡不住如此诱惑,也搅水民间信贷。温州民间借贷危机曝出来的问题,足以说明一切。其三是股市和房市的资金虹吸。其四是在通胀压力之下,公众的实际收入不见增长,而高企的物价降低了公众的储蓄率。
当然,商业银行也一直没有放弃吸储的努力。在央行加息窗口关闭的情形下,各家银行纷纷推出各类高息理财产品吸引储户,虽然这类理财产品并非真正的储蓄,但可在短期内哪怕是数字上让银行储蓄“好看一些”。而且,商业银行也无时不刻地给予自己的员工吸储压力,将吸储和考核结合,直接和工资福利挂钩。银行员工的吸储任务和当年的办卡任务有得一比,银行员工是全体出动,开动一切社会关系。如此“劳动力密集型”的吸储方式虽然不那么人性化,但在关键时刻也算有效。不过,这种吸储方式有时也会造成恶性竞争,甚至违背金融政策而导致违规吸储,有些商业银行为了拉来大储户,就会采用买储的方式。如此等等,无不意味着各银行也面临着强烈的吸储焦虑。
众所周知,美有华尔街金融风暴,欧有主权债务危机,财政金融局势紊乱,是为万恶之源。由于中国金融体系尚未完全开放,中国银行业处于相对稳定的态势中。可是,商业银行的储蓄减少,让人不得不忧虑起来,一旦演化成支付危机,将会造成不可预知的全体系风险。
变危为机,各大银行亟需有序融资,或吸纳储蓄或减少贷款,总之不能一直在75%的存贷红线上玩惊险。关键是,还是宏观经济政策要得力,一方面扭转高通胀的颓势,另一方面通过加息等手段变负利率为正利率。钱存银行有利可图,具有储蓄传统的公众自然会把余钱存进银行。